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呷哺呷哺“降價”欲迴歸高性價比

呷哺呷哺“降價”欲迴歸高性價比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呷哺呷哺“降價”欲迴歸高性價比,呷哺呷哺自從2016年開始從一人一鍋到輕正餐轉型後,消費價格越來越高,消費者卻越來越少,呷哺呷哺“降價”欲迴歸高性價比。

呷哺呷哺“降價”欲迴歸高性價比1

創立於1998年的呷哺呷哺,當初是一人食定位,人均消費四十左右,因爲價格親民,麻醬味道獨特,食材幹淨,坪效高,翻檯率高,很快就成了市場上的小火鍋之王。

路線之爭

2020年呷哺財報,四季度淨利潤0.02億,同比下降99.3%,營收54.5億,同比下降9.5%,2021年上半年,虧損超過4000萬,翻檯率降至2.3/天。

最近,湊湊CEO張鎮緯離職,呷哺呷哺CEO趙怡被解僱,宮斗大戲持續了兩個多月,今年下半年,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光啓重新掌舵,宣佈迴歸大衆消費路線,這個結果,看似回到了自己擅長的領域,重新迴歸性價比賽道。可是現在的下沉市場環境,跟當年已經是天壤之別了。兜兜轉轉,晃了一大圈,現在酒醒了,想回去了,可是,你還回得去嗎?

呷哺呷哺“降價”欲迴歸高性價比

品牌定位混亂

港股上市後的呷哺,感覺上有點飄,好像是喝多了,幾套組合拳下來,搞得讓人有點看不懂。品牌升級,1)摒棄緊湊的一人一鍋佈局,改成舒服的四人臺、多人臺,丟掉了高坪效;2)提升了客單價,人均客單由原來的40左右,直接提到60多,丟掉了原來的高性價比,扔掉快餐模式,挑戰正餐模式,衝着海底撈的消費人羣,醉醺醺的就去了。

不知道是呷哺的創始人品牌上市後,享受生活去了,還是對聘請來的CEO們過於放手,呷哺呷哺的品牌升級策略,實在是讓人看不太懂,你做個“湊湊“,定位高端市場,目標瞄準海底撈,這個還能理解,可你呷哺呷哺爲啥也越做越高,直接扔掉自己多年拼殺出來的陣地,去找一塊模模糊糊、高不高低不低的地方,把自己架起來烤,是覺得我們國內的消費主力,已經達到人均60以上了嗎?還是看不起人均40左右的低端人羣了?

下沉市場現狀

目前的下沉市場,被呷哺讓出來的空間,已經被大大小小的新品牌佔滿了,各大綜合體的快餐區域,食客籤籤等等一衆旋轉小火鍋品牌,如今都做的風生水起,人均30到40之間,用工少、平效高、食材新鮮,深受大衆喜愛。巴奴正在孵化推出人均29的桃娘下飯小火鍋,吉野家也推出了40左右的自助小火鍋,昔日的呷哺一支獨秀的局面,早已變成一片紅海。

呷哺呷哺“降價”欲迴歸高性價比 第2張

可惜了,呷哺呷哺,本來有機會成爲小火鍋界的蜜雪冰城,本來可以佈局幾千上萬家店的下沉市場,本來,你只要不嫌棄我們窮,我們也不會嫌棄你LOW的粉絲大軍,會把你的財報做的紅紅火火,可惜你飄了,拋棄了送你進京趕考的糟糠之妻,轉投富家千金的懷抱,如今,你被富家女無情的拋棄,這纔想起原來的糟糠,想回去了,可你真的還能回得去嗎?

呷哺呷哺“降價”欲迴歸高性價比2

“現在呷哺呷哺真貴啊,從之前兩個人六七十塊錢就能吃飽,到一百多才能吃飽,東西卻沒多大變化。”這是近幾年,從北京到濟南工作的劉女士吃呷哺呷哺時經常叨叨的一句話。

呷哺呷哺自從2016年開始從一人一鍋到輕正餐轉型後,客單價一路水漲船高從從2015年的46.8元漲到2020年的62.3元,價格越來越高,消費者卻越來越少,翻檯率從7次/天的高光時刻跌到2.3/天。

有人說呷哺呷哺丟了初心,也丟了消費者。

從天天吃到一年吃幾次

從北京來濟南工作的劉女士曾經常吃的就是呷哺呷哺。據劉女士介紹,自從2014年在北京工作以來,呷哺呷哺幾乎就成了她的食堂,中午不知道吃啥,就去公司附近的呷哺呷哺吃一頓。晚上下班後無處可去,也用呷哺呷哺打發一餐。總之,不知道吃啥,劉女士就會吃呷哺。

