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經驗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經驗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經驗,家長千萬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適當減輕孩子的壓力是很重要的,很多孩子都是在小時候開始學會某項技能的,現在分享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經驗。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經驗1

1、理解,是一種無條件的喜愛與尊重的情感,他需要你的無私和愛心,應該知道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們,孩子就會向外尋找理解他們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們,他們就會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願意與父母交流、溝通,只有先去理解而後才能夠正確引導。

2、注重親子教育,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的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長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該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髮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的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經驗

3、平等溝通,平等相處,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但是溝通不只是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更不是丟給他們一個籠統的好孩子、壞孩子的概念,父母應該樹立平等溝通、平等相處意識,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時,作為孩子的養育者,如果總是難以忘記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會在和孩子溝通時難以保持平等的地位。

家庭中父母如何以身作則

第一,記錄。

孩子的父母都回顧記錄自己的行為和情感表達方式,把它們列舉出來。

第二,評估。

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評估。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不好,選出希望孩子模仿的、好的行為。

第三,示範。

列出希望孩子學習的行為,經常示範,對於不想讓孩子學的,儘量不做。

如何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1、首先就是不要亂髮脾氣,不要動不動就“劈頭蓋臉”得一頓責罵,小孩子會被嚇壞或者嚇懵了的,只會戰戰兢兢的説“下次一定改”。

2、家長做錯了事情,也要勇於承認錯誤,不要肆意狡辯,真的錯了就要改正。不要給孩子留下不好的效仿模式。

3、家長們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説到做到。只有自己信守承諾了、説到做到,才有資格管教自己的孩子。

4、此外,家長們還要有比較好的“行為修養”,比如:過馬路不闖紅燈、上高速不走應急車道、和幼兒園老師禮貌打招呼等。

教育孩子正確的方法

1、生活中不要對孩子採取過激的對待方式,不要粗暴的對待孩子,長久會使孩子性格變得偏激。

2、一定要以身作責,讓自己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

3、父母意見要統一,不然孩子不知道如何做決定,而且會使家長威望下降。

4、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經驗2

怎麼化解和孩子的溝通隔閡?

父母與孩子要坦誠交心。

這樣才能瞭解孩子的心境,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出現了問題然後才能對症下藥,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譬如遇到孩子有些不良行為時,如上網成癮、抽煙等,父母首先要冷靜處理,不要氣昏了頭。要以體貼、諒解的語氣鼓勵孩子説出原因或心中感覺,巧妙地使用沉默與傾聽,領略孩子談話的要點或弦外之音。

由於父母的態度誠懇及友善,孩子會毫無保留地宣泄內心的情感,通過聆聽、對話的方式,父母逐漸引導孩子重新思考問題的核心,共同摸索一個解決的辦法,孩子知道父母尊重他、願意接受他,瞭解他和幫助他,當然孩子也就會聽父母的話,改正不良毛病。

要達到良好的溝通,父母温和的態度很關鍵。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處於居高臨下的地位,總是以一副威嚴的的面孔對孩子,以嚴厲的語氣與孩子講話,無形中會使孩子產生畏懼的心理,從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還會產生反抗的心理。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還會阻斷親子間的溝通。父母只有以温和的態度對待孩子,才能使孩子感到愛和温暖,才能使孩子願意向父母吐露心聲,才能達到孩子願意接受教育的目的。

父母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和諧家庭也能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

一種良好的溝通環境不僅能未孩子的未來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礎,還能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為了孩子的美好未來父母們需要與時俱進儘量在孩子面前少用粗魯言語,多溝通多瞭解多耐心,不用擔心無法做到!

與孩子溝通有障礙怎麼辦?

建立溝通的第一個技巧就是學會用贈予表達關心,修復親子關係。

很多時候,孩子不願意在父母身邊表達自我,是因為對父母的信任崩塌了。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父母偷偷到學校拜託老師,老師對孩子的要求更加嚴格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卻越來越淡。回到家和父母抱怨,父母都説老師是為了你好,但後來孩子知道真相,覺得父母背叛了自己,半學期沒和父母説過話。

因為缺乏信任導致親子之間無法溝通的情況,我們必須先要思考孩子的需要,主動化解隔閡。孩子熱愛籃球,父母可以考慮給孩子買一雙他一直都想要的球鞋,任何孩子自己想要的事物都能作為修復親子關係的好工具。這種獎勵是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關心,父母的目的是為了建立溝通渠道,所以這些工具是不可以有附加條件的。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經驗 第2張

技巧二要客觀的表達自己的擔心,促使孩子自我表達。

孩子拒絕和父母溝通,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父母從來沒有“傾聽”他們的能力。孩子有時候放學回家悶悶不樂,也不和父母説,這時候我們可以客觀的描述孩子的表現,促使他想要抒發內心情緒的慾望。

