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 > 如何讓腦性癱瘓的孩子增強生活的信心

如何讓腦性癱瘓的孩子增強生活的信心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胎兒時期,或出生前、分娩過程中以及出生後不久都有可能發生腦性癱瘓,這是因腦部受損傷而引起的一種非進行性疾病。症狀表現為手腳活動困難,全身乏力,動作失調,運動異常等。最新的腦性癱瘓研究表明,很輕的腦性癱瘓可以自然治癒。如單側上肢或單側下肢的活動較另一側少,肌肉鬆弛,活動笨拙等。

如何讓腦性癱瘓的孩子增強生活的信心

這些較輕的症狀大多會隨着成長慢慢消失。

以前一般是在新生兒期檢查腦性癱瘓,而現在已不同,越來越傾向於等待症狀的出現。因為等待並沒有什麼害處。有報告説,在滿1歲時診斷為腦性癱瘓的孩子,到7歲時再檢查,有一半病症消失了。可偏癱、雙下肢或四肢癱瘓是無法治癒的,因此要儘早到整形外科檢查。以前一般認為腦性癱瘓的原因是難產,但現在看法有所改變,認為分娩前胎兒的腦內已有障礙,才導致了難產。因為在腦性癱瘓兒出生以前,其母親就有智力缺陷,或有過孕婦風疹、孕婦出血病史,出現過胎盤異常,胎兒有其他部位畸形,低體重等情況。

最常見的是痙攣性麻痺,佔7/10。發病主要是因早產和缺氧而導致大腦皮質運動中樞受到了侵犯。症狀為肌肉過度緊張,關節突然反射性伸直,足跟微顫等。

受損部位各有不同,有的是雙側上下肢均受侵犯,有的只有下肢或只有上肢受侵,有的則為單側受侵。

6周大的嬰兒,當使其俯卧時,一般都會立即把頭抬起來,但癱瘓的嬰兒卻不能抬頭,而且手腳也不會動。雙下肢癱瘓的嬰兒,脱去衣服後用手扶住兩腋下使其站立時,雙腳交叉呈腳尖站立姿勢。

較常見的是手足徐動型。此型是手和腳的指端出現異常,手無目的亂抓,緩慢彎曲、扭擰、伸展。不僅是手腳,臉、頸部和軀體有時也有同樣異常。這是腦底核受損傷引起的,多是核黃疸的結果。

嬰兒時期就有肌肉鬆弛的孩子,多在2歲左右開始出現徐動症。父母這時才意識到自己的孩子以前就有些不正常。當伸手去抓給他的玩具時,手晃動得更厲害。還有的孩子想做什麼事情時,肌肉變僵硬,無法活動。有的孩子因肌肉過於緊張,後背彎縮成弓形。

核黃疸可引發對高音的聽力障礙,因此有的兒童被誤認為是智力遲鈍。仔細檢測聽力是非常必要的。

還有一種類型是運動失調型腦癱。這在正常分娩的嬰兒中常見,因此被認為是小腦畸形。小腦是調節身體運動的器官,此處受損傷,會引起運動感覺和平衡的失調。表現為不能正常行走,想抓東西卻抓不到,抓東西時伸出的手顫抖。這種類型的腦性癱瘓發現較晚。

此外還有肌肉像鉛管一樣僵硬的強直型、總是不停顫抖的振顫型、全身鬆軟的弛緩型等等。

雖然存在各種不同類型,但總的來説,腦癱的患兒運動發育都很遲緩。不能抬頭,不會翻身和吸吮手指,坐不起來,不能扶着行走。一般情況,母親是從孩子的抬頭情況和不想站起來走路這兩方面猜測到孩子患有腦性癱瘓。

很多社區醫生將腦性癱瘓的診斷依賴於大學醫院。這對患兒及其他們的父母而言,意味着將重大的決定權託付給了有能力做精確檢查的大學醫院。在大學醫院可以通過CT檢查確認腦內發生障礙的部位,根據情況,還可作腦電圖檢查。

