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的故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禹治水的故事1

堯在位的時候,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 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他徵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派誰去治理洪水呢?首領們都推薦鯀(音gǔn)。

大禹治水的故事

堯對鯀不大信任。首領們說:“現在沒有比鯀更強的人才啦,你試一下吧!”堯才勉強同意。

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制服。因爲他只懂得水來土掩,造堤築壩,結果洪水沖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兇了。

舜接替堯當部落聯盟首領以後,親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發現鯀辦事不力,就把鯀殺了,又讓鯀的兒子禹去治水。

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着箬帽,拿着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

禹新婚不久,爲了治水,到處奔波,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生下了兒子啓,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忍着真心沒進去探望。

當時,黃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在今山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擠得十分狹窄。奔騰東下的河水受到的阻擋,常常溢出河道,鬧起水災來。禹到了那裏,觀察好地形,帶領人們開鑿龍門,把這座大山鑿開了一個大口子。這樣,河水就了。

大禹治水的故事2

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出搬,再加上毒蛇猛獸傷人傷牲口,真叫人無法過日子。爲了制止洪水氾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

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大禹治水。大禹,字叫文命。禹的父親叫鯀,算起來,他還是黃帝的後代。大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和失敗原因,制定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方案:一方面加固和繼續修築堤壩,另一方面,用“疏導”的辦法根治水患。大禹親自率領二十七萬治水羣衆,全面進行疏導洪水的勞動。大禹除了指揮外,還親自參加勞動,爲羣衆做出了榜樣。他握木鍤,不辭辛勞,廢寢忘食,夜以繼日。

在治理洪水中,大禹曾三次路過自己家門口而不入。在他的領導下,人們經過十三年的艱苦勞動,終於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沿着新開的河道伏伏帖帖地流入大海。在治水的同時,大禹和治水的大軍還大力幫助老百姓重建家園,修整土地,恢復生產,使大家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後來禹因此而成爲夏朝的第一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爲“神禹”而傳頌與後世。

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蹟。相傳他藉助自己發明的原始測量工具——準繩和規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和伊撅,鑿通積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鉅,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裏噙着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爲九個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島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然後他治理山,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經濟文化不斷交流,各種能夠論着異曲紛呈,關於河事的記載也逐漸曾加。成書於戰國時期的《禹貢》一書就是一本專門記述地理情況的書。該書以大禹治水的故事爲依託,按“九州島”的地理區域,對中國的山脈、河川、疆界、貢賦等作了較爲詳細的描述。後代人們感念他的功績,爲他修廟築殿,尊他爲“禹神”,今日禹陵和禹王廟,已成爲中外遊人遊覽的勝地。

大禹治水的故事3

當堯還在世的時候,中原地帶洪水氾濫,淹沒了莊稼和房屋,人民流離失所。在這種情況之下,堯決心要消滅水患,於是就開始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大臣叫到身邊,說:“各位大臣,如今水患當頭,人民受盡了苦難,必須要把這大水治住,你們看誰能來當此大任呢?”羣臣都推舉鯀。堯素來覺得鯀這個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於是就暫且將治水的任務委任給鯀。

鯀治水9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他消極怠工,拿國家這一艱鉅任務當兒戲。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革去了鯀的職務後,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

大臣們都推薦禹,“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爲人謙遜,做事認真,生活也非常簡樸。”舜並不因禹是鯀的兒子輕視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

大禹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爲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考慮到這一特殊的任務,舜又派伯益和后稷兩位賢臣協助禹的工作。

當時,大禹剛剛結婚才4天,灑淚和恩愛的妻子告別後,他就踏上了征程。禹帶領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沿途看到了無數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掙扎,大禹一次次爲之流淚。

大禹左手拿着準繩,右手拿着規矩,走到哪裏就量到哪裏。他吸取了父親採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新方法,其要點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動羣衆來施工,每當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

大禹生活簡樸,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裏,吃得比一般百姓還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上,他又是最肯花錢的,每當治理一處水患而缺少錢,他都親自去爭取。

他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他的妻子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一想到治水任務艱鉅,大禹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裏噙着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

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爲九個州,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然後治理山,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兇惡,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大禹治水的故事4

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後人稱他爲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

從他父親鯀(gun滾)的時候起,就開始治水。我國人民與洪水搏鬥的古老故事,就是從鯀開始的。

相傳距今約四千多年前,我國是堯、舜相繼掌權的傳說時代,也是我國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父系氏族公社時期。那時,生產能力很低下,生活條件很艱苦,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載就要鬧一次水災。有一次,黃河流域發生了特大的水災,洪水橫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穀不收,人民死亡。活着的人們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

部落聯盟首領堯,爲了解除水患,召開了部落聯盟會議,請各部落首領共商治水大事。堯對大家說:“水災無情,請大家考慮一下,派誰去治水?”大家公推鯀去辦理。堯不贊成,說:“他很任性,可能辦不成大事。”但是,首領們堅持讓鯀去試一試。按照當時部落的習慣,部落聯盟首領的意見與大家意見不相符,首領要聽從大家的意見。堯只好採納大家的建議,勉強同意鯀去治水。鯀到治水的地方以後,沿用了過去傳統的水來土擋的辦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築堤,堵塞漏洞的辦法。他把人們活動的地區搞了個象圍牆似的小土城圍了起來,洪水來時,不斷加高加厚土層。但是由於洪水兇猛,不斷衝擊土牆,結果弄得堤毀牆塌,洪水反而鬧得更兇了。鯀治水九年,勞民傷財,一事無成,並沒有把洪水制服。

舜接替堯做部落聯盟首領之後,親自巡視治水情況。他見鯀對洪水束手無策,耽誤了大事,就把鯀辦罪,處死在羽山(神話中的地名)。隨後,他又命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還派商族的始祖契、周族的始祖棄、東克族的首領伯益和皋陶(gao yao高搖)等人前去協助。

