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普陀山在哪個省

普陀山在哪個省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普陀山在哪個省,普陀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的觀音道場、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接下來便詳細介紹普陀山的情況。

普陀山在哪個省1

普陀山,全稱普陀洛迦山,普陀山島位於浙江省杭州灣口南緣,舟山羣島東部海域。北緯29°58′3″—30°02′3″,東經122°21′6″—122°24′9″。島呈不規則菱形,南北長約6.7幹米,東西寬約2.3幹米,最寬處4.3千米,面積11.82平方幹米。最高峯佛頂山,海拔286.3米。

普陀山屬亞熱帶海洋型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温16.1℃,屬典型低山丘陵區,全山可劃為山地、海蝕、海積階地、海積地貌、海蝕地貌四類。普陀山是浙江沿海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島嶼之一,濱海植物區系發達,植物種類繁多,野生畜類生存環境差,種類數量少。

普陀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的觀音道場、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全山開放有寺院共四十多座,最大的是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和寶陀講寺。最大的`地標是總高33米的南海觀音大佛。普陀山四面環海,被譽為“第一人間清靜地”。

普陀山在哪個省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普陀山是普陀洛迦山的簡稱。依據《普陀洛迦新志》所載:普陀洛迦,梵語也。有作補陀洛迦、補陀洛伽、補怛洛伽、補陀羅伽者,當為翻譯梵語之異文。在華言為小白華。

可知,普陀山是梵語Potalaka的音譯,又可寫作補陀洛迦山、補陀洛伽山、補怛洛伽山、補陀羅伽山,其意譯是小白花樹山的意思。又如《續一切經音義》所載:此山中多有此花樹,其花甚香,即南海北岸孤絕山,觀自在菩薩所居宮也。

所以,普陀山又被稱為寶陀山,是觀音菩薩所居之宮殿。

藝文

普陀山山志所收文學作品從唐宋到明清,數量非常可觀。據王連勝對清代普陀山山志詩詞的統計,其數量在400餘首。如果加上元、明普陀山山志所收詩詞,數量可能會更多。王連勝又多方探尋,共計蒐集1572首有關普陀山的詩詞。

普陀山在哪個省2

形成演變

舟山羣島屬華夏古陸一部分,古生代以來,長期處於隆起,至中生代受燕山運動後期影響,發生一系列北北東向、北西西向為主的斷裂構造,形成地壘、地塹式斷塊升降,構成舟山羣島雒形。普陀山深受舟山羣島構造控制。舟山羣島屬天台山脈向東北延伸部分,自第四紀以來,受氣候冷暖交替變化和新構造運動影響,普陀山與大陸幾度發生聯合和分離的變化。

早更新世(距今180萬年)鄱陽冰期,大陸海岸線外移,普陀山與大陸相連。之後,發生過到鄱陽冰期—大姑間冰期的`海浸、大姑冰期和大姑—廬山間冰期的海浸。影響較大的是晚更新世早期(距今10萬年前)廬山冰期之後,地球上氣候變暖,一次規模較大的星輪蟲海浸,浙江沿海深受影響,普陀山與大陸分離。

4萬年前,繼之又發生規模更大海假輪蟲海浸,普陀山之梅岑、白華、金沙、青鼓壘、龍頭等主要山頭受之海浸或海蝕。晚更新世晚期以來(距今2.5萬年前)氣候又轉冷,發生大理冰期,海平面下降130—160米,海岸線至少在現代海岸300—400千米之外,普陀山又和大陸相連。

普陀山在哪個省 第2張
  

全新世早期(距今8538年±120年),沿海又遭最大一次卷轉蟲海侵,入北母岸10—20千米處,普陀山最終與大陸分離,成為島嶼。現存普陀山海蝕地貌和海積地貌都是與大陸分離後由海洋作用形成的最年輕地貌現象。

中生代上侏羅中後期,浙閩東部是個龐大火山羣,發生過海震,地心巖漿噴發和侵入,普陀山全島幾乎都為晚侏羅世火山活動第一旋迴全盛期噴發物—流紋質熔結凝花崗巖覆蓋。長年受海潮沖刷,風濤拍擊,海生物腐蝕和巖壁升高或崩塌,造就普陀山特有的地質結構。

位置境域

普陀山行政管轄區,有普陀山、洛迦山、小洛迦山、豁沙山、小山洞五座島,其中豁沙山、小洛迦山、小山洞屬未開發的無人島嶼。有善財礁、新羅礁、虎嘯礁三個明礁。

普陀山島位於浙江省杭州灣口南緣,舟山羣島東部海域。北緯29°58′3″—30°02′3″,東經122°21′6″—122°24′9″。距漁港沈家門6.5千米。

島呈不規則菱形,南北長約6.7幹米,東西寬約2.3幹米,最寬處4.3千米,面積11.82平方幹米(一説陸地面積12.52平方千米)。島東端青鼓山臨大海,北至龍頭山,瀕黃大洋;東北與葫蘆島相距1.65千米;西盡風洞嘴,隔蓮花洋與舟山島相距3.3千米;最南端觀音跳山,隔普瀋水道與朱家尖島距2.5千米,周遭屈曲,岸線周長約22.5千米。

普陀山在哪個省3

震旦第一佛國

普陀山是世界聞名的觀音道場、佛教聖地,其宗教活動可追溯於秦。至唐朝,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促進了普陀山觀音道場的形成,並迅速成為漢傳佛教中心,傳至東南亞及日、韓等國。至清末,全山已形成3大寺、88禪院、128茅蓬,僧眾數千。

