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兒童音樂教誤區

兒童音樂教誤區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5.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童音樂教誤區,兒童的心去培養要從小就抓起 ,對於孩子的音樂培養不能亂來也不能完全按照孩子的想法走,孩子的音樂細胞是可以培養的,要避免誤區,下面分享兒童音樂教誤區。

兒童音樂教誤區1

1、盲目追求速度。

大家都知道野蜂飛舞技術高,都知道克羅地亞狂想曲有品位,速度雖然是考驗一個人技術高低的標準,但卻不是一步就能達到的,殊不知慢練才是王道。

一些人盲目的追求曲子的速度和進度,想很快的達到自己理想的效果,孩子在練習時由於家長很多都是非專業的,所以也沒有特別仔細關注過程停頓了幾次,出現了幾處錯音,幾處重複,只是大概聽起來還不錯,就沒有再繼續深究了。其實不不知道的是,那些都是你的錯覺,曲子其實已經是漏洞百出了。彈琴最忌諱的就是錯了不改,不重是細節符號。這是非常不利於進步的一種誤區,長此以往下去如果在經常錯的地方不及時改正。錯的地方會產生錯誤的記憶點,以至於每次一到固定的位置時就會卡頓就會先錯在改對。所以練琴時一定一段一段的練習,錯的地方及時停下來,反覆練習。其實不錯音符比速度更重要。

兒童音樂教誤區

2、孩子不堅持就是沒興趣

這一點針對的是年紀不太大的青少年學習時遇到的問題,許多家長經常會問一個問題,孩子剛開始學習的時後還很主動,還是很有興趣的,可是為什麼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就不愛學了呢?是沒有興趣了嗎?那我應不應放棄。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沒有一個孩子是不喜歡輕鬆愉快的事物,而練琴的剛開始都是很枯燥的,那種剛開始被音樂吸引的心情就會產生變化,這很正常,但此時因為孩子們是沒有一個正確的對事物的判斷的能力,遇到困難都會想到退縮,其實他們並不是真的沒興趣了,只是再退縮在逃避。如果這個時候你真的放棄了那麼就會像蔡康永説過的話一樣:“15歲的時候覺得游泳很難,放棄了游泳。18歲遇到喜歡的人約你游泳,你只好説不會。18歲的時候覺得英語很難,放棄了英語,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也只好説我不會。所以堅持是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也最難做到的事情。而對於孩子來説,其實家長的堅持比孩子的堅持更重要。

3、只學簡譜,不學五線譜。

有相當一大部分學生和家長,甚至是老師會選擇使用簡譜來學習音樂。簡譜雖然會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一定程度上的方便,但長期依賴簡譜而不去學習五線譜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不僅不利於專業的學習也是錯誤的開始。是一種逃避。真的聽過很多孩子這樣的抱怨説五線譜難不願意學。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一些人可以演奏一些好聽的曲子,但是當你給他一篇曲譜讓他演奏時。他居然不認識,再問他關於節奏,關於音符,等基礎的樂理知識時,也居然答不上來。在這裏我並不是歧視簡譜,那確實是一項很高級的發明,但五線譜是音樂的文字,是任何樂曲的靈魂。你想了解音樂,想創作音樂,不先學會他的語言你又怎麼進行下去。所以我對於只看得懂1234567的人就只有一個評價,那就是二把刀。其實學好五線譜比學習簡譜更重要。

4、音樂課為文化課讓路

很多時候我們學習藝術學習音樂,就是為了為自己多貼上一層標籤,多為自己爭取一些機會。我曾經也是一名音樂老師,我聽過最多的請假理由就是,孩子今天有英語課,音樂課不上了。明天有考試今天得複習,音樂課不上了。關於這件事情雖然能理解但是不能夠被認同,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考第一名的孩子可能從來沒有耽誤過一節音樂課,我們應該從根本上改變音樂課會耽誤學習的誤區。很多時候音樂起到的是一種調節作用,是一種在忙碌學習中迅速緩解疲勞的方式。如果每次一遇到什麼事情音樂課就會被列為最先取消的名單裏。音樂也是有連續性的,經常串課造成不固定的練習和學習方式,對技術的培養是一項很大的傷害。並且如果家長經常取消音樂課,孩子潛意識裏就會對音樂課產生不重視的心理,那又怎麼學好音樂呢!其實我們對音樂課和文化課應一視同仁,不偏見。