“這段時間,我經常看見你心情不好,飯也沒吃多少,經常一個人呆在房間裏,怎麼了?是不是發生了一些不開心的事?”類似這樣客觀描述的意義是父母賦予孩子自我表達的權利,説與不説均由孩子自己決定,如果孩子依然信任父母,我們就可以作為一個傾聽者讓孩子釋放自己的內心。而儘可能的不説一些主觀的、帶指責含義的話,我們便可以幫助孩子擁有更多自我表達的空間。

技巧三父母要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同情心,建立友好的家庭氛圍。

家長在孩子的個性成長方面起到了楷模的作用,比如如何與人溝通、如何表達自身的情感、如何處理壓力,這些習慣並不是由孩子自發產生的,而是他因為家庭環境潛移默化的形成了這些習慣。

如果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並不習慣在孩子面前表達自我情感,也從來不主動與孩子友好的溝通,孩子對於這種非書本的知識與能力就會發生欠缺,在處理學習壓力和人際關係的時候容易出現障礙。

一對關係非常緊張的父子,因為父親經常批評兒子,他們之間常常沒有辦法正常溝通。有一次孩子參加運動會沒有獲得好成績非常苦惱,父親想要主動做出改變,但是想要安慰孩子的時候卻找不到合適的措辭。等到吃飯時,父親在餐桌上講了自己在高中時類似的經歷,這時候孩子出人意料的開始問父親當時的情況,父親坦誠那時候自己也很難受。經過這段對話後,父子之間達成了初步的和解,整個家庭氛圍也友好了許多。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經驗3

怎麼樣和孩子溝通

1、蹲下身子,給孩子尊重

媽媽站着和孩子説話,會給孩子一種盛氣凌人的感覺,往往會讓孩子感到反感,溝通不容易成功。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蹲下身子,放緩語氣,尊重孩子,這些是成功溝通的前提。孩子也有自己的尊嚴,尊重孩子同時,也會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

2、學會求同存異

媽媽要注意傾聽孩子的訴求,瞭解孩子心裏的.想法,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去闡述自己的觀點。如果自己和孩子的觀點不一致,不要強迫孩子認同。媽媽可以給孩子分析二者有什麼不同,求同而存異,往往更容易讓孩子理解。

3、注意自己的語氣

媽媽和孩子溝通儘量不要用命令的語氣説話,因為命令就意味着服從。一旦因為孩子不按照媽媽的話做,而媽媽做出妥協的次數過多,孩子就不會把命令當回事了,還不如用商量的語氣和孩子對話,效果會更好。

媽媽平時多和孩子交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向孩子敞開心扉,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方式迴應你。

首先,你要放下架子了,溝通的時候你不再是家長,不再是長輩,你和孩子是同等的朋友關係,並且在孩子不願意開口講述自己想法的時候先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溝通是互動的過程,其實孩子的觀察力是很敏鋭的,當他發現你放下架子,敞開心扉,自然也會開口。

其次,當孩子開了口之後,就需要家長鼓勵孩子多説。許多家長可能是在工作中養成了反駁的習慣,當孩子的想法與自己意見相左時,就打斷別人説話,解釋自己的想法,這也斷送了將話題引入更深處的機會,因為你們已經聊到矛盾之處了。

傾聽是一種美德,在與孩子溝通中傾聽更是你把自己與孩子放在同等地位的表現,也在無形中教會了孩子怎麼樣傾聽,請用心聽孩子説話,理解他的感受,之後再闡述自己的觀念。

後,要學會掌握親子交流的時間,構建良好的溝通範圍。對於沒有怎麼親子溝通過的家庭來説,如果突然開始説要和孩子交流,相信不僅孩子不習慣,連你們自己都覺得怪怪的,與其很突兀的説出“孩子我們來溝通一下吧”,不如先關心孩子周圍發生的事,從他的嘴裏瞭解他身邊的朋友、老師、作業還多不多之類的問題,並不要求一開始就能直接講深入的話題,最重要的是要養成溝通的習慣,如果可以每天溝通就最好了。

孩子犯錯之後該怎麼辦第一個問題是:“發生什麼事情了?”(讓孩子有機會説話)

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許多成人碰到突發狀況時,會習慣性的太快下判斷:

“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會打你。”

怎麼和孩子溝通最好經驗 第3張

“一定是你做錯事,老師才會處罰你。”

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從他的角度説説事情的經過,很可能冤枉孩子。況且,讓孩子有機會説話,即使真的是他的錯,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

2、第二個問題是:“你的感覺怎麼樣?”(讓孩子情緒有個出口)

事情經過是客觀事實,當事人心裏受到的衝擊純然是主觀的感受,無所謂是非對錯。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説出來而已。一旦説出來,哭一哭,罵一罵,心情就會好多了。

腦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説,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説什麼他都會聽不進去。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孩子夠冷靜之後,可以問他第三個問題。

3、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才能?”(家長不做批評或判斷)

這時不管孩子説出什麼驚人之語,先不要急着教訓他,而是冷靜的接着問他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

在這個階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腦力激盪,想各種點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噁心的、幼稚的……腦力激盪的重點就是允許任何看似無稽的想法。這時候不論聽到什麼,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