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关于胎教的历史

关于胎教的历史

来源:时尚达人圈    阅读: 9.0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关于胎教的历史,我们都知道胎教非常重要,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了胎教这种行为活动。由此可见,胎教的必要性。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关于胎教的历史,希望对大家能够有帮助吧。

胎教的历史1

最早提出胎教之说的是中国。无论在哲学、政治、文学、史学、教育、医学等多种学科的古籍中均有论述胎教的学说(图1-8)。查阅古籍中最早有关胎教的记载,可以确认中国提出胎教要比希腊学者——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胎教观点早1 000多年。例如,早在2 000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 ,就有关于“胎病”的论述。到了汉代,各种书籍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胎教内容的记载和论述,初步形成了胎教学说。这一点,国外也承认胎教的发源地是中国。例如1987年5月19日至29日,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的邀请,日本幼儿开发理事会的井深大先生和千叶大学多湖辉教授等人组成的访问团,来我国作了为期10天的访问。5月21日在北京的报告会上,井深大先生做了胎教方面的专题演讲,谈到胎教在中国汉代已流传起来,并讲到在朱子的文章中就有胎教方面的东西。而且,井深大先生的一本论述胎教的专著《零岁——教育的最佳时期》骆为龙、陈耐轩译——北京日报社出版 中,也是这样肯定的。

关于胎教的历史

到了宋代,名医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就立有“胎教论”,对胎教进行了专篇论述。到明代,胎教学说更进一步完善起来,成为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学说,并且对清代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例如,清代的陈梦雷等人在编辑《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时,就把历代关于胎教学说的内容汇集在一起,立为“小儿未生胎养门”,列入儿科分卷之首来给以强调。就连清代末期著名思想家康有为的著作——《大同书》中,也有建立胎教院,以培养聪明后代,提高人口质量的主张。

关于胎教在养育杰出人材方面的'特殊事例的记载更是发人深醒的。例如《史记》记载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对其子进行胎教的是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史记》其中记载了“太任者,文王之母,……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这就是说: 太任是周文王之母,她诚实庄重,讲究德行。到了怀孕的时候, 她眼睛不看不正经的颜色,耳朵不听淫秽的乐声, 口不出狂傲的话语,用此方法对胎儿实行教育。文王生下来就显得很聪明,太任教他时,他能“举一反三”,同时学到很多东西,人们说太任是善于胎教的。

在《大戴礼记》中记载:“周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亻差,笑而不渲,独处而不倨,虽怒不詈,胎教之谓也。”这段记载是说,周武王的儿子文王的孙子 周成王也是受胎教而生的。意思是周成王的母亲武王皇后 在怀着他的时候,对坐立姿势都很讲究,虽然愤怒也不骂人,结果成王长大后也很聪明。正是因为周朝用胎教的方法,培养出了理想的后代,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为让这一方法流传下来,供后世子孙效仿,才特地把胎教的具体做法“书之玉版,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为后世戒。”引自《颜氏家训》

我国古代,除了一些统治者重视胎教之外,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医学家都很重视胎教。例如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伟大思想家,他的母亲说过这样一段话:“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即:我在怀孩子时,席子不正都不坐,肉切的不方正也不吃,就是要对孩子实行胎教。又如三国时的魏文帝曹丕,也对胎教的重要作用有其独到之论述。他举例把周成王和汉昭帝在位执政时的政业功绩、个人寿命的长短、作为的大小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强调“胎教”对于培养合格、理想君王的重要作用。

古代教育家重视胎教的记载更多,例如南北朝时的著名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的教子第二篇中,就列有“胎教之法”。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教育专著《小学》中,就以“胎孕之教”为首论,认为人受教育应从胎内开始,“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意思是:对孕妇在饮食、睡眠、坐立、所看所听的内容,都有一定的要求,就连晚上都要请那些诵《诗经》讲历史的人来对孕妇实行教育,这样生下的孩子形貌端正,才能过人。这些实质上是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增强营养和提供良好的外界环境,使孕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对胎儿的发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具体要求,是属于现在优生学中的临床优生学和环境优生学的内容。

另外,中国古代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也对胎教有过分析论述。他通过对母亲心理状态好坏对胎儿的影响,以及母亲的道德修养、性格爱好对胎儿有哪些遗传作用等,提出了对胎儿实行教育的具体方法。

至于古代医学家重视胎教的就更多了。例如隋代著名医生巢元方,唐代“药王”孙思邈,明代的虞博、郭子章、万全等人都在自己的著作中说明了胎教的内容与方法。宋代名医陈自明在他著作的《妇人大全良方》一书中,就强调指出:“胎教产图之书,不可谓之迂而不加信。

胎教的历史2

正确认识胎教

目前,人们对胎教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有人认为胎教很玄妙,高深莫测,可望而不可及。有人根本不相信胎教,认为胎少以灵本就不可能接受教育。这是因为这些人还不了解胎儿的发育倩况,不了解胎儿的能力。其实5个月的胎儿就已经有能力接受教育了。但这里所说的教育不同于出生后的教育。

关于胎教的历史 第2张

主要是从胎儿的感觉划分训练,包括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和躯体的运动感觉。

胎教的目的不是教胎儿唱歌、识字、复复术,而是通过各种适当的、台理的信息刺激,促进胎儿各种感觉功能的发育成熟,为出生后的早具月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经过胎教的孩子,也不一定个个都是神童。我们提倡胎教,并不是因为胎教可以培养神童而是因为胎教可以尽可能早地发掘个体的素质潜能,让每一个胎儿的先天遗传因素得到最佳的发挥。

如果把胎教和出生后的军淇月教氰民好地结合起来起来,相信会有更多的孩子迭到目前人们户吊胃’神童的程度。

也许有少会说,以前并没胎教,不也照样有科学家和伟人吗?科学不是也在不断进步吗?这样说并没什么不对,不过,许多事实证明科学家和伟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包合着当时没有被人们意识到的胎教与早教因素。如果少类能更早一些认识到胎教的重要性,世界的科学水平也许会比现在更先进。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