5、考級是衡量孩子水平高低的標準

在音樂教育裏面一些老師家長似乎對獎盃、資格證等榮譽類證書格外痴迷。考級的證書就像一個身份階級的證明一樣。有手裏沒有個幾本幾摞的就像低人一等,不考個某某樂器幾級就不好意思説出去一樣。被人們莫名的追捧。不可否認的是,參加一些表演類的比賽是可以鍛鍊孩子的一些能力。但是功利心的考級並不可取,而且也容易存在很多弊端,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的級數更高,那就不得不練習一些還不是他現在水平能駕馭的作品這就叫拔高。拔高就需要孩子用更多的時間去練習去理解,不僅耽誤了正常的學習規律,也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挫敗感,影響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其實考級對於一個人音樂造詣的高低,並沒有什麼參考價值,主要還是要看實力的。

6、隨波逐流

隨波逐流是大多是人容易犯的錯誤之一,在音樂教育裏也是一樣,大家學什麼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也要學什麼。這實際上是否定了孩子們與生俱來的獨特差異性,而且也不利於孩子的發展,因為一種領域的學的多了競爭也相對激烈,如果你剛好沒天分,那出頭就太難了。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也許你的孩子並不適合鋼琴,可能她更適合小提琴,可能他適合口琴,可能她更適合架子鼓。尋找自身優勢,按照自身天賦發展。其實給孩子一些空間選擇嘗試,有興趣的學習不是更好嗎。

7、重表演輕表現

不要做音樂演奏的機器人。感情比技術更重要,在演練技術的過程中,不要忽略作品作者的人物特點、時代背景、創作背景、採用的調式、表情記號、強弱反差等。就像我説音符是作品的靈魂,你要讀懂他,而不只是認識他。相信沒有情感的音樂是沒什麼人會接受的。這也正是為什麼有些國際比賽中,咱們中國的孩子技術上更有優勢可是分數卻不理想的原因,這也是我們目前音樂教育中普遍比較欠缺的一種培養。其實懂得欣賞也是一種能力。

8、不理智的追求名師行為

正所謂名師出高徒,這句話並沒有錯,當你達到一定音樂水平時,你需要更造詣的老師為你指點迷津。但同樣也有云裏霧裏不知所以的情況發生,就比如你在看一本別人都推薦的寫的很好的書,但你卻沒看懂是一樣的,老師還是好老師但也許你暫時還不需要這樣的老師來學習,打好基礎才是最重要的,盲目的追求名師勞民傷財也許意義也不大。而且當你還只是菜鳥時,你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培養你興趣,認真負責,有耐心糾正你小毛病的老師。而不是一個每上一節課都要預約很久的名師。其實選擇適合的才最重要。

兒童音樂教誤區 第2張

9、只上課不練習

有些學生每週都去上課,但就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回家不愛練琴,然後下週仍然去上課,甚至一週要上好幾節課但是表現的不好。周而復始學了好幾年可是水平不見長,這就是最大的誤區,不要以為學的年頭長,課上得多學的就一定好。練琴時間的長短才是檢驗一個人水平高低的標準。試想一下每週上課一小時,回家不練琴。一年下來一共48小時才練兩天的琴。這樣的量難道不可怕嗎?技術的積累那可是全靠練琴在支撐啊。可能剛開始學的簡單我們看不出差距,但是時間長了優勢略勢就很明顯了。其實練琴時間的長短才是你學習音樂的真正時間。

