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怎麼擺正自己的三觀

怎麼擺正自己的三觀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麼擺正自己的三觀,我們通常所説的三觀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觀,決定了一個人對世界的認識、處事方式,以及對事情的態度。下面一起來看看怎麼擺正自己的三觀。

怎麼擺正自己的三觀1

通常人們説的三觀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即獨立又相輔相成,缺一個都不健全。在開篇之前,需要對三觀的定義進行必要的瞭解。以下是經過度孃的幫助,找到對三觀相對完整的解釋,哲理性較強,但請務必進行簡要思考:

世界觀:

世界觀,是哲學的意識形態。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由於人們的社會背景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觀。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精神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根據對這兩者關係的不同,劃分為兩種相對立的世界觀,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人生觀:

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對於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人生觀是由世界觀決定的。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條件和社會關係的產物。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受人的世界觀制約。不同社會或階級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觀。

價值觀:

價值觀,是指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基礎上,形成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凝結為一定的價值目標;另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尺度和準則,成為人們判斷價值事物有無價值和價值大小的評價標準。個人的價值觀一旦確立,便具有相對穩定性。

怎麼擺正自己的三觀

這三觀有個先後順序,為什麼世界觀優先,人生觀其次,價值觀最後?也許有人會説,我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又談何人生觀和價值觀?

仔細思考,會發現三者之間確實存在一定的先後邏輯關係。人生觀一定是在各自原有的世界觀中建立的。舉例:假設你所涉足的只在100公里內,你所形成的人生觀基本就在這個範圍;如果你周遊過10個國家,那麼你所建立的人生觀也至少有10個國家的範圍。

同樣,一個剛出生的嬰孩,即便範圍很小,認知度非常有限,人生觀也在TA的小世界範圍內(抑或小生命還不知人生觀為何物)。可見,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在個人的世界觀中被逐漸建立。

如此看來,在三觀中,最重要的當屬世界觀,因為影響其他兩觀的建立。其實三觀的問題比較形而上學,不像物質能看得見,摸得着,屬精神層面。但作為人,若沒有精神,就像行屍走肉,就是慢慢等死,和動物沒任何區別。不管你有多富裕、多有地位和才華。最終的結果逃脱不了:死亡。

如同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一樣,幾乎統戰整個歐洲帝國,應有盡有。在去世前,深明人生的虛空,歲月的短促,生命的脆弱。

自己奮戰十餘年,戰無不勝,但卻勝不了死亡,並命部下在其死後,將自己的棺材兩側留上孔,將其兩隻手伸出。以示後人:他雖一生奮戰,風光無限,死後卻兩手空空,怎樣赤身從母腹而來,還要怎樣赤身歸回。叫天下人可以看見,並喚醒他們沉睡的心靈。

面對人生難題,通常情況下有三種態度:1、積極面對;2、消極對待;3、無所謂(這種嚴肅性話題,本文暫不作討論)。

如何有效建立正確和完整的三觀(首先要正確,然後再完整),對於一個對自我負責的人來説,顯得尤為重要和當務之急。解決本質問題,才會使人活得更有價值和意義,以及從容淡定的面對人生。以下是有效建立正確和完整三觀的方法(僅供參考):

1、心中要有一個信仰

2、多讀跨界的經典書;

3、多出去看美麗世界。

怎麼擺正自己的三觀 第2張

心中要有一個信仰(核心價值 是非判斷)

人和動物除了有肉體之外,最大的差別在於,人有靈魂,而動物沒有。靈魂是觸及到信仰層面。無論你信仰什麼,指的是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乃關乎你個人,與他人無關。真正的信仰,在本質上能改變你的生命,改變你的性情,生活因此也會發生變化。流於表面的或遺傳的信仰都不算,只有和你個體生命產生了深刻的關係才算。

世間存在善惡。有人會選善,有人會向惡。一切皆有可能。上帝給人充分的自由意志,來自由選擇善或惡。若上帝限制了你的自由,就如同造了機器人,沒有任何意義。不過,你要為任何決定負責,沒有人能為你的決定承擔責任和後果。因為,一切的最終選擇權是你自己。所以要全面和本質的看待一個問題很關鍵,也很重要。

活得越久,越會發現:內心深處始終有一小塊,是無法用世間的事物來滿足的,包括不僅限於金錢、地位、榮譽等,甚至人人都追求的幸福。只有信仰所代表的宗教屬性能填補那個缺口。這是真實的。也許現在你沒思考過,或沒察覺。沒關係,對有追求和常思考的人來説,總有一天,時間和智慧會讓你意識到。