據說,老北京人一度流傳着“有事找民警,吃飯找呷哺”的說法。

呷哺呷哺“降價”欲迴歸高性價比 第3張

然而,時過境遷,當呷哺呷哺開始放棄一人一鍋轉型輕正餐開始,像劉女士這樣的“老粉們”開始拋棄了它。

2016年,呷哺呷哺開始轉型,剛好劉女士也從北京到濟南工作。在那之後,劉女士發現,呷哺呷哺價格越來越貴,裝修倒是也越來越好。而當年在北京的食堂概念,似乎也被打破了。“來濟南工作後,我去呷哺的次數越來越少了。一是濟南呷哺只集中在一些大的商圈,鋪墊密集度沒法跟北京比,二是正好呷哺在全國範圍轉型,放棄了一人一鍋,反而沒有了吃上班餐的那種氛圍和感覺,另外就是漲價,一餐60多元的.價格超出了午餐的快餐標準。”

就這樣劉女士從幾乎天天吃到一年吃不了幾次的消費降頻。

劉女士並不是孤例。根據呷哺呷哺財報也能發現,巔峯時期呷哺呷哺,部分門店的翻檯率一度高達7次/天,而到了2021年上半年,翻檯率降至2.3/天。財報表現也很誠實:2020年呷哺財報,四季度淨利潤0.02億,同比下降99.3%,營收54.5億,同比下降9.5%,2021年上半年,虧損超過4000萬。

關店200家,呷哺呷哺怎麼了?

2014年,“呷哺呷哺”也成功登陸了港交所,成爲了“火鍋第一股”!但是上市後,呷哺呷哺的股價卻一直不溫不火,甚至有點越來越慘淡的意味。單就今年來看,呷哺呷哺從2月11日收盤價創下27.15港元/股的高位後,股價就開始坐上“滑梯”, 5月份收盤報9.44港元/股,總市值爲102.46億港元,三個月市值蒸發近200億港元。截至1月20日收盤,股價報收5.040港元,市值僅爲54.73億港元。

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啓光曾表示,2021年,呷哺呷哺將在全國關閉200家門店。

對比另外一隻港股上市的火鍋股海底撈,呷哺呷哺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2018年9月26日,海底撈在港交所掛牌,發行價爲17.8港元/股,盤中一度飆升至19.64港元/股,市值摸高1000億港元。至2021年2月,海底撈股價達到歷史新高的80多港元/股,總市值曾一度接近4700億港元。截至1月20日收盤,海底撈報收18.480港元,市值爲1030.08億港元。

當然,海底撈的日子也不好過。去年11月5日,海底撈發佈公告,決定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關停300家門店。

呷哺呷哺“降價”欲迴歸高性價比 第4張

呷哺呷哺在2021年還遭遇了兩次重大的人事調整,對整個股市帶來非常大的影響。2021年4月19日,呷哺呷哺公佈副品牌湊湊CEO張振緯離職,第三天呷哺呷哺股價跌幅一度超過20%;5月21日,呷哺呷哺發佈了更換行政總裁的公告:由於集團若干子品牌的表現未能達致董事會預期,故解任趙怡女士集團行政總裁職務,自5月20日生效。公司CEO趙怡的離開同樣引發了資本市場的震盪,5月21日當天,呷哺呷哺市值跌了19億港元。

同時,創始人賀啓光重新出山重掌呷哺呷哺。

有人說,賀啓光的重新出山從側面反映出呷哺呷哺這幾年轉型的失敗。

一位消費者就指出:呷哺呷哺這幾年,門店裝修豪華了,價格上去了,但是實際上消費者購買的菜品品質的提升並不大,“就是單純的爲漲價而漲價,消費者根本感受不到漲價後帶來的服務和菜品的提升。”

而筆者認爲,呷哺呷哺放棄一人一鍋的模式後,實際上是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給丟掉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人一鍋作爲呷哺呷哺的首創,推出市場後大受歡迎,說明了其精準定位了上班族的就餐習慣。轉型後,反而把最擅長的東西丟掉了,不可謂不可惜啊。

呷哺呷哺“降價”欲迴歸高性價比 第5張

呷哺呷哺降價續命,離職總裁創業圍堵

讓呷哺呷哺想不到的是,前面有衆多競爭對手,後面追兵又趕到了。

從呷哺呷哺副品牌湊湊離職的CEO張振緯在上海創立了謝謝鍋。天眼查App信息顯示,“謝謝鍋”品牌爲上海謝謝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所有,執行董事爲湊湊火鍋創始人張振緯,公司註冊資本爲1500萬美元。上海謝謝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21年5月,而張振緯4月剛剛從湊湊火鍋離職。

也就是說張振緯4月份離職,5月份就去上海創立了新品牌,可謂無縫銜接。

謝謝鍋被認爲是新晉網紅火鍋品牌。而創立不久,謝謝鍋抄襲的聲音就不絕於耳。有文章寫道:火鍋+燒烤、鴨血無限續、花膠雞鍋、大紅袍奶茶、跳舞營銷、菜品名稱……在廣州最繁華商業地標之一天河城謝謝鍋門店裏,湊湊、慫火鍋等多家知名火鍋店的招牌手段,謝謝鍋事無鉅細都照搬抄襲了過來。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1月18日,網曝新晉網紅火鍋謝謝鍋涉嫌刷單。文章稱:近日,有自媒體曝出臥底調查新晉網紅火鍋謝謝鍋發現,當天下午四點半,謝謝鍋深圳皇庭廣場的門店就開始有“顧客”排隊,而等位屏幕卻顯示排隊人數爲零。其中還指出,謝謝鍋或提前打出大量排號單,讓空號累加造成了火爆場面。另外,謝謝鍋爲了營造“社交屬性”,每晚會安排音樂演出,這些演員和親友團也在店內正常用餐,造成“佔位”緊張。