10、我的孩子不適合學音樂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懷疑、顧慮、疑問。也許是因為自己五音不全怕遺傳給孩子,也許是因為孩子似乎從來沒有過多的表現出對音樂的喜愛。也許是她很羞澀不善於人前表達等等。但請相信一件事,那就是沒有孩子是不適合學音樂的。就連失明失聰有殘缺的人們都可以成為音樂家,何況是正常的孩子。而且這也是有科學根據的,音樂不但可以讓猛獸安靜下來,對人類有更多的益處,學音樂可以讓人思考更清晰、更容易專心、培養想象力、提高手腦協調能力、疏解各種壓力,使人身體更健康。所以別再説你的孩子不適合學習音樂了。其實可能只是你沒找對方式而已。

兒童音樂教誤區2

一、學習目的誤區

每到傍晚或週末可以看到街上許多家長攜帶着一些手提或肩背樂器的孩子行色匆匆,奔赴教師家中或培訓班(學校),去學習小提琴、琵琶、二胡、古箏等樂器。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和兒童心中明白去學習這些樂器是為什麼,要達到什麼目的?

我作為一名少年教育工作者,曾經與不少家長及其子女有過交談。有一部分家長有着攀比思想,許多家長是看到親友、同事、鄰居的孩子在學什麼樂器,也就跟着學什麼;你的小孩學一樣樂器,我的小孩子要學兩樣、三樣,決不能落後;你的孩子今年考了三級,那我的小孩就要考四級、五級,為考級而考級,為證書而考級;有的家長把音樂學習當作孩子未來的謀生手段,為孩們安排了“豐富而煩瑣”的課程,並定下了“今年考一級,明年進二級,後年三級……”的目標。儘管孩子苦苦地、努力地攀爬着,然而家長和教師的目標卻越升越高,孩子使出渾身解數還是達不到,結果是家長的棍棒“逼迫”和教師的權威“斥責”,這樣的結果卻往往是孩子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的喪失。

至於孩子學習這種樂器有什麼作用,對兒童成長有多大幫助,清楚者少了又少,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目的不明確,其結果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校在為兒童減負,讓孩子們有更多的自由發展的機會,而家長讓其雙休日、節假日、夜晚等絕大部分時間泡到了音樂學習之中,增添了兒童的壓力;二是由於兒童學這學那,忙得不可開交,許多事情家長越俎代庖,以致於許多孩子長到了十幾歲,仍然沒有一點生活自理能力,離開父母,離開了家就茫然不知所措。看起來似乎多學習了點東西,實際上無形之中給兒童造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傷害。

二、學習過程的誤區

任何學習,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音樂教育,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急於求成,想一蹴而就,其效果往往是欲速而不達,甚至產生相反的效果。

三、學習觀念的誤區

兒童學習音樂時,家長常常存在着這樣的認識:孩子學習樂器開始時,不需要有高水平的老師,待孩子水平提高以後,再投“明師”,孰不知,地基不牢,焉有高樓大廈的聳立,此所謂“沙灘建塔”;另外,在學習音樂過程中,只需在課堂上學、規定時間內練即可,不需要另外再做點什麼。其結果是:由於孩子啟蒙不好,對樂器的掌握不正確,入門功夫不紮實,就可能給孩子的進一步深造帶來極大的困難,甚至可能使之與音樂失之交臂,不能很好地領會音樂感人的力量,也可能使社會失去一個很有才氣、很有前途的音樂人才。

四、教育方法的誤區

音樂是孩子最好的啟蒙教育,可是現在兒童音樂教育在教育方法方面存在不少誤區。部分教師在教法上,不管孩子年齡大小,一律採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在教材上,不管孩子接受能力強弱,大都採用統一的教材。因此,除了極少數有天賦的孩子外,大多數孩子都無功而終。不光搭進了不少時間、精力、財力,最重要的是孩子始終在音樂殿堂的門前徘徊,不光進不了音樂的廣闊天地,還對音樂產生了恐懼心理。許多家長面對音樂學習有牴觸情緒的孩子,只好放棄,而實際上每個兒童都需要音樂教育,音樂教育有利於孩子的整體素質發展。

