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5歲寶寶培養重點

5歲寶寶培養重點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5歲寶寶培養重點,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需要各方面的輔佐和幫助,學會自理。更要順應兒童的成長規律才能幫助孩子更健康的成長,下面和大家分享5歲寶寶培養重點。

5歲寶寶培養重點1

在這個階段對兒童進行適當的教育,對她們將來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階段是入學之前的準備階段,如果沒有適當的教育,那會不利於將來的發展。有關五至六歲兒童的教育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第一,採用遊戲的方法發展兒童諸方面的能力。遊戲的選材應由成人來決定,但注意遊戲的內容要適合五至六歲兒童的心理特徵。這一點,成人要慎重的選擇。

第二,利用生活中的機會,讓兒童懂得更多的道理。如住在樓上,應告訴她們不要在樓上跳,否則會影響樓下的正常生活。五至六歲兒童喜歡問問題,在這方面,成人應該有耐心,有可能的話每個都應該回答。只有這樣,才能養成幼兒愛問問題的好習慣,才能使幼兒明白更多的道理。

5歲寶寶培養重點

第三,提供條件讓兒童做感興趣的有益的活動。五至六歲兒童已有一定的興趣愛好,當發現兒童有某一方面的興趣傾向時,我們應該盡力去培養。但前提是這些興趣是有益的,如果這些興趣有害無益,我們應該去轉移她們的注意力,逐漸使這一興趣淡化。有的家長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讓孩子學這個學那個,逼迫孩子學習,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做法。

第四,減少擔心,讓兒童多做些活動。五至六歲兒童喜歡運動,這是家長最頭疼的。殊不知運動可以促進兒童的發展,還可以促進骨骼肌肉的快速增長。所以,家長們,不要去在乎孩子的衣服有多髒,讓她們自己去運動,但同時也應做好保護措施。

第五,做好幼小銜接。六歲兒童即將進入小學,因此,在這個階段,應培養她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讓她們更好的保護自己。

4-5歲適合鼓勵式的家庭教育

遵守鼓勵原則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父母要多留心小孩的長處,不要吝惜你的讚美之辭和適當的物質獎勵。

小提示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遵守遊戲原則

父母應擠出時間和孩子一起玩樂和遊戲,使他們在愉快的玩樂中學習知識並增長才幹。

小提示

雖然孩子入學後,其主導活動是學習,但遊戲仍然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有些父母存在著一種誤區,總認為遊戲會浪費時間,會耽誤孩子的學習,中國也有“玩物喪志”的古訓,其實不然。因為遊戲不僅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而且可以使他們在快樂中增強體能,增長知識,提高自尊。

5歲寶寶培養重點2

心理學界認為:0至5歲是人的性格形成的關鍵階段。到了5歲左右,人格塑造已經基本完成80%,其餘部分要在以後的生活經歷中進一步補充和塑造。

幼兒期的孩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還不懂是與他共處一個世界,會常常說"我要、我要",這時父母應因勢利導地進行教育:

一、父母的示範:以身作則地教會孩子如何友好、禮貌地與其他小朋友相處。從小養成協調與他人關係的能力,孩子一生都受益無窮。

二、少指責,多些鼓勵:過多的批評會使孩子無所適從,產生自卑心理。要恰到好處地讚揚和激發孩子的熱情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父母很清楚自己孩子性格的特點和缺陷,要對好的表現大加讚揚,不良行為及不好的傾向不能姑息遷就,要進行適當的教育與批評,要針對性地幫助孩子,讓他們性格上揚長避短,讓孩子明白是非、好惡。

三、逐漸放寬限制:給孩子愛以此培養他們的自尊心。這種愛也包括對不良行為的約束和限制。當孩子越軌時,母親要對這種行為本身而不是對孩子表示你的失望。隨著孩子的成長,限制也要漸漸地放寬。

5歲寶寶培養重點 第2張

擴充套件資料:

幼兒教育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凡是能夠影響幼兒身體成長和認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發展的有目的的活動,如幼兒在成人的指導下看電視、做家務、參加社會活動,等等,都可說是幼兒教育。而狹義的幼兒教育則特指幼兒園和其他專門開設的幼兒教育機構的教育。

幼兒園教育在中國屬於學校教育系統,和學校教育一樣,幼兒園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所沒有的優點,如計劃性、系統性等。

