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個人所得稅退稅哪種方式更划算

個人所得稅退稅哪種方式更划算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個人所得稅退稅哪種方式更划算,個人所得稅退稅稽核一般需要10個工作日,下載個人所得稅APP。接著,需要註冊和登入,並填寫減稅的相關資訊。個人所得稅退稅哪種方式更划算.

個人所得稅退稅哪種方式更划算1

個稅申報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扣繳義務人申報,另一種是綜合所得年度自行申報。

其中,通過扣繳義務人申報就是在扣繳單位辦理扣除。員工可以填寫好紙質表格後,提交給財務或人力資源部門,也可以在APP上填寫好相關資訊之後直接推送給扣繳單位。

綜合所得年度自行申報就是個人直接向稅務機關申報。可以下載APP或者登陸網站完成註冊,然後按照系統提示操作填寫、報送。

如果有任職單位的,可以選第一種,單位每月進行申報。如果是個體戶型別的,可以選第二種。

不管選擇哪一種報送方式,資料在兩端都可以看到,單位也可以下載個人填寫的專項附加扣除資訊進行稅前扣除,如果兩者出現資訊不對等的情況,那麼還是以個人提交的為主。

個人所得稅退稅哪種方式更划算

個稅申報方式選擇哪個更合適

按照自身情況選擇。

個人所得稅的申報方式可以選擇按照自身情況來選。也就是你的自身情況適合哪種,你就可以選擇哪種,假如你是上班族,你就可以選擇由扣繳義務人申報,假如你是自由職業者,你就可以選擇自行申報。

考慮資訊的保密性。

個人所得稅的申報方式可以選擇考慮資訊的保密性。假如你不想讓自己的資訊被洩露,或者你不希望自己的單位知道太多你的資訊,你就可以選擇自行申報。假如你覺得由單位申報,還是會比較安全,也不會洩露自己的私人資訊,你也可以選擇由單位申報。

根據自身職業選擇。

個人所得稅的申報方式可以根據自身職業來選擇。假如你是上班族,你嫌麻煩,你就可以選擇由你的單位來幫助你代為繳納個稅。因為這樣比較省事,也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煩,假如你是自由職業者,本身就比較自由,而且收入也比較高,建議你就選擇自己申報吧,這樣也可以保護自己的隱私資訊。

個人所得稅退稅哪種方式更划算 第2張

根據方便程度選擇。

個人所得稅的申報方式可以根據方便程度選擇。因為由單位代為申報,對於繳納個稅的人來說比較省事,因為一切有單位的經辦人去辦理。而選擇由自己申報的話,自己就得親自去做這些事,肯定會花一些時間和功夫,對你來說就沒有那麼方便了。

個人所得稅退稅哪種方式更划算2

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退稅即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簡稱:年度彙算。

簡單來說,年度彙算就是,居民個人將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合併後按年計算全年最終應納的個人所得稅,再減除納稅年度已預繳的稅款後,計算應退或者應補稅額,向稅務機關辦理申報並進行稅款結算的`行為。

個人所得稅退稅哪種方式更划算 第3張

計算公式

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020年已預繳稅額。

個人所得稅退稅哪種方式更划算3

個人所得稅退稅稽核一般需要10個工作日,最長稽核時間為30天,一般是10-30天內到賬。

下載個人所得稅APP。接著,需要註冊和登入,並填寫減稅的相關資訊。

填好了相應資訊,登入後,回到主介面,點選“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接著,選擇符合情況的填報方式。

如果之前已經提交過減稅的相關資訊,直接點選“使用已申報資料填寫”即可,如果有新增項之類的內容,可以選擇“自行填寫”。

然後,在“標準申報須知”的頁面,點選“我已閱讀並知曉”。在下一個頁面,會確認個人基礎資訊和匯繳地,資訊無誤點選“下一步”。

接下來的頁面,會呈現你的收入、費用免稅收入和稅前扣除等資訊,可以仔細檢視,並點選“下一步”。

個人所得稅APP就會自動幫計算出需要減稅或者補稅多少,點選“提交申請”即可。

個人所得稅退稅哪種方式更划算 第4張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辦理上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事項的公告》規定:年度彙算的退稅、補稅

1、納稅人申請年度彙算退稅,應當提供其在中國境內開設的符合條件的銀行賬戶。稅務機關按規定稽核後,按照國庫管理有關規定,在本公告第九條確定的接受年度彙算申報的稅務機關所在地(即彙算清繳地)就地辦理稅款退庫。納稅人未提供本人有效銀行賬戶,或者提供的資訊資料有誤的,稅務機關將通知納稅人更正,納稅人按要求更正後依法辦理退稅。

2、為方便納稅人獲取退稅,納稅人上年度綜合所得收入額不超過6萬元且已預繳個人所得稅的,稅務機關在網上稅務局(包括手機個人所得稅軟體)提供便捷退稅功能,納稅人可以在3月1日至5月31日期間,通過簡易申報表辦理年度彙算退稅。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