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吃飯時應注意什麼

吃飯時應注意什麼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閲讀: 2.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吃飯時應注意什麼,都説“民以食為天”,我們每日不可缺少的事情就是吃飯,不吃飯人會被餓死,中國人在吃的東西上很有講究,那麼吃飯時應注意什麼,以下是小編整理出來的相關注意事項,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吃飯時應注意什麼

吃飯時應注意什麼1

一、從健康養生上來説,

1、不能吃得太飽。吃地過多,超過了胃腸道的消化能力,久而久之就會使胃功能下降。

2、不要吃得太快。吃飯太快,唾液與食物不能充分混合,不利於腸胃消化吸收。

3、注意營養均衡,切忌偏食,否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營養缺乏,也就是説什麼飯菜都是好吃的,不要挑食。

4、飯後喝少量的湯,對腸道消化吸收有極大的好處。

5、早飯一定要吃,早餐吃得太少或是不吃早餐會造成消耗超過儲存,久之,會出現頭暈、心慌、記憶力減退等症。

6、吃飯時造成不要生氣,否則體內會產生毒素。

二、從禮貌的角度上講,要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1、《弟子規》上説長者先幼者後,所以吃飯時,長輩沒動筷子,晚輩還是不要拿起筷子先吃為宜。

2、大家一起進餐時,對每個菜盤中的食物,都儘量各吃各自旁邊的一部分,不要在菜盤中到處夾菜,甚至在菜盤中翻來翻去,這是最讓人看不起的動作。

3、好吃或者新鮮的東西,要讓大家一起分享,千萬不要把自己認為好吃或愛吃的東西讓自己盡情地享受,而不管別人的感受。

4、在吃飯的時候要挺直腰背,否則,會導致胃腸道和食管受到壓迫,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功能,在吃飯的時候,還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座椅,如果吃飯用的桌子和椅子過於低矮,會影響胃腸道的血液供應,長此以往,導致胃腸用到疾病的發生,蹲着吃飯也會誘發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5、在過度飢餓的時候,不要急着進食流質和較硬的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最好進食半流質飲食,因為在飢餓的時候如果吃流質飲食,如豆漿,牛奶一類的食物果容易導致消化道疾病的出現。而在飢餓的時候,如果進食過硬的,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也會影響會胃腸道的消化功能。正常情況下,食物的排空時間是三到四個小時左右,所以兩頓飯的間隔時間最好為4_6個小時,如果間隔時間過短,胃腸道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而兩頓飯之間的間隔時間過長,胃酸容易腐蝕胃粘膜,造成胃腸道功能受損。

6、早飯最好不要吃冰冷的食物,因為在早上起牀後,胃腸道神經和血管處於收縮的狀態,如果進食冰冷的食物,會導致胃腸道的肌肉發生痙攣。早飯最好進食豆漿稀飯,或牛奶饅頭一類的食物。

7、吃飯後,不要立即喝茶,因為茶水會稀釋胃酸,影響胃的消化功能,並且茶水中含有的柔酸會和食物中的蛋白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鞣酸蛋白。容易導致便祕的發生。

8、在吃飯後不要立即工作,因為在吃飯的時候,人體的血液會重新分佈,到達胃腸道的血液比較多,而大腦,心血管等身體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減少,如果吃飯後立即工作,會出現頭暈,記憶力下降等症狀,並且還會增加心血管的疾病的發生機率。

9、Na離子和高血壓的發生關 系很大,正常人每天攝入食鹽的量應該低於6g,否則容易導致高血壓的發生。

10、在吃飯的時候,還要注意細嚼慢嚥,這樣容易讓食物和口腔中的消化酶充分混合,以減少胃腸道的負擔,減少消化道疾病的發生。

11、經常在外面吃飯的.人,在選擇飯館的時候,最好選擇安靜的環境,因為如果環境過於嘈雜,會影響味覺的功能。

吃飯時應注意什麼2

1、吃飯時的禁忌

趁熱吃

“菜來了,趁熱吃!”這是飯桌上常聽到的一句話。雖然食物趁熱吃味道更香,但長期過熱飲食卻會誘發食道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北京東方醫院消化內科陳潤花博士指出,我們的食道壁非常嬌嫩,只能耐受50~60攝氏度的食物,超過這個温度,食道黏膜就會被燙傷。如果反覆如此,可能引起質的變化,發展為腫瘤。因此,最合適的食物温度是不涼也不熱,在40攝氏度左右。

邊看電視邊吃飯

吃飯時不忘開着電視,是很多家庭的習慣,看似小事卻對健康存在威脅。法國歐洲商業管理學院和美國康奈爾大學聯合調查指出,美國人更習慣邊看電視邊吃飯,一般“電視節目結束就不吃了”,而法國人多選擇“吃飽了,我就不吃了”,習慣的差異使同樣愛吃奶酪、甜點等高熱量食物的法國人,超重比例還不足美國人的一半。研究人員建議,吃飯時注意力要集中,最好關掉電視等干擾物,這也有利於咀嚼充分,便於控制體重,避開患慢性病的風險。

飯桌上談工作

一吃飯就抓住機會滔滔不絕教育下屬或孩子的人不少。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指出,飯桌上説説家常話倒無妨,但如果邊吃邊談工作、談生意、談考試分數就可能會妨礙食物的消化吸收。因為人在集中精力思考,或精神壓力較大時,植物性神經功能受到壓抑,消化道血液供應減少,胃蠕動就會減慢。特別對於消化吸收功能本就偏弱的人來説,全心全意、輕鬆愉快地吃飯才能幫助食物充分消化吸收。

