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今年钱塘江潮景现新潮景

今年钱塘江潮景现新潮景

来源:时尚达人圈    阅读: 1.3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年钱塘江潮景现新潮景,钱塘江大潮,凭借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奇观”。为了一睹潮水风光,每年这个时节浙江海宁将接纳数以十万计的游客,今年钱塘江潮景现新潮景。

今年钱塘江潮景现新潮景1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八

“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又来了

有网友说

21日的波纹潮还挺好看的

先来看看当时的壮观画面↓

今年钱塘江潮景现新潮景

钱塘江大潮有新变化

观测发现新潮景“鱼鳞潮”

前天(22日)上午,由浙江省钱塘江涌潮研究会、浙江省水利学会组织的“钱塘江涌潮科考报告新闻发布会”在海宁盐官举行。

这次科考是今年农历七月十八(8月25日)进行的,科研人员从新临海浦闸11时45分起潮开始,至17时03分到达五丰岛与东洲岛之间消亡点,历时5小时18分钟,行程近120千米(河道中心线),沿途捕捉潮水。

两大科考亮点发布

一是与2010年相比,钱塘江涌潮起潮点十年来向东移动了约5千米。

本次科考发现涌潮消亡点在闻堰以上约10千米,位于富春江五丰岛与东洲岛之间。起潮的具体地点,确认在北岸海盐县黄沙坞排涝闸和南岸余姚市新临海浦闸连线以东一带的位置。

涌潮历经起潮、发展、衰减三个阶段,一路上溯,行进至杭州市闻堰一带时,涌潮已不破碎,变成波状,直观上涌潮消失,但科考队员在富春江北支五丰岛附近观察到涌潮,直至五丰岛与东洲岛之间消亡,改变了对钱塘江涌潮消亡点的传统认识。

另一个重大成果就是,这次科考发现了新潮景“鱼鳞潮”。

钱塘江涌潮以前通常出现一线潮、交叉潮、回头潮、兜潮、二度潮、对撞潮、波纹潮,本次科考除对撞潮没观测到外,但在南岸上虞东进闸以西发现了新的潮景——鱼鳞潮,而且潮水行进速度最快可达10-11米/秒,大于海宁段涌潮行进速度。

今年钱塘江潮景现新潮景 第2张

经观察,在鱼鳞潮产生之前,北南两股一线潮平行推进,南快北慢,后北潮斜向西南,并演变成波纹潮,速度加快,再与南潮交叉,在波纹潮的波峰,因水深大,南潮白色破碎潮头短暂消失,故而产生鱼鳞状,潮头后面一段似鱼鳞片状。随着南潮加快及波状潮消失,鱼鳞潮也随之消失。

由于钱塘江河口仍具有游荡性特征,主槽摆动,河床地形变化多端,加之江道河岸修建的各种工程建筑物,造成涌潮行进过程中出现多种潮型,形成丰富的涌潮景观。

截至目前,钱塘江大潮已具备了八大潮景。

今年钱塘江潮景现新潮景2

钱塘江大潮,凭借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奇观”。今天已是农历八月十八,钱江潮也进入了一年中最佳的观赏时刻。

眼下,走进浙江海宁,你可以看到语文课本中《观潮》一文的情景再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潮来了!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节选自赵宗成、朱明元《观潮》

据统计,为了一睹潮水风光,每年这个时节浙江海宁将接纳数以十万计的游客,但你可能不知道,这样热闹的场景并非现代才兴起,其实早在两千多年,钱塘江沿岸就有了观潮的习俗,甚至更为隆重更为讲究。

今年钱塘江潮景现新潮景 第3张

钱塘潮即将到来。周孙榆 摄

没有人能拒绝观潮 皇帝也不例外

据科研人员研究,人们观潮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汉魏时期,《庄子》中就曾记载“浙江之水,涛山滚屋,雷击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势。”

早在这一时期,智慧的古人就开始探究潮起潮落背后的奥秘,试图掌握它的行踪。

东汉哲学家王充在他的《论衡》一书中指出了潮汐、潮涌与月亮、地形的关系,这是全世界关于潮涌成因最早的物理解释。

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已经明确发现八月是观潮的最佳时期,观潮更是在社会上形成一种风尚,若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段历史就像是一场大型“追星”行动,在壮观的钱塘潮面前,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达官显贵,人人都化身为“追潮族”。

今年钱塘江潮景现新潮景 第4张

钱江潮“一线天”。周孙榆 摄

诗人孟浩然曾作诗《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这样描写观潮时的盛况: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简单解释:钱江潮即将到来,人们赶紧放下手头的活儿,官员们一个接一个骑马奔向江边的“最佳打卡点”等待潮水。随着潮水正式登场,卷起的'浪花如同白雪,在场的人无不感到震撼。