大禹領命之後,首先尋找了以前治水失敗的教訓,接着就帶領契、棄等人和徒衆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頭、上游、下游大略考察了一遍,並在重要的地方堆積一些石頭或砍伐樹木作爲記號,便於治水時作參考。這次考察是很辛苦的。據說有一次他們走到山東的一條河邊,突然狂風大作,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山洪暴發了,一下子捲走了不少人。有些人在咆哮的洪水中淹沒了,有些人在翻滾的水流中失蹤了。大禹的徒衆受了驚駭,因此後來有人就把這條河叫徒駭河(在今山東禹城和聊城縣一帶)。

考察完畢,大禹對各種水情作了認真研究,最後決定用疏導的辦法來治理水患。大禹親自率領徒衆和百姓,帶着簡陋的石斧、石刀、石鏟、木耒等工具,開始治水。他們一心撲在治水上,露宿野餐,粗衣淡飯,風裏來雨裏去,紮紮實實地勞動着。尤其是大禹,起早貪黑,兢兢業業,腰累疼了,腿累腫了,仍然不敢懈怠。

據考證,當時大禹洽水的地區,大約在現在的河北東部、河南東部、山東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一次,他們來到了河南洛陽南郊。這裏有座高山,屬秦嶺山脈的餘脈,一直延續到中嶽嵩山,峯巒奇特,巍峨雄姿,猶如一座東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個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細流就由隙縫輕輕流過。但是,特大洪水暴發時,河水就被大山擋住了去路,在缺口處形成了遊渦,奔騰的河水危害着周圍百姓的安全。大禹決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羣山中開道。艱苦的勞動,損壞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損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傷了,有的上山時摔死了,有的被洪水捲走了。可是,他們仍然毫不動搖,堅持劈山不止。在這艱辛的日日夜夜裏,大禹的臉曬黑了,人累瘦了,甚至連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腳指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裏而脫落,但他還在操作着、指揮着。在他的帶動下,治水進展神速,大山終於豁然屏開,形成兩壁對峙之勢,洪水由此一瀉千里,向下遊流去,江河從此暢通。

大禹用疏導的辦法治水獲得了成功。原來,黃河水系有主流、支流之分,如果把主流加深加寬,把支流疏通,與主流相接,這樣就可使所有支流的水,都歸主流。同時,他們把原來的高處培修使它更高,把原來的低地疏濬使它更深,便自然形成了陸地和湖澤。他們把這些大小湖澤與大小支流連結起來,洪水就能暢通無阻地流向大海了。

大禹指揮人們花了十年左右的功夫,鑿了一座又一座大山,開了一條又一條河渠。他公而忘私,據說大禹幾次路過家門,都沒有進去。第一次他路過家門口,正好遇上妻子生孩子,大家勸他進去看一看,照顧一下,他怕影響治水,沒有進去;又有一次,他的孩子看見了父親,非常高興,要大禹到家裏看一看,他還是沒有進去。他把整個身心都用在開山挖河的事業中了。

治水成功之後,大禹來到茅山(今浙江紹興城郊),召集諸侯,計功行賞,還組織人們利用水土去發展農業生產。他叫伯益把稻種發給羣衆,讓他們在低溫的地方種植水稻;又叫后稷(ji)教大家種植不同品種的作物;還在湖泊中養殖魚類、鵝鴨,種植蒲草,水害變成了水利。伯益又改進了鑿井技術,使農業生產有了較大的發展,到處出現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景象。

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舉爲舜的助手。過了十七年,舜死後,他繼任部落聯盟首領。後來,大禹的兒子啓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因此,後人也稱他爲夏禹。夏禹死後就葬在茅山,後人因禹曾在這裏大會諸侯,計功行賞,所以把茅山改名爲會稽山。這就是紹興大禹陵的由來。而今的禹陵揹負會稽山,面對亭山,前臨禹池。1979年重建大禹陵碑亭一座,飛檐翹角,矗立於甬道盡頭。內立明朝人南大吉書寫的“大禹陵”巨碑一塊。亭周古槐蟠鬱,松竹交翠,幽靜清雅。亭南有禹穴辨亭和禹穴亭,是前人考辨禹的墓穴所在之處。

大禹爲民造福,永遠受到華夏子孫稱頌,大禹刻苦耐勞的精神,永遠爲炎黃後裔懷念。人們來到紹興,總忘不了去市東南的大禹陵觀瞻。

大禹治水的故事5

相傳大約在5000年前,我國曾發生過一次特大的洪水災害。當時正值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極端低下,面向茫茫大水,人們束手無策,只得逃到山躲避。爲解除水患,部落聯盟首領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決定推舉鯀去完成排水任務。由於鯀採取“堙”、“障”等堵截的辦法,治水9年,勞民傷財,不但沒有治好,洪水反而越來越大。堯死後,舜當部落聯盟首領。他巡視治水情況,發現鯀對治水無能爲力,耽誤了大事,就給鯀治罪,處死在羽山。部落聯盟又推選鯀的兒子禹來治水,禹精明能幹,辦事認真。他接受治水任務時,剛和塗山氏的一位姑娘結婚,但他覺得治水大事刻不容緩,便毅然告別了新婚的妻子,來到治水工地。 大禹請來長者和同他父親鯀一同治水的人,商量治水辦法。

他們總結了鯀治水的經驗教訓,認爲採取堵截的辦法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根據地勢高低,順着水流方向,開挖河道,把水引出去,纔是最好的辦法。大禹根據大家的意見,經過實地考察,制定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一方面繼續加固和修築堤壩,另一方面改過去“堵塞”爲“疏導”的辦法來根治水患。爲便於治水,大禹把整個地域劃分爲冀、兗、青、徐、揚、荊、豫、樑、雍9個大州。

