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新聞評論範文

新聞評論範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聞評論範文1

一、爲在線評論制定行爲準則,明確地告訴用戶有哪些“不許”

新聞評論範文

確定行爲準則是必要的,在線評論的質量與此密切相關。新聞網站應爲用戶如何評論提供清晰、明確和透明的行爲準則。這些準則所構建的機制和氛圍,不僅能夠促進用戶開展有益的討論,也能使網站解釋自己必要的管理行爲。許多行爲準則會告訴用戶有哪些“不許”,通覽多數新聞網站的行爲準則,這些“不許”主要結合所在國家互聯網管理法律法規制定,如不許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祕密;不許煽動民族仇恨,破壞民族團結;不許散佈淫穢色情、暴力恐怖信息;不許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等。世界報業和新聞出版協會(WAN-IFRA)建議在線評論行爲準則的制定應包括以下幾點:描述新聞網站希望造就的評論氛圍和致力促成的討論類型;明確界定侮辱、及法律禁止的其他行爲;爲競爭性觀點提供對話的機會;鼓勵用戶評論時用事實說話;提醒評論者注意將重點放在問題本身而非彼此攻擊。③對於引人關注的重大新聞和社會問題,鼓勵記者、編輯等主創人員參與討論記者、編輯等主創人員及時組織和參與熱點新聞的在線討論,能夠引導評論走向,改善評論質量。主創人員可以回答各種問題,也應該回應相關批評。當前仍有采編和管理人員不願、不屑、不敢與用戶開展在線交流,但這一心態正發生變化,在線評論的正效應加快了這一轉變。英國《衛報》的採編人員認爲,創作人員參與在線討論,能夠顯着引導隨後的討論主線,因爲這設置了較高的討論門檻,爲參與者指出了討論的方向。

對於一些重要新聞和社會話題,一些新聞機構還會讓主創人員使用在線聊天形式和用戶直接交流。美國《西雅圖時報》經常就特定問題舉行在線聊天,認爲這是在線評論之外的又一選擇,對於渴望與用戶交流和對話的新聞機構來說,在線聊天能夠讓用戶感覺到他們真正擁有與新聞機構互動的機會。突出有價值的在線評論,讓其成爲新聞報道的一部分新聞網站的在線評論應該好看、耐看,對於潛水用戶也應如此。爲實現這一目的,發現和突出有價值的在線評論是必要的,“讓評論成爲新聞的一部分”,除了讓高質量評論更能被用戶看得見外,還要對這些評論的貢獻者予以回報與鼓勵。另外的一個紅利在於,新聞網站可以用這些評論爲網站的新聞增光添彩。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已經開始了對在線評論的新定位:將有價值的評論從網頁底部撈起,放在新聞報道的右側。這一舉措首次用在了20xx年7月27日一篇關於轉基因橘子的新聞中,由於轉基因食品是個有爭議的話題,此前相關報道推出後激發了大量在線評論,其中不乏對轉基因生物的真知灼見。該報互動新聞副主編MarcLavallee認爲,《紐約時報》的嘗試“向用戶發出了一個信號:如果你爲我們網站的討論花費了5分鐘、10分鐘或15分鐘的時間,我們珍視你的貢獻並希望其他讀者能從你的貢獻中獲益”。

二、儘可能設專職的管理人員或管理團隊,以便適時引導對話,及時有效溝通

在線評論的管理並不輕鬆,需要新聞網站採取更積極、更主動、更有效的措施。如果新聞網站的財力允許,最好明確專職的管理人員,有條件的也可以組建一支團隊,這樣可以更有效地發現評論社區存在的突出問題,激發更多高質量評論,減少用戶違反評論行爲準則的情況發生。另外,爲了促進評論社區健康發展,新聞網站可以通過恰當的方式及時提醒違反評論準則的用戶,而非簡單地屏蔽和刪帖。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海灣新聞通訊社的管理人員時不時會寫信給一些用戶,明確告訴他們應保持克制,負起責任。這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耐心,但通常會看到討論質量明顯改善。總而言之,實現在線評論價值通常需經歷三個階段,首先,有效避免和減少新聞網站層出不窮的不當言論;其次,努力促成建設性對話的氛圍和機制;最後,非常重要的一點:突出那些有價值的在線評論,讓其成爲新聞報道和網站內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前仍有一些新聞網站將在線評論視爲不得不面對的沉重負擔,這種心態必須改變。

