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張飛被誰殺了

張飛被誰殺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飛被誰殺了,張飛是三國演義中比較出名的人物之一,在看三國的時候大家應該都對張飛有一定的瞭解,是一個性格比較直接的人物,對於張飛也有很多人討論,以下張飛被誰殺了。

張飛被誰殺了1

張飛被將領張達、範強謀殺,張飛被將領張達、範強謀殺。張飛喝了很多酒,醉倒了,範疆和張達便趁着張飛熟睡砍下了張飛的首級,並連夜逃奔至東吳,求見孫權。範疆和張達二人的下場,不論是史書還是《三國演義》中,都只有一個,那就是被張飛的長子張苞所殺。

在人們的印象中,張飛的形象無疑是滿臉鬍子的彪形壯漢,行事作風豪爽俠義,脾氣暴躁,聽不進勸。這樣的外形,實在稱不上“美觀”,然而,經過現代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張飛很有可能是一個面如美玉的美男子,再加上他本來就是一個名流貴族的身份,更是增添了一層光彩。

出身貴族的張飛並不可能成爲《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不修邊幅”的樣子,他應該很有文化修養,特別是現在還留存着張飛的一些字畫,也能看出張飛的文化修養不俗。

張飛被殺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正史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跟張飛本身有莫大的關係!

一是性格

《三國志》中提到張飛對文人君子尊敬有加,武將裏除了那幾個有名的,其它一概不放在眼裏!對手下的士卒更是非打即罵!這說明他的性格有粗有細,但總體還是粗多一點。在三國演義中他追隨劉備之前家有莊園,賣酒屠豬。雖然是虛構的,但和他暴躁的性格還是比較接近也很合理。

後來追隨劉備南征北戰,馳騁疆場,建功立業,隨着地位的上升,打罵士卒的毛病也越來越嚴重,劉備常常告誡“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意思是說你用嚴刑頻繁殺人,天天鞭打手下的士卒,卻還要用他們辦事,這是自取禍患。但他都左耳聽右耳冒,不放在心上。張飛因爲暴躁必然少恩,手下的忠誠度不會很高,這也爲張達、範強謀害他間接地提供了條件。

張飛被誰殺了

二是能力

試想作爲一個優秀的帶兵將領,除了自身的武力值之外,全局觀、指揮、謀略缺一不可!當陽長阪坡他率領二十騎兵,阻擋曹操數十萬大軍。幫助劉備順利轉移,靠的不僅是勇氣,還有曹操陣營里程昱的評價,張飛萬人敵的名聲人人都有耳聞,張飛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所以在氣勢上就已經壓曹操的部隊一大截了,再加上他只帶領二十騎兵,讓生性多疑的曹操覺得必有蹊蹺?未敢進兵。

從而促成了當陽橋頭一聲吼,喝斷橋頭水倒流的英雄氣概!還有劉備進攻益州劉璋,他和諸葛孔亮分道援助,在江州義釋嚴顏,充分說明了他愛惜人才,甘願爲人才低頭!一路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甚至比諸葛亮還早一步到達成都附近與劉備會合!

在漢川帶領精兵萬人與曹操大將張郃激戰五十多天,最後出奇兵,抄小路,利用山間道路狹長的地理優勢大敗張郃,這正是謀略的體現!但隨着年齡增長,威名的增加,也難免心生驕傲。驕傲就容易被人鑽空子。

三是環境

張飛年輕時雖然鞭打士卒,但劉備正處在上升期,勢力越來越強。他自己也帶兵有方。再加上劉備、諸葛亮、趙雲等人在他身邊時常勸告,自然不會有什麼事。就像人高興的時候遇到不開心的事也不會太在意,反過來就不行了。

不高興的時候看什麼都不順眼!尤其是二哥關羽被東吳殺害後(也爲張飛埋下了致命的種子),天天想着討伐東吳,心裏被悲痛時刻環繞着,每天都喝的大醉,心煩意亂。一旦抓住手下的毛病,即使是小錯也會從重懲罰!劉備、諸葛亮他們又不在身邊,難以相勸。手下的勸說他又一句不聽!張達、範強也可能是看到這點!感覺求生無望,所以纔對他痛下殺手。

以上三個方面單獨拿出來任何一個都不算大毛病,但綜合在一起就致命了!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但也毀英雄!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凡事都有法度,學會掌握。纔能有助於工作生活。性格決定命運,改變命運從改變性格開始

張飛被誰殺了2

張飛被刺殺時,爲何沒被大家發現,他的死爲伐吳帶來了什麼影響?

