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冬至日的寓意是什麼

冬至日的寓意是什麼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冬至日的寓意是什麼,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從古至今,民間均有“冬至大似年”的説法,人們對冬至尤其重視,把它看得和“歲首”一樣重要,所以冬至日的寓意是什麼?

冬至日的寓意是什麼1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拜冬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日的寓意是什麼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冬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迴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白晝便將會逐日增長。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並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説,顯然偏遲。時至冬至,標誌着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雲:“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冬至日的寓意是什麼2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説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進九”,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稱之為“亞歲”。從漢代以來,都要舉行慶賀儀式,高峯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民間歇市三天,歡度節日。其熱鬧程度不亞於過年。

冬至日的寓意是什麼 第2張

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台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日,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認祖宗的人。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利用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別於後來的春節前夕的 "辭歲",冬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大家都已經長了一歲。

古語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可見冬至吃餃子已經是必不可少的風俗。"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辭官回鄉後,看到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因而命其弟子搭台築灶,把羊肉和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吃。人們吃後,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便叫"餃子"。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日。冬至節,來由於節氣特點“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在冬至祭祀神靈和祖先,此後形成節日習俗。 相傳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冬至是上古時期根據天象物候確定陽氣漸漸開始回升而定出的節氣。《載敬堂集》載“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冬至節,春之先聲也。

冬至日的寓意是什麼3

冬至的風俗

祭煤窯神、生育神

民間有的地方,還有祭祀煤窯神的習俗。相傳古時候有一位好心的姑娘,寒冬臘月為了躲避兇狠的財主,進了一個山洞。洞裏有一位老爺爺給了她一塊烏黑髮亮的石頭,姑娘拿到後倍感温暖。好心的她又拿了許多黑石頭髮給鄉親們,鄉親們誰有了黑石頭,家裏就暖烘烘的。原來那位老爺爺就是煤窯神。於是,到了冬至,人們就會去祭祀煤窯神和那位姑娘。另外,廣東東莞的冬至節,有去廟裏祭拜十二孃神析求得子的習俗。

冬至日的寓意是什麼 第3張

祭祖

人們在這天有冬至祭祖的習俗。祭祖的習俗有多種,如“送寒衣”,即子孫在嚴冬到來之時給故去的祖輩送去禦寒的衣服。又如江南某些地方的“棺材天”,即在冬至節黑夜把老人腐朽的棺材燒掉,把遺骨移入陶甕中。人們認為舉行這樣的洗骨和二次葬,能使祖先安息於九泉之下。

吃餃子

吃餃子是冬至節的一項飲食習俗。相傳漢朝名醫張仲景看到很多窮人臘月時耳朵凍爛了,就把藥材和羊肉一起煮,撈出來後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樣子的餃子給人們吃。人們吃後,頓覺兩耳發暖。從冬至這天到除夕,凍耳朵的鄉親都被這餃子治好了。於是,民間就有了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説法。

吃餛飩

冬至節的又一飲食習俗,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相傳春秋戰國某個冬至時節,沉湎酒色的吳王夫差吃膩了山珍海味,西施就和麪擀皮,做出了簸箕式的麪點,獻給吳王,受到喜愛,據説這是後世餛飩的原型。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