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总是教育孩子要出息究竟为什么

总是教育孩子要出息究竟为什么

来源:时尚达人圈    阅读: 1.2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总是教育孩子要出息究竟为什么,孩子的成长受环境影响很很大,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主动解决问题,要教会孩子克服这些困难,多多陪伴孩子,看完总是教育孩子要出息究竟为什么,学着启蒙家里的小天使吧!

总是教育孩子要出息究竟为什么

总是教育孩子要出息究竟为什么1

当然,我会承认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但是,当下我们很多教育,社会所倡导的很多思想,并不及格。所以,我一直对这一句未经思考的“你们要有出息”心存疑虑。我对读者提问“作为独生子女,你最大的烦恼和疑惑是什么?”的时候,我收到大量的回复,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朋友谈到;自己身上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于父母的要求、社会的期望。这些要求,期望,有些软,有些硬,或松或紧地缠绕在他们身上,这种压力、承担,从某种角度上抑制了孩子的独立选择与自由发展。而我一直想要追问这些父母的是:究竟什么才是有出息?!

一对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除了诵读经典,还要琴棋书画,当然,学业更是一点儿也不能放松,考试成绩成了他们脸上的晴雨表,孩子不堪重负最后跳楼自尽,这对父母趴在孩子身上嚎啕大哭:早知道你会这样子,我们什么都不逼你,只要你能活着,我们一定不这样去要求你……反思此等悲剧,倍感悲哀之余,我们发现,这对父母他们所要求的出息变成了:好好活着。他们根本不清楚什么才是有出息。事实上,还有个更尖锐的问题,那些一直要求孩子有出息的父母:你们活到现在,取得了什么骄傲的成绩,又有什么出息?世人眼里的“有出息”最直接的莫过功利,获得财富、名望、知识、权利。自古以来我们就喜欢说:升官发财,譬如:财源滚滚、光宗耀祖、名利双收、声名赫赫……,似乎,只有工作体面,收入丰厚,才能去给父母长脸,成为“有出息”的表现。

事实上,这种单一的价值观与评判标准导致了很多孩子的焦虑与痛苦,而且,你还不得反问,否则就成了不懂事,不孝顺。反观很多越是在功利的社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声名,赚取财富的父母,他们反而较少要求子女一定要去“建功立业,升官发财”,去为他们长脸,他们常常鼓励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除了说明他们有所见识以外,更说明了:功名利禄虽然不错,但远不能成为人生主旨,如若这是人生真谛,毕生追求的话,那些有钱有权的人,怎么会愿意让孩子去过自己的生活呢?

理应也让他们为钱,为权奉献一生才对。所以,对于那些无法去为“有出息”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答案,却又不断要求孩子要“有出息”的父母,在我看来,这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有真正体验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搞不清楚什么才是“有出息”。他们这种“出息观”一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二是死要面子却让孩子遭罪。三是秉持自己“未完成”的情结,意图去让孩子“父债子还”,找个说辞:我们这是为了你好。把孩子的自我都搞没了,哪里好了?!如果我们去将“有出息”当做人生目的来看的话,我们应该清楚的是:有人期望赢取功名,赚取财富,当然,这并没错;有人倡导充满自省,不断觉悟,去过一种苦行僧式的生活,这也很好;有人期望不断超越,通过强有力的行动跨越各种障碍,科学的,自然的,从而获得探险所带来的乐趣,这样当然没有问题;还有人会认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纵情享乐,高兴就好,也还可以。然而,在我们文化中糟糕的地方在于:只认定某一类生活理念是好的,有出息的,其他的全都是“旁门左道,歪理邪说”。往小了说,这会遏制人的发展,往大了说,这会导致社会失去能量、活力,譬如我们现在社会也在倡导一种单一的价值观,不够宽容,缺乏远见,这样会给个人心理造成巨大压力,因为所有“不同”都是错的,都是不应该的,那么,那些天生不同的人,就会被排挤,被指责,乃至直接被伤害,被屠戮。

所有这些“不自由”、“不宽容”集中起来,就构成了一个不自由的`社会,容不下异端,受不了反对,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热衷铲除异己,喜欢“修剪”他人,听不得一点儿不同意见,这种环境,就会造成了大量的迷茫的、痛苦的人,因为他们一直被蒙蔽了双眼,随之迷失了方向。而药方就在于去让他们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努力成为自己:能够明白苦行僧便是苦行僧,银行家就是银行家,探险者便是探险者,娱乐家就是娱乐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命的自由,这才是真正的出息。如果所有人都能够各司其职,自得其乐,相互尊重,互不干扰,社会就会变成一个宜居的舒适的社会。

对于那些现在广受“控制”之苦,老被指责没有出息的人,我想谈的就是:首先,抛弃所有外在的,强迫的观念,不再去在意外界的评价,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认识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当你变得可以面对你的内心,成为真实的自己,你会变得充满力量,不再患得患失,心生恐惧。

总是教育孩子要出息究竟为什么2

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是奶奶觉得你饿,有一种内向是谁都觉得你内向。

生活中有一些孩子,黏着熟人,不爱和陌生人说话,不愿主动与人打招呼,事实上这可能属于“伪内向”,也就是慢热,一旦玩熟了,就可以相处的很好。

内向≠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障碍,一般发病于孩子两岁半之前;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无法与他人进行交流。“内向”可能和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比如,父母一直教育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小心他们会把你带走”等,久而久之,让孩子养成了对陌生人的防范心理。父母们在鼓励孩子与人交流和表达自己时一定要把握“度”,是引导孩子,而不是逼迫孩子。

著名的心理学家盖伦,曾把人的气质性格概括为4类: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这四种特质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因为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多血质

优势:活泼而不冲动,重大局、不贪小利、不感情用事,具有沉稳的领导者气质。

劣势: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但容易浮躁、粗枝大叶,精力易分散;思维活跃,但有时对问题不求甚解,投机取巧;适应能力强,但“注意点”变换快,容易“移情别恋”,做事缺乏耐心和毅力。

胆汁质

优势: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热情高涨;为人直率豪爽,表里如一。

劣势:脾气急躁,行事鲁莽,容易因小事而大发雷霆,甚至出现攻击行为;感情用事,办事冲动,不考虑后果,事后又后悔。

黏液质

优势:为人稳重,处变不惊,总能三思而后行。所以,身边人都爱与他们交朋友,遇到事情也能把他们作为后盾。

劣势:缺乏灵活,踏实却有些死板,沉着但生气不足,行为稍显迟缓,思维不够灵活,容易因循守旧。

抑郁质

优势:洞察力强、抽象能力好,有天才、艺术家的潜质。

劣势:缺乏安全感,具有挑剔、悲观、情绪化的毛病。遇事常消极应对,容易一蹶不振。

外向和内向的孩子,获取心理满足感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外向的孩子,通过与他人交往、展现自己来获得心理满足感,获得生存的动力;而内向的孩子,通过独处时自娱自乐来获得心里的满足,以及生存的动力。

所以,逼外向的孩子整天闭门读书,逼内向的孩子整天人前表现,都会令他们感到极大的焦虑和不适。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