一刻離不開手機

很多人甚至青少年都習慣手機不離身,打電話、發短信、更新微博微信……一刻閒不下來。吃飯時也是如此,常常飯送進口裏,眼睛還始終盯着手機,吃的是什麼都沒察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護理學院兒童和家庭健康促進研究中心發現,父母如果允許孩子在就餐期間玩手機,孩子的飲食結構往往很單一,而且更喜歡高熱量食物,容易營養不良,家庭氛圍也相對較差。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就餐時最好停止使用電子產品,特別是未成年的孩子,家長更應對其行為進行限制。

飯後抽根煙

人們常説“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很多人飯還沒吃完,煙就先點上了。但多項醫學研究表明,飯後立即吸煙對健康極為不利,危害甚至比平時吸煙大10倍。楊力解釋説,進食後,消化系統運轉起來,血液循環加快,全身毛孔張開,此時吸煙,全身組織吸收煙霧的能力加強,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會強烈刺激呼吸道和消化道。因此,公共場所和家裏都應該全面禁煙,煙癮大的人至少要等到飯後半小時再抽。

生着氣吃飯

範志紅説,“伴着焦慮、憤怒等消極情緒吃飯也會損害健康”。一方面,消極情緒可能降低胃腸功能,造成消化不良;另一方面,還可能會促使高酸度、高胃蛋白酶的胃液分泌,容易損傷胃黏膜。此外,醫學研究發現,心情緊張會使腎上腺素水平升高,從而破壞胃黏膜屏障,這是導致消化道潰瘍和胃炎的重要誘因。因此,別管之前碰到什麼不開心的事,吃飯時迅速調整好心情很重要。

含胸駝背坐着

楊力指出,吃飯時身體往往處於放鬆狀態,很容易含胸駝背。但這種姿勢會使食道和胃部受壓,影響食物消化。還有很多人習慣蹲着吃飯、在矮桌前吃飯、坐在沙發上吃飯,這時腹部受擠壓,不利於消化道血液循環,久而久之可能誘發胃病。因此,建議吃飯時也要挺直腰背,給腹部充足的空間。

總一個人吃飯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稱,單獨進餐容易產生不良情緒,而且飲食相對單調,容易造成營養失衡。吃飯本是享受天倫、放鬆身心的好機會,最好和同事、朋友、家人一起用餐。這有利於心情舒暢,促進胃液分泌,可以使食物儘快被消化吸收。另外,多人吃飯,食品種類相對豐富,每種吃一些,容易做到營養均衡。

只夾愛吃的菜

每個人口味不同,飯桌上有你喜歡的菜,自然也有不喜歡的。但不管是出於禮儀還是為健康考慮,都不能只夾愛吃的菜。範志紅表示,“不愛吃蔬菜的人,各種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容易缺失,便祕就會隨之而來。而不愛吃肉的人,不僅容易缺少人體所需優質蛋白、鐵等,還會影響身體生長髮育”。因此,飯桌上可以先吃些自己喜愛的食物,情緒上獲得滿足後,再搭配吃些平時不喜歡的菜,以滿足自身的營養需要。

忽略主食

如今,老百姓的餐桌變得豐富,米飯、饅頭、麪條這些主食的地位一落千丈。很多人習慣先吃菜,後吃主食,最後實在吃不下,就乾脆省了主食。常忙於應酬的人和減肥一族,主食攝入不足的問題就更加突出。但人們丟掉主食時,其實也丟掉了健康。美國最新研究顯示,主食吃得少的人,患心臟病風險更大,記憶力和認知功能也會受到損害。楊力建議,吃飯時最好保持一口菜一口飯的進餐模式,還要適當搭配玉米、小米等粗糧。

狼吞虎嚥

很多人習慣儘可能地壓榨吃飯時間,騰出空閒去工作。《生命時報》進行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4000多名網友中,近九成年人吃一頓飯只花10分鐘,一口飯嚼三兩下就咽,因此導致近40%的人曾因吃飯過快引發胃疼、胃脹等不適。對此,範志紅指出,如果不經咀嚼,大腦還沒提醒胃腸做好接收食物的準備,胃就一下子被塞滿了,容易造成消化代謝功能紊亂。而且,也不利於掌握食量,很可能造成肥胖。因此,建議每頓飯至少吃15分鐘,尤其是老年人,最好一口飯咀嚼20次以上。

冷熱交替混搭

吃一口熱菜、喝一口冰鎮啤酒或飲料,給人一種暢爽的感覺,是現在很多人喜歡的搭配。但這樣做很容易引起腸胃不適。陳潤花説,“一冷一熱強烈刺激胃部,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胃痙攣或胃痛,久而久之可能誘發胃炎或腸炎”。建議大家吃飯時,備一杯温熱的白開水,覺得渴了可以適量喝兩口。

2、越吃越瘦的原則

1、科學飲食

均衡與適量是科學飲食的基本內容。早餐一定要吃好。而且,穀類,水果,蔬菜等都要均勻的分配於三餐之中。

2、少量多餐

一次大量進食後,身體會分泌較多的消化酶,促使人吃的食物消化吸收。所以每餐吃的越多,反而餓的更快。反過來,吃的少,餐次多,就向好的方面發展。

3、避免鹽份的過量攝入

以免引發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每天500毫克就足夠了。

4、每天攝取足夠的水

人體每天需要的水分是2000毫升,但並非每天一定要強迫自己喝下這麼多水,而是儘量補充到差不多就可以了。因為人體也可以從其它的食物中攝取到部分水分,喝水的用意在於補充不足的水分。

當然,運動是必不可少的。但運動的同時飲食更加重要。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實現理想的腰圍。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