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大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論文

大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論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論文,很多大學生都避免不了要寫論文,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大學生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下面是大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論文。

大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論文1

1、調查過程和方法

筆者針對當代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的現狀進行了一項調查,本次調查採用問卷形式,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99份,有效率爲99%,調查對象爲合肥市5所高校學生。調查內容涉及受訪者的日常行爲(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否關注垃圾的分類、是否踐踏草坪、是否關注塑料袋降解性)、大學生對生態文明知識的瞭解情況、大學生對生態文明是否與自己有關、大學生獲取生態文明知識的途徑(相關課程、參與環保社團、宣傳、電視等)、大學生對於破壞生態環境行爲的態度(積極制止、舉報投訴、不願多管、無所謂)、大學生意)。

分別從大學生生態文明知識、生態文明行爲及態度、對當前生態文明的滿意程度等方面設計了26項選擇題,題量適中,難易程度一般,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和代表性,基本上能反映調查對象生態文明意識的現狀及特點。

2、調查結果分析

此項調查的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和意識方面呈現出如下特點:生態文明知識欠缺、生態文明意識未能轉化爲實際行動、大學生對目前生態文明現狀的滿意度不高。

2.1生態文明知識欠缺

大學生在生態文明方面知識欠缺,同時也反映出學校在生態文明教育方面的缺乏。簡單的表現是對基本環保知識的欠缺,如有些同學對於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等等都不瞭解。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對生態文明知識的瞭解程度,不瞭解的人數佔34%,瞭解的佔66%,如:循環經濟的3R原則、世界水日和世界環境日等生態文明知識,30%的大學生的答案是錯誤的,這些問題並不難,但是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回答的正確率卻不是很高,這說明當代大學生生態文明知識水平一般,大學生對生態文明知識的掌握還不牢固。

2.2生態文明意識未能轉化爲實際行動

在調查中,絕大多數同學表示自己有這樣的意識,但在實際生活中,亂扔垃圾的現象卻隨處可見,生態文明意識沒有最終落實到行動上。關於大學生對於破壞生態環境行爲的態度的調查顯示,大學生積極參與保護生態環境、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行爲有所欠缺,大學生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也只是處於一種非經常化、非主動化的狀態。經常採取各種生態環保行爲的比例沒有超過28%,主動制止違背生態文明行爲的只有被調查學生的24%,對於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爲佔53%的人持“不願多管”的態度,5%的人“舉報投訴”,還有18%的人認爲“無所謂”。但大學生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意願比較強烈,有62%的被調查學生願意成爲一名環保志願者。

從受訪者的日常行爲以及大學生對於生態文明建設是否與自己有關的兩項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普遍認爲生態文明建設與自己有密切的關係,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來,有一定的生態文明意識,但是將生態文明意識轉化爲實際行動的比例較低。如認爲生態文明建設與自己有關係的比例達到85%,然而大學生的實踐活動卻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如偶爾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比例45%,偶爾踐踏草坪的比例高達84%。可見,當代大學生缺乏踐行生態文明的主動性。

2.3大學生對目前生態文明現狀的滿意度不高

部分大學生肯定了我國生態文明的總體現狀較好的同時,也肯定了不同主體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所取得的成績,但是對於這些成績大學生並不太滿意,認爲還有改善的空間。合肥作爲中部經濟較發達地區,大學生對本市的生態文明滿意度主要集中在比較滿意上,但是從宏觀的角度上即對整個國家的生態文明狀況的滿意度不高。綜上所述,此項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有所欠缺,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大學生作爲具備一定環境知識、生態文明意識和法律常識的羣體,理應成爲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的傳播者和踐行者,同時也要成爲環保民主監督方面的重要力量,不應僅僅止步於對自己行爲的約束,更重要的是影響和帶動整個社會共同投身於生態文明建設。當前大學生在環境保護中的公衆參與意識欠佳,這一現狀和大學生作爲未來生態文明建設骨幹力量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因此,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素質和生態文明意識、提升大學生參與環境保護行爲的水平,加強生態保護的知行轉化能力刻不容緩。

大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論文

3、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建議與對策

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培養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新時期高校德育教育的新要求。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應該從學校教育、具體實踐和自我修養三個方面入手,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大學生活,並將這一理念付諸實踐。

