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嗩吶吹奏技巧與指法

嗩吶吹奏技巧與指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嗩吶吹奏技巧與指法,嗩吶,中國傳統雙簧木管樂器,擁有其獨特的氣質與音色,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樂器,也是世界雙簧管樂器家族中的一員。以下分享嗩吶吹奏技巧與指法。

嗩吶吹奏技巧與指法1

一:嗩吶的正確口形

脣部以嗩吶哨片為中心收縮,上下脣自然、鬆弛、美觀地控制嗩吶哨片(一般保持微笑的狀態);脣邊與哨座對其,基本不接觸哨座位置,脣部對哨片的控制能力要與吹奏氣流的量互相的配合,口型對嗩吶音準的控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若吹奏嗩吶的口型不對,不但影響嗩吶的音準,同時也會影響嗩吶的音色;

二:嗩吶的持法

嗩吶本身有八個音孔,上把四指前三後一(注意一般用左手,個別地區也有用右手持法),左手大拇指按後面一孔(也就是第七孔),小指不按音孔(自然懸在上方就行),左手其它三指依次按第五、六、八三孔;下把右手四指(一般用右手)拇指不按音孔(自然貼附在嗩吶三、四孔之間的位置),右手其它四指依次將第一、二、三、四音孔按滿為止;

嗩吶吹奏技巧與指法

三:嗩吶呼吸法

(1)呼吸時全身與呼吸無關的部分都要放鬆(注意此時不可聳肩),吸氣要快要多;吐氣要慢要少;

(2)一般狀態下都是用鼻子吸氣,只有在用鼻子吸氣氣量不夠用時,才使用口、鼻同吸氣;

(3)呼吸是吹奏管樂的基礎,目前而言比較好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呼吸法”;

四:嗩吶換氣法

嗩吶換氣法有兩種,也就是“自然換氣法”與“迴圈換氣法”,“自然換氣法”這個容易理解,“迴圈換氣法”是嗩吶獨有的一個技能,就是在吹奏氣息不斷的狀態下連續吹奏樂曲演奏(氣息可保持迴圈運用);

五:嗩吶的指法運用

在嗩吶演奏上,手指運用自如,脣、舌、氣容易配合協調,反之必然會影響到演奏的效果,指法對樂曲旋律的流暢、連貫、情感有著直接的關係;故此指法在嗩吶演奏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嗩吶吹奏技巧與指法2

嗩吶吹奏技巧

嗩吶不是個複雜的樂器,它的結構非常簡單,由哨、氣牌、芯子、杆和碗五部分構成。木製圓錐體杆上開的8個音孔,前七後一,錯落的排列著;杆子上裝的銅質芯子;芯子上面套有氣牌和蘆葦做的哨;杆下端安著碗。就是這樣樸實,甚至有些簡陋的結構,卻幾乎能演奏所有管樂的技巧,甚至能模仿人的唱腔,鳥的鳴叫等等奇妙的聲音。

把嗩吶的幾個部分拆開吹奏,能分別模仿不同的人物角色,老生的蒼老低沉,花旦的俏皮靈動,武夫的粗魯莽撞……這樣一個小樂器,竟能獨自演繹出人世間的喜怒哀樂。

倘若音孔按不嚴,往往發出的聲音就不準。因此,拿捏嗩吶的吹奏氣息,也成了一門學問。演奏嗩吶往往比較費氣,音越高耗的氣量也就越大。

一般吹奏起來,不能無間歇地長時間表演,但經過訓練的演奏者,尤其是民間藝人,吹起嗩吶來,互相比著較勁的就是持久的耐力。"迴圈換氣法"是最常見的演奏方法,這樣的吹奏能使得氣息總是飽滿不息,可以使樂音不間斷地長時間延續,甚至全曲一氣呵成。

