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下面就跟小編學習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1

1、祭月、賞月、拜月

在春秋時代的《禮記》裏就有“秋暮夕月”的記載,意思為拜祭月神。周朝時,每逢中秋夜人們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要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的風俗就以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蹟。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鍾,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徵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2、猜謎

猜謎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智力遊戲,起源於中國的易經八卦。猜謎就是指通過給定的提示性文字或者圖像等,按照某種特定規則, 猜出指定範圍內的某事物或者文字等等內容。 猜謎的形式中以中國燈謎最為常見。每逢春節、元宵、中秋,中國很多地方都有猜謎的習俗,又以中秋猜謎的方式最為新奇。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着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燈謎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3、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説:“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中秋跟月餅已經是秤不離砣的搭配。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4、玩花燈

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讚歎。另外傳説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後,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於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於峯火台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這個傳説與中秋吃月餅的傳説有異曲同工之妙。

5、喝桂花酒

桂花酒為中國漢族重慶北碚的特產名酒,至今廣西釀酒總廠釀的桂花酒裏還有吳剛牌商標。桂花酒色澤淺黃,桂花清香突出,並帶有山葡萄的特有醇香,酸甜適口,醇厚柔和,餘香長久。

桂花酒釀造歷史悠久,現有桂林牌和吳剛牌和匯桂液三種。桂林牌桂花酒由桂林釀酒總廠生產,屬花、果配製甜型低酒度露酒。以本地桂花、山葡萄為原料,經浸泡、蒸餾、調整、陳釀、過濾而成,酒度15°~20°。色澤淺黃,桂花清香突出,並帶有山葡萄的特有醇香,酸甜適口,醇厚柔和,餘香長久。常飲可健脾胃,助消化,活血益氣。1984年和年分別被評為廣西優質酒和優質食品。吳剛牌桂花酒由桂林市臨桂桂花酒廠生產,以優質大米和鮮桂花為原料,採用雙蒸復釀工藝精製而成。酒質清澈透亮,口感醇和爽淨,既有三花酒的特色,又有桂花的芳香,回味悠長,酒度有38°和50°兩種。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第2張

6、燒塔

南方廣泛流傳着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遊戲。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後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説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鬥。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傳説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後,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於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於峯火台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

7、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8、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中秋節寓意什麼

(一)團圓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

(二)和諧

中秋慶賀着期待着豐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諧。“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説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説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三)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2

第一、中秋節的時候十一二個家人團聚的時刻,在中秋節我們要首先回到家裏面,見到自己的父母,這點是中秋節裏最關鍵的一個事情,如果你的工作比較忙,實在回不去的話,那麼至少也要打個電話。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第3張

第二、中秋節的時候,賞月是一個最傳統的習俗之一,古人有句話説的很好“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其實就是説的賞月,中秋節的時候一家人團圓在一起,大家看着窗外的明月一定感概不少吧。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第4張

第三、中秋節賞月還有一些基本的小講究,我們在賞月之前應該沐浴更衣,帶着虔誠的心來賞月,這樣會給你帶來一年的順利,帶來家人的團聚,這是一份祝願和希望,所以我們秋高氣爽賞月的時候不要忘記哦。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第5張

第四、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賞月的時候當然少不了月餅,其實月餅開始的時候是人們奉獻給神明的貢品,表示對月神的一種敬意,隨着時間的流轉,月餅現在更多的是一個美味,也是人們對親人團聚的嚮往。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第6張

第五、中秋節的賞月,還有很多的其他意思,比如兩個結婚的人,希望自己有一個健康的寶寶,那麼你可以在中秋的時候,祈禱自己的心願,這也是千百年來,我們國家的先人留下的一種習俗。

第六、中秋的祝福還有很多,我們在中秋的時候,給自己的家裏面張燈結綵,可以保佑自己一家人和和美美,快快樂樂,其實方法很簡單,在家裏面掛兩個燈籠,或者是點兩支蠟燭,這樣你的良好願望就祈禱出去了。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第7張

第七、中秋的夜晚,文人雅士會喜歡在月下散步,現在老百姓們也開始這樣的活動了,特別是在南方地區,這類活動比較多,目前北方城市也開始了,其實這就是遊湖賞月的一個版本,大家不妨可以試試。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3