兒童音樂教誤區 第3張

如何走出兒童音樂教育的誤區呢

一、注重情感、人文素質的滲透。

音樂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習音樂可使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音樂學會與人溝通,感受到音樂之美,達到培養高尚思想情操的目的。音樂的這種情感性特徵決定了在音樂教學中必須放棄功利的學習目的,而注重情感交流。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及其用抒情手法塑造的藝術形象,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產生愉快、痛苦、憤怒、興奮、憂愁等情感與精神的共鳴,達到學生與音樂之間交流情感的目的,從而陶冶他們的情操,激發其樂觀向上的精神。

二、注重主動性、創造力的培養。

枯燥的、被動的“填鴨子”式的音樂教育不但沒有到達音樂教育的目的,反而最終抑制了兒童的學習主動性、創造性。要想有良好的教育效果,為兒童未來的音樂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必須在兒童的音樂教育中注重兒童學習主動性的培養。因此,教師必須有創造教育的意識,有強烈的創新精神,有全新的人才觀、教育觀,要注重兒童學習主動性、創造力的培養。教師的教育也應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改為思維訓練的過程、潛能開發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引導者,發掘學生潛在的創造力,幫助他們產生創造的慾望,實現創造的結果。不要求學生對老師所傳授的一首歌曲或一個舞蹈去進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師生在一起共同進行創造性的活動,共同來形成一些新的東西。以創造為主題的音樂教育模式必定是鼓勵兒童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探索、創新的模式,而決不是隻讓兒童被動地、簡單地模仿。

三、注重基礎,着眼未來。

兒童開始學習音樂,起步是十分關鍵的。俗話説:“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兒童初學音樂,猶如一張白紙,繪什麼就象什麼,開始教給他的東西會深深印入其腦海,啟蒙正規,兒童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就會增強,今後的學習才會有基礎、有潛力。兒童對音樂的學習和感知,不是一揮而就的,有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建議家長多從兒童心理出發,平時多給他聽一些符合兒童情趣的音樂,培養兒童對音樂的興趣。

正如前述,兒童有了興趣,才會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學,才能學好。兒童的音樂教育不在於讓他多學了幾首樂曲,而在於讓孩子打好基礎,培養孩子優良的音樂素質和能力及感受美的能力,用音樂來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發展智力,為其今後成長鋪好“路基”。四、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自古以來就是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在我國教育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二程集99遺書》中説:“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文學入者,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語入者,有以德行入者。”時至今日,古人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還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廣泛採用,並且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仍舊是我們今天的教師所應切記的。因為,儘管每個孩子的聰明才智和先天稟賦都基本相同,但每個孩子的個性是不一樣的,他們在音樂學習方面的特點也不一樣,而且在音樂學習中的接受能力也是強弱不一的。因此,教師要尊重孩子之間的差異,注重因材施教。

其次,教材不能千篇一律,固定不變。統一的教材,只會限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哪能談得上“因材施教”呢?所以,在教學內容、教材的選擇與確定上,應該多樣化,內容應該現代化,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兒童的特點選擇一些兒童熟悉並喜愛的民歌、諺語、童謠和兒童遊戲等。因為只有來自兒童生活的教材,才可能是最符合兒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東西。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新生事物層出不窮,需學習的東西很多,在此背景下,學音樂是一件好事,有利於孩子的整體素質發展。但在音樂教育過程中,必須讓家長和教育者能較好地明晰學習目的、學習過程、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走出音樂教育的`誤區,使學習音樂變成愉悦的經歷,讓兒童學習音樂後,能受到美的感染,能通過學習音樂來培養興趣、豐富情感及健全人格,而且還能開啟心靈、啟迪智慧、萌發創新思維,從而使生命充滿活力。

