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文化的概念是什麼通俗

文化的概念是什麼通俗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化的概念是什麼通俗,通俗文化也可以被理解為俗文化,亦即大眾文化。通俗文化離不開大眾的基礎,而建立在通俗文化上的高雅文化也是在我們生活基礎上形成的,那麼文化的概念是什麼通俗有什麼特點。

文化的概念是什麼通俗1

通俗文化

首先要對通俗文學的概念作一個界定。鄭振鐸先生在1938年出版的《中國俗文學史》中説:“俗文學就是通俗的文學,就是民間的文學,也就是大眾的文學。換一句話,所謂俗文學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為學士大夫所重視,而流行於民間的,成為大眾所嗜好、所喜悦的東西。”《漢語大詞典》説:“通俗,淺顯易懂,適合一般人水平和需要的。”“不登大雅之堂”和“適合一般人需要”兩句話,幾乎就給通俗文學判了死刑,但我們還是對這樣的説法有所懷疑。

中文名

通俗文化

別 名

大眾文化

相關文獻

《中國俗文學史》

特 點

不登大雅之堂

目錄

1、 定義

2、 概念詮釋

3 、對比大眾文化

定義

通俗文化也可以被理解為俗文化,亦即大眾文化。通俗文化離不開大眾的基礎,而建立在通俗文化上的高雅文化也是在我們生活基礎上形成的。通俗文化是與我們生活最為密切和能夠及時反映我們生活的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隨着時代的進步、電子設備的普及和傳播技術的迅速發展,通俗文化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成分,甚至大有佔據傳統文化的主流地位之勢。通俗文化給予大眾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使大眾受到極大誘惑,得到了滿足。青少年正是通俗文化受眾中最龐大的羣體,他們越來越依賴在直觀、生動、形式多樣的傳媒手段下接受文化的薰陶。

在這種情勢下,如果學校課堂仍排斥通俗文化,固守傳統文化,就難免會使學生興味索然,疏遠課堂。其實通俗文化是指適合一般人的水平和需要、易於被社會大眾接受的文化。正如《漢語大詞典》“通俗,所説:淺顯易懂,適合一般人水平和需要。”當下通俗文化已滲入生活中的每個角落。我們應該讓通俗文化在生活中充分發揮其獨特作用與效果。

“通俗文化只是一種受歡迎,或者眾人喜好的文化,那麼毫無疑問,這種量的指標會獲得眾人的。”通俗文化還指很多受到大眾歡迎併為大眾所接受的文化,比如詩歌、音樂或電影、喜劇等,當然這些各類不同形式的文化表現都可以説是伴隨着藝術或夾雜着藝術表現形式而出現的。藝術的表現形式能反映我們身邊的社會現象和大眾的生活狀態。

通俗文化的產生離不開大眾的知識和生活,是建立在社會大眾的基礎之上的,現在很多所謂的高雅文化也是從通俗文化中產生的。如,《紅樓夢》就是典型的通俗小説,而現在卻是文學上的理論文化。現代社會快速發展,文化不斷繁榮,《紅樓夢》通過各種形式加工以電視劇、戲劇等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成為大眾接受和欣賞的通俗文化。

文化的概念是什麼通俗

名著《飄》在美國人眼裏大概只是一部家庭婦女讀的通俗小説,然而傳入中國以後,就成了美國文學經典。所以很多的通俗文化就是我們身邊算是“俗”的文化,高雅文化就是在“俗”文化基礎上慢慢發展起來的,伴隨着社會時代的發展而演變。

高雅文化也需要社會基礎,因為在欣賞文化時很多階級對文化的看法和態度是截然不同的,如“藍調音樂”今日已經是眾所周知的高級音樂範式,這説明通俗與高雅在時間因素中發生了奇妙的相互轉化。從空間因素來看,隨着不同地域尤其國家的變化,通俗與高雅藝術的界限更加模糊不清。

以法蘭克福學派和早期的文化研究學派為例,大眾的主體性完全是由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所建構的。《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中曾舉1991年帕瓦羅蒂在倫敦的海德公園裏舉行免費音樂會為例,當時雖然下雨,但聽音樂會的實際人數為10萬人,作為高雅文化,帕瓦羅蒂的音樂會是很受大眾歡迎的,高雅文化同樣可作為通俗文化為大眾所接受。

不過在通俗文化中也有低級粗俗的東西,如世俗、污濁、庸俗、惡俗、卑劣的文化被稱為二流文化。比如電影,在眾多的電影文化產生的背後,一些惡俗的文化也氾濫產生了,這導致欣賞者無法消化這些文化。