大禹親自帶領27萬治水羣衆,全面展開了疏導洪水的勞動。他不僅指揮整個治水工程,而且身先士卒,同羣衆一起勞動,爲羣衆做出了榜樣。 由於長期的辛勤勞動,他手上長滿了老繭,小腿上的汗毛也全磨光了。長年泡在水裏的腳指甲也脫落了,更可貴的是在治水過程中,大禹曾三次路過家門都顧不上進去看一看。在大禹領導下,經過13年的艱苦勞動,終於疏通了9條大河,使洪水順着新開的河道,服服貼貼地流入大海。主體河流疏通後,又疏通各地的支流,讓水流入主河道,從而制服了洪水災害,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事業。在治水的同時,大禹還帶領治水大軍幫助羣衆重建家園,恢復生產,使大家安居樂業。

大禹治水的故事6

我們的生活是絢麗多姿的,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家也都經歷過許多事情。有快樂的、有傷心的、也有煩惱的。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大禹治水》。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一帶鬧水災,淹沒了田地,沖毀了房屋,人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於是大禹開始治水,他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堵爲疏,帶領老百姓鑿山開渠爲了制止洪水氾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

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爲“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後來禹因此而成爲夏朝的第一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爲“神禹”而傳頌與後世。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蹟。相傳他藉助自己發明的原始測量工具——準繩和規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和伊撅,鑿通積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不畏艱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勞動中被磨光了。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大禹這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令我感動,也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一定要像大禹那樣幫助百姓,樂於助人,創造幸福生活。在公交車上,我時常會注意這樣一條標語:“給需要的人讓個座,向讓座的人道聲謝!”節假日在寶光廣場的綠地旁邊玩耍,我也會用心留意草地中小木牌上的提示語:“你尊重我生命,我奉獻你綠色。”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標語還有很多很多,如“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等。每當我看到這樣的提示語時,心裏總會覺得暖洋洋的,有一種說不出的愜意。共建和諧社會,學會文明禮讓,與同學們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我們生活的每時每刻。我們的身邊,也有像大禹一樣爲了百姓們而不顧自己的人,我們最熟悉的清潔工人就是其中之一。,我去上學的時候,總會看到一些清潔阿姨在廣場周圍打掃衛生。不時都有人把一些垃圾丟在地上,破壞地面的清潔。

清潔阿姨們就會告訴他們,亂丟垃圾是不對的,可有些人不但不改過來,還對清潔阿姨破口大罵。但這些可敬的清潔阿姨並沒有還口,只是默默的掃掉地上的垃圾,默默地保證我們城市的清潔。讀完《大禹治水》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只要默默的爲人們做出貢獻,人們自然就會尊重你。我們要做一個文明的使者,必須從自身做起。它可以是一個不經意的攙扶,可以是一句簡短的問候,也可能是一個讚許的眼神,一抹會心的微笑,還可能是一個無聲的鼓勵……只要每一個人都做到了文明禮儀、文明做好每一件事、這樣的社會纔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諧、只有樂於幫助他人,多替他人着想才能創造美好的明天!

大禹治水的故事7

大禹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偉大的傳奇人物,在近幾年來電視銀屏上也出現了不同版本的故事說明,但都圍繞着一個流傳千年典故的中心——大禹治水。

大約在4000多年前,我國的黃河流域洪水爲患,堯命鯀負責領導與組織治水工作。鯀採取“水來土擋”的策略治水。鯀治水失敗後由其獨子禹主持治水大任。禹接受任務後,首先就帶着尺、繩等測量工具到全國的主要山脈、河流作了一番周密的考察。他發現龍門山口過於狹窄,難以通過汛期洪水;他還發現黃河淤積,流水不暢。於是他確立了一條與他父親的"堵"相反的方針,叫作“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寬峽口,讓洪水能更快的通過。禹採用了“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導之入海。高處就鑿通,低處就疏導”的治水思想。根據輕重緩急,定了一個治的順序,先從首都附近地區開始,再擴展到其它各地。據說禹治水到塗山國,即他家所在地,但他三過家門,都因治水忙碌,無法進家門看看。他的妻子到工地看他,也被他送回。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這一件名垂青史的大業。

禹爲鯀(gǔn)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傳生於羌(今甘肅、青海一帶),後隨父遷徙於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堯時被封爲夏伯,故又稱夏禹或伯。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時也是奴隸社會的創建者。

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他徵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派誰去治理洪水呢?首領們都推薦鯀(gǔn)。堯對鯀不大信任。首領們說:“現在沒有比鯀更強的人才啦,你試一下吧!”堯才勉強同意。

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制服。他就偷了天上的土叫息壤能自生自長,天帝知道了,大怒,命令火神將鯀處死,鯀臨死前囑咐兒子“一定要把水治好。”

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他帶領羣衆鑿開了龍門,挖通了九條河,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着箬帽,拿着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禹常年腳長年泡在水裏連腳跟都爛了,只能拄着棍子走。

禹到了30多歲還沒結婚,在塗山(今安徽省蚌埠市西郊)遇到一個名叫女嬌的姑娘,兩人相互十分愛慕,便成了親。

禹新婚僅僅四天,還來不及照顧妻子,便爲了治水,到處奔波,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沒進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懷孕了,沒進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啓,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去探望。就這樣三次也沒進家門。

當時,黃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龍門山(在今陝西與山西交界處)。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擠得十分狹窄。奔騰東下的河水受到龍門山的阻擋,常常溢出河道,鬧起水災來。禹到了那裏,觀察好地形,帶領人們開鑿龍門,把這座大山鑿開了一個大口子。這樣,河水就暢通無阻了。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定海神針。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大禹治水的故事8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親叫鯀,算起來,他還是黃帝的後代。他是我國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當堯還在世的時候,中原地帶洪水氾濫,無邊無際,淹沒了莊稼,淹沒了山陵,淹沒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離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離鄉,水患給人民帶來了無邊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之下,堯決心要消滅水患,於是就開始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邊,對他們說:“各位大臣,如今水患當頭,人民受盡了苦難,必須要把這大水治住,你們看誰能來當此大任呢?”

