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来源:时尚达人圈    阅读: 1.8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在很多家庭中孩子被放在第一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少难题,比如说出现恐惧心理,造成孩子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具体内容看下面。

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1

1、孩子的某些经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讲得就是这个原理。如果孩子幼时受到过强烈的刺激,以后碰到类似的事物,甚至碰到的刺激比较轻微,也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反应。如一个孩子曾被一只黑狗咬过,他下次看到黑狗时就会非常害怕,而且他还可能会由怕黑狗到怕所有的狗,继而怕所有的四足动物,这是心理泛化造成的。

2、孩子欠缺生活经验有关

黑夜的恐惧感,有说是先天的,也有人认为是后天的。夜幕降临,孩子们知识经验有限,既不知道黑暗中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也不知道身边亲人的去世意味着什么,于是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黑暗和死亡,由此产生了害怕与恐惧。

3、受他人恐惧情绪的感染

大人吓唬小孩,孩子在看到或听到别人处于恐惧状态的情况时,即使自身处境并无任何引起恐惧的'因素也会坐立不安。如看到其他人见到蛇后的恐惧反应,孩子以后见到蛇也会大叫大喊。孩子在听了鬼怪故事,看了带有恐怖色彩的影视片和图书时,由于无知及大人的消极暗示,其内心也会产生恐惧感。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要小心使用害怕这种特性。吓唬一个孩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孩子不会区分真假。害怕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应该区别的来对待。别用虚无的东西吓唬孩子,碰到困难要多鼓励,培养他的勇气和力量,但也要让孩子注意危险的存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2

一般来说超过 2 年以上的持续恐惧情绪十分明显,整天沉溺于恐惧情绪之中,无法自拔,干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如 “怕鬼” 表现出“谈鬼色变”,出现惊恐和回避反应,伴有心跳快、呼吸快、出冷汗、面色苍白和尿频等症状,应属恐惧症之列。恐惧症有时伴有焦虑反应和强迫症状。

引起孩子恐惧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克服恐惧心理的方法有哪些?

根据恐惧对象的不同,可将恐惧分为 4 类,即生理伤害性恐惧、自然事件恐惧、社会焦虑恐惧和其他恐惧。不同年龄孩子所恐惧的内容不同,年幼孩子恐惧幽灵和妖怪,年龄大的孩子恐惧生理危险或伤害。

在孩子恐惧症的预防上,要从小加强孩子的性格培养,使其有乐观、开朗、坚强的性格; 提倡讲科学、讲道理,不要用鬼神、怪物、关黑房子等手段威吓孩子;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示范作用,不能无故怕这怕那。

小儿恐惧症有这六大危害

1、影响孩子的性格

孩提时代的心理阴影可能会造成孩子一生的性格缺陷。比如如果一个孩子首次登台表演不怎么成功而且结束后遭到同伴的嘲笑,这就可能成为他一生的 “烂草莓”,可能因此再也不敢在公开场合大声说话。

2、可能导致自闭症

导致孩子自闭症的原因很多,但是孩子恐惧症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其它的因素。

3、孩子的成长会很艰难

性格缺陷也好,自闭症也好,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孩子会永远长不大。

4、其它的严重后果

有的孩子恐惧症患者长大后会仇视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恐惧症引起焦虑症

焦虑可无特殊的对象或对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某种意外的担心,但无明显的恐惧和回避行为,广场恐怖症可与惊恐发作同时存在; 如果继发于对惊恐发作的担心,而不敢外出,则应诊断为惊恐发作伴发广场恐怖症。

6、恐惧症引起强迫症

强迫症状源于患者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并非对外界事物的恐惧,常有强迫动作,而少有回避行为。

孩子恐惧心理的治疗

(1) 支持性心理干预:往往需要医师、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首先,医师要详细了解患儿发病经过、发病诱因、客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利于和不利于患儿再次返校的各种因素。第二,医师、家长和老师都要表示出对患儿的关心,认真倾听患儿的诉说,与患儿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其中,老师要以积极的态度、主动的方式与患儿合作; 家长不可一味地同情、保护或者武断地批评、责备。第三,综合各种因素,分析使患儿返回学校的可能性,通过减轻学习压力、改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换班、转学等方法使患儿重新返校。第四,在干预过程中,不应该使患儿脱离学校生活,要根据具体情况恰当安排患儿返校的时间和方式。可采取间断上学方法,星期一、三、五上学,星期二、四在家; 先下午去上学,然后过渡到全天上学; 也可以由家长陪送到学校或由同学陪同上学等。经过支持性心理干预后,多数患儿可顺利返校。

(2) 家庭治疗:学校恐惧症患儿家庭成员之间多存在 “不良的相互关系”,常见的形式为亲子之间界限不清,情感分化不完善,一方缺乏关注,而另一方则过度关注的异常互补等。家庭治疗就是在训练有素的治疗师的指导下,使已存在的家庭不良关系发生变化。有时还可以请老师加入到治疗中来,这样,更多地使家长、患儿和老师之间增加理解和配合。

(3) 药物治疗:对情绪症状严重的患儿可以考虑进行药物治疗,既可以消除紧张、焦虑、躯体不适症状,又可以为各种心理干预和治疗提供帮助,增强患儿治愈疾病的信心。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