新聞評論範文2

(一)片頭:關注視點,解讀新聞,我們一直在努力。觀衆朋友,大家好,今天是xx年xx月xx日,歡迎收看本期的《社會視點》

(二)主體內容:

【主持人開場白】:前不久,有媒體曝光埋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師靈骨的西安興教寺,三分之二建築面臨拆遷。而當地政府給出的拆遷原因竟是申遺需要。這一消息在網絡上引發憤怒,網友直斥拆遷理由“荒唐”,當地政府連千年古剎都不放過,實爲文化犯罪。如今,唐僧埋骨古剎也面臨強拆了,果真是連菩薩都阻止不了人類強拆的腳步! 現在,各種強拆事件時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有時甚至發生流血的事件。

【場景1】:某一拆遷現場

【畫面】:機器轟鳴,一輛推土機正在推到一間房子。四周一片廢墟,有些地方殘留着一下殘垣斷壁,水泥裏的鋼筋裸露在外面……

【同期聲】:在20xx年10月25日早晨,年過六旬的合肥市民趙良芝正在家門口洗衣服,被幾個年輕小夥強行拖上一輛汽車。這夥人拉着她駕車轉悠許久後,拉到城外丟了下來。身無分文的她,向路人求助才得以回家。回到家裏已是面目全非:通往自家四樓的樓梯全被毀掉,窗戶玻璃被打爛,家成了“空中樓閣”。

【串聯詞】:畫面中的場景相信大家在生活當中時常看到,隨着城市的不斷髮展和擴大,城市逐漸向周圍擴張,爲了城市的美觀和統一,畫面中的那些舊房子不得不拆掉。有一些拆遷單位爲了儘快完成拆遷任務,有時就會採取一些強制手段。就發生了剛纔趙女士的經歷。

【場景2】:在成都市金牛區某一三層小樓房外

【畫面】:在這個三層小洋房外,掛着一條條幅上面寫着“房在人在 與房共存亡”

【同期聲】:11月13日早晨,在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金華村發生一起惡性“拆遷”事件,女主人以死相爭未能阻止政府組織的破拆隊伍,最後“自焚”於樓頂天台,燒得面目全非。

【串聯詞】: 在這次惡性“拆遷”事件發生後,數人被拘,數人受傷住院,政府部門將其定性爲暴力抗法,被拆戶控訴政府暴力“拆遷”,究竟孰是孰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在這裏被漠視,法律在這裏被踐踏,本應預見的流血的事件卻在政府官員的現場指揮下發生了。

根據記者的調查發現,強拆事件的發生於拆遷方信息不公開、操作不透明,以及民意訴求渠道不暢有很大的關係。

有很多遭遇強拆的居民稱,他們在拆之前只發個通知,並告知補償安置協議,隨後不久就採取停電停水方式,強行逼迫居民簽字搬走。對於他們這些不籤不搬的,還半夜三更砸門放炮仗進行恐嚇。

面對“強拆”事件,對於這些老百姓而言,對他們的傷害往往是巨大的。他們中有些人爲了保護自家的房屋,甚至會採取“自殘”、“暴力”等過激行爲。我們的記者採訪到了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的劉主任,看看他是如何看待這些“強拆”事件呢?

【場景3】: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

【畫面】:本欄目記者正在採訪劉主任

【記者採訪】:

記者:劉主任,您好。相信您平時肯定也在關注這些“強拆”事件吧,那您怎樣看待這些事件呢?