無論是通俗文化還是高雅文化,毋庸置疑都是伴隨着社會發展和工業進步而產生的,都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同時,在現代社會的各種潮流中,後現代主義文化是一種不再區分高雅或通俗差異的文化。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都是出自人民大眾之中,其中,通俗文化融入了很多的高雅文化藝術,通俗文化及時反映着不同時代的社會文化以及民族的文學、藝術等,它的起源就是“俗”。

從空間因素來看,隨着不同地域尤其國家的變化,同樣建立在人類社會基礎之上的高雅文化,比如在一些電影電視劇中的故事情節或反映社會現實的思考,卻被統稱為通俗文化,但當這些電影加入了更多的藝術形式,那就可被稱為高雅藝術。

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各種各樣的文化都在同時發展,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定義沒有明顯界限,無論什麼文化都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高雅文化同樣可以通過各種“俗”方式讓更多的人理解、接受。

隨着工業社會的發展,現在通俗文化也在發生着變化,產生了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更多地反映各種社會現象和大眾生活態度。這種文化需要有人類社會的基礎,從而更好、更多地為大眾服務,讓大眾接受,當然這些都離不開人類的社會實踐。一方面,社會實踐為通俗文化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通俗文化時時刻刻反映和服務於大眾社會,二者互相聯繫、互相發展。

概念詮釋

所謂“通俗文學”的唯一特徵只有一個,能夠接受的對象是廣大的,但其內在的價值,卻未必是 “不登大雅之堂”的。回過來再看“通俗”二字的解釋,“通”者“達”也,也就是創作的作品和接受的對象即讀者之間,應該是交流大於障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產生“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最佳欣賞效果。

“俗”者,大眾也。其實,能將説的寫的東西為大多數人接受、喜愛併產生思考,本身就不是簡單的事。在人類羣體中,“大眾”才是真正的絕對概念,而“精英”永遠只能是相對概念。正因為“大眾”是永恆的絕對多數,我可以説,通俗文化將永遠存在。再來看 “俗”這個字,從人從谷,兩山之間水流也,長流不息、無止無休,極為形象的説明了人本身就像浸潤在永不間斷的流水中一樣,生活在“俗”之中,所以説“俗” 才是人類生存的本質。

蘇大的王堯説:“俗,是所有人的一種生存方式。”既然這樣,當我們談論通俗文化、通俗文學時,又何必羞羞答答、難以啟齒呢?

有的人在心裏面自説自話的就會構築起這樣一條公式:“俗—世俗—污濁—庸俗—惡俗—卑劣”,可以説非常可笑。其實平心靜氣的回頭看一看所有民族的文化、文學、藝術,它的起源就是“俗”。

比如説,我們今天一提起《詩經》、《楚辭》、漢魏樂府、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哪一樣不是從民間的豐厚土壤中孕育、產生從而興旺發達的。就拿古典小説的顛峯之作《紅樓夢》而言,在產生的當初,就是不折不扣的通俗小説,真的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而在今天,哪一樣不是一説起來就是讓人肅然起敬的“高雅文學”?

美國的“藍調音樂”(Blues )今日已經是眾所周知的高級音樂範式,都説明着通俗與高雅在時間因素中的奇妙的相互轉化。從空間因素來看,隨着不同地域尤其是國家的變化,通俗與高雅藝術的界限更加模糊不清。

比如,名滿天下的《飄》(Gone with the Wind),在美國人眼裏大概只是部家庭婦女讀讀的通俗小説,然而傳入中國以後,就儼然成了美國文學的代表之一,有多少專家在研究、講授着它?再比如,法國十八世紀啟蒙思想的大師伏爾泰,他極為欣賞並改編為歌劇的《中國孤兒》,它就取材於我們的元雜劇、紀君祥的《趙氏孤兒》,而這樣的作品,本就是在戲班子裏演給老百姓看的,這不是通俗文學又是什麼?

因此,可以認為,俗文化、俗文學是孕育催生高雅文化、高雅藝術的母體。吳小如先生説:“俗文學是一切文學作品之母,……任何文學體式,都是由俗而漸變雅的,所謂雅文學,無非淵源於俗文學,這是古今中外的一條普遍規律。雅與俗既能進行轉化,也就有了相互制約的關係和彼此間的獨立性。”

因此,1994年北大的一羣年輕博士重新評定“20世紀文學大師”排位時,將金庸列在魯迅、巴金、沈從文之後位列第四,引起的軒然大波,其實是無知無謂的。這反而意味着有頭腦的人對文學本質及其發展歷史的清醒認識,這才是真正的“解放”。

但不可否認,通俗的身後,也永遠拖着一條“庸俗”的尾巴。要避免讓自己陷在庸俗之中不可自拔,是否要鍛鍊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品位呢?我到現在還認為, F 4之流才是真正的庸俗,俗不可耐,這類貨色打着通俗的旗號,拼命要把你拖到庸俗之中還洋洋自得,這是很不能令人滿意的“偽文化現象”。