此外還需檢測是否有視力和聽力障礙。

當聽到孩子被診斷為腦癱時,患兒的父母嚇得失魂落魄,他們當然會對診斷結果表示懷疑,併到別的醫院再進行檢查。只要打聽到能治病的地方,不管哪裏都要去求助。也有人建議用打針、按摩、鍼灸等方法治療。但是經過了多次的尋醫經歷後,父母最後得出結論,能夠解救孩子的只有我們自己,其他別無選擇。

如果能總結出這點也是很好的。醫學本身也是在長期摸索後總結出來的。

以前曾認為腦癱引起的運動障礙可通過整形外科進行治療。建立了以外科醫生為主的相應設施,收治腦癱患兒,通過手術、理療等方法對患兒進行治療,使其恢復運動能力。但其結果,對腦癱的兒童來説,整形外科所做的無非是把固定的尖足畸形變得美觀一點,只是一點兒貢獻而已。

腦癱治療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身體畸形,而是為了使患兒將來作為社會的一員更好地生活。為此,必須教授這些兒童學會普通人的社會生存方法。如果説普通兒童3歲時生存的社會環境是家庭,那麼3歲腦癱的孩子也必須學會適應家庭中的生活。

現在的兒科教科書沒有提及要儘早讓腦癱的孩子進入專門收治腦癱患兒的醫療設施,而是主張,由於大部分理療法母親很容易學會,因此在家裏完全可以自己做。這也許是由於志願來設施工作的護士和保姆很少、忙不過來的緣故,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們有了新的認識,為了使腦性癱瘓的孩子學會日常生活,必須實行一對一的個性化看護和教育。

越來越多的人趨向於讓能上學的腦癱孩子進入普通學校學習。通過觀察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家裏接受母親熱心訓練的孩子,比起一直被託負給醫療設施照顧的孩子各方面都要優秀。當然並不是説醫療設施沒有必要。當患兒成為父母嚴重的負擔、家庭無法支撐而面臨崩潰危險時,設施就要承擔起責任。尤其是對有嚴重心身障礙的兒童,這樣的設施是不可缺少的。可是對於那些需別人幫助才能上學的孩子,還是父母在醫生指導下在家裏撫養為好,這是十分有經驗的兒科醫生的意見,我也深表贊同。

診斷為腦性癱瘓後,想在專門的設施內進行徹底的治療是錯誤的想法。孩子的父母才是世界上最好的治療者。從這個角度看,腦性癱瘓孩子的母親們建立的協會是非常有效的。在這裏可以教新會員任何書上沒寫過、任何醫生也沒教過的治療方法。新會員知道了不僅自己揹負着養育患兒的重擔,還有很多和自己一樣的人,由此受到鼓勵。

每個城區都有為腦性癱瘓的孩子設立的服務中心,母親可以很方便地帶孩子去那裏(遠離城區,每天只通2~3次車的地方不行)。在那裏,醫生定期為孩子做檢查,做理療的專業人員也教授母親學會各種理療方法。用理療法給患兒活動手、腳,在設施內每天做1次,還不如母親在家每天做3次更有效。從早期開始,母親在家裏耐心地給孩子做手腕、踝部伸屈運動(這個時期不做按摩),可以防止手足彎曲變硬。能夠參與孩子的治療,更增強了母親的信心。如果認為治療只能在設施內進行,那麼當由於某種原因進不了設施時,就會產生一種被拋棄感,從而變得絕望。對孩子,母親在家裏必須做的事情和能做的事情很多,因此母親一定要滿懷希望。