劉主任:我覺得此類事件已經危及公民個人權利和生命安全。這樣的做法,是對公民人身、財產等權利的漠視。

記者:面對強拆事件,對於這些老百姓而言他們是其中的受害者。您認爲怎樣做才能避免暴力強拆事件的發生呢?

劉主任:當務之急是制定新的徵地、拆遷法律法規,通過系統的規定,進一步明確公共利益的具體範圍,只有完善法律規範體系,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才能得到保護。

記者:在遇到暴力強拆事件時,老百姓往往是弱小的,他們爲了維護自己家園甚至採取自殘行爲,您認爲當遇到強拆是,他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使自己儘量少受到傷害呢?

劉主任:在面對強拆時,尤其是非法強拆,要保持理智,採取自殘等行爲是萬萬不可的。應利用合法的手段來保護自己的權益,比如說去有關部門尋求幫助,找律師,保留證據等等,總之,要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和自己的家園。

新聞評論範文3

主持人開場白:關注校園內外,聚焦實事熱點。觀衆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節目,我是主持人羅心月。

“宿舍裏總有這樣一個人,他要睡的時候,全宿舍都要睡,他醒的時候,全宿舍都要得醒。”近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曬出一組“奇葩”室友的漫畫。漫畫中有人將垃圾丟一地,有人將衣服堆得到處都是,有人在關燈時仍在玩電腦。四年朝夕相處,大學室友自然是沒法避免小摩擦。在前段時間復旦大學的投毒案,更是把把室友之間的矛盾聚焦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根據南方都市報的報道,西南大學一項研究顯示,近一半大學生認爲寢室關係不夠融洽,僅12%的同學對寢室關係感到滿意,在微博上還有人調侃道“感謝舍友不殺之恩”。同窗共讀爲何會淪落到感謝不殺之恩,本期節目就和大家聊一聊室友關係這個話題。

解說:

20xx年4月16號,復旦大學官方微博發表消息稱,該校20xx級碩士研究生黃洋同學經搶救無效於當天下午在附屬中山醫院去世,後經警方調查其室友林某涉嫌在寢室的飲水機裏下毒謀害黃洋。同在4月16號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學生袁某因爲室友蔣某沒有及時開門發生爭執,將蔣某捅傷致死。類似的悲劇不禁引人深思,舍友產生矛盾和衝突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同學們作爲寢室關係的直接經歷者,對這個問題都有最深刻的體會。我們不妨聽聽她們的看法。

採訪:

你對投毒案的看法?你在宿舍一般會因爲什麼產生矛盾?)有字幕

同學A :作息、生活習慣的不一致,還有性格不一致造成的矛盾衝突

同學B:家庭環境、價值觀,導致小摩擦變成大摩擦,尤其在女生宿舍一些矛盾積累起來會變成無法逾越的隔閡。

同學C:基本沒有什麼矛盾,偶爾因爲打掃衛生分配問題,鬧着玩就就好了。

同學D:矛盾比較少,也是因爲衛生問題或者是打飯之類的。

解說:

同時,當今的教育體制和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居多的現狀也是誘發室友關係出現裂痕的原因。除了大環境的因素之外,寢室內發生矛盾還具有特殊性,一位同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委婉的講述了他宿舍的現狀。

(一個同學的背部拍攝採訪)

背部採訪:

同學E:我覺得我和我室友的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溝通,表面上是因爲生活習慣不一樣,而實際上是因爲價值觀的不同,對未來的認識不同,比如說我就不喜歡朝九晚五的工作,他們卻想從事這樣的工作,我想睡覺的時候他們在玩電腦,我就覺得他們在影響我的生活,但是我也不會跟他們說明,他們自己也不會意識到自己影響了別人,所以矛盾激化導致溝通越來越少。我們彼此也覺得互相缺乏尊重,我覺得我們學校應該建立一種機制,就是解決室友之間的矛盾。而且學校應該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上面,更多的介入這種關係,而不是簡單的換寢室就可以解決。

