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嬰幼兒粗大運動發育特點

嬰幼兒粗大運動發育特點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嬰幼兒粗大運動發育特點,兒童的小肌肉發展與生活息息相關,大腦才能聰明,在寶寶手部動作發展的時候,每一個干預專案都是為了讓孩子的未來更好,以下分析嬰幼兒粗大運動發育特點。

嬰幼兒粗大運動發育特點1

抬頭:初生的新生兒頸肌完全無力,在從仰臥位扶至坐位時頸肌僅有短暫的張力增高。其後頸部肌張力增強,故小兒首先能在俯臥時仰頭。檢查從仰臥位扶起時的頸肌張力,3個月,小兒頭仍稍後垂,4個月時頭、頸、軀幹可維持在一個平面上。檢查扶坐時的頸肌張力,2個月的嬰兒扶坐時只能間歇地勉強地仰頭,4個月時才基本上能自由抬頭。

在俯臥位,1個月時,下頦能短暫地離開桌面抬起。2個月時頭能經常保持在中線上,下頦可離開桌面呈45%。3個月時,下頦和肩部均可抬起離開桌面,面部與桌面角度呈45° ~90°,上肢可撐起支援部分體重,胸部可離開桌面。4個月時胸部可離開桌面,面部與桌面角度呈90。

坐:新生兒被扶至坐位時頭完全下垂;1個月時,由於腰肌無力,扶坐時背脊彎曲呈半圓形;3個月坐時腰呈弧形抬頭達數秒鐘;4個月坐時頭不再後垂,在坐位時搖晃軀體,頭隨之搖擺不定,這時背部儀在腰部出現彎曲;5個月時依倚而坐時能直起腰部,頭不再搖擺不定;

6個月時拉其手能從仲臥位坐起,能自己用手自己向前撐著坐,可坐在嬰兒車或有圍欄的椅子上;7個月可獨坐,但有時兩手向前支撐;8個月不用手支撐可以獨坐;9個月能坐穩,往前方傾斜時能保持平衡而不倒;10~11個月時,能坐得很穩,並能改變姿勢,可由坐位改成俯臥位,或由俯臥位改成坐位;12個月在坐位時能左右旋轉去取物而不跌倒。

嬰幼兒粗大運動發育特點

爬:新生兒俯臥位時有反射性匍匐動作。俯臥位的小兒,1個月時在前庭扶正反射(righ-tingreflex)及上肢支撐反射的作用下,能以肘撐起身軀,並交替向前伸手試圖抓取手不能及的物體,這是匍匐動作的開始;2個月時能在俯臥位交替踢腿;3~4個月時可用肘支撐上身達數分鐘之久;

5~7個月嬰兒可用手支撐胸腹使身體離開床面,有時能在原地轉動;8~9個月時能用上肢往前爬;1歲嬰兒爬時可手膝並用,少數嬰兒可用手及足撐起全身爬或坐著滑動臀部向前移動;1歲半時會爬臺階,“爬”對小兒胸臀部發育及提早接觸環境有幫助。

站立和行走:新生兒期可引出踏步反射,2~3個月時,當嬰兒被扶至立位時,髖、膝關節彎曲;6個月當呈立位時,兩下肢可支援其體重;7個月扶站時,小兒能高興地蹦跳;

9個月時可扶站;11個月可扶欄獨腳站,或作蟹行,此時攙著兩手能向前走;13個月能獨走,但兩下肢分開,基底很寬,每步的距離大小、方向也不一致,肩部外展,肘彎曲;

15個月能爬樓梯,可自己站起,站得很穩,繞物體轉彎時還不靈活,行走時不能突然止步,可自己上下樓梯(每個臺階需先後用兩隻腳去踏),能拾起地上的東西而自己不跌倒;2歲時步態較穩,但仍需眼的協調,能跑2~3步,但不能迅速起步及停止,上臺階時可一步一個,能獨腳站立數秒鐘;4.5~5歲時能快步奔跑,並伴有手臂的協調擺動。

