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威斯敏斯特橋上

威斯敏斯特橋上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威斯敏斯特橋上,這是一首十四行詩,詩歌描寫了倫敦和泰晤士河的清晨景象。因此常被人們理解爲讚美現代都市風光的作品。下面給大家分享關於威斯敏斯特橋上的內容

威斯敏斯特橋上1

曲名:Coming Home

歌手:Stratovarius

所屬專輯:Visions

發行年代:1997

風格:重金屬,搖滾

威斯敏斯特橋上

文/華茲華斯,譯/楊德豫

大地再沒有比這兒更美的風貌:

若有誰,對如此壯麗動人的景物

竟無動於衷,那纔是靈魂麻木;

瞧這座城市,像披上一領新袍,

披上了明豔的晨光;環顧周遭:

船舶,尖塔,劇院,教堂,華屋,

都寂然、坦然,向郊野、向天穹赤露,

在煙塵未染的大氣裏粲然閃耀。

旭日金輝灑佈於峽谷山陵,

也不比這片晨光更爲奇麗;

我何嘗見過、感受過這深沉的寧靜!

河水徐流,由着自己的心意;

上帝呵!千門萬戶都沉睡未醒,

這整個宏大的心臟仍然在歇息!

威斯敏斯特橋上

關於本詩

《作於威斯敏斯特橋上》(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dge)是浪漫主義詩人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創作的一首十四行詩,詩歌描寫了倫敦和泰晤士河的清晨景象。當時,爲了與自己的私生女卡羅琳相見,華茲華斯和妹妹多蘿西正在前往法國加萊的途中,這也是華茲華斯與私生女的第一次見面。日出時分,兩人在查令十字街登上前往多佛的馬車。明亮的晨光讓城市變了模樣,宛如無人之境。多蘿西在日記中記述了經過威斯敏斯特橋的情景,提到倫敦的美:“這景色甚至有一種自然奇景般的純潔”。華茲華斯在同年9月的歸途中完成此詩,於詩中表達了這份感受,並以擬人的手法,讚美這座恢弘的、“沉睡”的城市。

威斯敏斯特橋上2

詩詞原文

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dge

by William Wordsworth

Earth has not anything to show more fair:

Dull would he be of soul who could pass by

A sight so touching in its majesty:

This City now doth, like a garment, wear

The beauty of the morning; silent, bare,

Ships, towers, domes, theatres, and temples lie

Open unto the fields, and to the sky;

All bright and glittering in the smokeless air。

Never did sun more beautifully steep

In his first splendour, valley, rock, or hill;

Neer saw I, never felt, a calm so deep!

The river glideth at his own sweet will:

Dear God! the very houses seem asleep;

And all that mighty heart is lying still!

威斯敏斯特橋上 第2張

【賞析】

威斯敏斯特橋是倫敦市區橫跨泰晤士河的一座大橋,這首十四行詩向我們展現的是詩人站在橋上俯瞰到的倫敦的城市景象,因此常被人們理解爲讚美現代都市風光的作品。作爲一個“謳歌自然的詩人”,一個寫過《丁登寺》這樣浪漫主義聖歌的自然神的信徒,《威斯敏斯特橋》以表現城市景觀作爲題材似乎讓人感到詫異和費解。此詩寫於1802年,其時倫敦已經是一個工業化的現代大都市,這首詩的內容和立場似乎與詩人一貫的“自然崇拜”相背離。然而,通過對文本詩行的細讀,我們可以感到,詩人即便是面對着倫敦的市容也沒有失去作爲一個浪漫主義歌手的美學訴求,以及自由心靈的和諧敏銳的感受力。

這首詩的描述對象顯然不是詩人慣常表現的原始質樸的田園山水,而是有着“船舶,尖塔,劇院,教堂,華屋”的倫敦市景,可是在此中,詩人卻感受到了無與倫比的壯美:“大地再沒有比這兒更美的風貌: /若有誰,對如此壯麗動人的景物/竟無動於衷,那纔是靈魂麻木。”爲了表現這種壯麗動人,詩人使用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意象:“一領新袍”、“明豔的晨光”、“煙塵未染的'大氣”、“旭日金輝”、奇麗的晨光……我們可以發現,詩人對於城市的描述恰恰與自然的意象緊密交融,渾然一體。“船舶,尖塔,劇院,教堂,華屋”只是城市靜態的建築,可是在詩人眼中,它們卻是向着“郊野”和“天穹”敞開着的,而泰晤士河此刻也正“由着自己的心意”徐徐穿流;此刻的城市,不僅有着峽谷山陵田園山水般的靜謐安詳,而且城市與自然完全處於和諧交流的融合之中,兩者交相輝映,天人合一。城市慣常的喧囂、擁擠、骯髒、煩躁,在這裏無跡可尋,它不僅外觀“明豔”、“奇麗”,而且“寂然”、“坦然”,有着“深沉的寧靜”,這組意象消解了我們日常觀念上的充滿“喧譁與騷動”的城市景觀,呈現出大自然秀美的氣韻和肅穆的光輝。因此,詩人在這裏是以對大自然的感悟之心來領略和體驗倫敦此刻的晨景。英國的托馬斯·洛夫·皮科克曾在《詩的四個時期》一文中嘲弄華茲華斯等的作詩原則,“詩意的印象只有在自然景物中才能獲得: 因爲凡是人爲的東西都是有悖詩道的。社會是人爲的,因此我們要生活在社會之外。山巒是自然的,因此我們要生活在山巒之中。”(M.H.艾布拉姆斯《鏡與燈》)《威斯敏斯特橋上》這首詩可作爲對這一嘲諷的回擊——詩意的印象不在於僅對大自然作客觀描述,而在於作爲主體的個人能夠將對自然的和諧寧靜的情感體驗作用於客體對象,從而收穫美和健康的心靈感受。

可是,詩的最後說“上帝呵!千門萬戶都沉睡未醒,/這整個宏大的心臟仍然在歇息!”這一切的美妙只是屬於清晨這個城市尚在沉睡和歇息的時刻,詩人發出這聲慨嘆有何深長的意味呢?也許當城市甦醒的時候,這一切的和諧與寧靜將煙消雲散,如同經歷的夢境,這慨嘆是遺憾抑或悵然,就留給讀者去玩味了!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