山當曲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逢僧,史稱震旦第一佛國山上每逢佛事,四方信眾聚緣佛國,時有天象顯祥,信眾求拜,靈驗屢現。綿延千餘年的佛事活動,使普陀山這方鍾靈毓秀之淨土,積澱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藴。人人阿彌陀,户户觀世音,觀音信仰被世人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

人間第一清淨地

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自古被譽為人間第一清淨地。山上金沙、奇石、洞壑、潮音、幻景渾然一體,形成山海兼勝、水天一色的獨特景觀。景區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温在20℃左右,年降水量為1100毫米左右。

潮漲潮落,島上常年空氣清新,質量優級世所罕見,富含負氧離子,彷彿天然的大氧吧。森林覆蓋率達80%,古樹名木繁多,香花異草遍野,尤以普陀鵝耳櫪為世界獨存,屬珍稀瀕危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山上有國家二級以上動物30多種,是野生動物的天然樂園。

普陀山在哪個省 第3張
  

十二景觀

普陀以山兼海之勝,風光獨特,四時景變,晨昏物異。其風景點數以百計,可謂風光無限。如其他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一樣,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遊覽普陀山的歷代名人曾憑各自的觀感,分別有普陀八景、普陀十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六景之頌讚。

明代文學家屠隆有詠普陀十二景詩:梅灣春曉、茶山夙霧、古洞潮音、龜潭寒碧、大門清梵、千步金沙、蓮洋午渡、香爐翠靄、洛迦燈火、靜室茶煙、磐陀曉日、缽盂鴻灝。清代裘班所編的《普陀山志》載十二景為:短姑聖蹟、佛指名山、兩洞潮音、千步金沙、華頂雲濤、梅岑仙井、朝陽湧日、磐陀夕照、法華靈洞、光照雪霽、寶塔聞鍾、蓮池夜月。

蓮洋午渡

蓮洋就是蓮花洋,處舟山本島與普陀山之間,北接黃大洋,南為普瀋水道。洋以日本人慾迎觀音像回國,海生鐵蓮花阻渡的傳説得名。清康熙《定海縣誌》轉引《普陀志》雲:宋元豐中,侯夷人貢,見大土靈異,欲載至本國,海生鐵蓮花,舟不能行,倭懼而還之,得名以此。

梅灣春曉

海灣春曉指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稱梅岑,因西部山灣為梅灣,也稱作前灣。據傳此地多野梅,庵、篷僧眾多好養梅怡性。每當早春季節,春回大地,遍山野梅,香滿山谷,青山綠樹,映襯着點點紅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譽為海上羅浮。

普陀山在哪個省 第4張
  

磐陀夕照

磐陀夕照指磐陀石一帶的傍晚景色。

由梅福庵西行不遠處便可看到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兩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塊巨石底闊上尖,周廣20餘米,中間凸出處將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塊巨石上平底尖,高達3米,寬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兩石接縫處間隙如線,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懸於一石之上。

蓮池夜月

蓮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地在普濟寺山門前,也稱放生池、蓮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後植蓮花,即稱蓮花池。

海印為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匯聚百川之水,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現宇宙萬法。海印池面積約十五畝,始建於明代。池上築有三座石橋,中間一座稱平橋;北接普濟寺中山門,中有八角亭,南銜御碑亭。御碑亭、八角亭、普濟寺古剎建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古石橋橫卧水波,遠處聳立着一座古剎,疏朗雄偉中透出股靈秀,真如人間仙境,美輪美奐。

普陀山在哪個省 第5張
  

法華靈洞

法華靈洞奇特景觀,方圓巨石自相壘架,形成洞穴數十餘處:有的狹隘低迫,傴行可過;有的寬廣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豐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普陀山洞穴雖多,層復出奇,唯此洞為最。洞外有青大福地、普陀巖、東南大柱等題刻。

古洞潮聲

洞半浸海中,縱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約10餘米。此處海岸曲折往復,巉巖峭壁,怪石層層疊疊。洞底通海,頂有兩處縫隙,稱為天窗。

朝陽湧日

過仙人井,登八寶嶺東望,見崗上有巖斜峙似象,伸鼻舉目,眺望東海,此即為象巖。象巖上側,猶有馴服似兔的兔巖。象巖以東臨海處,複道轉折,層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廣不逾丈,卻幽邃竅冥。洞外巨石參差,積疊人海。洞口面朝東洋,左右挽百步沙與千步沙。

每當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觀海景,景色壯麗,歎為觀止。旭日巨若車輪,赤若丹沙,忽從海底湧起,赭光萬道,散射海水,千鮮相增,光耀心目。所以人們給它起名為朝陽洞,並把朝陽湧日列為普陀十二景之一。在普陀山見日出,以朝陽洞為先。

南天門

南天門在普陀山南的南山上,與短姑道頭對峙。南天門孤懸入海,處於普陀山最南端,與本島一水相隔,架有石橋,橋身似龍,名環龍橋。此地巨石森立,危巖高聳,中有兩石如門,故名南天門。

闕門飛檐起角,中間書有南天門三字,旁有龍眼井,崖上有石鼓,闕左上方有獅子石。介 紹 南天門內羣巖聳秀,門前碧波浩渺,摩崖石刻眾多,門側有清康熙年間武將藍理所題山海大觀四字,蒼勁有力,引人注目。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