兒童音樂教誤區3

影響兒童音樂的因素

兒童音樂的作用

音樂造就天才,並非憑空捏造。科學研究表明,音樂的波動能以生物電的形式影響人的記憶神經元,刺激大腦的神經迴路,像架設橋樑一樣,它可以使大腦的神經元上的突觸數增加、軸突變粗,從而使大腦內的信息交換加快、思維能力增強,即記憶力增強、思考反應能力變快。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戈登教授也曾做過研究,將78名3-4歲智力相同的幼兒分成三組:一組學習和聆聽莫扎特及貝多芬的音樂曲;一組學習電腦;另一組不接受訓練。9個月之後,戈登教授用拼圖遊戲對這三組孩子進行智力測試,發現學習音樂的孩子的得分平均提高了35%,而另外兩組孩子則幾乎沒有提高。

育兒專家指出,0-3歲是寶寶腦力發育的“黃金期”,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高的階段,音樂在這一成長階段對孩子的智力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音樂的魔力不僅僅體現在胎教中,如果從零歲開始讓寶寶接觸音樂,並一直堅持下去,可以挖掘和啟發兒童的多種智力和各項潛能。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課題組在《兒童古典音樂賞析》中明確指出,音樂能夠提高想象力、認知能力、注意力、語言能力、記憶力等各方面智力潛能,是開啟人類智慧大門的金鑰匙。

影響兒童音樂發展的因素

每個孩子都在某個方面有着天才般的本領,但是任何的天分都是需要在後天環境中進行鍛造和再次加工才能綻放光芒。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DrGardner認為:我們做的任何事情,是由父母的遺傳以及可獲得的環境機會兩方面因素共同決定的。一個人可以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音樂天分,但是如果他無法接觸音樂,他就不可能在音樂方面取得任何成就。相比較而言,影響兒童音樂智能發展的首要因素是環境,其次才是指導。國內外許許多多成功實例證明,兒童長期置身於音樂的環境中,他們與生俱來的音樂潛能就會顯露,並顯示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學習能力和音樂天分。

兒童音樂教誤區 第4張

首先,家長們需要為寶寶創造一個適宜的音樂環境。通過一些感性的音樂,幫助嬰兒認識自己的身體並建立身體意識,以不同節拍與曲調的音樂和一些表達不同情感的歌曲來讓嬰兒認識廣闊的聲音世界。在音樂的選擇上,如果家長沒有頭緒,可以看看由外研社發行的《布奇樂樂園》。《布奇樂樂園》是由外研社與眾專家聯合傾力打造,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的早教叢書,其音樂教育部分引進與國際接軌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無論是在音樂取材上,還是MV的拍攝上,都是上乘之作。此外,外研社兒童研究中心的專家們還建議,除了單純的欣賞音樂外,家長還可以讓寶寶能使用一些簡單的打擊樂器,隨着音樂節拍隨意敲打併扭動身體,使肢體語言更加豐富多彩。

第二,音樂遊戲,遊戲即是兒童的工作,音樂遊戲可以使用節奏和旋律的自然手段來和嬰兒互動,使兒童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生活並感知音樂的魅力,如《布奇樂樂園》中的“布奇音樂屋”這個環節,就是適合家庭進行的親子奧爾夫音樂活動。

第三,家庭環境中應建立讓嬰兒隨時隨地感受到音樂的環境,可以在嬰兒睡前準備如搖籃曲,小夜曲等節奏舒緩類的柔和音樂,讓其儘快入眠並形成睡眠的規律,白天的睡眠次數多可以讓音樂貫穿其整個入睡階段,當嬰兒快要醒來時,換成一些歡快的兒歌類音樂,節奏感較為鮮明一些的,讓嬰兒回到遊戲的環境中來。環境對人的思想、行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要讓寶寶置身於不同題材的音樂環境中,在一系列以科學認知,傳統文化,自我認識等不同領域組成的歌聲中感受音樂帶來的成長的快樂!

0~6歲的兒童正是處於聲音和音調敏感性發展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一個豐富的音樂環境能為孩子音樂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首先將他們置身於音樂的環境中,讓他們獲得必要的節奏感、旋律感和音樂表象能力。讓他們的生活充滿音樂,這是提高兒童音樂智能的最佳途徑。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無論是音樂早教,還是其他,父母一個對的選擇也許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