據悉,張振緯目前拿到紅杉領投的一筆1.5億元投資,其願景是一年開50家門店。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謝謝鍋門店規模較大,又選址一線城市核心商圈,單店投入估計高達500萬元,恐難以達到願景目標,因此謝謝鍋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抓緊融資,通過資本手段快速收割市場。

當然,呷哺呷哺這邊也沒有坐以待斃。11月30日,呷哺集團創始人賀光啓表示,集團已確定迴歸大衆消費路線,新菜單將於12月17日在全國千餘家門店全面上線。據悉,除了消費者常吃的牛羊肉套餐以外,新菜單還增加了多種單人套餐,價格在50至70元之間。

呷哺呷哺降價續命,離職總裁創業緯度。有網友評價說:火鍋界的內卷,堪比一部精彩的商戰大片。

呷哺呷哺“降價”欲迴歸高性價比3

樑榛錦繡乾坤消息,樑榛錦繡乾坤報道,閱歷了股價暴跌、資本減持、良將出走等系列變故的呷哺呷哺(),在開創人賀光啓重新掌舵後,終於開端找回初心。

2021年12月22日,呷哺呷哺高性價比菜單上線新聞發佈會上,稱全國千家門店已正式全面上線全新菜單,其中包含多款高性價比套餐及網紅新品。

“高性價比”是呷哺呷哺早期崛起的利器,但往常不再是殺手鐗。就在發佈會次日,盒馬鮮火鍋正式開業,“9塊9半自助”被業內視爲呷哺呷哺的直接競對,國內大批30元~50元左右的自助小火鍋也在搶食呷哺呷哺的市場空間。

前有“良將”張振緯出走創業謝謝鍋,被視爲湊湊的晉級版;後有海底撈反省開店過快的泣血之言——呷哺呷哺的性價比戰略、場景晉級以及大範圍擴店,都正在被其他同業所考證,或已證明此路不通,或只能被動成爲跟隨者。

樑榛錦繡乾坤發現,2021年股價從最高點的27港元,一路下滑到在6港元左近,整整一年,呷哺呷哺的投資者們在用腳投票。2022年行將到來,這家小火鍋連鎖企業,能憑仗低價戰術,重回高光時辰嗎?

呷哺呷哺“降價”欲迴歸高性價比 第6張

供給鏈的機遇

呷哺呷哺不是創新型企業,產品優勢並不明顯。但作爲火鍋業的龍頭之一,也並非優勢全無。不少業內人士以爲,完成供給鏈方面的突圍,或能成爲呷哺呷哺在主停業務之外的一大打破口。

就如孟先生所言,隨着“家庭單元小型化”場景的普遍化,小投入、小而美的火鍋品牌正在加速涌現,側面也印證了這一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

呷哺呷哺迴歸初心,下沉市場,主打普通上班族以至小鎮青年,走“簡、快、高性價比”道路,肯定會博得一局部市場。但生長於非典、困於新冠的呷哺呷哺,理應感遭到疫情常態化下的各種不肯定性。

幾名鄭州商業的業內人士表示,呷哺呷哺的選址,多集中在客流密集的商業綜合體內,雖然客流量大,但與租金本錢成正比,與呷哺呷哺的消費人羣定位並不匹配。

“呷哺呷哺有品牌認知,假如放下身段集中開街邊店,本錢會有降落,但也存在很多風險。”一名從業者表示,火鍋業是高規範化的行業,假如呷哺呷哺應用在“一人一鍋”範疇的經歷,向單體小火鍋店賦能,或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呷哺呷哺“降價”欲迴歸高性價比 第7張

該從業者舉例,早年不少店面會懸掛採用雙匯肉、五常大米、金龍魚油等受權招牌的方式,來證明店內食材的平安性。“目前單體小火鍋門店與供給商沒有議價權,局部區域連鎖小火鍋品牌也存在產品品類單一等問題。”該從業者從本身需求來說,希望有集約化品牌矩陣的供給商可以關注到長尾部的門店,“呷哺呷哺門店在不少城市規劃甚多,假如以門店半徑10公里停止配貨,就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總的來說,曾經在資本和市場上佔領了一定話語權的呷哺呷哺,尚有不少突圍的機遇。不過,能否釐清當下團隊存在的癥結、找準本身的品牌認知與外部市場的判別,可能與關注將來開展同樣重要。

此次開創人迴歸,親身下場,外界猜想:呷哺呷哺打法上不曉得能否有新的打破,能否扳回一局?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