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過於真實的人

過於真實的人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過於真實的人,生活中其實大部分的人都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卻又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夠懂得自己,有時候情感表達出來對彼此的感情也是有很大作用的,以下過於真實的人。

過於真實的人1

一個人追求真實,初心是為了讓自己感到舒適。與人相處,不為了掩蓋某種情緒,給自己造成更多的心理負擔。

為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加簡單純粹,省去不必要的偽裝,遮掩,刻意和討好。

但不知何時,這種真實在有些人的身上,變了質。

有人可以不論時間場合,肆意釋放自己的情緒。在明知對方內心很敏感脆弱時,還説出很多批判性的觀點。

有人在不瞭解事情全貌時,就發表譴責,各種怪罪埋怨。有人在各種原則面前不屑一顧,對自己的慾望百般寵溺。

這樣的真實,實際是一個人成全自身慾望的藉口。已經失去真實的初心,漸漸偏離了航向。

是將自身的舒適,置於他人的感受之上。是放縱自己的缺點,並給其尋找了一個很好的藉口。

到頭來,既刺傷了別人,也讓自己停滯在狹小的空間裏,止步不前,變得凋敝荒涼。

要知道,真實,不是一個人給他人造成不便,給別人添堵的理由。

一個人的真實,是在善良的基礎上,用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一點點剝離彼此內心的桎梏,以達到坦誠且輕鬆相交的目的。

同事中有一位有名的“毒舌”,説話做事全憑自己的心思,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但她一直以此為傲,認為自己才是活得最通透明白的人。

有一次,另一位同事家中遭逢大變,為了照顧家人度過那段艱難的時期,她不得不在工作之餘,熬夜做幾份兼職,以貼補家用。

她是個很在意外在形象的人,即使在那段時間,她也會盡量每天把自己收拾得整齊漂亮,表現出一副精力飽滿,絲毫不受影響的樣子。

大家都看得出,她這是在勉力支撐,在努力維持自己在同事面前的體面,但看到她的辛苦和堅持,沒人點破。

偏偏那位自認為真實的同事,不願意從眾。

過於真實的人

不是直言對方眼袋快掉到臉上,就是以一種冷笑的表情,指着對方有些泛黃的襯衫,或者已經被撞得嚴重破皮的鞋尖。

類似於那樣的瞬間,那位女同事的臉色總是一陣白,一陣紅。

她那麼努力想要掩飾的窘迫,就這樣被人無情地掀開。後來的她,漸漸變得沉默,也很少和人主動搭話。

這樣的結果,卻只是那位“毒舌”的同事,為了成全自己“不吐不快”般的真實。

寄語

生活中,希望我們在真實做自己的同時,也適當考慮下別人的感受。別讓真實,成為人際關係的又一個導火索。

更別讓真實,變成剜人心窩的刀子

它不是一個人放縱自己的情感,盲目遵從內心的代名詞。更不是一個人堂而皇之傷害他人,宣泄自身情緒的藉口。

恰到好處的真實,應該與自我劃清界限,更應該和自私涇渭分明。

生活中,那些過於真實的人,勸你“善良”。

別讓你的真實,暴露了你的醜陋和無知。

對那些努力生活,在感情和現實中奮力堅守的人,你我應保有一份温暖和友善。那些被我們看在眼裏,聽到耳裏的真實,很多時候,大可不必不吐不快。

因為,我們不知道,那是不是對方在跌跌撞撞的生活中,最後勉力維持的體面,亦或者,是他為自己內心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於這樣的人和情感,我們應予以成全。

而不是任由真實支配,一再敲碎他人的美夢。

人與人之間,真實做自己的同時,也應保有基本的友善。別讓自己沉醉其中,漸漸迷失,在他人的人生中橫衝直撞。

過於真實的人2

活得太真實的人,往往很苦

你是不是總是覺得,做人最重要的莫過於真誠,因此你對人總會沒有一點防備,做事總會沒有一點私心。

但是,如果真的這樣做的話,不僅自己累了,還經常被背叛而受到傷害。

我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共鳴。 如果自己不考慮自己的事情,沒有人會真正對你好,負責任的。