3.1學校開設生態文明教育課程,構建生態文明校園

學校環境教育能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高校應針對當代大學生生態文明知識欠缺、生態文明意識淡薄的現狀,開設相關的生態文明知識系列課程和定期講座,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生態文明知識教育,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生態文明知識,提高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環境保護和責任意識。只有讓大學生懂得生態環境保護、合理開發利用的資源能源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才能在大學生的心靈深處構築起牢固的生態屏障。高校開設的生態文明教育課程並不是對生態文明作最簡單的描述,而是要將生態文明知識與當今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及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起來,給予大學生關於生態文明的最科學、最嚴謹的知識講解,提高大學生的生態文明知識和生態文明意識。校園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學校能否爲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文化氛圍至關重要。

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建設美好的校園環境和創造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時時處於一種良好的生態氛圍之中,能使學生在優美的環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因此,通過校園生態文化建設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有利於大學生健康成長。爲此,學校黨團組織應積極開展有關生態文明活動,加大生態文明的宣傳力度和規模,提高生態文明活動的質量,培養大學生自願參加生態文明活動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在活動中真切體驗到生態文明的重要性。例如,學校可以利用專題講座,觀看生態科普電影、電視片、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充分融入到一種以保護環境爲己任的氛圍之中。高校可以通過各種學生社團組織進行生態文明知識及其重要性的宣傳教育,用良好的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感化學生,將生態文明價值觀念融入校園文化,構建生態文明校園,使生態文明觀念深入人心。

3.2組織開展生態環保活動,使生態文明意識落到實處

實踐對於心靈的啓迪要遠大於書本知識。實踐比書本更真切,更能啓迪人的心靈,與大自然的零距離接觸,也更能培養大學生對自然的情感,樹立和增強生態文明的信念。古人曾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能讓我們獲得在書本中所收穫不到的知識。因此,“高校應在積極開展生態文明教育過程中堅持實踐育人,將實踐活動作爲培養學生文明意識的有效載體”,經常組織開展生態環保活動,加大活動的頻率和規模,培養良好的生態文化氛圍。生態文明本身是一個實踐認知的過程,可以通過實地調查和觀察活動對我國生態文明現狀進行親身體驗,讓學生更深刻地意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通過實踐活動,實現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對學生進行興趣培養和品德教育,引導學生養成“綠色”行爲習慣,教育學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重在參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生態文明的基本要求,樹立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不奢侈、不浪費,節約用水用電,不隨手扔廢棄物,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踐踏草坪等等。

積極參與環保公益活動,在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實踐活動中提升自己的生態文明素質。同時,逐步使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念成爲大學生的共識,自覺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生態文明意識和素養,提高生態文明的踐行能力,將生態文明的理念轉化爲實際行動,將生態文明建設落到實處。在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活動過程中堅持“育人”爲先,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積極參與環保公益活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品質。

3.3加強生態文化修養,自覺保護生態環境

加強生態文明知識的學習,積極參加學校開設的生態保護課程,瀏覽有關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書籍和網頁,瞭解生態文明知識、政策、方針及建設生態文明的意義和重要性,不斷豐富自身的生態文明知識體系,注重自身生態文明素質的培養。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倡導適度消費、循環消費,養成不浪費、不破壞的良好生活習慣,選擇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樹立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系統,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保護生態環境,積極參加學校和社會組織的各種環保活動,注意平時的生活小節,節約用水用電、愛護校園的一草一木,從現在做起,努力建設一個美麗、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校園,注重循環利用,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積極推進和參與學校及全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弘揚生態文明思想。中國古代樸素的生態文明理論主要以“天人合一”的思想爲核心,主張尊重自然界一切生命的價值,把人與自然的和諧作爲至上要義,其精髓主要是:尊崇自然“好生之德”,效法天地“厚德載物”。古代樸素的生態文明思想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來源之一,也是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寶貴資源。加強自身的生態文化修養,還依靠紮根於內心的生態環保理念,所謂君子“慎獨”。就是要運用道德的規範作爲調節機制,需要人類發自內心的自覺行爲來保證。當然,單純地依靠內心的革命是不現實的,所以,爲了走出生態危機的困境還需要法律的約束和保障,強化對學生的環境法制教育,使他們知法、懂法、守法,成爲我國環境保護方針政策的宣傳者和執行者。

4、結語

提高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都應參與其中,相互交流、協作、提高,彼此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大學生自覺地投身於生態文明建設中,參與學校開展的各種生態環保的活動,讓自己在這些活動中提高生態文明意識,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環境的生態文明理念,同時也要將這些意識付諸實踐,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重在參與,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活動,做一個生態文明的領導者和實踐者。只要人人蔘與,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生態文明建設必將取得豐碩的成果,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也必將不斷提高。