於是羣臣和各部落的首領都推舉鯀。堯素來覺得鯀這個人不可信,但是眼下又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於是就暫且將治水的任務委任給鯀。

鯀治水治了九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鯀不但毫無辦法,而且消極怠工,拿國家這一艱鉅的任務當兒戲。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後來鯀就死在那裏。

舜也來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大臣們都推薦禹,他們說:“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爲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生活也非常簡樸。”舜並不因他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

大禹實在是一個賢良的人,他並不因舜處罰了他的父親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爲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他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職責啊!他哪裏敢懈怠分毫。考慮到這一特殊的任務,舜又派伯益和后稷兩位賢臣和他一道,協助他的工作。

當時,大禹剛剛結婚才四天,他的妻子塗山氏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灑淚和自己的恩愛妻子告別,就踏上了征程。

禹帶領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窮鄉僻壤,人跡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大禹感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完成治水的大業而空留遺憾,而在他的手上這任務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無數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掙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離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淚,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識的和不相識的人都會向他獻上最珍貴的東西,當然他不會收下這些東西,但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實在太濃太濃,這也倍增了他的決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準繩,右手拿着規矩,走到哪裏就量到哪裏。他吸取了父親採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新方法,其要點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動羣衆來施工,每當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幹。

他生活簡樸,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裏,吃得比一般百姓還要差。但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錢的,每當治理一處水患而缺少錢,他都親自去爭取。

他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鉅,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裏噙着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

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爲九個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

然後他治理山,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

他治水講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黃河上游的龍門山就是如此。龍門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將黃河水從甘肅的積石山引出,水被疏導到梁山時,不料被龍門山擋住了,過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覺得這地方非得鑿開不可,但諾大一個龍門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選擇了一個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開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就將水引了過去。因爲龍門太高了,許多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裏,就遊不過去了。許多魚拼命地往上跳,但是隻有極少數的魚能夠跳過去,這就是我們後人所說的“鯉魚跳龍門”,據說只要能跳龍門,馬上魚就變成了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兇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後代人們感念他的功績,爲他修廟築殿,尊他爲“禹神”,我們的整個中國也被稱爲“禹域”,也就是說,這裏是大禹曾經治理過的地方。

大禹治水的故事9

要說大禹,應該先說他的父親鯀。因爲大禹是爲了繼承其父的遺志而出生,並且如願以償地完成了其父未竟的事業,因而名垂青史的。

鯀是黃帝衆多子孫的一個,他生活在堯的時代。舜在位的時候,發生了巨大的洪水災害,天下洪水氾濫。大水鋪天蓋地,老百姓有的在樹梢上像鳥兒一築巢,有的在山頂洞裏像野獸一樣穴居,有的乾脆在木筏上安家,隨着水流東漂西蕩。所有這些簡陋的住所在風雨之中,隨時都有傾覆和被淹沒的危險。飛禽走獸遊蛇也無處藏身,來和人爭搶地盤。由於洪水長期不消退,滋生了大量的野草。而人們賴以生存的莊稼卻無法生長,食物也越來越少。衰弱的災民既要忍受飢餓、疾病和寒冷的折磨,還要隨時隨地提防毒蛇猛獸的侵害,那悲慘絕望的日子,是多麼可怕啊。

這個時候,仁慈而盛明的堯開始爲人們處於這樣的困境而憂慮不安起來,他召集有文治武略的大臣,來商討如何對付如此氾濫的洪水。天上衆神,對於天下萬民所遭受的苦難都無動於衷,惟有鯀真心哀憐難民。

鯀和防風是好朋友。防風是一個巨人,站立的時候好像山那樣高,躺下的時候好像河那樣長。鯀則剛好相反,他的身體非常小,長三寸,重六兩。當兩人站在一起時,大小對比十分明顯,常常令人發笑。

鯀對防風說,找們倆應該爲蒼生百姓去治理洪水。於是向地皇請命。地皇帝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他倆聽說在天帝那裏有一種名叫“息壤”的神奇東西,那是一團能無限膨張、生長不息的泥土。碰到水就會不停地生長,可以用來治理洪水。兩人打算去天庭偷取寶貝。

巨人防風身高百丈,站在山頂上,伸手可以觸到天庭,他用手託着鯀,把鯀送上了天庭。鯀藉着自己身材微小不容易被人發現的優點,在天官裏來去自由,如人無人之境。息壤藏在天帝的寶座下面,鯀悄悄地來到帝座後面,很順利地取回了東西。然後防風用手把鯀接下了天庭。

鯀和防風兩人互相配合,防風用手託着鯀,讓他投下息壤,然後微微地跨出一小步,來到另一個地方,鯀再投下息壤治水。如此這般,神奇的息壤化作萬里長堤,洶涌澎湃的洪水被擋在堤外,不能再肆意逞兇,堤內的積水也在泥土中乾涸。一大片起伏的原野出現在人們面前。本來已經絕望的百姓紛紛從藏身之處出來,心裏充滿了新的希望。

江河上游的水被制止住了,下游的水就暢通無阻地流進了大海,人民自然就免於洪水之災了。百姓感激鯀的大恩大德,都在商量要推立鯀爲王。地界的呼聲越來越高,驚動了天庭裏的天帝,這時他才知道息壤被偷了,於是十分的震怒,將息壤全部收回。

這樣一來,江河上游被暫時堵住的水又傾泄而來,平曠昀田地頃刻間被洪水吞沒,大地變成了一片澤國。看到這個情形,地皇又擔心又害怕,擔心洪水無法控制,害怕天帝責怪自己,於是把一切責任都推到鯀和防風身上,要將他們斬首問罪。