要成為人,在善待他人的同時對自己也需要好處,讓他人做好事的時候,自己也需要一點私心,僅此而已,我們的心就不會疲憊。

人生如戲,戲常説如人生。

人的一生,決不是“真”。

在人生這個舞台上,自然地演繹自己的部分,保持正確的心態就好了,但是過度用力演繹反了。

友嶽嶽是個熱心的人。

平時的時間不僅在工作上自願幫助同事,工作結束後總是很開心,帶同事回來“順風車”。

後來有一次,他因家裏有急事,急忙回家,沒有把同事帶到家門口。

第二天,我聽到同事在背後説壞話

“平時那麼熱心,昨天卻把他放在路上,真是個虛偽的人,以後要小心,別被他的外表騙了。”

過於真實的人 第2張

嶽曰:

“那一瞬間,突然覺得真的沒有價值,自己總是熱情地對所有人,真的很累,自己也不知道真偽,最後得到的是“偽善”的評價。”

對人真是件好事,但不是總是為人活着,而是為人着想。 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你的真實感受,因為你不像他們那樣適合你。

人與人之間最舒適的關係,就是過於保持冷靜,相互獨立,不累交往。

只有當你知道你不會冤枉自己的時候,你才不會背叛自己,你的人,你的心是不會受到傷害的。

這期間,一個讀者對我説,她在婚姻中很累,很懊悔。

我向她詢問了感情是不是有問題

她説她和丈夫結婚5年了,5年來她一直在想着這個家,一直在想着丈夫。

明白丈夫工作很累,不忍讓丈夫做家務,她一下工就把所有家務都做完

因為想念岳母不容易,所以有很多照顧岳母的人,岳母生病了,自己在眼前照顧着什麼都不做。

當然,這些苦難,起初她什麼也沒感覺到。 他看起來像一個家庭,沒有必要那麼清楚。

然後,她越來越感到不滿,不滿的原因是生活不是疲憊,而是她花了這麼多錢,丈夫認為這是她應有的。

不僅一點也不感謝她,家裏的事一點不好就會惹她生氣。

過於真實的人 第3張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像這個讀者一樣的人,她們感情用事,為別人着想,害怕別人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妥協,忍耐。

但是,最後得到了什麼? 不是感謝,你應該那樣做的。

常常人不要太期待別人,要明白自己對自己很好,自己不會不正當地對待自己。

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被人心的冷淡所傷害。

不是所有的“真”,都能被珍惜

人的一生,無論在哪裏都不必是真實的。

如果過於真實,就容易被“真”綁架,最終只能被出賣

真的會讓自己受苦,讓自己為難,讓自己受苦。

人生是活着的,你自己也不重視自己,不改善自己,別人就不能改善你。

所以,不要總是強加自己的熱情,不要總是強加對自己的不滿,要下決心拒絕,要下決心背過臉去,下決心變得自私。

只有這個,你才能生活得更加輕鬆。

人的一生,最真實最美的狀態就是下自己的象棋,打自己的牌,走自己的路,扮演自己的角色,改善自己的生活。

這就夠了。

過於真實的人3

不論別人再假,總有人很真實

處理刑事案件的法官曾説,“人在緊急狀態之下,有時候根本不記得到底發生了什麼。所以,在判案時,一旦發現有些人將細節交代的特別清楚,就要考慮這些是否是他們編出來的。”

可見,要還原事情的真相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更何況是還原歷史的真相。但總有一羣人,他們不顧一切去追求真相。

他們是誰?他們又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01、警惕預先設定的結果

《歷史三調》是保羅·柯文以義和團為載體,呈現出塑造過去,作為不同羣體的觀點,並闡述自己對於歷史學家塑造過去的態度。

柯文認為,“歷史學家重塑的歷史實際上根本不同於人們經歷的歷史。”

經歷者一方面無法預測到事件發生的結果;另一方面,“直接經歷者在以後的歲月中會不斷地複述過去發生之事,會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不斷地改造他們過去的親身經歷,以便保持個人經歷的完整性與連貫性。”

比如我們在談戀愛的時候,看不到戀愛的結果,只能感受當下的存在(過程)。

我記得我的好朋友何甜(化名)和男朋友林楊(化名)剛在一起的時候,根本上想不到一週之後就會分手。

他們分手之後的一個上午,我和何甜去逛街,她還吐槽不知道為什麼林楊要跟他在一起又分手?她言語中沒有很深的憤怒。但是,當我們看到林楊和何甜的.舍友抱在一起的時候,她憤怒到不行,走過去把薯條、可樂等摔到林楊身上。