跳:跳的動作以兩足交替走下臺階為開始(約1.5歲時),此時也能一腳跨越低障礙物;2歲時能並足躍下一級臺階,也能並足往前跳及原地跳躍;3歲時能用一腳跳過低障礙物;約2/3的小兒在4.5歲時能跳穩,2.5~3。5歲時開始用獨腳向前連續跳1~3步;5歲可連跳8~10步;6.5歲時才能較好地蹦跳及奔跑。

嬰幼兒粗大運動發育特點2

嬰幼兒粗大運動的發育一般規律

從上(頭部)到下(腳步),從軀幹到四肢。

從泛化牽連、多餘運動到牽連肌群的抑制,如剛開始行走時,雙手要抬高,身體前傾,腰腹部肌肉緊張,熟練行走後,雙手可自如活動,身體保持中正,腰腹部肌肉放鬆。

從分離運動到多組肌肉的協調運動,如從行走時雙手自然下垂,再發展為快跑時雙臂協調擺動。

先“取”後“舍”,即先能拉著床欄站起來,然後才能從站立位坐下,先能抓取物體然後才能放下。

幾個重要的粗大運動發展過程

抬頭

初生的新生兒頸肌完全無力,在從仰臥位扶至坐位時頸肌僅有短暫的張力增高。其後頸部肌張力增強,因此嬰兒首先能在俯臥時仰頭。

檢查從仰臥位扶起時的頸肌張力,3個月,寶寶頭仍稍後垂,4個月時頭、頸、軀幹可維持在一個平面上。

檢查扶坐時的頸肌張力,2個月的寶寶扶坐時只能間歇地勉強地仰頭,4個月時才基本上能自由抬頭。

在俯臥位,1個月時,下頜能短暫地離開桌面抬起。

2個月時頭能經常保持在中線上,下頜離開桌面呈45%。

3個月時,下頜和肩部均可抬起離開桌面,面部與桌面角度呈45° ~90°,上肢可撐起支援部分體重,胸部可離開桌面。

4個月時胸部可離開桌面,面部與桌面角度呈90。

嬰幼兒粗大運動發育特點 第2張

新生兒期,我們將寶寶扶肩拉起,他的脊柱是屈曲的,不能伸展,這個階段稱為坐位全前傾階段。

除此之外,在這一階段,由於頭頸的力量還不夠,他的頭部會無力地後仰過去。

這些情況會在2-3個月逐漸改善,頭頸越來越穩定,脊柱也慢慢可以伸展,呈半前傾姿勢。

到4-5個月的時候,孩子已經能夠保持脊柱伸展,頭部穩定,可以在成人扶腰的情況下坐起,因而稱為扶腰坐階段。

6個月是一個標誌時間,此時寶寶可以獨坐,但是需要雙手在前支撐,脊柱略彎曲,這個階段稱為拱背坐。拱背坐的出現標誌著孩子在坐位下的前方平衡反應發育完成。

到了7個月,嬰兒不需要再用手支撐身體,這時孩子就基本可以坐起來啦。這個階段叫作直腰坐階段,直腰座標志著孩子側方的平衡反應也發育完成了。

這個階段對於嬰兒的認知發展是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因為這意味著兒童終於可以把兩隻手空出來,自由地探索周邊世界。

