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容護膚 > 護膚養顏 > 中國古代胭脂文化

中國古代胭脂文化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3.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古代胭脂文化,胭脂,也稱腮紅,屬於美容化粧品。胭脂自古代以來就是一種十分受女性喜愛的化粧用品,其本身經歷了長時期的發展。以下是關於中國古代胭脂文化內容分享。

中國古代胭脂文化1

胭脂的由來歷史非常悠久,有關起始時間,古書記載不一。但是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古時候胭脂的原料主要為紅藍花。

紅藍花也被稱為黃藍、紅花,是從匈奴傳到我國的。漢代開始,漢、匈之間有很多次【軍】事戰爭,比如漢武帝三次大規模的反擊。再如光武帝建武廿四年,駐牧於南邊的匈奴日逐王比率眾到王原塞歸附。

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官吏與民眾間的來往增多,為漢、匈兩民族文化習俗的溝通開闢了一條廣闊的大路。“胭脂”的製作以及推廣,就是在這種大交流的歷史背景下,慢慢地由匈奴傳入漢朝宮廷的。

為什麼會被稱為“胭脂”?

這裏又有一段故事,宋《嘉祐本草》載:“紅藍色味辛温,無毒。堪作胭脂,生樑漢及西域,一名黃藍。”在漢武帝時,紅藍花由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國內,因為這種花來自焉支山,所以漢人索性稱其為“焉支”。

“焉支”其實是胡語音譯,最後為了寫作方便,才改為“胭脂”的。在漢代,紅藍花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及美容化粧材料,已經廣泛地進入了漢人的生活之中,婦女獨愛之。

中國古代胭脂文化

胭脂的做法還是比較簡單的, 在紅藍花朵花開之時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覆杵槌,把黃汁淘去,留下了鮮豔的紅色染料。古時候婦人粧面的胭脂有兩種:一種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製成,名為“綿燕支”;還有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這兩種胭脂,都經過陰乾處理,最後成為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

有了胭脂怎麼能少得了水粉?

胭脂總是要和水粉搭配使用,才能相得益彰。這和現代的女生腮紅前要先用粉底液或粉餅打底一樣。古時候的水粉一般是鉛粉或米粉兩種。古代女子化粧時,一般是將粧粉和胭脂配合使用,化出各種粧容。

比如檀暈粧,化粧前就要先將胭脂和鉛粉混合,使之變成粉紅色。接着直接塗抹於面頰,看起來人顯得莊重,文靜。

還有桃花粧,首先抹白粉,再塗胭脂,臉頰呈現紅色。整個面部的色彩豐富,額頭和下頜顯得嬌媚動人。

飛硯粧,首先在臉部塗抹一層胭脂,再用白粉輕輕鋪開。這和我們現代女生先用腮紅上色,再撲一層蜜粉定粧一樣。

胭脂水粉的傳承,展現出 “美”永遠是人類不懈的追求。我們知道,古代女子地位雖然較低,但是她們通過勤勞以及智慧,用各種天然原料,製作出豐富多彩的化粧品,為女性的美麗做了許多貢獻,裝扮成了中國史上多彩的花樣年華。

中國古代胭脂文化2

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人為了追求這一抹驚心動魄的紅可謂煞費苦心幾千年,無論是廟堂之高、江湖之遠都廣泛應用。流年演變,可以説“紅”幾乎成了女性的專用色彩,所以有“紅顏”、“紅袖”、“紅粉”甚至“紅杏”等等詞專指女性!

紅,按顏色深淺可以分為:絳、赤、朱、丹、紅等,按原料不同分:赭、丹、茜等!

紅,最早指粉紅,紅白混合之色,《論語》中道“紅紫不以為褻服”,儒家學説要求人們不能用淺紅或紫色等不純正之色做便裝,孔夫子認為這種行為是有傷風化的。到了漢代中原人們普遍喜愛紅色,老百姓就沒有學者、官員那麼嚴謹刻板,“紅”逐步泛指各種深淺不同的紅色了,包括了絳、赤、朱、丹、茜等各種深淺層次的紅!

"茜"古人也曾用“茜”表示大紅,源於茜草這種染料,胭脂就是茜草中的一種紅藍花製作的!《史記》中道“若千畝卮茜------此其人皆與千户侯等”,看來在當時家有良田種茜草就可能成為一等一的大富豪啊。那麼讓我們來扒拉扒拉歷史上“胭脂”的`那點事兒!

第一種説法:五代時,後唐學者馬縞在《中華古今注》裏説:胭脂“起自紂,以紅藍花汁凝作燕支”。馬縞曾任國子監太學博士,相當於現在的一級大學教授,若理論成立,那麼胭脂至少已經存在了三千年。

第二種説法:胭脂產於中國西北部地區的焉支山,按今天的地圖顯示位於如今的甘肅省,《五代詩話·稗bai史彙編》有記載:“北方有焉支山,上多紅藍草,北人取其花朵染緋,取其英鮮者作胭脂”。

中原女子使用胭脂的歷史,即便是不能嚴謹地追溯到商紂,至少早於秦漢! 《韓非子·顯學》:“脂澤粉黛”就是指胭脂、香膏、鉛粉和眉筆!由此可見胭脂的發明不會晚於戰國!

