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小心陷入心理群体的陷阱

小心陷入心理群体的陷阱

来源:时尚达人圈    阅读: 1.9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小心陷入心理群体的陷阱,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职场上,遇到事情都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盲目跟风,因为这样很容易陷入心理群体,这样也有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下面小编分享小心陷入心理群体的陷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心陷入心理群体的陷阱1

不管是你学富五车,还是见闻广博,但只要你陷入了“心理群体”后,你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已经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众效应总是很神奇,只要成为群体的一员开始,很多博学之士便和白痴一起失去了观察能力。因此我们平日要预防陷入“心理群体”的陷阱。

微博发言,匿名好还是实名好?有不同看法很正常。如果从群体心理学的角度看,或许还会有一番新的认识。互联网特别是微博的发展,对不同“心理群体”的形成提供了环境和条件。

心理学家的研究早就表明,在心理群体形成之后,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颇为不同。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勒庞对此有不少发人深省之论:从成为群体的一员开始,博学之士便和白痴一起失去了观察能力。心理群体易冲动、易变和急躁,易受暗示和轻信,道德水平十分低劣。群体中的某个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传染性暗示过程的起点。在暗示和相互传染的推动下,一个人编造的奇迹,立刻就会被所有的人接受。群体推理的特点,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知道如何操纵群体的人,给他们提供的也正是这种论证。

小心陷入心理群体的陷阱

不少人的发言,听起来激情四射,头头是道,但仔细琢磨,却发现没有内在逻辑关联,得不出那样的结论。然而,心理群体往往忽略这种“琢磨”,全盘接受。在匿名状态下,这种群体心理效应被放大。匿名,无异于给发言者以隐身衣,同时给其放纵自己、传播谣言、歪曲真相提供了便利。这就是为什么留言板上有很多露骨恶心的色情表达和完全无聊无耻的攻击谩骂,“地震”“谣盐”之说瞬间让社会出现恐慌。

舆论学有一个重要概念叫“沉默的螺旋”,是指“已有的多数人的舆论对少数人意见无形的压力,形成一方公开疾呼而另一方越发沉默的螺旋式过程,于是更为强大的舆论生成。”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正是群体心理发生作用的过程。最终形成的“舆论漩涡”或舆论一边倒现象,正是群体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种群体心理,既可以对社会发展起到正向作用,也可能对社会进步产生负向的力。这种力量,从根本上说非理性的成分居多,而社会进步还是要靠理性的建设性的力量来推动。然而,这种群体心理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是难以避免的,更何况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实名制或有利于祛除匿名发言者的隐身衣,削弱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小心陷入心理群体的陷阱2

哪些心理陷阱最扎心

1、优秀陷阱:越想成功,越难出众

每个人都希望表现自己的出色能力,但这种强烈的渴望却使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做出了一些反而阻碍我们出色表现的行为,出现“自我阻碍”现象。比如,选择一个无法达到的目标,这个高目标就是一个阻碍。要是他们在有所阻碍的情况下依旧成功了,人们就会很合理地得出结论,他们是优秀的;如果他们失败了,人们也会很合理地推断是这些障碍导致了失败。不论哪种情况,自我妨碍者都可以维持一个能力出色的公众和自我形象。

那些曾经有过卓越表现的人更容易形成自我阻碍,他们担心过去的成功所建立起来的自我和公众自尊会瓦解。有时候,设置阻碍会逐渐演变为放弃努力,比如在学习时故意听吵闹、分心的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于自我妨碍的人也将表现出很多的`健康问题。人们会做那么多事情来破坏他们未来的成就和更好的形象,恰恰是因为他们非常在意自己能否表现出一个能力出色的形象,看上去有些荒谬却非常普遍。

湛庐君:“所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还是有些道理的。”

小心陷入心理群体的陷阱 第2张

2、责任陷阱:怪人品还是怪环境?

如果你回到公寓,看到你的新室友正朝她的父亲大喊大叫时,你会怎么想。人们的第一反应一般会是:“天哪,Ta也太没教养了。”而实际上,室友的爸爸刚刚妄加批评了她的男朋友。我们都有这样一种倾向,认为别人的行为源自于他们的人格特点,而低估了情境因素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事情到了我们自己身上就不同了,我们常将行动的产生归结于外部因素。社会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基本归因错误。

为什么会这样呢?总的来说,假定一个人的人格特点影响了他的行为要容易得多。而且这种推理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故意的这么想别人。基本归因错误发生在熟人身上会带来不必要的误解。比如男孩约会迟到了,女孩就会说你怎么这么不在乎我,其实男孩只是刚刚被堵在了路上。

