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星座奇緣 > 十二星座 > 中子星由什麼組成

中子星由什麼組成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子星由什麼組成?地球就已經大到了我們窮盡一生去追尋了,而宇宙更是如此,宇宙中的中子星也非常令人想要了解。小編已經爲大家蒐集和整理好了中子星由什麼組成的相關信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子星由什麼組成1

中子星極限密度

典型的中子星密度高達1億~10億噸/立方厘米,這已經遠遠超過了地球物質的密度,相當於一個骰子大小的白矮星物質,就和一座山的質量相當;如果把地球壓縮到中子星密度,直徑只有大約20米。

中子星由什麼組成

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可能的結局之一。當恆星燃燒完它核心的核聚變材料後(聚變到鐵),由於沒有了熱量抵禦恆星的重力,恆星發生了極速的收縮(重力坍縮),這些恆星物質會在覈心處碰撞在一起,發生鐵及以後的核聚變反應,併發出超過一個星系的亮度,這就是超新星爆發。

爆發會持續幾周到幾個月,在這期間會合成大量的鐵以後的元素,並被爆發的力量拋灑入太空之中,做爲下一代星系形成的材料。剩下的核心如果質量不大於3.2倍太陽質量,它就會形成一箇中子星。

我們從微觀上看一下中子星是怎麼形成的?

一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質子構成。從氦原子的結構圖來看,一個原子的絕大部分體積都是由核外電子佔據。

當壓力足夠大時,電子會被壓縮到最低能級層,這時,電子簡併壓就會顯得很大,如果電子簡併壓能夠抵抗得住重力坍縮,它就會形成白矮星。

當恆星殘骸的質量大於1.44個太陽質量時(錢德拉塞卡極限),電子就會被壓入原子核之中,電子就會與質子形成中子,這就是中子星。這時抵抗重力坍縮的力就是中子簡併壓。與電子簡併壓一樣的是,它們都是由泡利不相容原理提供的力。如果殘餘的恆星內核質量大於3.2個太陽質量(奧本海默極限),就沒有什麼能抵擋住萬有引力了,它會坍縮成一個黑洞。

中子星是一個非常緻密的天體,它的密度在8千萬噸~20億噸/立方厘米之間,幾乎就是原子核挨着原子核。巨大的引力使它表面的逃逸速度能達到光速的50%。這就意味着一個70千克的人撞上去會釋放出2億噸TNT當量的能量。相當於最大氫彈威力的4倍。

但中子星並不完全都是由中子構成的,由於自由中子的半衰期很短,它的外層中子不斷的`進行着β衰變,並釋放出電子、質子和中微子;中層是由自由中子構成;核心的壓力可能將原子核都壓碎了,形成夸克構成的核心,但這只是一個猜測。

中子星看上去就像一個巨大的原子核,但它和原子核由強相互作用力聚合在一起不同,是由引力結合在一起的。所以它依然是一個天體。

當然,也不要想把中子星物質單獨拿出來:簡併壓會迅速的將原子核撐開,自由中子也會迅速衰變,在大爆炸中,這些中子星物質就會恢復成正常的原子。

中子星由什麼組成2

中子星是怎麼形成的?

中子星由什麼組成

恆星在主序期內,能夠確保內部核聚變穩定運行以及外表形態保持穩定的因素,主要取決於因內部核聚變產生向外的輻射壓與恆星組成物質向內的引力作用相平衡。當核心區溫度升高,核聚變程度加劇,輻射壓就會增加大,推動恆星組成物質向外膨脹,而在膨脹過程中,核心區溫度就會相應降低,核聚變程度減弱,輻射壓逐漸變低,最後兩種力也趨於平衡。如果向內的重力作用大於輻射壓,則恆星外殼物質就會發生向內坍縮,體積縮小,在此過程中,會推動核心區溫度和壓力的升高,從而又逐漸恢復甚至提升核心區的核聚變水平,推動輻射壓的提升,最後兩種力也趨於平衡。恆星就是在這兩種力的反覆較量之下,完成其主序期的核聚變反應,向外源源不斷地釋放能量。