一、《三國演義》中的描述。

張飛之死在《三國演義》中有着詳細的描述。張飛是在關羽被東吳所害後,因爲兄弟情深,日夕號泣。他的部下爲了勸解他,用飲酒爲手段,誰知道張飛喝醉酒後,怒氣更盛。他爲了出氣,手下有冒犯他的,都遭到鞭撻,有不少人被鞭撻而死。

在劉備準備討伐東吳前,張飛來見劉備,要求出兵伐吳。劉備答應了張飛的要求,讓他率領部下從閬中出發,與自己在江州會合,一起伐吳。張飛回去後,便要求軍中在三日內製辦白旗白甲,三軍掛孝出征。他的手下範疆、張達請求緩期,被張飛鞭背五十。張飛還說如果來日製辦不齊,就殺二人示衆。

範疆、張達無奈之下,只得鋌而走險。他們在半夜中,各藏短刀,密入帳中。詐言欲稟告機密事情,直到牀前。他們見張飛酒後酣睡,便趁機刺死了張飛,並割下張飛的首級,引了數十人,連夜投東吳去了。我們看《三國演義》中的這段描寫,對範疆、張達刺殺張飛如此容易就會有三分疑惑,更何況張飛臨死前還大叫了一聲。難道張飛的大帳就沒有衛士把守,聽不到動靜嗎?

其實,《三國演義》的作者寫作態度十分認真,他的描述環環相扣,讓人感到合理。這也是爲什麼很多人把《三國演義》當作歷史來看的原因。其實,張飛之死沒人察覺的原因,在書中已經寫得很明白了。

首先,張飛之死的環境。當時,張飛的大帳肯定是有人把守的。因爲範疆、張達是打着稟報機密事的幌子進入大帳的。這就說明了當時是有守衛把守的。可是,範疆、張達進入大帳後,卻沒有其他人在場,只有張飛一人醉臥帳中,這就給範疆、張達行刺創造了條件。

張飛的營帳中之所以沒有其他人,一是張飛酒醉後休息,大家退走免得打擾。二是張飛在關羽去世後,心情不好,借酒澆愁。在酒醉之後,他爲了出氣,專門拿身邊人找茬。找到毛病就鞭撻他們,還打死了不少人。這讓大家在張飛酒醉後,都對他敬而遠之,沒人敢接近他。因此,張飛的帳中才會沒有他人。

張飛被誰殺了 第2張

而張飛臨死前的那聲大叫沒人注意,也應該是張飛在酒醉後,經常藉着酒勁喊叫。大家早就對此習以爲常,甚至可能還有因爲跑去查看被張飛責打的情況。這樣一來,聽到張飛大叫的人,還以爲張飛在發酒瘋,就更不敢進帳查看情況了。

其次,是範疆張達行刺的時機。範疆張達選擇的行刺時機正是軍中混亂的時候。爲了三日後的出征,張飛的部將都忙着做各種準備。在這種情況下,軍中四處忙亂,守衛的警惕性自然下降。可以說,這個時候是軍隊防備最差的時候,這也給範疆張達刺殺成功創造了條件。

第三,是刺殺張飛的兇手問題。我們看範疆張達的表現,就會感覺這兩人雖然是張飛帳下的末將,可是跟張飛的關係不一般。在張飛下令全軍準備白旗白甲的時候,所有將領都不說話,他們兩位末將卻越衆而出,要求緩期。這說明了其他將領都不好說話,指望他們能夠向張飛求情。這顯示了他們與張飛的關係不一般,深受張飛的信任。

我們知道,劉備曾經給張飛指出他的缺點,那就是酒後暴怒,鞭撻健兒,而復令在作用。這範疆張達就應該屬於那些健兒中的一員。而他們又是末將,說明他們沒有什麼指揮才能,純粹是靠武力得到張飛青睞的人。可是,他們的要求正碰到張飛的氣頭上,不但遭到了張飛的鞭撻,還受到了張飛的限期的威脅,逼着他們鋌而走險。

由於範疆張達是張飛信任的將領,這才使得他們能夠進入張飛的營帳。把守營帳的衛士由於知道他們與張飛的關係,纔沒有對他們產生疑心,這給他們刺殺張飛打開了方便之門。

第四是範疆張達並不是獨自作案。我們雖然只看到範疆張達兩人進入張飛的營帳刺殺張飛,但是後面說道他們帶着幾十人投奔了東吳。作爲兩名降將,還能夠帶走幾十人,這說明他們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他們在行刺的時候,沒有動用這些人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想到,如果他們在刺殺張飛時出現差錯,肯定會把這些人也增加進去。因此,張飛的大帳雖然有衛士把守,也頂不住數十人的襲擊。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張飛的死是他對部下暴而無恩造成的。範疆張達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刺殺了張飛,從側面也顯示出張飛治軍不嚴,內部管理混亂的狀況。這是張飛被刺殺而不被發現的主要原因。