主持人:

其實從以上的採訪不難看出,寢室的確是一個矛盾的聚集地,這和當代大學生的特點是分不開的,同學們性格各異被安排在一起,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摩擦,如果將寢室看成一個私人的空間,他自然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而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這就難免與其他人發生衝突。此外當代的大學生都有很強的自我意識,這也往往導致他們認爲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其他人必須與自己的觀點保持一致。而且,大學生之間的室友關係也是大學全部人際關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們的大學生活也有重要的影響,我們的同學對於室友關係的重要性也有類似的看法。

採訪:

(處理好室友關係你認爲重要嗎?)

採訪同學G :帶來正能量,人的心情愉悅。

採訪同學F:可以多多交流學習。大家討論。

解說:

大量的學術研究表明,和室友相處,是學着和性格、興趣、成長環境、家庭背景、價值觀等不同的人交流和共處的重要機會,是爲步入更加紛繁複雜的社會做的“準備活動”。難怪很多美國大學,比如哈佛,要在室友分配上下大功夫,儘量創造機會讓學生能和不同於自己的人認識溝通。波士頓大學擁有全美私立大學中第二大的住宿生活管理系統。有將近1.2萬名學生住在約150棟大大小小的住宿樓中。其實呢,在處理室友關係的問題上,我們不妨借鑑一下外國高校的做法。

波士頓大學的學生背景非常多樣化,有不同種族和民族的學生,有國際學生、學生運動員、預備役軍官學生等。學生大多混雜着分配住宿,而且除了特殊的需求,學校在室友分配上基本上是按照隨機的原則。只是在室友分配好了以後,新生會收到郵件得知自己的室友將會是誰。他們可以在踏入校園之前,通過社交網絡等方式與未來的室友溝通交流,熟悉彼此。

同時,波士頓大學的住宿生活管理網站上,有一個專門的板塊,叫作“與室友相處”,當中給出了很多中肯又實際的建議。“不論你和朋友還是陌生人住在一起,成功的室友關係總是建立在溝通和妥協的基礎之上。”這是波士頓大學網站上的一段話。

如何把室友的關係處理好有很多辦法,那麼,有了這些辦法,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多反思自己,主動和室友溝通。

結束語:好了,本期的節目到這就要告一段落了,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新聞評論範文4

與網絡、報刊、電視相比,廣播新聞評論一直是一個弱項,其潛力優勢沒有充分發揮,應突出“新、快、活”特色,在語言、內容和形式上創新,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新聞評論之路論文下載。

一、突出新、快、活優勢

新聞評論具有強烈的思辨色彩,審時度勢,切中要害,優秀的時評有着匕首和投槍的作用。代表城市廣播發聲,在新聞事件上表明自己的態度,弘揚主流價值觀。廣播評論以科學的、富有前瞻性的眼光觀察社會,發表真誠的、有價值的見解,爲聽衆提供多個分析問題的視角。

如今,信息海量呈現,受衆不再滿足於知曉事實,還希望傳統媒體個性化傳播;客觀報道與主觀評價相結合,融事實的敘述和評論爲一體。受衆討厭沒有新意的嘮叨,不會拒絕真知灼見。相對於報刊、電視、網絡,廣播評論的發展仍然落後,即使每天一條“本臺評論”都難以持久,質量參差不齊。

廣播評論的弱勢地位並不表明廣播評論不受歡迎,而是其潛力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發揮廣播評論的優勢,必須按照廣播規律進行創新,在“新、快、活”上做文章。新,就最新的新聞事件進行實時評論;快,簡捷明快,一語中的;活,語言活潑,從題材和形式上貼近聽衆。

