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关于地球的小知识要简单

关于地球的小知识要简单

来源:时尚达人圈    阅读: 1.1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关于地球的小知识要简单。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上有很多小知识是我们不曾了解过的,这些知识都非常有趣。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了解关于地球的小知识要简单的相关内容。

关于地球的小知识要简单1

1、地球上只能看到月亮的一个面:人们发现从地球上看,月亮的景色是不会变化的。而且总是以一面对着地球,仿佛有意不让人看到它的背面一样。这是因为月球不仅绕地球转动,它还可以进行自转,而且它自转一圈的时间与公转一圈的时间刚好一样,因此地球上的人永远只会看到月球的一面。

关于地球的小知识要简单

2、地球周围的人造卫星巨多:我们知道地球除了月亮卫星还有很多人造的卫星,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到2013年人类一共发射了6600颗人造卫星,其中3600颗还留在太空,有大约1000颗在有效运行。

3、人类钻过最深的洞:科拉超深钻孔是苏联在1970年,在科拉半岛所进行的一项科研工作形成的,也是迄今为止,人类进行钻探的最深的一个钻井,深处达到惊人的12262米。据说是因为在钻井听到了类似人类的哭嚎声,科学家也不能解释,才停止了钻探。

4、地球转得非常快:在整个地球之中,不同的地方转动的速度也不同,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速度最快的应该就是在赤道上,其自转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四百六十四米。那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这因为地球自转的速度是匀速,加上万有引力的作用,所以我们才感觉不到地球的自转。

5、地球以前是紫色:我们现在看见的地球是蔚蓝的大海,五彩斑斓的大自然,灯火璀璨的城市。但是在远古时期,植物吸收阳光后会变为紫色,所以以前的地球是紫色的。

6、地球上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地球不同地方的气候都有着差别,那地球上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在哪里呢?南极洲沃斯托克科学考察站是目前测得温度最低的地方,为-89.2°С。利比亚的阿齐济耶省是目前测得温度最高的地方,为58°С。

关于地球的小知识要简单2

地球数据

年龄:44~46 亿年。

公转周期:约365.325天

回归年长度: 365.645天。

公转轨道:呈椭圆形。7月初为远日点,1月初为近日点。

关于地球的小知识要简单 第2张

自转周期: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06秒。太阳日为24小时。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卫星(天然)——1颗(月球)

大气主要成份——氮(78%)、氧(21%)和二氧化碳( 0.037%)水蒸气(0.03%)稀有气体(0.933%)

地壳主要成份——氧(47%)、硅(28%)和铝(8%)。

表面大气压——1013.250毫帕,或760毫米高汞柱。

赤道半径 = 6378.140 公里

极半径 = 6356.755 公里

平均半径 = 6371.004 公里

最大周长 ≈40000公里

赤道周长 = 40075.13 公里

体积=10832亿万立方公里。

质量=5.9742×10^21 吨。

平均密度=5.518 g/cm^3

地球表面积=5.11亿平方公里。

海洋面积=3.617453亿平方公里。(占总表面积的70.8%)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公里(占总表面积的29.2%)

纬度1°长度 = 111.133-0.559cos2φ 公里 (纬度φ处)

经度1°长度 = 111.413cosφ-0.094cos3φ 公里

大气中的声速(0度) V = 331.36 米/秒

大气中的声速(常温) V = 340米/秒

地球表面磁场强度 ~ 5×10-5 特斯拉

北磁极:76°N, 101°W;

南磁极:66°S, 140°E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φ = 45°) : g = 9.8061 米/秒

地球表面脱离速度 = 11.2 公里/秒

光行差常数(J2000) k = 20.49552"

黄赤交角(J2000) ε = 23°2621".448

黄径总岁差(J2000) P = 5029”.0966 (每世纪)

岁差周期 = 25800 年

平均轨道速度 = 29.79 公里/秒

关于地球的小知识要简单3

天象知识之地球的构成

地球内部结构

当地壳岩石发生断裂错动时,会产生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非常巨大,可相当于10万颗普通的原子弹爆炸。它能使地球像一个巨大的音叉那样发生振动,产生强大的地震波。当人们在地表用仪器观测地震波向地球中心传播时,发现地震波在大陆底下33千米左右深处,在海洋底下10千米左右深处发生了巨大的突变;在地下2900千米左右深处又发生了巨大的突变。这表明地下有两个明显的界面,界面上下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第一个界面位于33千米深处,是奥地利科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的,简称为“莫霍面”。另一明显界面位于2885千米深处,是德国科学家古登堡于1914年发现的,简称为“古登堡面”。据此,科学家们认为,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组成物质和性质不同的'同心圈层,最外面的一层称为地壳,最中心部分称为地核,中间一层称为地幔。如果把地球内部结构做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一个鸡蛋,地核就相当于蛋黄,地幔就相当于蛋白,地壳就相当于蛋壳。

关于地球的小知识要简单 第3张

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平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壳的物质组成除了沉积岩外,基本上是花岗岩、玄武岩等。花岗岩的密度较小,分布在密度较大的玄武岩之上,而且大都分布在大陆地壳,特别厚的地方则形成山岳。地壳上层为沉积岩和花岗岩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因而也叫硅铝层;下层为玄武岩或辉长岩类组成,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称为硅镁层。海洋地壳几乎或完全没有花岗岩,一般在玄武岩的上面覆盖着一层厚约0.4~0.8千米的沉积岩。地壳的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平均深度每增加1千米,温度就升高30℃。

地幔

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它的物质组成具有过渡性。靠近地壳部分,主要是硅酸盐类的物质;靠近地核部分,则同地核的组成物质比较接近,主要是铁、镍金属氧化物。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下地幔顶界面距地表1000公里,密度为4.7克/立方厘米,上地幔顶界面距地表33公里,密度3.4克/立方厘米,因为它主要由橄榄岩组成,故也称橄榄岩圈。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放射性物质集中的地方,由于放射性物质分裂的结果,整个地幔的温度都很高,大致在1000℃到2000℃或3000℃之间,这样高的温度足可以使岩石熔化,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