湛庐君:“不转发今天文章的都不是好宝宝~”

3、孤独陷阱:越孤单,越没朋友可交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孤独会同时赶走社会支持,形成孤独的自我助长循环。当孤独的人向朋友或者室友寻求帮助时,他们对自己生活负面的关注会疏远那些可以提供支持的人。当孤独的人和其他人在一起时,他们的行为表现会让他们看起来没有吸引力。

与不孤独的人相比,孤独的人会更多地谈论自己、更频繁地转换话题、更少问谈话对方问题。更糟的是,孤独的人对自己和他人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与其他人交谈之后,孤独的人评价自己和他人会更加负向,对再见到对方的兴趣也不大。即使谈话对方对他们的知觉是正向的,孤独的人也会觉得自己的表现很差,之后会离开交流情境。

那么如果身陷这种自我助长的循环中,我们能做什么呢?如果他人试着给你支持,我们不应该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的生活来挫败他人。相反,你可以在谈话时多问对方问题,且对他们的长处给予反馈,并提供给他们有用的资源或信息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与你交往。

湛庐君:是不是越没谈过恋爱,越没有恋爱可谈?

4、爱情陷阱:你爱的不是Ta而是你的心跳

如果你想让新的约会对象产生浪漫激情,带这个人去看恐怖电影是否能达到目的呢?答案是,这或许可以。有几个研究表明,任何唤起情境都能产生浪漫激情。比如,对电击产生的恐惧、坐过山车或者站在岩石峡谷中摇摆的吊桥上,都可以提升容貌出众的陌生人的浪漫吸引力。

仅仅剧烈运动几分钟就能够增强男性对一名漂亮女性的好感。在一项研究中,情侣们的手和脚被尼龙绳绑在一起,头上顶着圆柱形的枕头,同时需要利用手和膝盖爬过健身的垫子,跨越大概四米高的障碍。与其他玩比较平淡游戏的情侣来说,被试们觉得这个游戏非常令人兴奋,并且这个令人兴奋的游戏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根据爱情双因素理论,爱情,像其他情绪一样,包括一般的生理唤起(快速心跳)和一个标签(爱)。当情境中的唤起被误以为是潜在的恋人所引发的时,任何唤起情境都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激情反应。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爱一个人,最好还是避开自己兴奋的时候吧。

湛庐君:“嗯,好像掌握一个撩妹方法。”

5、偏见陷阱:我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人们普遍认为欧洲人热情奔放,亚洲人含蓄内敛,这是我们对于特定群体所持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通常来说没有什么危害,但当某一个群体的负向刻板印象被公开时,他们通常更加难以表现出自己的潜在水平。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刻板印象威胁”。

在一项研究中,黑人学生和白人学生共同参加了一个考试,在正常情况下,双方均表现良好;而在要求被试在考试前报告自己的种族,令种族的显著性增强的情况下,黑人学生的表现不如白人学生。再比如,当性别信息被强调的时候,女性在数学测验中的表现比起当性别信息没有被强调的时候更差。

刻板印象威胁产生的原因在于,它会使唤醒水平、心理负担、沮丧情绪以及负向想法得到增强,同时,它还会降低人们的努力程度和工作记忆的容量。减轻这一威胁最直接的方法是,让一个人了解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额外的努力锻炼而得到提高。研究者通过向女性被试列举一些在建筑、医药以及相关领域中的成功女性的例子,从而消除了女性在“数学方面表现较差”的负向刻板印象,使女性在数学测验中的表现较优秀。

湛庐君:“当别人给你贴上标签,你就撕掉它。”

6、 群体陷阱:一群人不如一个人

当一群人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时,可能会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就是说,经过讨论,群体成员的平均判断会比讨论之前更加极端。如果团体的大部分成员最初支持某种选择,团体的讨论仅仅是对此观点加以强化,而不是找到问题最佳答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你可能会听到更多大部分人所支持的论点的证据。如果其中一些论据可能对你来说是有说服力且新奇的,因此你将被推向支持方的阵地。此外,如果你喜欢群体成员且有动力去赢得他们积极的尊重,你可能会倾向于让你的判断与他们一致,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社会指责。

我们理想化地认为法庭陪审团的裁决会经过群体讨论后做出,但我们看到的是他们通常在商讨开始之前就已经决定。当陪审员群体最初就共享了一种态度偏好时,群体的最后裁决很可能就会无异议地向这个方向发展。只有当持有不同意见的少数人坚持己见并提供有力的证据时,才可能弱化群体的极化。

时尚热点
影视资讯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圈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