她消沉了很久,哭了好幾天,回到家裏,暑假過得不太好。但現在,她又重新戀愛了,她自己再説出她和林楊的過去的時候,她的態度完全不一樣。

而作為旁觀者的我,已經知道前後故事的人,很容易將她和林楊的結局看成是事先已經註定的,他們一定會分手,不會幸福。

但這恰恰是歷史學家很危險的地方,他在得知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極容易受到事件結果的影響。也正如戴維·麥卡洛所言,“歷史學家所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讓讀者不再認為發生於其後者必然是其結果,相反,事情的發展是有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簡而言之,“不要想當然認為我們知道的結果都是預先註定的。”

過於真實的人 第4張

02、真實與意義的衝突

對待事情前因後果保持警惕,避免了將歷史的解讀走向了神話。這關乎到歷史學家的重要準則,“必須有意識地遵守(在實踐中從未完全實現過)社會公認的關於準確性和真實性的強制性標準。”

一旦歷史書寫過程中,結論直接或間接體現出對後果的預知,將可能放大某個歷史的事件的價值。

比如兩個人的戀愛,吵架的當下可能僅僅因為一件小事,但如果伴隨着吵架而來對雙方態度的不滿,進而引發出冷戰等事情,若極端走向分手。

兩個人回過頭來看,可能將這件小事的價值和意義擴大化,而忽視雙方到底是因為什麼而吵起來的。

但真相併非那麼重要,就像戀愛中,有時候對錯不重要,重要是雙方的態度,看以怎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雙方的感情會得到維持和發展。

在歷史的書寫過程中,也會面臨這樣的難題,真相不那麼重要,更重要是歷史事件從何種角度去解讀將帶來利益最大化。

有人總將歷史事件賦予各種意義,給人以最大的激勵作用。而正因如此,總有人認為歷史學家追求真實的工作是沒有價值的,努力不過是一種騙人的把戲。柯文認為,“持這種立場的人往往是對歷史學家工作有錯誤的看法。”

柯文以作為事件本身的義和團的講述,讓美國學生了解,“他們已有的知識是在一種怪異的因素的影響下形成的,他們心中的中國形象是異化的、扭曲的。”

義和團不能簡簡單單以“排外”、“叛亂”或“革命”來形容,擺脱這些干擾,是研究義和團的第一步,“我們必須首先面對多年以來西方人心目中保持的嚴重神話化的義和團形象。”即,迴歸真實,要撥開迷霧。

03、撥開歷史的迷霧

事情的真相被掩蓋。實際上1897年-1898年的事態,大刀會因攻擊教民,被政府所拋棄,其領袖被處死。“一方面,它加重了不信教的中國人對教民及其靠山——洋人的憤怒和仇恨情緒;另一方面,它促使中國官府採取嚴厲的政策對待所有試圖把憎恨情緒轉為公開的反教行動的民間團體。”

有關義和團的迷霧,主要是關於義和拳,它是大刀會有關刀槍不入理念和稱為神拳的民間團體的集體性降神附體儀式的合二為一。

其次是義和團自身的特點,比如降神附體,乾旱造成大量年輕人無事可做的狀況,當地政府的無意的支持之下。其蓬勃發展起來後,使被排擠的外來宗教背後的外國人日益緊張,不斷向中國政府提出抗議,中方起初並無任何行動。

隨之而來義和團的暴力舉動,引發清政府的不滿,鎮壓但卻造成重創,義和團連清朝的軍官都不放過。楊福同是義和團殺死的第一名清軍軍官,“他的死如同助燃劑,使義和團運動的烈火燒得更旺。”

場面逐步失去控制,至使列強聯合鎮壓。

義和團對當局的破壞性是炸裂的,並非是一以貫之的“扶清滅洋”。這樣的真相,就像是誤以為是好朋友的人,卻是捅刀子捅得最兇的人。

這樣的真相令人難以接受的,外加上有人總認為好處大於真相,進而放棄了對真相的挖掘。

柏拉圖曾經有説過,如果正義沒有任何好處,那為何還要追求正義呢?

如果真實算作為歷史學家的正義的話,如果追求真相反倒沒有裁剪真相給人們帶來的價值更大,那他們又為何要去追求呢?

可能唯一的解釋是,這個世界不論別人再怎麼假,總有人會真實,這些人為了內心的準則,純粹地活着。

追求真實固然讓人敬佩,但我更敬佩的是直面過去的經歷者,他們所面對的焦慮是旁人所無法想象的。

那麼他們在面對焦慮的時候,又是如何的表現的?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