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服飾搭配 > 奢華品質 > 卡地亞與印度 珠寶神話傳奇

卡地亞與印度 珠寶神話傳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紐約,1913年11月,卡地亞的印度印象展覽在第五大道轟動一時。20件靈感源自於印度藝術的珠寶作品同時被收錄在一部先前從未出版的藝術品目錄中,而這本目錄封面採用的正是印度傳統的細密

紐約,1913年11月,卡地亞的印度印象展覽在第五大道轟動一時。20件靈感源自於印度藝術的珠寶作品同時被收錄在一部先前從未出版的藝術品目錄中,而這本目錄封面採用的正是印度傳統的細密畫。卡地亞所展示的作品廣泛汲取了伊斯蘭和印度的藝術元素,設計款式多樣,風格各異,令人歎爲觀止。無論是莫臥兒玉石、紅寶石珠,還是雕花祖母綠:這些絢爛奪目的印度寶石都承載了歷史的輪迴,記錄了文明的變遷——它們最早於16世紀被西班牙人在哥倫比亞發現,隨後被葡萄牙人販賣至印度,最後歷經百轉千折回到歐洲。這是一段文化與珠寶製作攜手相伴的旅程,而在這漫長的旅程中,卡地亞始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卡地亞與印度 珠寶神話傳奇

印度風格化妝盒,1956年,卡地亞巴黎

  飾有琺琅銅盤、金色皮質內襯的印度風格化妝盒。
  金色、青綠色、藍色的綠玉髓
  內置一面小鏡和四個分格,包括一個裝有脂粉和粉撲的帶蓋粉盒、一個貝殼梳子、以及一個小盒子
  東方與西方的交匯與融合對卡地亞的風格產生了全新而大膽的影響。更出人意料的是,花朵和各類象徵性的圖案並沒有與卡地亞的幾何風格牴觸,相反卻相得益彰,甚至使幾何風格得以昇華。克什米爾披肩上的蓮花、棕櫚樹與錐形葉簇圖案並配以斜點花紋,輕盈中滲透着強有力的象徵意義,這些元素卡地亞早已通過作品傳承至今。卡地亞,賦予印度古老珍寶永恆的青春
  卡地亞兄弟是開明而富有遠見的旅行家,他們早在1919年就來到了印度。雅克卡地亞走遍了印度大陸,每次旅行歸來都帶回無數的照片,記錄下這片未知且神祕的世界。第一次的駐足是在孟買,他們開辦了一家名爲孟買貿易公司的分支機構。當時印度的王公貴族們向他們敞開了大門,訂購最完美無瑕的全套首飾 。
  當這些王公貴族委託卡地亞將他們的黃金首飾改制成鉑金首飾時,卡地亞亦對印度的傳統工藝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卡地亞將這些藝術品加以改造,讓它們以全新的姿態登上20世紀的舞臺:莫臥兒細密畫以天然的光輝裝點着珠寶盒或菸灰缸等優雅的日常物件;精緻而端莊的沙巴哈杜爾一世(Shah Bahadur I)肖像(正是這位沙賈汗修建了不朽的泰姬陵),被卡地亞飾以紅色或綠色琺琅線外框而愈加光彩奪目。這些17世紀戴着頭巾的肖像,雖然做了修改,卻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精髓;它們就像神祕的標點符號,裝飾在軟玉煙盒平滑又極其精緻的盒蓋上。這些印度民間傳說中的人物形象,蘊含着無數的奇聞軼事。物件是實用的,而形式又是純粹的、幾何感的和華貴的。這些獨具匠心的印度風格作品一經完成,便令女士們爲之傾倒和着迷。不論在何處,從《Vogue》到《Harper’s Bazaar》雜誌,從倫敦到紐約,這些揉合着原始存在感與繁複感的黃金珠寶和古董珍品都大受追捧。比如一條串着玉石片形小金盒的項鍊,小金盒上雕有紅寶石花紋圖案;再比如由方形琺琅搭配寶石的頸飾。一時間,佩戴這種華麗的原始風格飾品蔚然成風,更讓當時的女士們愛不釋手。

卡地亞與印度 珠寶神話傳奇 第2張

水果錦囊(Tutti Frutti)項鍊

  1936年卡地亞巴黎,特別訂製,1963年改款
  鉑金,白金,馬眼形、長階梯形和圓形舊式切割鑽石、13顆明亮型式切割藍寶石,總重146.9 克拉,兩顆葉形雕花藍寶石(50.80 和42.45 克拉),藍寶石珠,一顆凸圓形切割藍石、方形雕花祖母綠,槽刻式和光滑打磨祖母綠珠,凸圓形切割祖母綠、葉形雕花紅寶石,光滑打磨和雕花紅寶石珠,凸圓形切割紅寶石。
  這款項鍊最初爲印度風格,搭配黑色軟繩,在背後固定。後經客人要求進行了重新鑲嵌。爲黛西法羅太太(Daisy Fellowes)特別訂製,後傳給其女兒卡斯特加伯爵夫人。