對比大眾文化

提及大眾文化,必然聯繫到通俗文化,許多人將二者等同起來。單從概念意義上講,它們之間區別不大,但從時間意義上講,二者之間又有區別:大眾文化注重對現代社會尤其是都市大眾傳媒條件下的社會生活審美各個方面的研究,通俗文化則是傳統的從鄉村到城市的民間文化的審美把握。

通俗文化在內容上主要表現為民間文化,具有穩定的文化體系,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傳承,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如中國主要盛行於北京的京劇、陝西的皮影戲、雲南麗江的納西文化、藏族的`鍋莊舞蹈等都屬於這個範疇。就其表現形式上講,通俗文化還有一定的通俗性、大眾性,通俗文化來源於民間,並依賴民間而廣泛流傳,因而其表現形式是簡單化和通俗化的。

以通俗文學為例,通俗文學產生於純文學之前,中外文學史上,許多名著如《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早在民間流傳,西方)* 世紀初的文學,到七、八十年代成為文學著作中的經典。通俗文學的流傳於民間,表明了通俗文學所包含的文化特質和構成方式既簡單又通俗。

大眾文化與通俗文化之間實質上存在着很大的區別,通俗文化存在於傳統意義上,大眾文化則存在於現代的時間裏——時間意義上區分,同時在傳媒、意識形態、表現內容、藝術傾向上都有區別。

時間意義上的不同

二者產生於兩種完全不同的時空,產生於兩種不同的歷史形態,通俗文化產生於前工業社會,是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的民間文化,其傳媒方式是口授,到工業社會是印刷、紙質,到後工業社會則是數字化的傳媒方式,口授的文化傳播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即地域特徵明顯,工業社會的紙質和印刷也有非常明顯的限制性和地域性,如中國的書法,作為一門藝術,所選用紙宣紙一般以安徽產為最佳。

同時以人們必須識字為前提,少數人可以利用紙質,多數人還是口授,如中國傳統戲劇的口口相傳,再如著名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駱玉笙一字不識,但電影《四世同堂》裏的一曲“重整河山待後生”卻讓人如痴如醉。同時在道德上、年齡上也有限制,如《金瓶梅》,長期以來以被判為【禁】書,這與中國人的道德規範有一定的關係。

進入後工業社會、數字化的時代,文化才真正實現了全球化,英特網可以接受任何網站的信息,大眾文化依賴於科學技術,不僅僅是文字,還有數字、圖像等,傳媒既是文化的技術載體,也是文化本身,傳媒形成了交流,是語言的溝通方式。現代傳媒方式如廣播、電視、電腦、網絡等,有力地擴大了人們的交流。這不只是交流方式,也不是傳統傳播方式可以比擬的,同時也是文化內容發生變化的標誌。

意識形態的異質

通俗文化的意識形態非常複雜,一方面我們不能否認民間文化的內容,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志怪小説”,苟氏的《靈鬼志》、幹寶的《搜神記》、張華的《博物志》等等,寫的都是神仙道士、巫神鬼怪的民間傳説。但在這種形式和趣味上,民間的意識形態是處於次要的、邊緣的地位。

另一方面,通俗文化在道德、倫理、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不同程度地與正統文化相一致,如中國戲曲中宣揚一種男子“居家盡孝、奉國盡忠”以及女子“三從四德”等封建道德觀念。通俗文化表現了市民階層的意識形態———對他者的認同,在很大程度上對統治階層的知識分子的認同,詮釋了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帶有濃厚的“媚俗”特點。

在取材上,通俗文化的內容生活化、人物平民化,但都沒有脱離時代的主旋律,體現了一種時代精神,如中國的相聲、小品"如黃宏、宋丹丹主演的《超生游擊隊》# 等曲藝的題材,表現了民間文化對正統文化的理解與發揚。

從這一點上可以説通俗文化不具有真正的民間性、獨立性。大眾文化具有相對獨立的大眾意識,把自身的生活作為描寫對象,不僅表現在對文化的趣味上,同時表現在價值觀念上,以獨立的、鮮明的個性存在於文化形態當中,在文化趣味上有趨眾性、民間性,在價值觀念上有獨立的生存觀。

文化的概念是什麼通俗2

文化的概念和定義,談談你對文化的理解。隨着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當今世界文化和經濟日趨一體化,經濟中有文化,文化中又有經濟,文化力和經濟力相互交融.形成一種全新的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力量。要研究文化對經濟的影響,就首先要弄懂什麼是文化,文化的定義是什麼。

