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美術放飛孩子的天性

幼兒美術放飛孩子的天性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美術放飛孩子的天性,兒童畫不只是兒童畫的,而是畫出的畫是兒童的思維,兒童的認知。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幼兒美術放飛孩子的天性的相關文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幼兒美術放飛孩子的天性1

嬰兒一出生就帶來了兩種能量: 一是精神,二是潛力。還帶來兩種技巧,一是道道,二是圈圈。還帶來兩種表情,一是哭, 二是笑 。雖然哭和笑不是畫法,卻能情緒參與其中,影響繪畫。

有一種力量驅使幼兒遵從幼兒發展規律,特點是秩序性,階段性,不可逆轉性,這個力量就是精神。

比如,先有臂和腿,後有腳手,這個規律是不能改變的。? 就像一隻花的綻放前包蕾,花開了是什麼樣,上帝早就定好了。 這都不是我們成人抄心的事,靜待花開就行了。

幼兒階段是一個發展的大系表,其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大系中的一個環節。這些環節環環相扣,上下銜接,不能提前,也不能推後,有着嚴密的發展規律,教育只能在這個規律下進行。

幼兒美術放飛孩子的天性

3歲有3歲的形態,5歲有5歲的樣式,7歲有7歲的畫面。5歲畫的畫像7歲畫的,就是教育違背了教育規律,畫得越像,錯誤越大,教育越失敗。孩子的畫是什麼年齡畫什麼畫,最好的兒童畫不是畫得最像,而是符合年齡段的認知。沒有“錯誤”、在視覺上看着光鮮、漂亮的畫肯定不是兒童畫。

兒童畫的畫“不畸形”、“不難看”,都符合成人的欣賞習慣,不懂得人都説好,那還叫什麼兒童畫。兒童畫不只是兒童畫的,而是畫出的畫是兒童的思維,兒童的認知。就是眼看着兒童畫的,只要不是兒童的思維,也不能稱為兒童畫,是典型的`冒牌貨!

幼兒美術好像是一根地鐵線路圖,到一個年齡就是一個站。兒童美術這輛車到了哪個站,都會有新的形式出現。

如:天性像地鐵線路圖的全程,人到老仍有天性存在,只是年齡越大天性越少。

感性從2歲開始從天而降,陪着天性,從此兄弟倆相伴一路前行,從2歲多感性加入與天性一道玩4年多,到了6歲半7歲又多了個夥伴,理性來了。

自從理性到來後,天性和感性就沒有安生的日子過了。理性和天性、感性老是幹仗,越來天性和感性幹不過理性。

因此,孩子的畫越來越失去了童趣,孩子又想玩,又想學習的矛盾突出。整個幼兒期只有天性、感性,直到7歲理性加入,在往後的日子裏天性、感性、理性兄弟三結伴而行,雖然有點兒磕磕碰碰,還算團結。

年齡越小天性、感性越多,畫的畫越純真、質樸,好玩、有趣。

兒童想象畫的最好的時候是6歲。

年齡越大接近10到12歲的時候,理性佔了上風,畫的畫更接近實際,更客觀,更現實,更符合成人的欣賞習慣了。

幼兒美術放飛孩子的天性2

如何對幼兒美術繪畫作品的欣賞

線條中體會幼兒的個性

一幅作品的構圖,大多以線條為之。從幼兒所表現出來的線條,可以瞭解這個幼兒是否大膽、細心、膽怯,或優柔寡斷,同時也可以瞭解他觀察或想象事物的敏鋭度。因為一切線條皆有其獨特的感覺,以及其代表的語言或特殊意義,從這些線條的組合所產生的動感、韻律,都可以看到幼兒情感的流露。在幼兒的畫紙上,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一個無始無終的過程。如幼兒欣賞的奧托·奇科特的作品就是一些凌亂複雜、毫無規律的線條,你無法分辨畫家究竟想描繪什麼,表達什麼,只是感到那種隨意和無法複製。在幼兒的線條畫作品中,你會發現,創造性有所成長的幼兒會毫不猶豫地畫出自己的想法,線條大膽、圓潤、狂放,智慧有所成長的幼兒,傾向於用細節表達積極的知識,線條細膩、温婉、清晰。

色彩中感悟幼兒的情感

色彩同線條一樣可以表達感情,同時也可以表現幼兒個性,讓欣賞者通過“移情作用”探索幼兒的內心世界,一般而言圖式期以前的幼兒較主觀,如同圖式期一樣,帶有原本存於幼兒之觀點,過了圖式期之後,幼兒在色彩的表現又比較容易發展出主客觀色彩昏庸的形式。我們往往從一幅作品的主色系來了解幼兒的心理或生長環境過程等。色彩的運用表達了幼兒當時的情緒,我們能從幼兒圖畫的色彩中讀出其興奮、壓抑或憤怒。如有一個幼兒在作畫時用了大量的黑色,畫面感很沉重,後來知道這個幼兒是想描述在夜晚夢見恐怖的場面,他想用黑色來把它掩蓋掉。

幼兒美術放飛孩子的天性 第2張

構圖中解讀幼兒的思考

年齡越小的幼兒造型越誇張、有趣、富含創意,反之越大的幼兒在造型上越趨謹慎,但逐漸喪失創意;而從所表現出來的圖象來看,年齡越大圖像越趨豐富,這當然與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關。如巴塞利茲的作品就以扭曲的造型、誇張的色彩來表達他筆下的人物,他的構圖最大的特點就是“倒置的人物”,幼兒被這種充滿戲謔、幼稚、粗糙、原始、非理性、矯飾且瘋狂的色彩與造型深深地吸引着,於是在幼兒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頭足倒置”的人物形象,看到支離的構圖畫面,看到幼兒的一種思考、觀點、情感和衝動。

材料中傳達幼兒的能力

材料只是創作的媒介,通常而言,被選擇的繪畫工具大多是蠟筆或水彩筆,這種包裝精美的彩色筆,的確讓幼兒喜愛,訓練了幼兒對線條、顏色的初步經驗,然而卻因其太方便使用,使幼兒失去與顏料之間的直接接觸,缺少了觸摸的感受,同時加上在調色、混色上的一些缺點,讓幼兒的作品流於呆板,缺少變化,並對繪畫素材少了一些探索與體驗。如果我們提供足夠豐富的繪畫工具和材料供幼兒選擇,我們會發現,有的幼兒選擇單一的材料和工具,有的幼兒喜歡混用各種材料,並不是説選用單一材料的幼兒能力弱些,而選擇各種材料的幼兒能力就強些,最重要的是幼兒能否把每種材料的“筆觸”與“特色”表現出來。

內容中藴含幼兒的創意

加德納説:“差不多每一個孩子到了4~7歲時,在有合適環境的鼓勵下,都是極富創造性的。對於所有的孩子來説,這個階段正是最自由的階段。”看每一個幼兒的繪畫作品,雖然畫面內容的組合不盡合理,但幼兒卻有其合理的解説,通過幼兒對畫面內容的解説,我們可以看到每個幼兒獨特的創意。綱要中説“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所以説,我們不但要關注幼兒的創作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創作過程,讀懂他們的畫外之音,尊重幼兒的創作意想。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