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兴趣班咋成了孩子的兴趣“杀手”

兴趣班咋成了孩子的兴趣“杀手”

来源:时尚达人圈    阅读: 1.5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兴趣班咋成了孩子的兴趣杀手,如何培养好孩子是很多家长思考的问题,家长应当与孩子统一战线攻克难关,培养的能力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为大家分享兴趣班咋成了孩子的兴趣杀手。

兴趣班咋成了孩子的兴趣杀手1

上美术兴趣班后,玥玥不喜欢画画了

玥玥今年5岁,在家里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画画。家里的墙上、地上、桌上都留下了她的大作。看到玥玥对画画如此有兴趣,妈妈在征求了玥玥的意见后,决定送她上一家在当地颇具名气的兴趣班。上了5次之后,妈妈发现玥玥不再像以前那样在家舞弄颜色了。又上了3次之后,玥玥跟妈妈说不想学画画了。妈妈问她原因,她说不好玩。妈妈觉得这样半途而废不好,就强迫她继续上。后来,只要一提到上美术班,她就找理由拖延,或东躲西藏地不肯出门,有一次甚至还想在路上逃跑。好容易把一学期的课上完,她说什么也不愿意再上美术兴趣班了。

应该说,玥玥的表现具有普遍性。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没上兴趣班之前,孩子对画画、跳舞或者唱歌兴趣十足。然而,几次课下来,很多孩子就会哭着不肯去,孩子的兴趣怎么会突然消失了呢,兴趣班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儿童性缺失使兴趣班南辕北辙

从儿童发展的立场来看,兴趣是儿童生命生长过程中对外界事物的一种内在冲动,是儿童内在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并不是培养的结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园外的很多兴趣班,并没有引导儿童的自然生长,而是扭曲了儿童自然的生长轨迹,磨灭了儿童教育中的儿童性。 所谓儿童性,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尊重儿童自身的发展大纲,满足他们内在的生命冲动和好奇欲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静观当下许多以培养儿童兴趣为幌子的园外兴趣班,我们可以发现,其教育教学中无视、忽视儿童性的现象不在少数,它们共同削弱了儿童发展的'内在冲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无视儿童自身的发展大纲。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在生命的早期具有其自身的发展大纲,有其内在的成长驱动力,这就要求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需要以儿童现有的生命能量为基础。在皮亚杰看来,人为地推动儿童超越其自然水平就如同训练动物在马戏团表演杂技,这种做法对儿童的正常成长并无益处,反而可能导致其发展的阻滞。社会上的各色兴趣班恰恰无视孩子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采用加速发展的方式,以教师的教学大纲代替儿童的发展大纲,以教师的目的性需要规约儿童的成长性需要,儿童的兴趣就在这样的被规约、被代替中渐渐消失,最终造就了无兴趣的儿童。

从这些兴趣班的做法来看,比较典型的做法就是拔高教学难度、延长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拔高主要体现在将高年龄段的学习内容下放到低年龄段学习,如让小班的幼儿学习本应在大班学习的跑跳步,让中大班的孩子学习本应在小学学习的识字、写字等。延长教学时间,主要指无视儿童的有效注意时间,为了经济效益,设定较长的单位教学时间。过长的学习时间、过高的学习难度,使得孩子发自生命成长的玩颜色、耍乐器、嬉线条的本真需要被压抑,儿童成了一个接受的容器,其自主探索、好动、尝试的欲望被阻断。原本生龙活虎的儿童,被兴趣班中非儿童性教学转化成了学习的机器,好奇好玩的探索过程变成了兴趣班上枯燥的静坐时光。

其二,忽视儿童兴趣发展的支持性条件。

幼儿对事物的兴趣源自于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内在冲动,但幼儿的兴趣又是不稳定的,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支持性条件。就幼儿期而言,幼儿对事物兴趣的维续并非来自于端坐静听,它需要多种感官的探索与尝试。

这里以幼儿的舞蹈兴趣为例来加以说明:

前苏联学者苏菲认为,儿童在进行音乐想象与创造时,需要借助于故事媒介。她认为,如果一个音乐作品能够让儿童联想到一件事、一个小动物、一个有意义的情境,他们就会喜欢它。在舞蹈律动中,当成人将音乐作品与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关联时,幼儿便能将自己的经验与音乐的意义相对接,生成自己的理解,创生出独特的动作表现方式。

兴趣班咋成了孩子的兴趣“杀手”

然而,在许多兴趣班的舞蹈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观察模仿的教育方式,通过讲解示范的方式将音乐的情绪、情节、意象反馈给幼儿。在讲解时,教师主要采用客观描述的方法,即什么样的身体部位以什么样的方式做什么样的动作。这种描述方式远离幼儿的主观经验,忽视了幼儿的个体感悟与意义转换,幼儿只是在教师的示范、图谱、指令中刻板记忆、简单模仿,音乐本身的流动性、灵性被僵硬的口令与动作肢解,在这样的反复训练下,幼儿的舞蹈兴趣逐渐被磨灭。

兴趣班咋成了孩子的兴趣杀手2

比较容易适应的假期兴趣班

动手操作型 ——手工班、实验班

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兴趣班很适合在假期里给孩子上。比如科学小实验班、巧巧手班等。孩子好奇心强,而且特别喜欢自己动手操作。上这样的班,他们会把上课当成是一种游戏,容易产生兴趣,而且在玩中还能学到一些知识。这类兴趣班还有一个特点,即课程之间的上下衔接并不紧密,独立性比较强,就是中间落下一两次课也无关紧要。

推荐指数:★★★★★

熟能生巧型 ——游泳班、球类班

像游泳、球类这些兴趣班也比较适合给孩子在假期上。因为这类兴趣班讲究的是熟能生巧,进行连续性的训练学习,孩子掌握得比较快,效果会很好。就拿游泳来说,天天游和一周游个一两次,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天天游的孩子,一个短训期(12天左右)下来,已经能基本上掌握一种泳姿了。如果一周只有一两次练习,平时在家也没有练习机会,孩子可能会对上一次的课比较生疏了,再上新课时不能很快进入状态。

兴趣班咋成了孩子的兴趣“杀手” 第2张

推荐指数:★★★★

趁热打铁型 ——棋类班

有的兴趣班需要“趁热打铁”,也比较适合假期天天上。比如棋类,今天老师教了一种下棋技巧和规则,他有了一个初步印象,摸着门了,来了兴趣。第二天再去学,不仅能运用前一天学到的规则来下,老师还会再教新的内容。这样既能保持他的新鲜感,也能加深前一节课学的内容,具有连续性。经过十几天的强化训练,孩子的进步会很明显。

推荐指数:★★★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