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小年代表數幾

小年代表數幾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年代表數幾,小年是過年的開始,大家的年忙也就從小年這一刻開始,不過小年時間在南北地區各不同,而且小年這一天還是代表着一個數字的,以下看看小年代表數幾。

小年代表數幾1

小年代表的數字是23

因為臘月23是農曆小年兒。

什麼是小年,小年一般在什麼時候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間稱為過小年,是祭祀灶君的節日。,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稱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為小年。也有不少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

小年為何選在臘月二十三?

“過小年”,是傳統習俗,北方多選在臘月二十三,南方多在臘月二十四,宋代起有“官三民四疍五”之説,即官方的小年是二十三,民間是二十四,疍家是二十五,疍即疍民,長年在水上生活,因不事農耕,在相當長時期曾被污衊為“賤民”。南宋時,金朝小年亦有定為臘月二十二的。

小年代表數幾

那麼,為什麼“小年”要選在這一天?

傳統“小年”與“祭灶”息息相關,“灶”同“造”,《漢書·五行志》中説:“灶者,生養之本。”它與飲食息息相關,關係民生,牽涉甚重,故列入官方五祀之中(即《漢書》中所説:“大夫祭門、户、井、灶、中溜五祀。”)但天子不祭,由大臣主其事。

灶離不開火,所以它的主神是火神祝融,先秦時期都是夏日祭灶,取其熱度相近,且夏曆六月代表祝融的大火星亮度最佳,《禮記·月令》中説:“是月火王,故祀之也。”《抱朴子》亦稱:“孟夏可以祭灶。”

到了西漢,祭灶仍在夏天,楚人自稱為祝融後裔,所以祀之尤勤,直到今天,山東部分地區仍認農曆六月初一為“小年”,即此風餘脈。彝族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其實就是小年,亦祭火神,並祭田神等。

南方六月過“小年”有相當的合理性,因為自古這裏糧食兩熟,二三月播豆類和蕎麥,六月正好成熟,相當於北方“一年”,所以逢半過年,即“一年打兩春”。此外,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陰曆十月過“小年”,那是用楚歷,楚以十月為歲首。

東漢時,祭灶改到臘月,因“祭灶”一度被皇家冷落,只在民間流傳,當時傳説灶神在每月最後一天上天,但究竟是哪一天,並無定規,被認為是“淫祀”之一,為不耽誤農時,東漢時官方將其歸入“百祀”,安排在冬季農閒時進行。但此時“小年”規矩淆亂,有的地方認臘月八日,有的地方認臘月九日,有的地方認臘月二十四日。到了唐代,臘月二十四日的説法才漸漸固定下來。

宋代為彰顯“正統”,官方一度將“祭灶”又改到立夏,所謂“宋制:立春祭户、祭司命,立夏祭灶,季夏土王日祭中溜,立秋祭門、祭厲,立冬祭行。”元代因之,但始終未得到民間響應。到了明代,只好妥協,立夏、歲暮各“祭灶”一次。到了清代,順治八年(1651年)之前還是因襲明制,此後嫌麻煩,統統改成臘月二十三了。

按舊制,祭灶要獻黃犬,即“漢陰子方,臘日見灶神,以黃犬祭之,謂之黃羊。陰氏世蒙其福,俗人競尚,以此故也。”但究竟是黃犬還是黃羊,一直爭議不休,到清代末期,京城多使用張家口購入的黃羊“祭灶”,但只有富貴之家方能如此豪奢,普通人家多用麥芽糖,麥芽糖呈黃色,算是代表“黃羊”出席。

小年代表數幾2

小年介紹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民間傳統上的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着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小年代表數幾 第2張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

小年也意味着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小年相關傳説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説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年代表數幾3

南方小年吃什麼

灶糖

灶王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售期最短,只有過小年前後才上市的糖果。用這種糖祭灶,意在用灶糖粘性,粘住灶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年糕

南方小年更習慣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頭。每年小年,在南方都是家家户户蒸年糕吃年糕的日子。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製椰糕用來食用並祈福,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説:“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小年吃的習俗:

吃餃子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麪。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説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舊時,不論貧富,只要是頂門成家過日子,就要在鍋台上邊的'牆上,供奉灶王爺的尊像,在像的兩邊貼幅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爺奉為神明,由它來主宰一家興衰禍福,由於四季常住灶間,察看一家人的活動,自然成為“一家之主”。

吃灶糖

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裏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

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關東糖”、“糖餅”。關東糖在東北的農村、城市裏,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販叫賣:“大塊糖,大塊糖,又酥又香的大塊糖。”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裏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小年代表數幾 第3張

吃糖瓜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的嘴巴。傳説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絡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信息的職責。在它上天之時,人們供它灶糖,希望它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好言。也有人説,祭灶用灶糖,並非粘灶爺的嘴,而是粘嘴饞好事、愛説閒話的灶君奶奶的嘴。

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説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天子也祭灶神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開始祭灶活動,成為天子的五祭之一。漢代以前的文字記載稱其為灶神。唐以後又稱其為灶君。至於灶王、灶王爺的説法是唐朝以後民間的説法。使他的職稱與稱呼合為一體,成為另人敬畏、惹人喜愛,有讓人怕的神。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