防風因爲身體龐大,難以誅殺。鯀細小如螻蟻,很輕易地就被戮殺了。鯀死前對天長嘆:“我因爲身小被殺,希望我的兒子如防風一樣高大。”

鯀雖然肉身被殺了,但是他的精魂因爲抱有很深的冤情而久久沒有散去。藉着精魂的力量,鯀的屍體三年沒有腐爛。而且他細小的身體越來越大,肚子裏似乎孕育了一個新的生命,他希望新生命去完成未竟的事業。新的生命在父親腹中生長、變化,啜吸着父親的心血和精魂,他的能量己遠遠超過了父親。

鯀死而不腐的祕密讓虎首人身、四蹄長脛、銜蛇操蛇的強良發現,他疾赴天庭向天帝彙報。天帝很擔心將來會後患無窮,就派了一個天神,帶了一把名叫“吳刀”的寶刀再去砍殺鯀肚子裏的`新生命。

天神來到羽山,看準了就一刀砍下。刀鋒所及之處,鯀的肚子突然裂開,從裏面蹦出了一條細小的魚,見風就長,越變越大,最後化身爲龍,盤曲騰躍,飛上了天空。這條龍就是大禹,他繼承了父親的遺志繼續治理洪水。

新生的大禹挺立在天地之間,他的光芒照亮了三界,他身上散發出一種奇異的力量,此元氣更充沛,比罡氣更猛烈,比劍氣更銳利,比正氣更剛硬。那高高端坐在天國御座上的天帝,也被大禹的力量所震撼,主動任命他爲治理洪水的總指揮。

此後,大禹在打敗了興風作浪的水神共工的後代,戰勝了一個蛇身九頭的怪物相繇,又降伏了人臉虎軀、八首八尾八腳的水怪天吳及各路河妖洪魔以後,才真正地開始了他偉大的治水工作。

開始的時候,大禹學習父親鯀,也是採取填埋堵塞的方法,但仍難以遏止洶涌的洪水。於是大禹又改用疏導的方法。

大禹讓一隻大黑龜把息壤馱在背上,跟着自己。一路上用它來填平深淵。曾經幫助黃帝打仗的應龍,在前面開路,用尾巴劃地。百姓則在應龍尾巴劃過的地方挖掘河道,把洪水引導到江海。

大禹治理洪水的時候,曾經三次到了桐柏山,可是那個

地方總是颳風下雨,雷聲轟鳴,樹木發出呼呼的響聲,使治水的工作無法進行。大禹知道一定有妖怪作亂,於是召集天下羣神,叫他們想辦法除去妖怪。

一些神仙覺得事不關己,不願意出力,大禹就把他們拘禁起來。其他的神仙這才團結一致,在淮水邊設法擒服水怪無支祁。

這無支祁形狀像猿猴,長着白腦袋、青身體,眼睛裏放着灼灼的光芒。它的身軀小巧靈活,力氣大得勝過九隻大象,整日橫蹦豎跳,沒一刻安靜,使得那地方總是颳風打雷。大禹拿它沒有辦法,就叫天神童律去制服它,童律制服不了,又讓烏木去,烏木也不行,最後庚辰把無支祁制服了。

當無支祁被制服的時候,各種山精水怪聚集起來奔走號呼,想要幫助無支祁。庚辰拿了一把極大的戟趕走了怪物們,周圍才安靜下來。

大禹用大鐵鎖鎖住無支祁的脖子,又在它的鼻孔上穿上金鈴,把它壓在龜山下面。從此他的治水工作進行得很順利。

爲了徹底解除洪澇威脅,大禹開掘了三百條大河,三千條支流,不計其數的小溝渠,用以溝通四夷九州、五湖四海。爲疏通水路,禹不辭辛勞到處觀察河道、地形。他向東走到海邊,向南走到羽人裸民之鄉,向西走到三危之國,向北走到犬戎國。他和手下神將太章、豎亥從東極一步一步量到西極,從南極一步一步量到北權,得到的長度都是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

大禹按照山川形勢,運用堵塞與疏導相結合的方法,領導人民抵禦洪水,重建家園。洪水平息,大功告成。大禹平治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樂業。

這時侯,堯早已逝世,舜也已老邁,大家都擁戴大禹繼承帝位。舜對大禹說:“完成治水大業是你的大功,謙虛、勤奮、節儉是你的大德。我褒揚你的大德,讚美你的大功,帝位相繼相承的次序應在你身上,你終當晉升爲帝。”

於是舜就將帝位讓給了大禹,還送給他一塊叫做玄圭的黑色的上方下圓的玉石。天帝爲了表彰大禹的功勞,也賞賜給他兩匹神馬。

大禹當了天子。九州的地方官送來許多銅,禹就叫工匠鑄成九隻寶鼎。鼎上刻繪着各種毒蟲害獸和妖魔鬼怪的圖像,使人預先對這些東西有所提防。人民感念禹的恩德,就叫寶鼎爲“禹鼎”,以後又把禹鼎作爲辨認奸邪的代名詞。

傳說爲了治水,大禹身先士卒,常年跋涉於沼澤地帶,勞累和浸泡使大腿無肉,小腿無毛,腰背佝僂,以至後人將彎腰駝背的走法稱爲“禹步”。他整天奔波忙碌,樹枝掛住了帽子也不顧,泥濘粘了布鞋也不管,在治水過程的十三年中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的妻子女嬌感覺非常孤獨,就堅決要求陪伴大禹治水。

河渠修至堰師,被形勢險峻、路徑盤曲的繯轅山擋住去路。大禹見此山岩石崢嶸,極難開鑿,就吩咐阿嬌:“我在山崖邊掛一面鼓,你切記,聽見鼓聲方可送飯。”他目送女嬌遠去,搖身一變,化作一頭力大無窮的巨熊,嘴拱爪扒,硬是在堅固的岩石上挖出一條深溝。禹正忙得不亦樂乎,一不小心,後腿踩落一塊碎石,不偏不倚,咚的一聲,砸在崖邊掛着的鼓面上。大禹由於聚精會神的勞作,沒有聽到響聲。