中國古代胭脂文化 第2張

隋唐時期紅粧千變萬化,流行“桃花粧”,畫作出土時色彩鮮豔,正在下棋的貴婦,儀態典雅、風姿綽約、風韻十足!,當然,若依今天的粧容審美來看,略顯浮誇!

石榴香甜多汁,喻多子多福,深受人們喜愛,花朵赤紅如火,灼灼如霞,古人雖不能直接用石榴花做衣服,但織染出與它顏色相同的絲綢布匹,以此布匹製作的衣裙自然叫做“石榴裙”,後來成了佳人的代稱!南北朝時,詩人何思澄《南苑逢美人》中有句“風捲葡萄帶,日照石榴裙”,李白的“移舟木蘭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的“眉欺楊柳葉,裙妒石榴花”。

“點絳脣”,一個多麼美好的字詞,唐人女子敢於追求美、表現美,所以在塗胭脂、着紅裙之外,還普遍使用“口紅”,在當時稱“口脂”——口紅的鼻祖!“口脂”與胭脂類似,色彩更鮮豔飽和,據説唐玄宗的女兒安樂公主專門闢一個花園來種植各種製作胭脂的植物,其中用來做口脂的花草就有二十多種!

唐時口脂以紅色為主,所以就有了“櫻桃小口一點點”的説法,白居易則誇自家的歌妓樊素和小蠻“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從畫作上來看這種點脣法同樣是難以符合今天的審美標準,甚至有些滑稽!

唐代宮廷習俗,皇帝會在臘月頒賜口脂面藥給大臣,但不是見者有份,通常是賞賜給親信或守疆將士。劉禹錫“膏凝雪瑩,合液騰芳”,有晶瑩剔透,香氣撲鼻之意。杜甫,年紀輕輕就在朝廷任官,但一直不受重用,在四十多歲時,他終於也收到了皇帝送給他的口脂,於是有詩句:“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皇恩浩蕩、由九霄之外下凡而來的,雕花的象牙桶與銀子做的小口大腹瓶子,容器奢華至極,可見大唐的富貴氣象!

民間“口脂”是塗在紙片上的,以脣相抿,這類口紅到民國時期仍在使用,管狀口紅1915年才由美國製造商推出!如今的口紅顏色豐富多彩,啥------“斬男色”“後媽色”,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同樣生活在一個開放且多元化的美好時代,像大唐時代的人們一樣自由地追求美、表現美,或許今人的審美千年之後同樣會使得後人眉頭緊蹙吧!

中國古代胭脂文化3

古法胭脂口紅製作教程

首先,需要將胭脂花、玫瑰等帶有顏色的花朵精心碾碎,等到裏面的紅色汁水出來之後用紗布進行過濾,之後將汁水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晾乾,最後滴入桂花油,這樣帶有顏色和香味的胭脂就做好了。

然後,在上面的胭脂裏面加入適量的珍珠粉或者是三七粉一類白色的粉末,將兩者進行均勻攪拌,以此來調整顏色覺得直到調出好看的顏色即可。

最後就是需要將調好的胭脂口紅裝在精緻好看的盒子裏面,用力將胭脂口紅按壓成塊,需要使用的時候直接進行塗抹就可以了。

古代胭脂的做法其實就是胭脂口紅製作的第一步,換種説話就是胭脂口紅就是胭脂的衍生產品,是在其基礎上面進行加工的,所以製作胭脂只需要完成第一步就可以了。

古法胭脂、口紅都是採用天然材料所製成的,通過上述過程可以看出還是比較複雜的,所以對現代人來説還是建議直接購買口紅。

中國古代胭脂文化 第3張

古代的胭脂是用什麼做的?

古代的胭脂是燕地婦女採用紅藍花葉汁凝結為脂而成。

古代把紅藍花在花開之時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覆杵槌,紅藍花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淘去黃色後,即成鮮豔的胭脂。

此外我國古醫書中記載可用於製作胭脂的原料,還有蜀葵花、重絳,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蘇方木等,從這些中藥可以提取天然的紅色素來制胭脂,當然這時的胭脂不再是最早意義上的胭脂了,已經是一切紅粧的指代。胭脂可以增添好氣色,增加臉部肌膚的紅潤感,製造出粉嫩透明的膚色。

擴展資料

使用胭脂的理由:

1、胭脂是完美俏顏的點睛之筆,化粧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最後一步。使用胭脂能讓人看起來氣色動人,心情自然就會隨之很好。

2、胭脂能夠讓人看起來有年輕幾歲的神奇效果,它能夠讓女性輕而易舉地營造出含蓄嬌羞和健康的粧容,還能起到修飾臉形的功能。

胭脂的作用有兩種:一是可以使臉部具有立體感;二是可使粧容看起來健康、時尚

如果想實現第一種功效,可直接用在顴骨凹陷處斜向上掃均勻,即可達到立體的效果。一般適合稍寬大的臉型。

要實現第二種功效,由鼻樑兩側向臉頰處暈染,可使粧容具有健康、時尚感。適合任何臉型。

護膚養顏
時尚彩粧
香水百科
產品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