二、歷史上對張飛之死的記載。

在歷史上對張飛的死,記載要比《三國演義》裏簡略得多。《三國志張飛傳》中是這樣記載的:

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疆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這段記載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基本與《三國演義》中的一致。只不過沒有夜晚入帳行刺的情節,那個情節應該是作者的藝術加工,但也還是站得住腳的。不過,我們從這段歷史記載中,也可以看出張飛之死的一些端倪。

張飛被誰殺了 第3張

首先,是張飛被範疆張達刺殺的時間是在張飛率領軍隊即將出徵的時候。範疆張達之所以選擇這個時候刺殺張飛,應該與上面的分析一樣,是趁着大軍即將出發,做各種準備忙亂的時候,這是軍隊防備最鬆懈的時候。

其次,是歷史記載中,在張飛之死前,專門寫道了劉備經常告誡張飛的話,那就是他對手下粗暴,經常鞭撻健兒,還讓他們在自己的左右,這是取禍之道。張飛聽了但並不改正。這說明,張飛被部下範疆張達刺殺,與這個缺點有關。

第三,是刺殺張飛後,範疆張達拿着張飛的首級逃奔了東吳。在《三國演義》中,範疆張達最後是東吳爲了求和,送給了劉備。劉備將他們殺掉,爲張飛報了仇。在歷史上並沒有這樣的記載,這兩人至此也沒有了下文。

歷史上的記載雖然沒有描寫張飛之死的細節,不過對張飛之死的原因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張飛愛敬君子不恤小人,對待手下過於粗暴,這最終遭到了部下的報復,糊里糊塗地丟掉了性命。

三、張飛之死與伐吳的關係。

張飛是死在他即將出兵伐吳的時候,這使得他的死與伐吳有着緊密的聯繫。當時,劉備得到張飛部下都督的奏章,就發生了嘆息,說“噫,飛死矣”。這更加激發了劉備伐吳的憤怒,向東吳發動了更猛烈的進攻。

張飛之所以在伐吳前被殺,不僅僅是因爲兇手選擇時機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這是兇手最大的機會。這是因爲,當孫劉聯盟的時候,兇手是難以下定刺殺張飛的決心的。這是因爲張飛駐軍在閬中,如果兇手刺殺了張飛,他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逃跑。

如果想要向北投降曹魏,由於有秦嶺天險的阻隔,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曹操撤走的時候,將漢中的百姓全部遷走,只給劉備留下一片荒原。這樣,兇手很可能在逃到曹魏的控制區前,不是餓死荒野,就是被蜀軍擒獲。

只有在蜀吳發動衝突的時候,兇手纔有逃跑的目的地。那就是順流而下,逃往東吳。由於從水路逃走,蜀漢就算是知道了張飛的死訊,也無法去攔截捉拿他們。有了這個有利條件,才使得兇手下定決心,在部隊出征前刺殺了張飛逃走。可以說,在蜀漢決定伐吳的時候,張飛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後人在評價張飛之死的時候,曾經說過張飛一死,蜀軍可以無出也。這個意思是說,在蜀軍中,張飛是僅次於關羽的武將。張飛一死,劉備就失去了能征慣戰的猛將。這給蜀軍的作戰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在夷陵之戰前,黃權建議讓自己擔任先鋒,劉備在後方壓陣。這個建議主要是讓蜀軍有一定的戰略縱深,並使得劉備不親自到第一線指揮作戰。但是劉備拒絕了黃權的建議,自己親臨前線指揮。這主要因爲劉備並不認爲黃權的指揮作戰能力,能夠達到摧破吳軍防線的水平。如果張飛尚在的話,劉備就會放心地讓張飛擔任先鋒了。

這樣,以張飛的能力,就可以採取陸遜最害怕的戰術,水陸並進,夾江而下。張飛在前衝鋒,劉備在後支援,蜀漢有希望奪取夷陵之戰的勝利。即便是不能勝利,在東吳反擊的時候,也不會遭受那麼重大的損失。

這是因爲劉備親臨前線指揮,使得他成爲東吳的主要攻擊目標。東吳集中兵力攻打劉備,打亂了蜀軍的指揮,大部分軍隊都陷入混亂,遭到了重大的損失。東吳派兵一路死死咬住劉備窮追猛打,使得劉備一路逃亡,沒有喘息的機會。很多沒有遭受攻擊的蜀軍,都自行潰散了。如果張飛尚在的話,這種情況是不會出現的。可以說,張飛的存亡,在很大方面上左右了夷陵之戰的勝負結果。

結語:

張飛被部下刺殺而沒有被大家察覺,主要是在時間、環境、兇手各個方面的綜合作用。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張飛不聽從劉備的勸誡,不思悔改的結果。他對部下暴而無恩,還將鞭撻的健兒放置在身邊,這使得他的被刺殺成爲了一件必然的事情。