卡地亞尋訪了印度所有的奇珍異寶。在擁抱這片廣闊而活力四射的土地時,卡地亞亦將流行年代的風格注入到精美豔麗的“水果錦囊”(Tutti Frutti)系列之中,使它煥然一新,變得更加奕奕生輝、雍容華貴。繁茂的鮮花、果實與平紋圖案彼此交織,平滑而帶有羅紋的珠子、梨形鑽石、紅寶石、藍寶石、葉形雕花祖母綠交相輝映,編織出一幅花團錦簇的絢麗圖畫。黛西法羅的這款項鍊日後成爲了卡地亞的經典之作。1951年,在威尼斯著名的卡洛斯德貝斯特古(Carlos de Beistegui)的化妝舞會上,這位時尚之神的高貴使者佩戴的正是這條令人難以忘懷的項鍊。  這是兩個世界的勝利交融,來自印度的博大豐富、種類繁多的寶石配以西方精美的結構、精妙的鑲嵌技術和隱形鉸鏈,經過卡地亞工作坊的精雕細作,兩者得以完美融合。

卡地亞與印度 珠寶神話傳奇 第3張

  這兩種流派的融匯亦是豐富感性與幾何藝術的結合。這款華美的吊墜由兩塊雕花祖母綠和一塊碩大的凸圓形藍寶石組成,其間以精巧的矩形鏈條相連,將這種結合演繹得淋漓盡致。

卡地亞與印度 珠寶神話傳奇 第4張

鐘擺,1927年,卡地亞巴黎

  出售給了帕蒂亞拉君主——布平達爾辛格爵士(Sir Bhupindar Singh)。
  金、藍寶石、孔雀石、瑪瑙、祖母綠、珍珠層、珊瑚、翡翠、鑽石以及琺琅。藍寶石製作的矩形基座,兩塊珍珠層盤,外飾珊瑚星圖案,並以孔雀石、藍色琺琅和黃金做邊。藍寶石圓柱上鑲有瑪瑙環和凸圓形切割祖母綠並安置了一個以藍寶石鑲邊的滑動金盒。珍珠層製作的鐘面,以珊瑚鑲制羅馬數字。金制和藍色琺琅指針,飾以凸圓形切割祖母綠和玫瑰形切割鑽石。該金盒會沿着圓柱緩緩下降;當它每8天滑落至基座時,必須用人力將其移回頂部。指針的轉動是靠該金盒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圓柱下降而驅動的。高度:25.4釐米

卡地亞與印度 珠寶神話傳奇 第5張

Bazuband臂鏈

  1922年,卡地亞巴黎爲卡地亞倫敦製作
  鉑金,舊式切割鑽石
  臂鏈掛飾,男女皆可佩戴,是源自莫臥兒王朝(16至19世紀)的傳統手環。這是由卡地亞製作的首款臂鏈,採用鉑金鉸鏈結構,極具柔韌性,與臂部曲線完美契合。鑲嵌鑽石的三道圓環(現已遺失),可將臂鏈固定於手臂。這款首飾 也可作爲垂飾、胸針 或胸飾佩戴。
  這款臂鏈以客人所提供的寶石製作而成。是859顆鑽石中僅餘下28顆(共0.99克拉)未被使用,歸還於原主人。
  爲杜恩吉博伊伯曼吉(Dhunjibhoy Bomandji)爵士特別訂製。
  杜恩吉博伊伯曼吉爵士(1862-1937)來自孟買,是一位船業鉅子,在印度和英國均擁有衆多地產。他還是一名慈善家,爲印度和英國的衆多慈善機構提供了支持。

卡地亞與印度 珠寶神話傳奇 第6張

印度風格手鐲

  1920年,卡地亞巴黎;1928年由卡地亞紐約改款鉑金,祖母綠,鑽石及黑瑪瑙。
  剛硬的鉑金鐲體表面拋光,外鑲呈現印度風格圖案的鑽石與黑瑪瑙。
  兩端用帶棱紋的祖母綠珠裝飾,上面鑲有以鑽石爲芯的黑瑪瑙釘,四周配以鑽石。
  中間的鉸鏈鑲有一排鑽石,鑽石之間鑲有4列大小相同的黑瑪瑙。

服裝搭配
服裝單品
明星裝扮
時尚街拍
奢華品質
秀場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