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勤學苦練的故事

勤學苦練的故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4.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勤學苦練的故事1

(一)孟母斷布

勤學苦練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學問家叫孟軻。他剛上學的時候,很用心,寫字一筆一劃,很工整。不久,他覺得學習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於是,他逃學了,常到山坡上樹林中去玩,好開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裏,正在織布的媽媽問他:“怎麼這麼早就放學了?”他只好承認逃學了。媽媽生氣地説:“我辛辛苦苦織布供你讀書,你卻逃學,太沒出息了!”小孟軻連忙給媽媽跪下。

媽媽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沒織完的布剪斷了,説着:“你不好好讀書,就像這剪斷的布,還有什麼用處!”

小孟軻哭着説:“我錯了!今後再也不貪玩了。我一定好好讀書!”從此,小孟軻勤奮學習,從不偷懶。後來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二)孫敬懸樑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時孫敬懸樑的故事。

(三)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四)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餬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裏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説:“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説:“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藉着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户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着鋪蓋出現在大户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説:“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裏白乾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閲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五)映雪囊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裏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裏,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讀書。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裏,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

(六)負薪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裏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揹着柴一邊走,一邊看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七)司馬光讀書

司馬光小時候記憶力很差,別人背一篇文章,讀三四遍就可以了,差一點的讀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他每次都要讀幾十遍才行。為了背文章,司馬光看書常常看到深夜,但是因為白天也在看書,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睜不開眼睛,有時竟會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兒睡着了。後來,他拿了一段圓木頭來當枕頭。半夜,他一翻身,圓木頭就滾走了,頭部跌下來就馬上會清醒,又可以起來繼續看書了。他把圓木頭叫“警枕”。

(八)蘇步青刻苦學習的故事

蘇步青,1901年生,我國著名數學家、學者,曾任復旦大學名譽校長。他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就在地裏勞動:放牛、割草、犁田,什麼都幹。那時他想,這輩子肯定沒有讀書的機會了。

恰好,村裏一户有錢人請了家庭教師,教他的公子讀書。蘇步青有空,就在窗外聽聽,隨手寫寫畫畫。想不到,那位公子沒學好,蘇步青卻因此學到不少知識。他的叔叔見他這麼想學習,便拿出錢,説服蘇步青的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小學去讀書。

在小學的第一個學期,蘇步青考了個倒數第一名,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熱忱地鼓勵他。這使蘇步青大受感動,決心發憤圖強。真下了決心,情況就不一樣了,從第二學期起一直到大學畢業,他每學期都考第一。

蘇步青是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的典範。他從小學起,就抓緊時間讀了好多好書。進初中後,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師一看,那寫作方法,很像是古代著名的《左傳》的寫法,便懷疑這是不是蘇步青自己寫的。上課時,老師要考考他,隨便點了《左傳》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説説寫的是什麼。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錯地把那篇文章背給老師聽。這使老師和同學們大吃一驚:原來,他讀《左傳》讀得能夠背出來了!

勤學苦練的故事2

鑿壁借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着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牀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着揹着,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着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王羲之練字

王羲之練字十分刻苦,十分用心。連走着、坐着、睡着,都想着如何把字寫好。他多年如一日,臨帖不止。臨誰的帖,字就寫得象誰的字,真是做到了臨摩得惟妙惟肖。一天晚上,他又練字練到很晚。他夫人多次催他休息,他才上牀睡覺;到了牀上,躺在被窩裏,他滿腦子還是字帖,就不由自主地在他夫人的肚皮上,用手指當筆,不停地寫了起來。

他夫人正閉着眼睛睡覺,被他手指劃來劃去,怎麼也睡不着。就推開他的手,生氣地説:“你有你體,我有我體,你想寫就往自己身體上寫

吧。”

王羲之聽了夫人的話,心裏一動:“對,對,你有你體,我有我體。我不能老照着人家的葫蘆畫飄,我要創出自己的字體來。”

從此,他刻苦練字,不斷創新,終於創出了自己的字體,成了中國的一代書聖。

勤學苦練的故事3

1、一日三省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曾參勤奮好學,深得孔子的喜愛。同學問他為什麼進步那麼快。曾參説:“我每天都要多次問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力?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實的地方?先生教的學生是否學好?如果發現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一日三省”就是告訴我們每天學習之餘仔細想想今天所做的事情,有哪些做好了,有哪些還需要改進,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進步。