在恆星完成主序期的使命之後,由於參與核聚變的物質急劇減少直至消失,那麼向內的重力就會始終處於上峯,即使坍縮作用也無法使核心區的溫度達到之前核聚變形成物質再發生新的聚變條件,這個時候坍縮就會持續進行下去。如果這個時期殘餘的恆星質量低於太陽質量的1.4倍,那麼坍縮之後其重力對原子核外的電子壓縮作用,只能使其壓縮到靠近原子核的地步,電子簡併壓的存在使得其密度只能增加到一定程度,最終形成白矮星。白矮星的核心,依靠電子之間的斥力來對抗重力的作用,其密度可以達到每立方厘米10噸左右。

中子星由什麼組成 第2張

而如果恆星殘餘質量大於1.4倍(小於3.2倍),那麼壓縮作用將會突破電子簡併壓的束縛,使原子核外的電子被壓進原子核之內,與原子核中的質子結合爲中子。在此過程中,會在劇烈的坍縮作用下,外殼物質猛烈地與核心發生碰撞,形成超強的反彈激波,從而帶動恆星大部分組成物質向外崩散,形成壯觀的超新星爆發現象,之後剩餘的核心區物質形成密度非常大的中子星,其密度要比白矮星大得多,達到每立方厘米上億噸。

中子星是由什麼元素組成的?

根據科學家們的觀測分析,中子星的典型半徑值爲10-20公里,其結構可能分爲三層,即外殼層、中間層和內核。其中外殼層的密度最低,但其密度也在每立方厘米1億噸左右,這裏主要是由各種原子核組成的點陣結構以及以簡併形式存在的自由電子氣體。而其中間層主要由中子構成,呈現超流狀態。而內核區到底由什麼所組成,科學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論,主要有三種猜測,一是由重子和費米子等超子所構成的超子流體;二是在高壓之下以固態形式展現的中子核心區;三是以強核力結合在一起的π介子凝聚態。

中子星由什麼組成 第3張

通過剛纔對物質組成元素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判斷物質構成的元素類別,是依據其原子中的質子數量進行類比得出的,而在中子星內部,由於巨大的壓力作用,其原子核外電子都被巨大的壓力壓進原子核內部,並與質子結合形成中子,因爲組成中子星的絕大多數物質都是中子,質子在內部已經不能單獨存在,因此就失去了判斷元素存在的依據,所以中子星內部根本不是由任何元素所構成,而只是由中子所組成。

中子星由什麼組成 第4張

什麼是元素?

化學元素週期表,是科學家們長期以來通過持續的研究,對組成世界物質最基本單元原子種類進行分類的集合,人們根據原子序數的多少以及它們之間的化學性質的差異,將質子數不同的原子進行排列。而不同的元素,在原子序數增加的同時,其化學性質會呈現週期性的變化規律,於是化學元素週期表中出現了橫行和豎行的區分,其中橫行代表元素的週期,在相同的週期中,元素的金屬性從左到右是呈現逐漸遞減趨勢的,而非金屬性從左到右則呈現逐漸遞增的趨勢。豎行代表的是元素的族類,在相同的族類中,元素的金屬性從上到下呈現逐漸遞增的趨勢,而非金屬性從上到下呈現逐漸遞減的趨勢。

中子星由什麼組成 第5張

我們在判斷一種元素區別於另外一種元素的最根本特徵,就是原子核中質子數量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則代表兩種元素屬於同類,質子數增加以後原子序數就會發生相應改變,形成新的元素。而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共同組成,除了氫的同位素氕沒有中子以外,其它元素都含有中子,當原子核中的質子數量相同時,不同數量的中子是區分該種元素不同同位素的根本特徵。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靈異空間
傳統命理
心理測試
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