世間任何信仰都值得尊重。至於本人,所信的是基於《聖經》所代表的基督信仰。也許你會問,我為何選擇基督信仰?對於宗教和信仰,以及智慧和真理的判斷

本人之前寫的文章:《世間的智慧有很多,但惟獨真理只有一個》已給出詳細説明(在這就不多嘮叨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看)。對於個人而言,基督信仰便是一生所篤信的,並作為自己生活的準則、是非的判斷和一切價值的衡量標準。

隨着時代的變遷,會導致世間流傳和出現各種學説和價值理論。自己從不排斥去接觸和了解,至少可作為豐富知識層面的一個考量。不過,最終所有的思想和價值都會經過《聖經》所建立的核心價值來衡量和判斷。如此就不會隨意搖擺和隨波逐流。這就是為什麼,第一步人要有一個信仰的重要性。

雖然中國民間信仰眾多,但仍然是個信仰嚴重危機的國度,何以見得?這個問題,林語堂先生生前就看得較為透徹,他説,“中國人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信道教、佛教。而在教義與已相背時,中國人會説,’人定勝天’。中國人的信仰危機在於,經常改變信仰,或是根本沒有信仰。”

林先生的這番話可值得琢磨和深究,相信他的生命旅程比一般人要豐富、深刻。因為他作為貫穿中西文化的中國著名文人學者,也曾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從最初的一位基督 徒,中途改成儒釋道,最後篤信基督。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轉變,背後一定有一個個可值得推敲的思想和邏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他的書和他的心路歷程。

怎麼擺正自己的三觀 第3張

多讀跨界的經典書(豐富知識 多維度思考)

這一點,其實比起後面 [多出去看美麗世界] 來説,是最省錢最實惠的一種開闊自己世界觀的方法。因為不是很多人有機會和有條件能經常出去走走,大多數都被困在忙碌的職場或各種瑣事當中。

每個人在進入大學的時候,基本都已經選好理科或者文科。即便如此,在各自領域也有不同的偏科現象,一切都很正常,也符合邏輯。因為沒有人擅長所有,也不可能全能。若要突出重圍,只能單點突破,也就是專攻一兩門最擅長和最喜歡的,如此才不會感到痛苦,也能輕鬆面對,並且很容易能堅持下來。

通常情況下,大家基本只對自己喜歡的行業、內容感興趣。不喜歡的自然不會去接觸和了解。眾所周知,社會的複雜性遠遠超越於校園,會遇到各色各樣的人。各種價值觀和不同思想的碰撞有時會顯得異常激烈。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接觸中,若不能充分理解對方的思想和想法,會很難溝通。有時也會在一些場合碰到不同行業的人,於是如何與他們打交道成為一門學問。

在各位跨出校園,踏入社會的時候,就會發現[多讀跨界的經典書]的重要性。這裏需要強調跨界和經典。跨界的書就起到很好的啟發作用,經典就更不用多説了,如果讀的都是一些粗製濫造的內容,除了沒有營養,更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為了有效建立和開拓個人的世界觀,跨界經典的.書,除了豐富你的知識面以外,邏輯思維也會被逐漸打開。最重要的是,跨界經典的書能讓人,從單一角度轉向多維度看待問題。一個從多維度看問題的人,註定會比單一角度看問題的人,顯得成熟、客觀、全面和周到很多。

自此在社會中,就會更明白不同行業的人的邏輯思維和關注點。就不會感覺無話可聊,很自然的能與他們愉快的交流,話題也會越聊越多。於此同時,就會能瞬間換位思考,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相對更容易溝通和理解,更不會覺得自己三觀有問題。

多出去看美麗世界(開闊眼界 體驗人生)

除了上面讀書――最實惠的方法外,這點可能需要一些經濟上的支持。曾經也思考過,到底是年老了以後去周遊世界,還是趁年輕?最終個人更偏向在年輕時多出去走走,因為年輕的時候所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往後的人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當然,年老的時候,若是身體條件都還好的話,依舊不會停止探索未知世界的腳步。

年輕時,雖然因為工作等因素,條件有限,但每年也努力爭取盡一切可能一次國內,一次國外的旅行(遠近不限,時間不定)。雖然自己曾去了不少國家,説實話,旅行本身並沒有太多實際的意義。

旅行最本質的意義在於,能開闊眼界,能豐富自我的世界觀、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廣度,同時能瞭解不同的人文歷史,民族風情,風俗習慣等等。當你實地到過那些地方,所產生的情節和感受完全不同,所講的故事也會更加生動。除此以外,旅行還能讓人,不單單停留在書本的層面,所建立的世界觀也會相對更加全面、更加立體、更加真實。

