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母嬰用品 > 下雨天地上爬的蟲

下雨天地上爬的蟲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雨天地上爬的蟲,在雨天,如果你去地裏溜達一圈,就會發現在地上爬出來了蟲,在地面上愉快地玩耍,相信許多小夥伴都有同樣的疑問着蟲到底是什麼?以下分享下雨天地上爬的蟲。

下雨天地上爬的蟲1

大雨後千足蟲瘋狂鑽出地面:爬滿圍牆

夏季濕熱的環境讓毒蟲再次活躍起來,雲南廣南縣兩個村子大雨過後,就有“怪蟲”大量從地面鑽出,犯濫成災。

村民用火燒、水泡、農藥等方法都沒有任何效果,而且越殺還越多。

據專家介紹,“怪蟲”名為馬陸,也叫千足蟲。一般用生石灰可消滅,但如果人一接觸到,就會過敏,立即腫脹起水泡。

生物資料顯示,千足蟲身體分成好多節,個頭有觸角,生活在潮濕地方,長約10公分,背部呈黑褐色、腹部為黃色,身上有許多對足,在地上爬行速度很快。

下雨天地上爬的蟲

而且,千足蟲的分泌物會發出惡臭,具有腐蝕性,人如果接觸到馬陸蟲,會對皮膚產生一定傷害,輕則刺激腫脹,嚴重則可能會發炎。

至於該地區出現大量千足蟲的原因,專家分析認為,可能是近日雨水較多,而居民住家環境周邊有很多樹木,比較潮濕,提供千足蟲適宜的生活環境和食物來源。

下雨天地上爬的蟲2

下雨天出來的蟲子通常叫大水蟻。

每年4-6月,有翅繁殖蟻進行分羣繁殖,一般分飛5-10次,多在悶熱或大雨前後的傍晚分飛出巢。經短期飛翔、脱翅、配對,然後在適當的地方入土築新巢。

下雨天地上爬的蟲 第2張

體長14~15.5mm,體背面慄褐色,足棕黃色,翅黃色。頭寬卵形。複眼、單眼橢圓形,複眼黑褐色,單眼棕黃色。觸角19節,第3節微長於第2節。前胸背板前寬後窄,前後緣中央內凹,背板中央有1淡色的“十”字形紋,其兩側前方有1圓形淡色斑,後方中央也有1個圓形淡色斑,前翅鱗大於後翅鱗。

下雨天地上爬的蟲3

蚯蚓下雨天為什麼從地下爬出來?

蚯蚓是環帶綱寡毛亞綱下所有動物的統稱,從習性上看,有超過90%的蚯蚓生活在陸地上,只有少量的蚯蚓生活在水中(水蚓)。這些生活在陸地上的蚯蚓均生活在潮濕的土壤之中。這是因為蚯蚓主要以腐爛的葉子為食,而且它們身上有一層濕滑的粘液,如果在地面上,體表會迅速地幹掉,從而無法獲取氧氣,最終死於脱水和缺氧。

不過,在下雨天,蚯蚓們會一反常態,從濕潤的土壤中鑽到地面上。關於它們爬出地面的原因,目前有三個比較科學的説法:

第一:寄生蟲説。在達爾文的《腐殖土的形成與蚯蚓的.作用》一書中,達爾文認為:雨天蚯蚓之所以會爬到地面上,是因為寄生蟲在作祟,這些寄生蟲主要以孢子蟲為主,孢子蟲無法單獨生存,它必須寄生在動物身上,但是對於寄生在蚯蚓身上的孢子蟲來説,它們只能通過蚯蚓繁殖期進行傳播。

所以,為了更好地傳播,孢子蟲會控制蚯蚓在雨天(不會死)爬出地面,這樣就增加了蚯蚓們相遇的機會,從而進行傳播。不過,孢子蟲導致蚯蚓雨天出來不適用於所有蚯蚓,因為科學家們曾經收集過雨天的蚯蚓,發現裏面有相當一部分是沒有被寄生蟲感染的。

下雨天地上爬的蟲 第3張

第二:繁殖説。蚯蚓雖然是雌雄同體的動物,但是它是無法自體受精的,所以蚯蚓的繁殖依賴於互相繁殖。但是,蚯蚓生活在地下,一層土壤相隔就可能導致它們無法見面,從而繁殖機率大大的降低。但是,雨天時,沒有陽光照射,地表的濕度拉滿,此時的條件已經滿足它們來到地面上。

而且濕滑的地表也有利於它們移動,此時它們就可以互相地尋找繁殖的對方,從而有利於繁殖。這個説法是比較可信的,因為蚯蚓在適宜的條件下,每月都可以繁殖,這就導致了它們在雨後出現的機率增加,在我們看來就是“一下雨蚯蚓就出來了”。

第三:雨天土壤環境的改變。早在20世紀20年代,日本的一位學者就提出,蚯蚓之所以雨天爬到地面上,應該與水的過量滲入會導致蚯蚓被淹死有一定的關係。但是,這個説法隨即就被推翻了,因為只需要一個簡單的實驗就能説明,我們將一條蚯蚓放入水中,它並不會淹死,而隨着下雨的停止和雨水的繼續向下滲透,它們很快就不會處於水的環境中。

之後,另一位科學家根據這個理論,繼續研究發現,下雨時,土壤中的溶氧量會減少,二氧化碳的濃度會增加(雨水在地表形成了氧氣與土壤接觸的隔離層),或許是蚯蚓逃離地下的原因,因為隨着溶氧量的減少和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蚯蚓的呼吸會愈加困難。

小結:蚯蚓之所以在雨天(通常是清晨)爬出地面,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而決定它們爬出的主要因素來自於三個方面:寄生蟲、繁殖以及土壤中的氧氣含量。

爬出來的蚯蚓為什麼有些回不去了,會被曬死?

雨過天晴後,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來不及”回到土壤中的蚯蚓,它們很快就被曬成“蚯蚓幹”,那麼是什麼讓它們“來不及”回去了呢?我們也從三個角度來分析一下:

第一寄生蟲。既然有些蚯蚓在雨天爬出地面是寄生蟲搞的鬼,那麼這些爬上地面,並且已經傳播了寄生蟲的蚯蚓,就成為了“行屍走肉”,它們的健康狀況已經不足以支撐它們再次挖土回到土壤中了。

第二光線。雨後轉晴,通常是一個比較快的過程,尤其是在清晨的雨,在雨中,蚯蚓爬出了地面,但是什麼時候該回去,並不是所有蚯蚓都有辨別能力,所以那些無法準確辨別光線變化的蚯蚓,由於沒有及時地回到土壤中,恰好又暴露在太陽照射下,它們自然就會死亡。

第三所在位置。在雨後,地面上有產生一些積水,尤其是低窪的地方,這種地方土壤內的水分也非常的充足,相對的土壤中的氧氣含量也非常的少。此時,並不滿足蚯蚓進入土壤生存的條件。所以,它們只能尋找新的地方,當太陽出來後,地面逐漸地變幹,它們的移動速度減慢,往往還來不及到達適合的位置,就被曬死了。

總結

蚯蚓確實有雨天爬到地面的習性,不過關於這一習性,説法很多,這是因為不同蚯蚓來到地面上的目的和原因不同,有的是因為寄生蟲、有的是為了繁殖和遷徙、有的是為了離開氧氣含量越來越低的土壤等等。

至於那些被曬乾的蚯蚓,它們大都是因為不健康(寄生蟲控制)、沒有準確地識別光線變化以及所在位置導致的。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