幼兒園教育以幼兒園教師為主要物件,致力於宣傳黨和國家的幼兒教育政策,反映幼兒教育研究與改革成果,交流幼兒園、託兒所、家庭教育經驗,介紹國內外幼兒教育資訊,提供幼兒教育活動材料和教學參考資料。

這裡牽涉到人的年齡階段的劃分和教育物件的階段劃分問題。人一生按年齡可分為若干階段,如嬰兒期(0~3歲)、幼兒期(3~6歲)、兒童期(6~11、12歲)、少年期(11、12~14、15歲)、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等,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年齡特徵、不同的需要。因此,要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教育必須分階段進行。

美國心理學家傑明斯的研究指出,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快的時期,對一個18歲的孩子達到的正常智力水平來說,其中50%的智力是4歲以前獲得的,30%是4—8歲獲得的,20%是8—18歲前獲得的。

美國生理學家的研究也表明,幼兒是大腦生理髮展的最快時期,一個成年人腦重約為1400克,其4歲時約為1000克,8歲時約為1300克。

日本學者木樹久一指出,兒童潛在能力遵循一種遞減的規律,即生下來具有100分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一出生就進行教育,可以成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從5歲開始教育,只能成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從10歲開始,就只能具有60分能力的人。

由此可見,幼兒大腦發展速度之快。在兒童智力迅速發展的時期,早期教育的作用也特別大,因為智力與教育以及社會環境是密切相關的。若在這個時期內,對孩子用正確的方法施以適當的早期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5歲寶寶培養重點3

嬰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發展的幾個階段

人際交往能力根植於兒童早期,這個並不難理解,因為寶寶天生就具有與他人建立聯絡和向他人學習的內驅力。2個月的嬰兒會露出社會型的微笑(不同於生理反射性微笑);4個月的嬰兒會自發性地對人微笑,並會模仿他人的表情和聲音;6個月的嬰兒喜歡與父母互動;9個月開始能夠區分熟悉和不熟悉的面孔,並對其作出不同迴應;12個月能對父母的簡單指令作出迴應,會使用搖頭表示反對或者揮手錶示告別之類的簡單語言……。這些都是嬰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發展的基礎。然而,通常要到2歲左右孩子才會有社交的需求。

細心的.父母都會發現:2歲前的孩子,都喜歡各玩各的,即便是你讓孩子們共處一室 ,孩子們也是各玩各的,沒有交集(也就是處於“平行遊戲”階段)。 2歲左右,由於自我意識的飛躍發展(能夠運用人稱代詞“你”、“我”、“他”)他們會變得更喜歡和同伴一些。這顯示出幼兒有了一定的社交需求。

2-3歲的孩子,通常能夠理解開心、傷心以及生氣是一種怎樣的情緒,並指導這種情緒的名稱;而且更為重要的是 ,他開始能夠體察到他人的快樂、憂傷和憤怒了(不過還無法理解沮喪、尷尬這類較為複雜的情緒)。

3歲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才開始真正得到綻放。除了掌握“我”、“我們”這些人稱代詞外還能夠理解“我的”、“你的”、“他的”。此時的孩子還能夠學習輪流做遊戲、妥協、考慮他人感受並可能第一次學會分享。遊戲上,他們也變得更善於玩社會性遊戲(指具有社會交往性質的遊戲)。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關鍵時期到了。《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階段是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良好的人際關係和人際交往能力對幼兒身心發展以及知識、能力和智慧作用的發揮具有重要影響。

5歲寶寶培養重點 第3張

培養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重點

不難理解,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與成人的社交能力會有些微的區別。成人的人際交往能力意味著溝通力、協作力和團隊精神,可對於幼兒來說,掌握這些技能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事實上,在幼兒時期,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主要是溝通、傾聽和理解他人情緒方面的能力,這些技能會讓孩子們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溝通、分享並結交朋友。

顯然,有效傾聽對於有效溝通起著關鍵作用,它代表著雙向溝通,不僅僅要求我們只是“聽”到某些詞語或者句子,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其背後所傳遞的情緒、意圖和資訊。同樣地,開口“說”和“使用語言”的能力會為孩子學會溝通、分享和與他人建立關係的奠定堅實的基礎。