除了孟浩然,李白、范仲淹、杜甫等人也都曾为观潮赋诗,在这些人当中苏东坡无疑是一名潮水的“大粉丝”,仅仅是《八月十五日看潮》就一口气写下了五首。

到了南宋时期,官方更是将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定为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在这一天会检阅水师、祭祀、观潮、弄潮表演等等。

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记载到,八月十八日,宋高宗和宋孝宗两位黄帝赴浙江亭观潮,“太上喜见颜色,曰:‘钱塘形胜,东南所无。’上起奏曰:‘钱塘江潮,亦天下所无有也。’太上宣谕侍宴官,令各赋《酹江月》一曲。”

可见在当时,就连皇帝也没能拒绝这壮观的钱塘潮。

今年钱塘江潮景现新潮景 第5张

翻滚的钱塘潮。周孙榆摄

观完日潮观夜潮 赏完头潮赏尾潮

时间来到明朝,“追潮族”们对潮水的喜爱也更上了一层楼,区区白天观潮已满足不了他们,观夜潮的习俗由此诞生。

相比于日潮的汹涌激荡,夜潮更为朦胧恬静,没有了白日的喧嚣,夜潮之声、色、韵在万籁俱寂的夜色中显得格外突出。

明代戏曲作家高濂曾在他的《四时幽赏录》这样描述:“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有知夜观者,夜午月色横空,江波静寂,悠悠逝水,吞吐蟾光,自是一段奇景。顷焉风色陡寒,海门潮起,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屈折,势若山岳声腾,使人毛骨欲竖。古云:‘十万军声半夜潮’。信哉!”

与此同时,随着明朝钱塘江水逐渐南移,最佳观潮点也随之变迁,从杭州向附近的海宁(古属杭州)逐渐转移,因而明朝又称钱江潮为海宁潮。

在民国时期,人们对观潮就更为讲究了,甚至推出过“观潮专列”。

相关文献中记载:“看潮除沿江上下外,人多趋海宁。届期火车特开观潮专车,以便观客。远道之人,如期而至者,车为之满。车中包定伙食。可以随客饮餐。”

时至今日,游客们的观潮热情依旧不减,据统计,每年这个时节浙江海宁将接纳数以十万计的游客。

今年钱塘江潮景现新潮景 第6张

等待潮水的游客。周孙榆摄

9月23日,记者来到浙江海宁观潮胜地公园,虽然中秋假期已过且天气炎热,但在潮水抵达前2小时,钱塘江畔已有上千名游客在等待,当中不少是“拖家带口齐齐出动”。在等待的时间里,人群中时不时有“调皮”的游客报“假情报”,引得现场嘘声连连。

而当那条“银龙”出现在江面,现场的人们有如被引线点燃,瞬间沸腾,不过相比于古时的文人墨客,现在的人更爱拿起手机“与潮同框”。

如今,在浙江海宁一带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一潮三看四景”之说,即在盐官镇看“江横白练一线潮”,在大缺口看“惊心动魄碰头潮”,在老盐仓看“惊涛裂岸回头潮”,晚上看“月中齐鸣半夜潮”。“观潮”已然成为人们愉悦身心,友好社交的一种生活方式。

今年钱塘江潮景现新潮景 第7张

资料图:钱塘江大潮。王刚摄

不仅观潮还要弄潮

因科技水平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古人将汹涌的潮水归结为是“潮神”在作怪,因此,农历八月十八也被奉为“潮神生日”,这一天,民间会通过一系列活动祈求“潮神”保佑生活的安定,当中最有特色的即是诞生了“弄潮儿”一词的“弄潮”。

“弄潮”顾名思义就是在潮头搏浪嬉戏,是一种竞技运动。

宋代周密曾在《武林旧事》中有详细描写,“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不难看出,相比于现在的冲浪,古时的“弄潮”则更为高难度。不仅要做出各种惊险的特技动作,还要求手中的彩旗不湿。因此“弄潮”的优胜者被人们视为勇士,不但能得到银钱赏赐外,还插花披红,鼓乐吹打,受万人夹道欢迎,民间妇女也以能嫁给“弄潮儿”为荣。

今年钱塘江潮景现新潮景 第8张

资料图:钱塘江大潮。王刚 摄

时至今日,虽然传统意义上的“弄潮”已不复存在,转而由钱塘江国际冲浪对抗赛(因疫情防控,2020年后暂停举办)替代,但“弄潮儿”一词却延续至今,用来形容那些勇敢进取的人。

在这场长达两千多年的“追潮”之旅背后,钱塘潮成为了一部特殊的历史文化教材,当中有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有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更有劳动人民修筑水利、抵抗灾害,乐观面对生活的进取精神。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