女嬌聽到鼓聲,興沖沖地提着飯籃來找丈夫。她轉過山崖,猛然看見一頭熊在拼命地拱呀扒呀,嚇得大盧尖叫。大禹被妻子的尖叫聲驚醒,換回人形,剛想解釋,女嬌早扭頭拔足狂奔而去。

女嬌又吃驚又慚愧,她想不到,至善至美的丈夫原來是一頭熊變的,當她回頭看時,後面緊追不合的還是頭熊。羞愧之下,她的身軀化成一座冰冷的石像。大禹尾隨趕來,追至嵩山,見妻子已成石像,不禁又急又氣,他衝着石像大喊:“還我兒子!”石像顫動,裂開一道口子,從裏面滑出一個嬰孩,那就是啓。

大禹也是一個大有作爲的國君。他把天下分成九州,即冀州、充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所以我們中國有時候又叫做“九州”。在他閒暇的晚年,他還和手下編寫《山海經》-書,記錄天下的地理風物和神話傳說。

禹歸天后,生前選定的接班人伯益繼承帝位。伯益懂得鳥獸語言,曾經在舜帝朝中擔任管理山澤的官員。他發明了捕獸的陷阱、發明了水井。禹治洪水,他始終追隨左右,是最得力的助手。

心高氣傲的啓不甘心王權旁落,他利用父親的崇高威望,憑藉家族的雄厚勢力,驅逐伯益,奪回帝位,將公天下一變而爲家天下。啓用武力廢除堯傳下來的禪讓制,實行以父子相傳爲特徵的世襲制,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啓,名副其實,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大禹治水的故事10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古代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衆,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爲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衆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大禹治水的故事,其故事背景是上古時期,火神祝融與水神共工大戰,最後共工敗在祝融手下,怒撞不周山,導致天塌地陷,洪水氾濫。最後只得請來女媧娘娘收拾這爛攤子,將天上的窟窿補上,但民間的洪水之災卻成了遺留問題。

直至三皇五帝時期,華夏民族成爲一支穩定的部落力量,鯀、禹父子授命,治理黃河水災。鯀治理黃河水災耗費了九年,仍爲見其效,當時的首領舜降罪於他,革去官職,流放羽山。經過衆人舉薦,這項任務便由鯀的兒子大禹來繼承。大禹深知肩上擔子沉重,授命後當即收拾行囊與妻子告別,此時妻子正懷上了大禹的兒子,但爲了不阻礙丈夫的志向,隱瞞不予告知。

大禹帶領着伯益、后稷等人,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實地考量了各地的水文地理,山勢脈絡,而大多地方都在窮鄉僻壤之地,條件極爲艱苦,大禹一行人手持準繩與規矩,走到哪裏便測量到哪裏,足跡遍佈黃河沿岸。

在勘測的過程中,大禹親眼所見當地百姓深受水災之害,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看到民衆眼裏的掙扎與期望,大禹心中更加堅定了不治水災不言歸家的決心,十三年期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也未曾見過他剛出世的兒子。

最終大禹成功治理了黃河水災,馴服了咆哮奔騰的黃河,使其平緩地流入渤海,黃河沿岸的田地皆成爲了萬畝良田,百姓安居樂業。

大禹治水的方法

三皇五帝時期,大禹奉皇帝舜的命令,繼承父業,負責治理黃河水患。大禹總結吸收了父親鯀治水期間的經驗教訓,從堵截治水的方法中總結出了一套新的治水方法,疏導治水。

大禹認爲想要緩解黃河災情嗎,最佳的方式就是將其水量均勻分佈,引導其順利東流如海,也就是疏導的方法。並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原分爲九個州,分別是冀州、青州、徐州、袞州、揚州、豫州、雍州、荊州,並由此將這片山山水水作爲一個整體,欲治水先治山,將這九州的土地疏通平整,創造了大量肥沃的土地。經他治理過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通過治山,使得疏通水路,不造成堵塞氾濫的情況。

接下來就是理通水脈的工程了,與水周旋需要的是智慧,水之理,遇柔則柔,遇剛則剛,剛柔並濟,實難掌握其運理。大禹運用他的智慧,解決了黃河河段上的各類問題,最具代表的就是黃河上游的龍門山河段。龍門山處於梁山北面,大禹從甘肅積石山引出的水路恰巧被龍門山給擋住了,勘察地形,大禹當即決定鑿開龍門山。但是偌大的龍門山該從何處下手呢?大禹計劃了一個省時省力的方案,只開鑿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便將水成功引入。因爲龍門地勢頗高,很多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裏就遊不過去了,但仍能看見很多魚在拼命地向上而躍,便成就了“魚躍龍門”的景象。

大禹治水是哪條河

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流域水患嚴重,每逢秋收時節,一場黃河氾濫便會導致顆粒無收,大量種植田被荒棄爲廢田,整治黃河水災問題成爲了統治者的當務之急。

堯舜時期,黃河流域水文情況極不穩定,時常氾濫,嚴重影響沿岸百姓耕種生活。爲解決洪水氾濫問題,堯召集部落首領進行商討,衆人皆舉薦鯀負責平息洪水災害,鯀採取障水法,在河岸兩邊建立堤壩,水漲多高,堤壩就建多高,如此消極工程未能解決水患,反而加重災情,治水九年期間,鯀治水不利,被當時繼位的舜降罪流放。

舜在位期間,同樣重視黃河水災一事,任命禹繼任治水之事,爲了不重蹈覆轍,禹採用疏導方法來治理黃河氾濫問題,雖然工程極爲浩大,但成效顯著,耗時十三年,大禹最終功成身退,載譽而歸。