大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論文2

我國的國土面積廣闊,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在廣闊的國土下,森林資源的佔地面積非常少,我國的人均森林資源佔有量是世界人均森林資源佔有量的5%,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森林資源佔比需要進一步優化,通過。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工作的進一步開展。而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在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的情況下,人類子孫後代的繁衍生息將會遇到難題,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國應大力支持林業發展,同時應提高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重視程度,通過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構建和諧家園,爲子孫後代的繁衍生息打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1、因地制宜開展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

在林業生態環境與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森林資源是非常關鍵的因素,而我國的森林資源分佈並不均勻,東北地區的森林資源較爲充足,而西北地區的森林資源十分匱乏,面對這樣的情況,在落實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過程中,就應因地制宜開展這一工作。在東北地區等林業資源豐富的地區,應側重於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而在西北等森林資源匱乏的地區,則應側重於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先增加森林資源,然後進行環境保護,這纔是正確的策略。因此,在森林資源匱乏地區,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等選擇合適的樹種進行培育,育樹成林,之後再落實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

2、拓展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建設工作資金籌集渠道

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工作在開展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而此方面工作的落實資金主要來源與國家財政撥款。近幾年來,我國的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國家財政收入逐年增加,因此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資金也相應的增加,以進一步彌補資金與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工作所需要的資金的資金缺口,避免由於資金不充足導致了這一工作的落實受到了束縛。與此同時,在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資金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因素,爲了有充足的資金來開展這一工作,就應拓展資金的來源渠道。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的主要資金來源與國家財政撥款,在財政撥款有限的情況下,林業部門可以與林業企業進行合作,由企業投資,然後每年適當地爲其提供部分樹木資源,以此來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在適當砍伐樹木之後及時的進行栽種,以此來確保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對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

大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論文 第2張

3、在開發林區資源的情況進行林區保護建設

創新管護途徑,尋求管用並行,是解決目前森林生態建設和林業發展難題的主要方法。林業部門在開展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工作過程中,不應該侷限思維、只從單純的保護方面入手,應轉變思維,從利用與保護相結合的角度入手。林區資源的利用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對這些資源進行利用,我國林業市場才能發展下去,因此在利用過程中落實保護與建設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利用林業資源中,探索如何對資源進行更加充分徹底、更加多元化的利用,以此來提高固定資源的利用價值,創造最大化的經濟收益。而與此同時,在林業資源利用,還應思考如何在不破壞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實現其利用價值,這樣方向都是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過程中可以探索的,從這些方面入手開展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能夠取得更好地效果。

除此之外,我國是法治國家,堅持走依法治國道路,因此,在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法律政策也要不斷健全,使普通羣衆認識到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性,避免羣衆破壞林業資源、大肆砍伐的情況發生。另外,在政策健全的情況下,林業部門在開展這一工作過程中也會具有一定的積極性,這一工作的開展效果得到進一步的優化[2]。

4、結語

在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情況下,國家應在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畢竟生態環境是人們生存過程中不能缺少的存在。爲了促使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取得更好地效果,在此工作落實中,應增加資金,創新技術,從不同角度入手思考對林業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以此來提高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的落實質量,促使這一工作的作用能夠充分地發揮出來。

大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論文3

摘要:本文闡述了生態環境保護的概念及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分析了當前環境面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環境保護的對策。

關鍵詞:生態;環境保護;探討

無論我國還是世界,目前的'生態環境狀況都不容樂觀。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從身邊一點一滴的節約做起,從對於能源使用的自我約束做起,還要認真學習知識努力完善節能減排的工藝技術,爲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終恢復我們生態原本的美好,建設一個可持續性發展的社會。

1、生態環境保護的概念

生態環境是指由生物羣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組成的各種生態系統所構成的整體,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並間接地、潛在地、長遠地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影響。生態環境的破壞最終會導致人類生活環境的惡化。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是在近幾百年來我們人類各方面得到高速發展,尤其是工業得到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的生態環境正在一步步走向衰弱,環境保護已然成了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必須承認在過去的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間所創造的經濟財富是以環境爲代價的。因而我們要增加自己對於環境保護相關知識的瞭解,爲生態環境與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一份自己的努力。