在嬰兒時期,雖説母親的撫育方法和遇到的困難不同於正常孩子,比如孩子不會吃奶、不能吃稍硬的食物、夜晚哭鬧厲害、輕微聲響也容易受驚嚇等,但這些並不是不能克服的。即使不會吃奶,也不會造成營養失調。一次不能吃多,可以分多次少量喂。斷奶食品也不要急於給予,孩子體重看起來偏瘦一點為好,一肥胖,就很難進行運動練習。運動不足則易引發便祕。

不要過分擔心母嬰手冊上的記錄,如孩子已5個月了還不足7千克,或者孩子都滿1歲了還不會站立,比別的孩子長得慢了,等等。只要孩子健康,可以看到笑臉,就説明孩子是十分快樂的。

孩子的頭搖搖晃晃,就用手幫助支撐。孩子不會翻身,就讓他取俯卧姿勢。

手不好使,可拿玩具讓他去抓。做這些運動訓練,最內行的就是患兒的母親。應該循序漸進地幫助患兒發展運動能力。如果覺得洗澡時容易做,就讓他在浴盆中做運動練習。做得很好時,父母從心裏高興並誇獎孩子,這對孩子是很大的激勵。

1歲半以前,孩子不會吃硬的食物要影響斷奶的進度。這時千萬不可操之過急。按照"214早產兒的斷奶"一章中所寫內容,補給預防貧血的食品。牛奶也要喝。患兒到了2~3歲,總算能獨立坐起了。能坐的孩子將來也能走路。

如果孩子能夠坐起,可以給他做個椅子。與普通的椅子不同,前方要稍高,這樣臀部就能穩定在椅子的後部。兩側要有肘架,防止從旁摔落。坐在這樣的椅子上,也易於吃斷奶食品。在這個時期,要儘可能和孩子多講話,進行語言練習。

與痙攣性癱瘓的孩子相比,手足徐動症的孩子説話更晚。此外,由於腦癱兒童易患齲齒,因此要限制其吃糖果、巧克力和加糖的果汁。

患兒到4~5歲後,必須讓他學會自己吃飯。由於癱瘓程度不同,有的患兒怎麼也學不會拿勺,這種情況下,至少要讓他學會用吸管吸食。在容器上而開1個小孔,把吸管放進去,吸食時就不會弄灑。

患兒用勺吃飯時,因動作不能自主,經常將飯碗打翻到地上。可用橡膠吸盤將飯碗固定在桌面上。孩子越緊張就越做不好,因此讓孩子心情放鬆是非常必要的。

勉強會走路的孩子,可以在家裏牆壁上安裝橫木,讓孩子用手抓着它練習走路。脊柱強直的患兒,要與整形外科醫生和做假肢的技術者合作,為孩子製作能夠支撐行走的支架。對患兒進行排便訓練也是這一時期要做的。最好讓孩子自己上廁所,自己脱褲子。不要給患兒穿帶皮帶的褲子,扎鬆緊帶的褲子要方便一些。

衣服的穿、脱也應讓孩子自己做。但成衣有很多不方便,孩子系不好衣服鈕釦,所以最好是拉鍊衣服。

與普通人一樣在社會上有獨立的生存能力,是這些患兒的努力目標。因此只要沒有太大的障礙,要讓他們上幼兒園和保育園。雖然跛腳,但一隻手可以拿玩具,這樣的孩子,如果不是嚴重的智力障礙,還是希望幼兒園能接納他們。在幼兒園裏,要充分發揮孩子潛在的能力,使孩子認識到自己是和其他孩子一樣的人,從而增強生活的信心。

上幼兒園之前,父母要經常邀請孩子的朋友到家來玩,或常帶孩子去朋友家玩,使孩子感受與朋友玩耍的快樂。

父母往往為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發育遲緩而感到羞愧,不願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孩子。對孩子來講沒有比這更嚴重的傷害了。人活着就要生存下去,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力。父母一定要堅定信念,堂堂正正地讓孩子步入社會。

有抽搐發作的孩子,必須服用長效藥物,但沒有這種情況的患兒,最好不用藥物療法,因為此法成功率很低。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