自此從中國古代歷朝史書上記載的水災,雖時有發生,但都得到了較好的整治,漢唐之後,黃河流域的植被大幅減少,導致古都重鎮皆成爲不毛之地,衆多的人文遺產消失殆盡,黃河流域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在歷史上數度更改河道,瀕臨枯竭,沙土沉積導致河牀擡升,地上河問題更是亟待解決。

進入現代以來,環境問題已上升至重要問題,人類與自然的抗爭也逐漸向和諧共處過渡,希望孕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能崇煥生機。

大禹治水的故事11

在我國遠古時代,相傳四五千年前,發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災害。爲了解除水患,部落聯盟會議推舉了鯀去治水,鯀治水九年勞民傷財,對洪水束手無策,耽誤了大事,被處死在羽山。部落聯盟會議又推舉了鯀的兒子禹。他是一個精明能幹、大公無私的人。

大禹請來過去治水的長輩總結過去失敗的原因,並且經過實地考察,制定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方案:一方面加固和繼續修築堤壩,另一方面,用“疏導”的辦法根治水患。大禹親自率領二十七萬治水羣衆,全面進行疏導洪水的勞動。

大禹除了指揮外,還親自參加勞動,爲羣衆做出了榜樣。他不辭辛勞,廢寢忘食。在治理洪水中,曾三次路過自己家門口而不入。

在他的領導下,人們經過十三年的艱苦勞動,終於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沿着新開的河道伏伏帖帖地流入大海。在治水的同時,大禹和治水的大軍還大力幫助老百姓重建家園,修整土地,恢復生產,使大家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

大禹治水的故事12

想必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吧!到至今,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還是廣爲流傳。可是,我今天要講的“大禹”並非此“大禹”,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就讓我細細說來吧!

今天,晚上睡覺之前。爸爸是第一個搞個人衛生的,就是先刷牙、洗臉、洗腳。等爸爸弄好了以後,接下來就是輪到我了。我一進衛生間,衛生間可謂是水漫金山寺呀!到處都是水,溼噠噠的,我都進不了衛生間了。我忙叫道:“媽媽,媽媽,衛生間發大水了?”媽媽聞聲趕來,忙問道:“是怎麼回事呀?怎麼會有這麼多水呢?”於是,媽媽就是質問爸爸:“你在幹什麼?怎麼會弄出那麼多的水來呢?不就洗個腳嗎?至於搞得這樣嗎?”爸爸說:“有什麼關係?剛纔把水倒出來了呀!”媽媽很氣憤,因爲每次爸爸洗過以後,衛生間都會很溼,到處都是一片水。媽媽也沒有辦法,於是,媽媽開玩笑的說道:“看來,我們家還真要讓大禹來治水啦!”說完,我和媽媽就相視而笑。

這就是新版的“大禹治水”的故事。怎麼樣?你們覺得有意思嗎?

大禹治水的故事13

(一)

大禹爲人聰明機智,和藹可親,意志堅強,吃苦耐勞,非常講信用。

大禹的父親鯀治水不力,被虞舜流放到羽山。虞舜聽說大禹賢明能幹,又令大禹負責治水。

大禹接受治水任務時,結婚才四天。可是爲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猶豫地告別了新婚的妻子塗山氏,與大臣益、后稷一起啓程赴任。

大禹到任後,就積極着手製訂治水措施。他吸取父親鯀治水的經驗教訓,努力實踐,終於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他認爲,父親用堵的方法治水是行不通的,必須用疏導的方法,劈開大山,開挖大河,讓洪水順着河道流入大湖和大海,只有這樣,才能根治洪水。

(二)

大禹帶着成千上萬的民工去開山挖河,治理洪水。他沿途測量地形地貌,查清何處需要開山,何處需要挖河,不辭辛勞,日夜苦幹。

不論是酷暑還是寒冬,大禹不避風霜雨雪,總是在奔波勞碌,忙於治水。他的兒子生下來後,他也沒回家去看一眼。有一次,天下着雨,他帶着治水的隊伍路過家門,聽見兒子在家裏啼哭,他的心被牽動了。哪個做父親的不愛自己的子女啊,他多麼想進家門去看一看, 多麼想去親親兒子可愛的小臉蛋。可是,治水的工程在等着他,天下的黎民百姓在看着他,他必須以國家、以人民利益爲重。他深情地望了望家門,心裏默默地說:兒子,等着我,等我治好洪水再來看你。他毅然轉過身,帶着治水的人頂風冒雨上路了。

(三)

在治水期間,大禹曾經三次路過家門,可是他一次也沒有進家裏去看一下。傳說,大禹的妻子塗山氏十分想念丈夫,常常到高山上眺望,盼望丈夫歸來,最後竟化爲一塊石頭。這石頭的形狀酷似塗山氏,彷彿在翹首遠望,人們稱之爲望夫石。

大禹帶着治水的人,疏導了9條河道,劈開9座大山,修治了9個大湖,築起了無數堤壩。洪水終於馴服了,順着河道流向大湖、大海。艱苦卓絕的治水斗爭終於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大禹治水的故事14

當堯還在世的時候,中原地帶洪水氾濫,無邊無際,淹沒了莊稼,淹沒了山陵,淹沒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離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離鄉,水患給人民帶來了無邊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之下,堯決心要消滅水患,於是就開始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有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邊,對他們說:“各位大臣,如今水患當頭,人民受盡了苦難,必須要把這大水治住,你們看誰能來當此大任呢?”

