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24節氣的歷史由來是什麼

24節氣的歷史由來是什麼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4節氣的歷史由來是什麼,我國有二十四個節氣,每個節氣的間約時間為半個月。每個人對節氣的特點都不陌生,但許多人不知道24節氣的歷史由來,下面介紹24節氣的歷史由來是什麼!

24節氣的歷史由來是什麼1

來歷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藴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古人根據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導農業生產不誤時節。西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採用圭表測影法在黃河流域測定節氣。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來自三百多年前訂立的依據太陽黃陽度數劃分。在歷史發展中"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農曆,成為農曆的一個重要部分。

歷史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勞動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係,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

24節氣的歷史由來是什麼
  

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

這八個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後來到了《淮南子》一書的時候,就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

這是中國歷史上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最早的記錄。從考古中發現的出土文物考證,中國西漢時期就已經採取節氣注歷了。

漢代著作《周髀算經》一書,就有八節二十四節氣的記載。大都表示氣候變化,物象差異,與農業結合得十分密切。

因此,當時從八節二十四節氣上就可以掌握季節的變化,決定對農作物的適時播種與收割了。

24節氣的歷史由來是什麼2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首二十四節氣歌,包含了中國古代根據氣候變化對一年進行的節令劃分: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二十四節氣,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準確時間,四季由“四立”開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就是開始的意思。

反映了大自然中物候氣候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以及日照、降雨、氣温等的變化規律。

24節氣的歷史由來是什麼 第2張
  

來歷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形成於中國黃河流域。

它是上古先民以觀察該區域的天象、氣温、降水和物候的時序變化為基準,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的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作為農耕社會生產生活的時間指南逐步為全國各地所採用,併為多民族所共享。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都有其獨特的含義。二十四個節氣準確地反映了自然節律的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節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二十四節氣藴含着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4節氣的歷史由來是什麼 第3張
  

物質文化遺產

2016年11月30日,我國的“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當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通過決議;

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作為中國人特有的時間知識體系,該遺產項目深刻影響着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

發展歷史

斗轉星移

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的。北斗七星循環旋轉,斗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後天八卦艮位)為起點,順時針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根據斗柄指向來確定二十四節氣。

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立春乃萬物更生之義也。此法劃分的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循環往復。

24節氣的歷史由來是什麼 第4張
  

圭表測影

西漢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採用土圭測日影法,在黃河流域測定出日影最長、白晝最短(日短至)的這天作為冬至日,以冬至日為“二十四節氣”的起點;

將冬至與下一個冬至之間均分24等份,設定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之間間隔15天。這種確定方法被稱為“平氣法”,也叫“平均時間法”。此法劃分的節氣,始於冬至,終於大雪。

24節氣的歷史由來是什麼 第5張
  

太陽黃道

經歷史發展,農曆吸收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曆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迴歸年,形成陰陽合曆,“二十四節氣”也就成為了農曆的一個重要部分。

但現行農曆的“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設定的,即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黃道的360度圓周,以春分為0度起點(此時太陽垂直照射在赤道上),劃分為24等份,每等份15度為一個節氣。

由於太陽每走過15度的時間並不是均等的`,因此節氣間的時間也不均等,這種確定方法稱為“定氣法”,是康熙時期的洋教士湯若望所訂立的。此法劃分的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排序上仍把立春列為首位。

24節氣的歷史由來是什麼 第6張
  

平氣法和定氣法的比較

“二十四節氣”屬於太陽曆的範疇,是對太陽相對位置的説明。

平氣法確定的二十四節氣,能夠保證各節氣之間的時間間隔相同,在置閏月時很方便,但不能保證冬至時晝最短夜最長,夏至時晝最長夜最短,春分秋分時晝夜平分。

而定氣法確定的二十四節氣,就有了準確的天文意義,與一年中太陽照射的變化有了固定的關係,因而是最符合天象的方法。但每個節氣之間的天數則不再是均勻分佈了。

斗轉星移法和太陽黃道法的比較

上古時代的“斗轉星移法”,與現在的“太陽黃道法”,兩種確立節氣的方法雖然不同,但其實造成斗轉星移的原因是地球繞太陽公轉,因此兩者交節時間基本一致。

24節氣的歷史由來是什麼 第7張
  

申遺簡介

“申遺”,就是世界上國家和地區以某一地區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或物質財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申請加入世界遺產的行為。

世界遺產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混合體(即雙重遺產)和文化景觀以及近年設立的非物質遺產等5類。

提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項目,必須符合六項標準中的一項或幾項方可獲批。

代表人類創造智慧的傑作。

在建築、文物等方面,展現了人類價值觀念在一定時期的重要交流。

能為現存或已消失的一項文化傳統提供唯一或獨特的證據。

一種建築物、建築風格能展示人類歷史重要發展時期。

是一種傳承人類具有土地利用或海洋開發的典範,代表了一種或多種文化等相互作用。

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等存在直接或實質的聯繫。

詩詞

詠二十四氣詩·春分二月中

元稹 〔唐代〕

二氣莫交爭,春分雨處行。

雨來看電影,雲過聽雷聲。

山色連天碧,林花向日明。

樑間玄鳥語,欲似解人情。

次韻王得淦長至

陳著 〔宋代〕

二十四節氣,來自混元前。

老息他無分,新陽例有緣。

從教寒又暑,慣得海為田。

此理須看破,何妨日當年。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