嗩吶定調的豐富,非同一般。多彩的調音,造就了嗩吶的豐富全面。目前的嗩吶多分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種。普遍使用的高音嗩吶,低音區略帶沙沙聲,發音厚實;中音區的音色則是剛健、明朗,最擅長各種技巧的演奏,極富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高音區的發音響亮,暢快淋漓;最高音則尖銳、刺耳,把握不好就會變成難聽的噪音,因此很少使用。當下經過改革的加鍵嗩吶,已成為民族樂隊中一組完善的樂器,表現力更為豐富。

嗩吶吹奏技巧與指法 第2張

各地的嗩吶都不盡相同,有大,有小,有粗獷,有柔和,種類甚多,通常以杆的長短不同而分為五種。小嗩吶杆長往往在22~30釐米,音色柔和,最適合用來獨奏或合奏,特別是當它與二胡等絃樂器一起合奏,婉轉起伏,更為動聽。廣東、廣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都可以覓得它的蹤影。

各地所用的哨也不同,有蘆葦的,有麥杆的,也有用褐紫色膠性蟲殼的(但吹起來非常軟),音響可謂別具一格。中嗩吶杆長32~40釐米,流行於江蘇、浙江和安徽一帶,音量不大不小,用在歌舞伴奏中,非常悠揚。大嗩吶杆長42~57釐米,聲音低沉巨集大,彷彿英雄出世,壯志滿懷,氣宇軒昂。在東北、山海關和冀東一帶北方地區,粗獷的大嗩吶也是吹奏大型樂曲的最好選擇。

相比杆長50釐米的"大杆子",柏木杆稍短一點,流行於河北、河南和山東一帶。清脆明亮的聲音好像能撥開雲層見晴空,令人心神舒爽。用柏木杆吹奏小調以及模仿戲曲中人聲唱腔,顯得格外得心應手。海笛的長度不到20釐米,各部件也較小,玲瓏小巧,發音卻尖銳響亮,高亢沖霄。江蘇、浙江和安徽一帶器樂合奏是它最好的舞臺。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閩西大嗩吶,通常兩支一起合吹列奏,稱為"公吹"和"吹"。兩支嗩吶構造相同,只是在長度和粗細上略有差別,"公"短""長,"公"細""粗,"公吹"的音色甜美,"吹"的發音低而渾厚,配合在一起,天衣無縫。

嗩吶吹奏技巧與指法3

慶陽嗩吶能把人吹得喜氣洋洋,也能把人吹得淚如雨下

慶陽嗩吶又叫“隴東嗩吶”,是以嗩吶為主奏的傳統吹打樂,也稱鼓吹樂,它的特點為音量大,音色嘹亮純淨,細膩委婉,演奏技巧豐富,聲響連貫順暢。經歷代藝人不斷傳承加工,以其為數眾多的曲牌,龐大的演奏隊伍、豐富的'民俗文化內容和濃郁的地方特色而成為中國民間音樂中一個獨特的樂種。

慶陽嗩吶在明代就有流傳,有四百年的發展歷史,從清代開始逐步成熟至民國達到興盛。建國初又有了新的生機;“【文】革”期間卻被當作“四舊”掃除,逐漸沉寂;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文化部門開始修撰整合,進行挖掘搶救,隴東嗩吶重新得到復甦;八十年代初至今為振興變革期。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慶陽嗩吶改變了過去口傳心授的傳承方法,實現了樂器規範化,演奏曲目統一化的目標,改變了過去“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的狀況,樂手們可以隨意搭班,相互交流,提高了演奏技藝,以全新的姿態活躍在隴原大地。

慶陽嗩吶以西峰為中心分佈在周邊鄉鎮,按其分佈的地域和演奏特點,大體可分為三個派系:一是環縣、寧縣、合水、正寧等地的木杆、竹杆嗩吶,這種嗩吶音色洪亮、柔中有剛、連貫流暢、音域寬廣、近聽不噪、遠聽清晰,是慶陽地區數量最多和最常用的一種嗩吶;二是鎮原銅杆嗩吶,這種嗩吶由於杆子及主要部件為黃銅質地,演奏方法也比較獨特,其音色高昂洪亮、清晰悠揚;