於是羣臣和各部落的首領都推舉鯀。堯素來覺得鯀這個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於是就暫且將治水的任務委任給鯀。

鯀治水治了九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鯀不但毫無辦法,而且消極怠工,拿國家這一艱鉅的任務當兒戲。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後來鯀就死在那裏。

舜也來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大臣們都推薦禹,他們說:“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爲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生活也非常簡樸。”舜並不因他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

大禹實在是一個賢良的人,他並不因舜處罰了他的父親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爲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職責啊!他哪裏敢懈怠分毫。考慮到這一特殊的任務,舜又派伯益和后稷兩位賢臣和他一道,協助他的工作。

在當時,大禹纔剛剛結婚才四天,他的妻子塗山氏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灑淚和自己的恩愛妻子告別,就踏上了征程。

禹就帶領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窮鄉僻壤,人跡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大禹感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完成治水的大業而空留遺憾,而在他的手上這任務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無數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掙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離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淚,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識的和不相識的人都會向他獻上最珍貴的東西,當然他不會收下這些東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實在太濃太濃,這也倍增了他的決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準繩,右手拿着規矩,走到哪裏就量到哪裏。他吸取了父親採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新方法,其要點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動羣衆來施工,每當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幹。

他的生活簡樸,住在一座很矮的茅草小屋子裏,吃得比一般百姓還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上他又是最肯花錢的,每當治理一處水患而缺少錢時,他都會親自去爭取。

他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鉅,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裏噙着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

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爲九個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

然後他治理山,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

他治水的講究是智慧,如治理黃河上游的龍門山就是如此。龍門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將黃河水從甘肅的積石山引出,水被疏導到梁山時,不料被龍門山擋住了,過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覺得這地方非得鑿開不可,但是諾大一個龍門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選擇了一個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開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就將水引了過去。因爲龍門太高了,許多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裏,就遊不過去了。許多魚拼命地往上跳,但是隻有極少數的魚能夠跳過去,這就是我們後人所說的“鯉魚跳龍門”,據說只要能跳龍門,馬上魚就變成了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十三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兇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後代人們爲了感念他的功績,爲他修廟築殿,尊他爲“禹神”,我們的整個中國也被稱爲“禹域”,也就是說,這裏是大禹曾經治理過的地方。

拓展:大禹治水的經過

大約在4000多年前古代,中國的黃河流域洪水爲患,堯命鯀負責領導與組織治水工作。鯀採取“水來土擋”的策略治水。鯀治水失敗後由其獨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舜帝說:“禹!你也談談高見吧。” 禹拜謝說:“是啊,君王,我說些什麼呢?我整天考慮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 皋陶說:“哦,到底是些什麼工作?” 禹說:“大水與天相接,浩浩蕩蕩包圍 了大山,淹沒了山丘,民衆被大水吞沒。我乘坐着四種交通工具, 順着山路砍削樹木作路標,和伯益一起把剛獵獲的鳥獸送給民衆。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進四海,還疏通了田間小溝,使 田裏的水都流進大河。我和后稷一起播種糧食,爲民衆提供穀物 和肉食。還發展貿易,互通有無,使民衆安定下來,各個諸侯國 開始得到治理。” 皋陶說:“是啊!你這番話說得真好。”

以後禹首先就帶着尺、繩等測量工具到中國的主要山脈、河流作了一番嚴密的考察。大禹在河北東部、河南東部、山東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一次,他們來到了河南洛陽南郊。這裏有座高山,屬秦嶺山脈的餘脈,一直延續到中嶽嵩山,峯巒奇特,猶如一座東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個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細流就由隙縫輕輕流過。

他還發現龍門山口過於狹窄,難以通過汛期洪水;還發現黃河淤積,流水不暢。於是禹大刀闊斧,改“堵”爲“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寬峽口,讓洪水能更快地通過。禹採用了“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導之入海“。高處就鑿通,低處就疏導”的治水思想。根據輕重緩急,定了一個治的順序,先從首都附近地區開始,再擴展到其它各地。

大禹決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羣山中開道。艱苦的勞動,損壞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損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傷了,有的上山時摔死了,有的被洪水捲走了。可是,他們仍然毫不動搖,堅持劈山不止。在這艱辛的日日夜夜裏,大禹的臉曬黑了,人累瘦了,甚至連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腳指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裏而脫落,但他還在操作着、指揮着。在他的帶動下,治水進展神速,大山終於豁然屏開,形成兩壁對峙之勢,洪水由此一瀉千里,向下遊流去,江河從此暢通。

大禹治水的故事15

4000年前,黃河流域發生洪災,大禹治水有功,在百姓中威信極高,當時的華夏族首領舜將帝位禪讓給了大禹。關於大禹治水的故事流傳百世。

傳說堯在位的時候,洪災氾濫,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堯召開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四方部落首領們都推薦鯀去治理洪水。

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但他採用堵的方法治水,結果水災反而鬧得更兇了。

堯後的帝王舜殺了鯀,又讓鯀的兒子禹去治水。

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他採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他創造了多種測量工具和測繪方法。

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種莊稼了。

禹新婚不久,爲了治水,到處奔波,多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啓,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去探望。

後代的人都稱頌禹治水的功績,尊稱他是大禹。

因爲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選他繼舜之後任了部落聯盟首領。

大禹的貢獻首先是治洪水。在當時部族分裂的情況下,他很有見地的制定了“天下一統”的治水方針,創造性地採用了“導山治山”的方法。傳說他安排助手伯益修《山海經》,第一次記載了中華大地的山川河流、人物事件以及飛禽。

禹完成了治水的使命,使百姓重建家園安居樂業,而且他當了首領後,繼續兢兢業業,勤於政務,在他統治時期,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到了氏族公社的後期,氏族、部落的首領們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餘產品作爲自己的私人財產,變成氏族的貴族。部落之間發生戰爭,捉住了俘虜,把他們變成奴隸,爲貴族勞動。這樣,就漸漸形成奴隸和奴隸主兩個階級,氏族公社開始瓦解。

後來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貴族擁戴禹的兒子啓繼承了禹的位子。這樣氏族公社時期的部落聯盟的選舉制度正式被廢除,變爲王位世襲的制度。

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出現了。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