1、 吃月餅:崇尚實用理性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第8張

中國幾乎所有的傳統節日,都圍繞着一個“吃”字做文章。春節,殺年豬、包餃子、炸煎堆、吃年夜飯;元宵節,吃湯圓;清明節,給祖先送吃的;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中元節,給鬼送吃的;重陽節,吃螃蟹、喝菊花酒、雄黃酒。

這樣看來,中國人真的很重視吃。這是因為,中國人有一種實用理性的哲學。

這種實用理性,在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時就已經確立。這些爭鳴的儒家、法家、道家、兵家、墨家、陰陽家等等,基本的思想都圍繞着如何實現天下太平,如何戰勝對手,如何得道成仙這些實用的問題。而同一時期的古希臘哲學家,思考的是世界由什麼組成,客觀真理是否存在這些形而上的問題。

中國人的民間信仰也是這樣。中國很多人分不清道教、佛教還是基 督教,只要見到神仙就拜,所謂“見廟燒香,見佛拜佛”。他們祈求的當然也不是什麼靈魂得救、死後升上天堂,或來世投胎到一户好人家,而是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學業有成、嫁個好老公、娶個好老婆什麼的當下的問題。為了安心,他們通常還要捐點香油錢,當作是神佛保佑自己的辛苦費。

這種實用理性的形成,是因為中國長期處於小農經濟社會。遇到豐年,能保證一家温飽,遇到荒年,就有很大的可能會餓死。長期的生存壓力讓中國人形成了一種實用主義的思維習慣,看到一個東西,首先考慮的是能不能吃,如果不能吃,能不能用?如果既不能吃,又不能用,我們就會問:那它有什麼用?

直到現在,人們流傳的關於廣東人什麼東西都能吃的段子,依然是實用理性的反映。

2、 慶團圓:重視親情倫理

每到中秋節前後,蘇東坡那首《水調歌頭 中秋》總是被人們反覆吟詠,因為蘇東坡用優美的語言替天下的人説出了對家庭團圓的期盼和對無法團圓的遺憾。

中秋節之所以跟“團圓”聯繫在一起的`,因為中秋節的時候,月亮最圓。人們很自然會聯想到,月亮都圓了,那家庭也應該團圓了。

王維的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説出了中國人對親情倫理的重視。

這種對團圓的祈盼,體現在春運期間火車站的人山人海中,體現在春節堆滿車輛的高速公路上,也體現在月餅氤氲的香氣裏。

中國重視親情倫理文化的形成,同樣是歷史積澱的結果,尤其是儒家文化長期教化的結果。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開始成為中國的統治思想。儒家重視“禮”,主張以禮治天下。儒家相信只要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各安其位,各守本分,恪守忠孝仁義禮智信,整個社會就會像一架功能順暢的機器一樣,永遠地運轉下去。這套儒家哲學,經過一代代大儒的完善,加上宗族制度的實操,逐漸變成了中國社會的運行法則,同時也內化到中國人的文化基因裏了。

這種對親情的重視,擴大開來,就形成了中國人“我們都是一家人”的共同體意識,塑造和強化了中國人的凝聚力。

3、拜月亮:尊重歷史傳統

中秋節拜月的習俗由來已久。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間也有中秋祭月之風,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就留下了“貂蟬拜月”的故事。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但現在仍然有不少地方保留着拜月的習俗。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第9張

事實上,拜月並不是要從月亮中祈求到什麼,而更多的是一種對歷史傳統的尊重。

歷史傳統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中國之所以能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文明沒有斷絕的國家,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對歷史和傳統的尊重。

早在中國文明的童年時期,中國就已經開始設立史官了。傳説倉頡就是黃帝時期的造字史官。夏朝開始設立太史令。《呂氏春秋·先識覽第四》記載:“夏太史令終古出其圖法,執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亂愈甚。太史令終古乃出奔如商。”這個名叫終古的人就是當時的史官。其後,歷代王朝都重視修史,再暴虐的皇帝也忌憚後世歷史對自己的評價。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第10張

正如人靠記憶確認自己的身份,一個民族也要靠集體記憶確認自己的身份。這種集體記憶,除了固化在汗牛充棟的史書中,也活躍在傳統的習俗中。中秋拜月的習俗能夠延續至今,説明中國人是非常尊重歷史傳統的。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