二、表達口語話、音響化

長期以來,廣播評論基本上是報紙評論的聲音版,書面化的語言,僵硬的表述影響了收聽效果。新聞事件是鮮活的,一事一分析,蘊涵在其中的道理也應該是具體和鮮明的。在城市廣播新聞評論的表達創新上,突破報刊思維,放下“教育人”的理論架子是首要課題。老想着把一個普通的新聞事件拔高,上升到普遍的真理,就難免高高在上,不能與聽衆“拉呱”,與“新、快、活”的要求相去甚遠。

廣播新聞評論主要靠邏輯的力量說服聽衆,所以,在注重語言通俗性的同時,也要注重形象化表達。形象化能讓論點在聽衆腦海中動起來,收到理想的傳播效果。

城市廣播新聞越來越注重各種聲音的運用,好的廣播音響能體現報道的真實性,讓人如臨其境。廣播新聞評論可以引用新聞當事人的典型語言和新聞背景音響,也可以採集觀衆的觀點,充分發揮廣播“以聲代筆、以聲達意”的傳播優勢,讓廣播新聞評論從“我寫你聽”走向雙向交流。近年來,從記者現場口頭評論到連線嘉賓的訪談評論,從純文字評論到表達樣式的豐富讓廣播新聞評論的天地豁然開朗。

三、內容貼近民衆

與報紙、網絡、電視相比,廣播媒體具有更強的天然貼近性。如何增強廣播新聞評論的可聽性?在選材的貼近性和說理的通俗性上下功夫。新聞性和貼近性相統一,才能達到說聽衆關心的話題、說百姓話、表達聽衆的真情實感的傳播目的。

新聞評論的貼近性體現在反映民聲民意,針對人們普遍關心的話題發表議論。醫療保險、學校收費、住房改革、下崗就業、對社會不良現象的批評,這些話題都有一個明確的指向——百姓生存狀態。一篇新聞評論的價值大小,反響如何,是否具有可聽性,關鍵是這篇評論是否觸及了羣衆關心的事,是否在爲老百姓說話。傳播的“相關效應”拉近了評論與聽衆的距離,從羣衆生活的角度評述事物,纔會受到聽衆歡迎。

選題策劃在廣播新聞評論中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是對一天中已發生的新聞進行梳理、分析,然後反問幾個問題:這個事件大家關注嗎,爲什麼,它包含着怎樣的道理,聽衆應該如何認識?新聞評論的選題有了,接下來就是角度和採訪寫作等落實環節的實施了。

四、個性化評論專欄

廣播新聞評論要想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各具特色的個性化評論專欄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1、專家評論專欄。建立涵蓋各專業的媒體專家學者庫,採用電話連線或演播室訪談等形式,爲專家學者提供個性化展示的平臺,促進欄目的品牌建設。

2、記者評論專欄。將網絡上流行的播客、博客搬到廣播媒體中,給記者的採訪札記個性化表達的空間。

3、聽衆來論專欄。收集和編輯聽衆的短信、留言、來稿,由聽衆自己錄音或由主持人進行特色配音,拓展參與的渠道,對聽衆的反映做出迅速的媒體反應。

4、媒體評論彙編專欄。對報刊、網絡等媒體的新聞評論進行彙編、點評,匯天下之精華。

新聞評論範文5

8月27日,中國奧運精英代表團今日抵港,留港3日期間會出席明日的示範表演節目及綜藝節目,與一衆熱切期盼的市民見面交流。訪港團一行64人,包括全部在里約奧運取得金牌的42位運動員,及“用了洪荒之力”獲得仰泳銅牌的傅園慧、羽毛球男單第四名林丹及男子短跑100米接力第四名蘇炳添。

64人的訪港團約於上午11時35分抵港,機場停機坪舉行歡迎儀式,訪港團落機通道鋪上紅地毯。團體由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帶領落機。頭數位落機的運動員包括張夢雪、吳敏霞、孫楊。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歡迎他們到港。

