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中國17個傳統節日的詳細資料

中國17個傳統節日的詳細資料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17個傳統節日的詳細資料,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現在分享中國17個傳統節日的詳細資料。

中國17個傳統節日的詳細資料1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17個,分別是:春節、元宵節、龍抬頭、社日節、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寒衣節、冬至、臘八節、小年、除夕。

春節

時間:漢代前春節為干支歷的立春,後來演變為夏曆正月初一(即農曆正月初一)。現今春節時間為:狹義農曆正月初一,廣義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別稱:歲首、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等。

元宵節

時間:農曆正月十五

元宵節,又稱燈節、小正月、元夕、上元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根據道教“三元”的説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中國17個傳統節日的詳細資料
  

龍抬頭

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鬥指正東)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

社日節

社日節,又稱土地誕(農曆二月初二),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社日分為春社和秋社。古時代的社日節期依據干支曆法來定,後來因曆法變動改用陰曆定節期。春社按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戊,五行屬土)推算,一般在農曆二月初二前後,秋社按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約新谷登場的農曆八月。

上巳節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是漢民族的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初三。上巳節的歷史由來已久,在上古時代上巳已成為大規模的民俗節日,春和景明,人們走出家門,集於水邊,舉行清除不祥的祓除儀式。

寒食節

寒食節是清明節的前一天,也是我國唯一一個以飲食命名的傳統節日。寒食節自春秋時期流傳至今,衍生出很多傳統習俗。按照古代的風俗,寒食節期間要禁止一切煙火,並且還不能生火做飯。所以人們為此必須事先準備好熟食,到時只能吃這些冷的食物,所以叫“寒食”。

在寒食節這天,人們會帶上酒、香燭等物品,去祖先的墳頭祭拜。寒食節時天氣還比較寒冷,為了防止吃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有了踏青、盪鞦韆、插柳、拔河、鬥雞等户外活動。

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傳統隆重盛大的春祭節日,屬於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

清明節習俗甚多,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習俗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清明節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日子,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

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天中節等,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於正南中天,處於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的吉祥日子,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端午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説,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中元節

中元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七月十四和十五,其名源起道教,又被稱為七月半、鬼節,佛教中叫做盂蘭盆節。在中元節人們會放河燈祭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也有在外的遊子,畫地燒紙,等於歸鄉。

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1]。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重陽節

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寒衣節

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秋祭”,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源於周朝。農曆十月一是進入寒冬後的第一天,標誌着嚴冬的到來,人們會在這一天祭掃燒獻,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我國民間將寒衣節與清明節、中元節(農曆七月半)並稱為中國三大“鬼節”。

冬至

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既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

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説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

臘八節

節期在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主要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户曉的民間節日。在古代,臘月是年歲之終,農閒的人們便出去打獵。

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此外,每逢臘八這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此後這一傳統習俗延續至今,臘八粥也成為百姓日常享用的傳統美食。

除夕

通常指掃塵、祭灶的日子,被視為“忙年”的開始。由於南北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民間傳統上的小年(掃塵、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着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傳統。

在清朝中期以前北方地區也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中國17個傳統節日的詳細資料2

1、春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其歷史悠久,是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的。

2、清明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這個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

3、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這個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在世界上影響非常廣泛。

中國17個傳統節日的詳細資料 第2張
  

4、中秋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這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這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以上就是關於中國一年有多少個傳統節日的具體內容。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