新生兒俯臥位時有反射性匍匐動作。

俯臥位的嬰兒,1個月時在前庭扶正反射及上肢支撐反射的作用下,能以肘撐起身軀,並交替向前伸手試圖抓取手不能及的物體,這是匍匐動作的開始。

2個月時能在俯臥位交替踢腿;3~4個月時可用肘支撐上身達數分鐘之久;5~7個月嬰兒可用手支撐胸腹使身體離開床面,有時能在原地轉動。

8~9個月時能用上肢往前爬;1歲嬰兒爬時可手膝並用,少數嬰兒可用手及足撐起全身爬或坐著滑動臀部向前移動。

1歲半時會爬臺階,“爬”對寶寶胸臀部發育及提早接觸環境有幫助。

這是孩子探索更廣泛的環境、認識世界的基礎,還可促進孩子雙側化發展、提高前庭功能的發育,是孩子重要的發育階段。

站、走

將新生兒從腋下托起,讓他的足底接地面時,可能會出現“走兩步”的行為 。這時家長不要過度興奮哦,這只是孩子出現的反射行為。

當孩子的足底接接觸硬地面刺激時,他的腿部出現了緊張伸直的反射,腳底出現了陽性支援反射和踏步反射,才出現了“走路”的表現。

大致在7-8個月,嬰兒可以在成人扶持腋下的情況下站立,但是髖部不能伸展,這個階段叫作扶站階段。

9個月後,寶寶可抓物站立或抓住檢查者的'手後自行站起,脊柱充分伸展,稱為抓站階段。

10個月左右,對著立位平衡的發展,寶寶將逐步發展出獨站能力。之後將逐步學習走路,習得的時間有個體差異,正常兒童一般不晚於18個月。

在孩子剛剛學走的時候,為了保持平衡,兩腳之間常常距離較大,稱為寬基步態,並且雙手常常上舉,稱為挑擔步態。

嬰幼兒粗大運動發育特點3

0-2個月

俯臥時會轉頭 俯臥時頭能抬至45度 仰臥時手腳會亂動,且兩腳會在空中互動踢 身體被直立抱起時,頭雖會往下掉但脖子會用力使頭頸挺直。

3-5個月

俯臥時會用手肘支撐,將頭、胸部抬高,頭能抬高至九十度。 俯臥時會將手臂伸直,以手掌撐床,將頭、胸部抬高。從俯臥翻身至仰臥。從仰臥被拉起時,頭不會往後掉。從仰臥被拉至坐時,會主動抓住對方的手坐起。

6-8個月

坐在椅子上身體會挺直。 被扶著腋下站立時,雙腳能支撐身體的大部分重量。坐時僅靠手輕微的撐地,能獨立做穩幾秒鐘。仰臥時頭會抬高。從仰臥翻身至俯臥。坐時僅靠手輕微撐地,能獨立坐穩維持一分鐘。從坐姿被拉至站立時會主動抓住對方的手站起來。

9-10個月

會用手及膝蓋、異側手腳交錯地爬行移動。不需靠手撐地能獨自坐穩十分鐘。坐時會扶著傢俱站起來。會扶著傢俱或東西邊緣側走。一手被牽著時會向前邁步。獨立站立。

12-15個月

獨立行走。 用爬的上樓梯。站立時會把球丟出去,但無法丟在定點。行走時之起動、停止及轉彎,皆能控制自如不會跌倒。獨立從俯臥轉換至站立。倒退走。

16-19個月

會跑步但不穩。 用一手扶著扶手上樓梯。用爬的下樓梯。會由站姿坐到小椅子上。會爬上大人坐的椅子。扶著時能單腳站。

嬰幼兒粗大運動發育特點 第3張

20-23個月

用一手扶著扶手下樓梯。 會蹲著玩,且不扶東西能從蹲姿轉換至站姿,或從站姿轉換至蹲姿,皆能控制自如不會跌倒。原地跳躍雙腳同時離地。

24-27個月

會扶著扶手,用雙腳同上一階梯的方式來上下樓梯。 會雙腳同時站在平衡臺上不會跌倒。會踢球。雙腳會一起從樓梯最後一階往下跳。

28-31個月

會腳跟接腳趾的方式行走。 會單手抬高過肩丟小球5-7呎遠。在平衡臺上能腳跟接腳趾的方式行走不會跌倒。用正常大人的方式從仰臥轉換到站姿。

32-36個月

腳踩踏板騎三輪車。 兩腳交替上下樓梯。能單腳站立不跌倒。採用正常大人的走路模式行走。走路時雙手交替擺動自然。跑得很平穩。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