我們無法把握生命的長度,但可以追求生命的廣度和深度,才不會枉費此生。在現實中,很多人去過很多地方,生活也算豐富,可以代表一種廣度,但並不見得多有深度。另一些人很有深度,但欠缺廣度,寬容心也會相對欠缺,因為TA不能充分理解,在TA所理解範圍之外的世界,包括人和事。

當然也不乏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人,和這樣的人交流是一種享受。因為他們通常思想不固化,生命有內涵,人生有追求,自然不做作,智慧又淡定,生活中若有這樣的良師益友也算是一種幸運。

怎麼擺正自己的三觀2

三觀即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通俗的講,人生觀是人這輩子應該怎麼活,價值觀是人這輩子什麼才是最珍貴的,世界觀是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這三者雖相互獨立,卻又相輔相成,是辯證統一的關係,那麼如何建立正確的三觀

在實踐中試錯:不斷的從現實生活中獲取生活資料的同時,建立正確的價值體系,不怕犯錯,在錯誤中提取適於當下的經驗。

多讀經典書籍:書籍是我們向上的階梯,多讀書多讀好書,豐富自己的大腦,加深對當下世界的認知。

怎麼擺正自己的三觀 第4張

多出去看美麗世界:開闊眼界,體驗人生,在行走的過程中看到大千的世界,異族的風情。

保持對未來的好奇心:保持住自己的好奇心,去不斷的開拓自己的認知,解讀生命的本來現象。

保持獨立:我們不是服從羣體的機器人,而是既服從羣體又個性鮮明的獨立個體。找到自己的特點特性特質,嘗試完全按照自己的心願去生活。

個人三觀具有適應性,適應社會的改變和發展:這就需要人本身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和接受性,以適應不斷髮展改變的社會。

怎麼擺正自己的三觀3

三觀是什麼?

通常人們説的三觀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看法。

價值觀,是指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基礎上,形成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簡單來説,世界觀就是你對世界的認知,人生觀就是你對你自己人生的理解,價值觀就是你認為什麼更重要,你認為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三觀,決定了一個人對世界的認識、處事方式,以及對事情的態度。

這三觀是既獨立又相輔相成,缺一個都不健全。

而一個人擁有正確的三觀,才會擁有正確的人生。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建立正確的三觀呢?

●教育的正確導向

從小到大,我們每個人都會接受教育。

父母的教育,學校的教育,社會的教育……

教育我們如何做人做事,教育我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這都是在引導我們建立正確的三觀,從而更好的生活。

●多讀書

歌德説:“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

列·托爾斯泰説:“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多讀書,讀好書,讀書的過程是潛移默化地改變着我們對人生的理解的過程。

通過對書中角色的看法,通過書中的情節我們會明白很多人情世故。

通過讀書,會提高我們的情商,會完善我們對人生的認知。

讀書,永遠是最省錢最實惠的一種建立三觀的方法。

所以,要堅持閲讀,多讀經典的書籍。

●學會思考

柏拉圖説:“思維是靈魂的自我談話。”

笛卡爾説:“我思故我在。”

思考,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軟實力。

只有善於思考,善於總結,才能發現真理,從而構建正確的三觀。

所以在人生道路上,多思考。

思考的時候,從多方面找原因,找答案,辯證地看待問題。

思考決定行動,行動決定命運。

怎麼擺正自己的三觀 第5張

●學會與人交流

在和他人相處過程中,要學會交流,多將自己放於社會這個羣體中,去感受各種人。

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對事物會產生不同的看法。

所以,在交流過程中免不了會產生不同的觀點、意見等等。

這時候,就要正確看待不同的觀點,謹言慎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亦如此。

由於每個人的家庭背景、經歷、所處環境不一樣,人對事物的觀點也不盡相同。

我們應該形成自己的獨立判斷,對自己説的話負責,和別人好好説話。

●心中要有一個信仰

這是一個人的核心價值,更是是非判斷的基礎。

真正的信仰,在本質上可以改變我們的生命,轉變我們的性情以及生活習慣。

而流於表面的信仰都不算,只有和自己個體生命直接產生了深刻的關係,才有真正意義。

一個有着明確的人生理想和信仰的人,會感到人生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正如羅曼·羅蘭所説:“整個人生是一幕信仰之劇。沒有信仰,生命頓時就毀滅了。堅強的靈魂在驅使時間的大地上前進時,就像石頭在湖上漂流,沒有信仰的人就會下沉。”

尋找信仰,擁有信仰,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才會完善。

那麼要如何尋找信仰呢?

在瞭解自己的基礎上,確定目標,確定方向,當有了努力的方向,信仰也就來了。

總而言之,正確的三觀,照亮的是人生的路。

只有建立正確的三觀,我們才能在人生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