關於環境的概念不同的學科領域有不同的定義,這裏主要是指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是人類出現之前就存在的,是人類目前賴以生存、生活和生產所必需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總稱,即陽光、溫度、氣候、地磁、空氣、水、岩石、土壤、動植物、微生物以及地殼等自然因素的總和,也就是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類的自然形成的物質、能源和現象的總和。環境保護,就是指採取行政、經濟、科學技術、宣傳教育和法律多方面的措施,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更適合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也就是人類在實現自己的經濟發展目標的同時,不能以破壞環境爲代價,或者使環境向不穩定和無序的方向運動,特別不能使生命支持系統遭到繼續破壞而使生命之網瓦解。

環境破壞,環境破壞又稱生態破壞。主要指人類的社會活動引起的生態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關環境效應,它們導致了環境結構與功能的變化,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環境破壞主要是由於人類活動違背了自然生態規律,急功近利,盲目開發自然資源所引起的。因過度砍伐引起的森林覆蓋率銳減,因過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因濫肆捕殺引起許多動物物種瀕臨滅絕,盲目佔地造成耕地面積減少因毀林開荒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地下水過度開採造成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因其他不合理開發利用,造成地質結構破壞,地貌景觀破壞等。

大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論文 第3張

2、保護環境的必要性

恩格斯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我們對自然界的整個統治,是在於我們比其他一切動物,能夠正確認識和運用自然規律。”因此在經濟活動中,我們要處理、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係。

目前,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總量迅速增長,經濟結構與經濟質量水平也獲得了極大提升,經濟成就爲世界所矚目。但是這種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雖然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留下了嚴重的環境後遺症,阻礙了經濟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我國在“__五規劃”中明確要求要“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切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強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控、完善環境保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實施重大環保工程、完善政策措施”,這突顯了經濟建設與環境和諧的關係,而如何處理好發展與保護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我們經濟建設的重要問題。

3、當前環境面臨的問題

衆所周知,我國的環境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嚴峻的,可能你根本不會在意,可是環境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向我們襲來。而白色污染更是最嚴重的威脅之一,已同汽車尾氣、有磷洗滌劑一起列被爲今年我國環保治理三大重點。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製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20__年,我國塑料產量爲519萬噸,進口塑料近600萬噸,當年全國塑料消費總量約1100萬噸,其中包裝用塑料達211萬噸。包裝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丟棄在環境中。這些廢舊塑料包裝物散落在市區、風景旅遊區、水體、道路兩側,不僅影響景觀,造成“視覺污染”,而且因其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危害。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爲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爲14萬噸;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爲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爲19萬噸。天津市每年廢舊塑料包裝物也超過10萬噸。北京市每年廢棄在環境中的塑料袋約23億個,一次性塑料餐具約2.2億個,廢農膜約675萬平方米。人們對此戲稱爲“城郊一片白茫茫”。

環境問題已成爲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主要包括原生環境問題和次生環境問題兩大類。原生環境問題地叫第一環境問題,是由自然環境自身變化引起的,沒有人爲因素或很少有人爲因素參與。這一類環境問題是自然誘發的,是經過較長時間自然蘊蓄過程之後才發生的,或者主要是受自然力的操縱,且人已失去控制能力情況下發生的,並使人類社會遭受一定的損害。這類環境問題包括地震、火山活動、滑坡、泥石流、颱風、洪水、乾旱等。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晝做到預防減少損害;次生環境問題是人類活動作用於周圍環境引起的環境問題,也稱第二環境問題。主要是人類不合理利用資源所引起的環境衰退和工業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等問題。

4、加強環境保護的對策

首先,我們應該儘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飯盒等等。雖然這些物品給我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使生態環境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其次,我們應當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具體來說就是,節約用水,節約用電,不亂扔垃圾,同時注意回收和循環再利用等等。只有這樣,我們纔不會透支我們有限的資源,纔不會給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後代留下遺憾。最後,我們應當學會保護動物,保護植物,與其他生物和平相處。因爲,其他生物也是地球上巨大生物鏈上的一個重要環節,缺少了它們,我們的生活也將受到影響。

防止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化學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噪聲、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噪聲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幹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蹟、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佈、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爲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我國則把環境保護宣佈爲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制定和頒佈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5、結束語

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環境問題已經成爲整個地球的一大危機。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受到了嚴峻挑戰,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各種污染事故頻頻發生。環境問題已經成爲當今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之一,已經成爲我們國家乃至全世界的頭等大事。因此,我們要增加自己對於環境保護相關知識的瞭解,爲生態環境與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一份自己的努力。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