三是華池、合水、環縣北部的大杆嗩吶(即陝北嗩吶),這種嗩吶由於杆子較長,哨片較為粗厚,其音色蒼勁粗獷、深沉穩健,與上述兩種嗩吶形成截然不同的風格。

隴東人的一生離不開禮俗、禮俗離不開嗩吶。過滿月要吹嗩吶;過週歲要吹嗩吶;結婚(出嫁)、慶壽要吹嗩吶;喪葬、過三年都還要吹嗩吶。

僅在“娶嫁”這個禮俗活動中,嗩吶運用的次數就達八次之多。其它人生禮俗及其社火、廟會等公共風俗活動中,嗩吶手按程式起著導引作用,都在表演著舉足輕重而不可替代的角色。嗩吶伴隨著隴東人的禮俗活動,伴隨隴東人的一生。因此,嗩吶這種民間樂器、在隴東有著深厚的生存土壤。

慶陽嗩吶班子沒有固定的人數限制,少則兩人,多則十幾人。慶陽人過事(指紅、白喜事)最講究的是請全班子。所謂全班子,即人數由6~8人組成,由兩支嗩吶吹奏,伴以堂鼓、鈞鑼、小鑼各一面,鈸、小釵各一副的演奏;

也有由一支小嗩吶領奏,伴以土管子、竹笛、板胡、二胡、三絃、低胡、牙子、板鼓、梆子、小鑼、小釵等組班演奏的。一般樂隊成員都會演奏兩件以上的樂器,可根據需要在人員數量不變的情況下隨意調配。

嗩吶吹奏技巧與指法 第3張

慶陽嗩吶融合民間文學、民間器樂、民間禮儀習俗、風土人情於一體,具有稀有珍貴的價值。嗩吶藝術經歷史融鑄,形成了眾多的優秀曲牌,主要有《壯元遊街》《地裡兔》《秋季生》《終難山》《刮地風》《大擺隊》《鴨子拌嘴》《十里亭》《放風箏》《孟姜女》《哭顏回》《雁落沙灘》《苦龍哭海》等不下百種,歡快處讓人不禁喜笑顏開,悲傷處使人難免珠淚滾滾。

新中國成立後,嗩吶藝人們又吸收改造了民歌,優秀的革命歌曲如《軍民大生產》《擁軍花鼓》等曲調,更加豐富了其藝術表現力。

慶陽嗩吶藝術的獨特地域風格,不單是從曲牌音樂語彙的內在特徵上表現出來,其演奏技巧的特殊指法和換氣訓練,與打擊樂的密切配合,才構成了慶陽嗩吶藝術的整體結構。在吹奏中,除少量的本調指法與六指調之外,大部分曲牌用雜凡調的指法吹奏。

但在傳統指法中,存在著“氣頂音”,也就是依靠氣息控制,在本音孔上吹出比本音高半音、全音甚至小三度的音。它能產生一種特殊的音色,顯得粗獷淳樸,富有力度且有含蓄之感,很能體現出慶陽嗩吶藝術意味的獨特性。

慶陽嗩吶曲牌世代流傳,名目繁多、內容豐富、意境深邃,約有曲牌300多個,每個曲牌都有鮮明的音樂形象,有的幽默詼諧、有的委婉纖弱、有的情悲意哀、有的歡天喜地。那些平時與父老鄉親們一道,吆著犁地的牛,喊著秦腔或者民歌的漢子們,遇上紅白喜事,放下手中的犁耙,拿上心愛的嗩吶,叫上夥伴們一道組成了“吹手班子”。

走到一家家喜慶或悲哭的院落,把事主家的感受和他對生命的情緒透過銅製的嗩吶頭,或雄巨集蒼涼,或細膩柔慢地吹向天空,吹到溝樑,吹進隴東人的耳膜,鋪在他們那顫動了心田上……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