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七大事項教你科學備孕

七大事項教你科學備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8.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七大事項教你科學備孕,為了達到優生優育的目的,備孕期對於夫妻來説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備孕的時候,也需要掌握科學的方法,才能達到備孕的目的,下面為大家分享七大事項教你科學備孕,一起來看看吧。

七大事項教你科學備孕

七大事項教你科學備孕1

“高齡產婦”孕前注意事項

由於工作壓力或情感因素,有很多媽媽推遲了生育年齡,變成了高齡產婦。高齡產婦屬於孕期的高危人羣,比較容易出現妊娠併發症或其他問題,所以高齡產婦在備孕期間就要更加註意,本期告訴大家科學備孕的注意事項。

一般而言,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在25歲-28歲。此階段,女性身體發育成熟,孕育胎兒環境良好,可謂是女性生育健康寶寶“黃金”時期。由於生育觀念的改變和工作壓力等原因,城市女性的生育年齡在逐漸後移,導致“高齡”產婦日益爭多。

“高齡”產婦日益增多女星高齡懷孕比比皆是

醫學上把35歲以上生第一胎的產婦稱為高齡初產產婦,其骨盆彈性、疼痛忍耐力較差,流產、早產、胎兒畸形的機率較大,分娩時還易出現合併症。女人錯過最佳生育年齡之後,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就出現衰退跡象,不僅難產概率增大,孩子的健康也會受到影響。

如果你選擇成為高齡產婦,就要比年輕媽媽更加細心地進行孕前準備和孕期檢查。

七大注意事項教你“科學備孕”

1、孕前要進行身體檢查。這是夫妻雙方都要進行的檢查。特別是準備懷孕的女性,除了要進行心、肝、腎等常規檢查,還要重點檢查生殖系統。如果患有性病,要等待治療痊癒後方可懷孕。

2、孕前要提前1個月口服葉酸。服用葉酸可以避免神經系統發育疾病。如果孕前沒有及時吃葉酸,懷孕後要繼續補充,直到懷孕12周為止。

3、孕期保健要格外注意,要保證定期進行產前檢查。

4、懷孕16-20周時,要進行唐氏篩查。這項檢查是提取孕婦的血液,檢測血液中所含有的各種物質的量和濃度,以次來斷定胎兒可能出現的一些病症。

5、懷孕20周以後要做羊水穿刺。這項檢查是正常的年輕孕婦不需要做的。研究表明,孕婦年齡愈大,先天愚和畸形兒的發病率愈高。這是因為隨着女性年齡增長,卵巢逐漸衰老退變,產生的卵子自然老化,發生染色體畸形的機會就會增多。這項檢查可以直接獲得染色體的`數量,根據檢查結果可以知道胎兒是否有異常。這項檢查有0.5%的機率會因此導致流產。

6、更注重血糖,血壓等指標。懷孕患有心臟病,懷孕引起的高血壓和妊娠糖尿病。由於懷孕婦女血量比非妊娠明顯增加,心臟負擔增加。原有的心臟病孕婦可能無法忍受只能提前終止妊娠。

7、老年產婦天生分娩較為困難,需提前準備。孕婦在剖宮產中較高,通常是老年產婦剖宮產的90%選擇。年齡較大的孕婦骨盆相對較硬,韌帶和軟管組織彈性較小,相應減少子宮收縮,容易導致勞動力延長,甚至難產,胎兒分娩和窒息。

七大事項教你科學備孕2

備孕需要的注意事項

1、孕前檢查不可少

夫妻兩人去醫院做一次身體檢查,查出目前健康狀況並能對疾病史做詳細瞭解,制定出健康科學的懷孕計劃。

2、孕前3個月積極貯備營養

為了讓精子和卵子更具有活力,從準備懷孕前3個月起,就要開始多吃瘦肉、蛋類、魚蝦、動物肝、海產品、豆類及豆製品、新鮮蔬菜和時令水果,這樣也可彌補早孕反應對身體攝取營養素的影響。

備孕期間準爸爸需要食用的食物

1、充足的蛋白質

蛋白質是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成精子的重要原料。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可以提高精子的數量和質量。這類食物包括三文魚、牡蠣、深海魚蝦等海產品,它們不僅污染程度較低,還含有促進大腦發育的DHA等營養元素。此外,各種瘦肉、動物肝臟、乳類、蛋類等也是較好的選擇。

2、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也能為孕育優質寶寶助力。例如,鋅、錳、硒等元素能參與男性睾丸酮的合成與運送並提升精子的活力。因為如果體內缺鋅,可導致男性性功能低下,睾丸變小、質軟,造成少精或無精。而缺錳則會造成精子成熟障礙,導致精子減少。缺硒則會讓精子活動所需的能源減少,使精子活動力下降。

備孕期間準媽媽需要食用的食物

1、優質的蛋白質

雞、鴨、魚、瘦肉、蝦、雞蛋、豆腐、豆製品等。

2、微量元素、礦物質

牛奶、雞蛋、骨頭湯、動物肝臟、蝦皮、水產品、堅果類食物均含有豐富的鈣、鐵、磷、鋅、碘。鈣、磷,鋅有助於胎兒骨骼及牙齒的形成,畸形;碘有助於胎兒的智力發育。鐵具有造血功能。

3、維生素d

野生魚類、牛奶製品、雞蛋、牡蠣、魚子、鱈魚肝油等富含維生素d。維生素d是脂溶性的,有助於維持雌激素正常分泌,調節細胞生長,具有助孕功效。

4、維生素a

可食用牛肝、牛奶製品、鱈魚肝油、雞蛋、胡蘿蔔、南瓜子和菠菜等食物。維生素a也是脂溶性的,有助於卵泡發育,可改善子宮環境。維生素a有兩個來源:視黃醇和類胡蘿蔔素。前者多來自動物食品,後者多來自深黃色蔬果。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