筆者查閲了許多資料,發現日前國內外有多種定義,但總體來説,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包含了物質、精神、制度、行為四個層面;而從狹義來看,文化通常是指觀念形態的文化,它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或習慣性的、具有時空性的、一組或一個帶有固定性的集體生活活動和行為活動的模式。

文化的概念是什麼通俗 第2張

它包括歷史遺留的精神行為、民族思想意識、地域國家觀念、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法律等的明文規定、知識及其傳承等。文化外在表現為一個閏家的整體文化素質、教育水平、科學工作者所佔比垂、科技、人才、人口素質、創新意識觀念等。

在同一個國家內部,不同的地理環境、人文因素及歷史發展進程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進而形成整個國家民族的文化。地理環境的巨大差異,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不斷演變,各個文化羣體流派交流碰撞的深度、廣度、頻度的不同.以及各地長期以來獨特的不對稱的文化心理積澱,都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不同區域內人們各有千秋而又相對穩定的傳統習俗、風土人情、性格特色和心理特徵,也創造了豐富多彩、千差萬別的文化成果。

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澱,某些地理區域出現了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質,其居民的語言、宗教信仰、藝術形式、生活習慣、道德觀念及心理、性格、行為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區域文化就這樣產生了。一個區域的文化是區域內形成的思想意識的總和,是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反映了一個地區特定的人文歷史境遇,也構成了這個地區m本的人文特色,與其他區域的文化相區別。

文化的概念是什麼通俗3

低俗不是通俗

從古至今,通俗文藝汗牛充棟,其中不乏精品,不但人民大眾喜聞樂見,而且還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部分,影響深遠。近些年,從小品、相聲、流行歌舞到電視娛樂節目,有的益智,有的鍼砭時弊,有的改善了人際關係,有的在年節給觀眾帶來歡笑,一次次豐富了我們的舞台和熒屏,其健康的文化功能是有目共睹的。

不過,通俗效應常常被誤以為可以促進點擊率、收視率和票房,好像越俗越有人氣,於是,通俗成了追求點擊率、收視率、票房的最佳方式,無所不用其極。為了點擊率,網絡可以將審美拋在一邊,讓八卦代替文化,用感官刺激的視頻取代藝術;為了收視率,五花八門的娛樂節目被引進被製造出來,一些節目毫無節制,以露醜為審美,以口無遮攔為快意;為了票房,有的作品一定要在劇情中加上些“葷佐料”,而這些內容實際與作品本身並沒多少關聯。

結果,通俗演變為低俗,而低俗最終又滑向惡俗。低俗和惡俗甚至改變了通俗的內涵,將通俗擴大為俗,庸俗成為其本質,以為只有俗才能贏得市場,才能賺錢,才能提高知名度,才能博得眼球。在這一俗再俗的追逐中,社會責任感淡漠了,社會效益被忽略了。

文化的概念是什麼通俗 第3張

通俗與低俗,區別看似簡單,一字之差而已,但如何準確把握,對文藝家來説確實是一種考驗,考驗素養,考驗藝德,考驗底線,考驗表達功夫。實際上,無論什麼節目,只要用慾望取代希望,用單純感官刺激替代精神快樂,就是低俗。

通俗為的是讓作品易懂,但不是譁眾取寵;通俗需要的是淺顯,但格調絕不能低下;通俗面向市場,但必須堅守底線;通俗可以講求娛樂,但文化含量不可或缺。當年相聲大師侯寶林有很多精彩段子可以吸引億萬人,令人捧腹不止,卻意味無窮,不乏深刻含義。前些日子舉辦了第七屆全國電視相聲大賽,決賽時採用選手換搭檔的方式考察他們的應變能力,結果,有些年輕選手沒經驗,以為只要逗樂就能博取觀眾。

老一代相聲演員石富寬見後,立刻提醒他們,這是低俗,必須換段子。等換好的段子上場表演後,掌聲更加熱烈,因為笑聲之後,人們還獲得了知識和啟迪。作曲家谷建芬、詞作家喬羽,他們的作品都很通俗,但傳遞出的是情調是純真是靈秀是悠揚。

低俗的作品,常常拿別人的生理缺陷開涮,總是喜歡生硬地製造效果,這些恰恰表現出創造的枯竭和思想的貧乏,因為沒內容、沒價值、沒智慧,所以,只得在最無聊最無趣的地方下足功夫。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觀眾,這種作品最終還是會失去市場。

通俗文化在我國擁有廣大的市場,有巨大的施展空間,各種藝術門類所需要的觀賞性也為通俗文化提供了一個個平台。處於這樣的大環境下,通俗文化更應該講品質講內涵,用通俗的形式向大眾傳播真善美,而不是用低俗的手段和內容去招徠去賺錢去提高知名度。

通俗,我們需要;低俗,我們拒絕!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