5歲寶寶培養重點 第4張

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

要促進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無疑需要提供大量親眼見證並實踐這一技能的機會。我們可以也必要通過言傳身教來幫助孩子發展人際交往技能,當他們犯錯的時候,通過示範正確的方式來矯正;同時藉由孩子們聚會和幼兒園來為他們創造有益的學習體驗。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一些具體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發展人際交往技能。前面講過,培養幼兒與人與人交往技能的核心在於培養孩子的溝通、理解能力,因此這些具體技巧也是從這方面入手。

幫助孩子帶上傾聽的小耳朵

從示範一個專注聆聽的榜樣做起,給予孩子獨一無二的關注,對他的哭鬧、叫喚以及對話作出及時迴應,久而久之他也會模仿你做出同樣的行為。

當孩子學會玩輪換遊戲(大約4歲)時培養他的習慣,強化他不打斷他人專注聆聽的能力。這裡介紹這樣一個方法:製作一套卡片,一張畫上一張嘴巴,一張畫上一對耳朵,作為提醒孩子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該傾聽的實物提示。

也可以和孩子去戶外玩一玩,“聽,那是什麼聲音”的遊戲,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向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小河流水流淌的嘩嘩聲,甚至可以是自然中其他的噪聲。

正如前面所言,傾聽不僅是在於要聽到某個詞語,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傳達的意思。和孩子共讀一本書,並鼓勵孩子聽到每一個故事後都發表意見問些問題,並回答你提出的問題。採用這一方法,能幫助孩子更積極地傾聽。

幫助孩子表達他的感受

當你發現孩子在表達他的想法、需求或情緒感到無能為力時,你需要說出你認為能夠代表他感受的詞彙並同他進行確認,如“你不開心是不是因為想吃冰激凌?”通過幫助孩子表達他的感受,能夠讓他學會更多的詞彙,更有利於提升他的交往能力。有時候孩無法表達他的情緒,就只能通過打人、咬人或者扔東西這樣的行為來表達,這顯然不利於他與人交往能力的發展。

培養孩子換位思考的能力

4歲時孩子能夠換位思考,他們常常在假扮遊戲和角色扮演中模擬爸爸、媽媽、醫生等角色。假扮成另一個人在遊戲時,也是在練習換位思考,他們開始理解他人的立場,因為他們必須按照他所扮演的角色那樣去思考行動和感受。這對於小孩子換位思考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

問孩子“如果你是他,你會怎麼想?”

當孩子做了一些對其他孩子不那麼友善的行為,如打人或者搶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的情況下,通常可以問問孩子,“如果你是他,你會怎麼想?”讓孩子反思,如果他是對方會怎麼想,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假以時日孩子會明白這個道理,也就會慢慢多考慮他人的感受。

5歲寶寶培養重點 第5張

指出書中的情緒和情感

我們會經常的帶孩子一起讀書,讀書時我們可以讓孩子指出書中的情緒和情感,從而幫助孩子學會尋找並逐漸精於識別各種不同型別的情緒。隨著孩子對他人情緒的理解力不斷提升,我們可以問他一些有關書中人物情感的問題,例如“你覺得那個小男孩是什麼感覺?”或者“當那隻小隻鴨子救不了他媽媽的時候,你覺得他的心情會是怎樣?”儘可能多的利用那些專門描繪情緒的兒童讀物與他一起共讀。

理解並用肢體語言做出迴應

孩子都是通過觀察大人的言行舉止來學習如何迴應他人的,從很早的時候開始,你就需要留意,對他的肢體動作和其他非言語性的訊號給予及時迴應,你會發現,即便是嬰兒也會使用這種自然的訊號進行溝通,比如寶寶打自己的嘴巴時表示餓了;喂寶寶吃飯他把頭別過去,則可能表示他不餓。在孩子學會說話之前,他們還經常會使用“手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如寶寶把手指向某一個玩具/物體,則代表他可能想要那個玩具,也可能表示他需要你關注到那個物體。我清晰地記得我兒子七八個月大時對紅燈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正值春節期間,只要到外面一看到紅燈籠時,小傢伙就會用手指著示意我們去看。即便是沒有語言的溝通,一個用心的能夠注意並回應孩子這些肢體語言的看護者,也會為孩子日後體察並理解他人的情緒、意圖和觀點打下良好的基礎。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