2、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人叫匡衡。他小時候家裏窮,沒錢上學,只好借書來讀。他經常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他一天到晚在地裏幹活,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牀上背白天讀過的書。突然看到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於是,匡衡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着透進來的燈光讀書。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3、樂此不倦

東漢光武帝劉秀當上皇帝后,知道百姓不願意看到戰爭,就命令全國不準談論戰爭。他勤於治理朝政,經常與大臣談論治國方略,每天均是深夜才睡覺,太子不忍他如此操勞,他則説他自己樂於這樣做,並不感到疲勞。

“樂此不倦”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只要我們對它保持興趣和激情,就算是再辛苦,也不會覺得累,反而會樂在其中。

4、司馬光讀書

司馬光小時候記憶力很差,別人背一篇文章,讀三四遍就可以了,差一點的讀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他每次都要讀幾十遍才行。為了背文章,司馬光看書常常看到深夜,但是因為白天也在看書,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睜不開眼睛,有時竟會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兒睡着了。後來,他拿了一段圓木頭來當枕頭。半夜,他一翻身,圓木頭就滾走了,頭部跌下來就馬上會清醒,又可以起來繼續看書了。他把圓木頭叫“警枕”。

5、囊螢映雪

晉朝時候,有兩個窮苦人家的孩子,一個叫車胤,一個叫孫康。他們兩個人都愛好讀書。他們白天都要下地幹活,到了晚上才有空讀書。可是他們都窮得連燈油也買不起。

一個夏天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裏乘涼,看見許多螢火蟲在空中飛舞,一亮一亮地閃着光。車胤想:要是把許多螢火蟲集在一起,説不定能頂得上一盞油燈呢!於是,他找了一塊很薄很薄的白布,縫了一個小口袋,捉了許多螢火蟲放在口袋裏。用這個裝螢火蟲的口袋照着看書,果然能看清楚書上的字。

孫康想的辦法叫“映雪”。一個冬天的晚上,孫康在院子裏去看雪,覺得院子裏比屋子裏亮多了,他便進屋去拿出一本書來,翻開一看,果然書上的字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也顧不得天冷,就蹲在雪地裏看起書來了。

6、韋編三絕

孔子到了晚年,喜歡讀《周易》。春秋時期沒有紙,字是寫在一片片竹簡上,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必須用熟牛皮(韋)繩子把這些竹簡編聯在一起才能閲讀。平時捲起來放着,看時就打開來。《周易》文字艱澀,內容隱晦,孔子就翻來覆去地讀,這樣讀夾讀去,把編聯竹簡的牛皮繩子磨斷了許多次。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是不滿意,説:“如果我能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內容了。”後來人們就用“韋編三絕”形容讀書刻苦勤奮。

7、懸樑刺股

東漢時期,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很容易打盹瞌睡,因此孫敬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髮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髮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並不多,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發憤圖強努力讀書。由於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準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8、負薪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裏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揹着柴一邊走,一邊看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9、聞雞起舞

晉朝人祖逖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歡讀書,後來發奮攻讀,他與志同道合的劉琨在司州(今洛陽一帶)擔任文官小職,晚上經常蓋着一牀被子聊天,談起國家大事,二人慷慨激昂。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啼聲驚醒,就把劉錕叫醒説:“你聽雞都叫了,我們起來練功吧!”二人同到院子裏舞劍,一直練到天亮。晉元帝時,祖逖在南方任豫州刺史,北渡長江討伐匈奴貴族,收復了中原不少失地。

“聞雞起舞”這一千古佳話,比喻有志者抓緊時間學習和鍛鍊的奮發精神,其實,它也含有珍惜光陰之意

10、天道酬勤

曾國藩小時候的天賦並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一篇文章他讀了很多遍,還是背不出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想等到他睡覺之後偷東西。可是等啊等,曾國藩一直在翻來覆去地誦讀那篇文章。賊大怒,從樑上跳出來説:“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曾國藩可能沒有賊聰明,卻憑着勤奮和堅忍的毅力成為一代宗師。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會有一分收穫。

11、手不釋卷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説軍隊事多沒有時間學習,孫權列舉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謂老而好學。”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着説:“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再讀些《左傳》、《史記》等一些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最後做了吳國的主將,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12、不恥下問

有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後嘲笑他,説他不懂禮儀,什麼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後説:“對於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儀的表現啊。”

那時,衞國有個大夫叫孔圉,虛心好學,為人正直。孔圉死後,衞國國君就賜他諡號為“文”,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為‘文’呢?”孔子回答説:“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作為他的諡號。”

後來人們常用“不恥下問”來比喻向地位和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