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給孩子愛的太多也是一種傷害

給孩子愛的太多也是一種傷害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給孩子愛的太多也是一種傷害,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都很溺愛,因為每個家長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但是給孩子太多的愛是也會讓孩子有一定的負擔,下面分享給孩子愛的太多也是一種傷害。

給孩子愛的太多也是一種傷害1

孩子厭食緣自關愛過度

據李正雲博士介紹,曾經有位女生的父母來向她諮詢孩子的厭食症,但心理疏導結果卻發現,導致女生神經性厭食的原因,是她的父親去英國工作後,母親對她關心得無微不至;被送到英國讀書後,父親也同樣對她無比關心,而父母本身關係並不融洽,以至於這名女生承受了來自父母雙方的精神壓力。除此以外,不少青少年的人際交往障礙、網絡依賴症等,原因都是父母對孩子過於關心,即“親子關係過分糾纏和親子分離欠缺”,結果導致了青少年的個體分化欠佳。

據有關數據顯示,現在70%以上有孩子的家庭,平時的生活重心都是孩子。李正雲稱,從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角度來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放手,但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對孩子恰恰隨着年齡增長越來越不容易放手。

給孩子愛的太多也是一種傷害

撫養人自身難堪重壓

有關專家調查後發現,不少父母常常把愛理解為對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從某種程度上來説,這常常是撫養人因為自身的心理問題或者精神壓力,而把親子關係置於家庭關係以及工作等之上。

前來尋求心理諮詢的孩子的父母,有不少本身夫妻關係緊張,或者職場應對壓力能力比較弱,進而通過把注意力轉移到孩子身上。

調查還發現,兒童對母親的依賴程度與母親的照看方式有很大關係。如果有一個容易相處和具有合作性的母親,孩子對母親的依賴就是正常的安全型依戀,而如果是一位對孩子冷淡、拒絕的母親,或者是對孩子完全包辦、橫加干涉的母親,孩子對母親的依戀也是不正常的。

給孩子的“愛”應當淡化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有兒童的家庭應該隨着兒童的成長,給兒童越來越寬鬆而有彈性的家庭環境,尤其是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孩子和家庭的關係應該是自由進出家庭系統,這是李正雲的建議。她稱,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更需要父母關注自己的生活,淡化對孩子的過分關注,尤其是父母人到中年後,更應該關注自己的事業和婚姻。從家庭的生命週期來看,一個新家庭建立後,就開始了這個家庭的生命週期,直到孩子降生,此時,家庭開始了接受孩子成為新成員的磨合,隨着孩子逐漸長大,父母對孩子的關注應該逐漸減少,此時,要增加家庭關係的彈性,以容納孩子的日漸獨立和祖父母的日漸衰老。

而隨着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則應該“替換親子關係”,即開始重新關注中年的婚姻和事業,開始考慮照顧老一代,一成不變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利大於弊。

給孩子愛的太多也是一種傷害2

家長愛孩子要講究方法

第一、怕孩子餓着,卻不擔心孩子撐着,老一輩的長輩在疼愛孩子的方式上以給孩子買好吃的為主,如果孩子們對口腹之慾沒有節制,很容易造成營養過剩,這種疼愛孩子的方式不可取,孩子們的飲食要科學搭配,多吃水果蔬菜而且一次不要吃太多,把握一個平衡。

第二、怕孩子凍着,卻不擔心孩子捂着,很多家長生怕孩子凍着,天氣稍稍有變化就會給孩子迫不及待的加衣服,這樣子反而讓孩子們覺得不舒服,導致了孩子內火旺盛。

根據天氣變化來合理增添衣服,多讓孩子參加户外運動,出出汗這樣對身體有利,通過多種户外運動來培養孩子們對於外界温度變化的適應能力。

第三、怕孩子不高興,卻不怕把孩子慣出病,很多孩子之所以會養出公主病王子病等就是因為長輩無條件的溺愛,孩子們雖然小但是很懂得如何向長輩們索取自己的東西,如果家長不能夠滿足孩子的慾望,他們就會動輒苦惱,直至達到目的為止。

這種不好行為若是養成了習慣,孩子就會變得任性自我,固執己見,但是他們到了社會上並沒有人事事由着他們,將來的`生活也會變得不順。

第四、怕孩子受傷,不怕孩子獨立意識差,很多現代家長總是擔心着孩子會磕磕碰碰,故而想要給寶寶最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孩子們呆在家裏面,這樣子反而會讓孩子們失去了很多鍛鍊的機會,看似保護的很好,但其實是在限制孩子的發展。

給孩子愛的太多也是一種傷害 第2張

家長愛孩子要講究方法

1、尊重孩子的觀點和想法

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孩子的想法過於簡單,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想法,那麼就進入了育兒誤區。根據孩子的生理髮展規律,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孩子的自我表達是成長中重要一環,對於早期教育階段,需要家長的培養和引導。

例如:我們陪孩子一起看電視,孩子喜歡看少兒頻道的節目,家長想要讓孩子觀看科教類的,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充分和孩子討論關於看什麼樣的電視節目,並且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覺得:原來媽媽是愛我的。

你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換來的是,孩子對你的認同和愛。在育兒的過程中,只有明白這個邏輯,孩子才能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父母的愛。

2、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高質量的。陪伴遠比無休止的説教,更有效果,後者會讓孩子感到厭煩。

例如:鄰居寶寶和小夥伴玩耍,小手被燙傷了,媽媽看到的第一句話,就是埋怨和氣憤,對周圍的小朋友大吼大叫,卻忽視了自己孩子的感受;當把孩子安撫好之後,又對孩子一頓説教,各種嘮叨和大道理,開始撲面而來,那麼小的孩子,你覺得他能聽進去嗎?

忙於生活的我們,或許只有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才會關注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這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在生活中,經常和孩子交流,教會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陪伴孩子共同成長。

3、適度的愛,讓孩子更優秀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做任何事情都要適度,有時候做得多了會起到反作用。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應該是適度的,這樣的愛,伴隨着孩子成長,以不同的方式體現出來,有助於孩子變得與眾不同,更加優秀。

同時,鼓勵孩子勇敢地去嘗試和主動做事情,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思考,來解決面對的問題,而不是,遇到什麼事,都尋求父母的幫助。我們可以在一旁,進行引導,但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去執行。

當然了,父母也可以多學習一些最新的育兒和早教相關的知識,用科學的方法來教育孩子的成長,同時給予他們愛和温暖。

“深情不及久伴,厚愛無需多言”,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無私和偉大,“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無論如何,我們用科學的方法,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讓愛傳遞,讓整個家庭變得和善而温馨,生活也充滿歡樂。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