張飛的死,對夷陵之戰的影響極大。正是因爲他的死,使得劉備手下沒有了能征慣戰的將領,迫使劉備親自到前線指揮。在東吳採取火攻的時候,由於劉備身處第一線,失去了指揮能力,造成了蜀軍的混亂,乃至崩潰。如果張飛不死,夷陵之戰的勝負還不可知。因此,張飛因爲對自己的缺點明知故犯,不但造成了自己的殺身之禍,也給蜀漢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這也是我們後人應當引以爲戒的地方。

張飛被誰殺了3

張飛被殺後,劉備說了四個字,諸葛亮覺得心寒,趙雲聽了想回常山

劉備是《三國》裏的核心人物,據說只要是和劉備有過接觸的人都會被他的謙遜有禮、深明大義所折服。而也正是因爲劉備的這些美好品質,他才能在與孫權和曹操的交戰中獲得衆多賢良之士的擁護和支持。並最終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不過,只要一說起劉備,就不得不令人想起劉備的另外兩個兄弟。

關羽和張飛是劉備的好兄弟,在劉備還沒準備與曹操和孫權爭搶天下的時候,三人就有了“桃園三結義”的美談。後來劉備打算統一三國,自立爲王,關羽和張飛也是第一個跳出來支持的,並隨着劉備東征西戰,風雨同舟,沒有任何怨言。而劉備也從未虧待過關羽和張飛,只要是自己有的,也一定會分享給自己的兩個好兄弟。但是,三人的感情真的從開始到結束都是如此純粹乾淨嗎?事實證明並不簡單。

劉備與曹操交戰時,有一戰是襄樊之戰,關羽毛遂自薦,要求自己帶領手下的士兵去攻打被曹操佔據的襄陽和樊城,劉備也非高興地同意了,畢竟關羽的實力他是清楚的,並不認爲會有所損失。的確,剛開始的進攻非常順利,不僅使于禁所帶領的軍隊全軍覆沒,還成功殺掉了猛將龐德。曹魏一連損失兩位大將,連曹操都坐不住了。

但是,接下來的作戰卻並沒有那麼順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東吳少將呂蒙見漢魏兩國相爭,非常開心,趁其不備,偷襲了漢軍的重要地盤——荊州,關羽大怒,卻也只能敗走麥城,後又被東吳俘虜,後因不願誠心歸降所死。關羽死後,劉備損失一名大將,也損失了自己最好的兄弟,痛苦不止,連一旁的張飛看着都極其心疼。衆將領都被劉關二人的友情所感動,更加敬重劉邦。

張飛被誰殺了 第4張

可是,偏偏禍不單行,在關羽去世沒多久,劉備的另一個好兄弟張飛也死了,張飛的死因挺狗血的,竟是被自己手下的士兵張達和範強所殺,原因竟是張飛平時對自己下屬不夠友愛,經常動不動就動用刑罰在自己下屬身上,這才導致張、範二人的不滿,將其暗殺。

但是,劉備知道張飛的死訊後,並沒有像之前聽到關羽死訊那樣惋惜悲痛,只輕描淡寫地說說了:“噫!飛死矣。”好像只是在說今天吃什麼飯一樣平常,完全沒有一點悲傷。當諸葛亮看到劉備的反應時,卻感到陣陣心寒,不由得想起張飛、關羽在世時劉備的熱絡勁兒,再結合張、關死後劉備的反應狀態,便突然明白了。

劉備其實根本並不在意張飛和關羽的死活,而之前關羽去世,劉備之所哭得要死不活活,其實就是爲了讓張飛看的,讓張飛看到劉備是多麼在意他們這兩個兄弟,讓張飛所爲其感動,從而更賣力地爲劉備攻軍殺敵,也好早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而現在張飛一死,他也就無所顧忌了,便不必爲此做戲或是如何,因此纔會如此平靜。

諸葛亮又不禁想起劉備爲尋自己做良師而“三顧茅廬”,當時自己還感動不已,現在看來,劉備也許對自己也是做戲罷了,實則是爲了利用自己,頓時感到更加心寒了。後來趙雲也得知劉備的反應,和諸葛亮一樣,都感到對劉備失望不已,可能是沒想到自己無比信賴的主公竟有如此的“用心”,不控制地想起自己和劉備相處的點點滴滴,不由得大呼“主公簡直太陰險了。”他甚至於都想放棄自己的將領身份回老家常山了。

結語:我們所看到的歷史人物大多都是表象,如果認真仔細研究,可能他們真正的樣子會與我們的認知有所偏差。生活中的許多事物也往往如此,要透徹地瞭解解一個人或一件事,一定要擦亮眼睛,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樣才能不被表象所迷惑。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