傅園慧上車前,被記者問到“對香港感覺怎樣,開心嗎?”她微笑點頭,態度親切,她上旅遊巴亦笑容滿面,又與記者揮手微笑。訪港團約中午12時05分上旅遊巴離開停機坪,展開3日訪港之旅。

新聞評論範文6

一、評論角度要客觀深入

當前,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新事物、新問題層出不窮,廣播新聞評論節目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報道日益深入,已經超出事件發生之初的表層含義。目前,大部分節目都強調幫助聽衆梳理事件始末,透過新聞現象揭露問題本質。簡單來講,廣播新聞評論節目要想突圍,就需要加強深度報道。對於這一點,浙江廣播電臺的《浙廣早新聞》節目就將自己的評論視角從表層的報道中解脫出來,將眼光放在事件的核心環節上,用全方位的思維報道問題背後的本質。如20xx年《浙廣早新聞》節目的一則新聞是講日本奶粉出問題,引發消費者驚慌的事件。節目先調查了日本奶粉的生產和銷售狀況,再分析奶粉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又聯繫到人們對國內奶粉的不信任,於是開始轉向代購奶粉,又從選擇代購的原因深化到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失望,之後又指出國產奶粉質量不達標是由於政府對奶產品的質量要求不高,最後將所有問題的原因歸結爲利益驅使。這種深入剖析新聞事件核心環節的報道方式,纔能有效引導聽衆把握問題本質,深入思考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同時,高質量的廣播新聞評論節目一定要把握好評論的“度”,評論節奏,內容長短都要合理,評論過短則無法揭露問題本質,評論過長又顯得囉嗦。在快節奏的當代社會,短小精悍且內涵豐富的評論詞更適合聽衆的收聽要求。20xx年的一期《浙廣早新聞》對於重慶女大學生搭黑車遇害的事件,主持人以這樣一句話結尾:“黑車不是關鍵,重點是提高女性自我防範意識,時刻在內心敲響安全警鐘。防身術不是萬能的,防患於未然纔是實在。”短而有力的評語不僅揭露了問題的本質,而且也道出瞭解決的辦法。

二、節目內容要具有價值

廣播新聞評論節目產生之初,其主要功能就是扮演政府“喉舌”的角色。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當下的廣播新聞評論節目的主要功能則是輿論引導和社會監督,其內容越來越傾向於揭示民生問題,監督政府工作,扮演着時代發展的思考者、監督者的角色。而要想提高廣播新聞評論節目的思想深度,就必須學會站在羣衆立場進行觀察、思考和監督。20xx年7月,鄭州一處馬上竣工的拆遷安置房發生大面積牆體裂縫問題。這一消息一經披露,河南廣播電臺《657新聞眼》節目組第一時間跟進,派遣多路記者深入採訪,並及時推出《別讓“問題磚”成爲“問題人”的替罪羊》的評論節目,在節目中,通過設問對拆遷安置房建設進行了一系列的追問和思考,表面上的“豆*渣”工程,背後還是不健全的監管制度在作祟。只有加強制度建設,加大監管力度,才能真正確保保障房的質量,才能真正服務於民、惠利於民。節目一經播出,便得到了廣大聽衆的肯定與好評。20xx年冬季,鄭州立交橋下農民工劉紅衛之死引發了社會的強烈反響和廣泛關注,是政府部門的問題嗎?是社會人心的問題嗎?還是保障制度的問題?不管我們怎樣捫心自問,死者都無法再次醒來。據此,《657新聞眼》及時推出了名爲《這個冬天有點冷》的評論,從人文色彩濃厚的評論題目,再到節目內容和結構安排,都拒絕高談闊論、空話連篇,而是以設身處地的立場,將新聞事件與社會救助之間的衝突客觀展現出來。通過充滿情感色彩的質問,對當下社會保障制度進行深入剖析。節目語言親切又不失嚴肅性,讓受衆產生了深刻印象。此外,關於鄭州市北部區域自來水管道接連爆裂,導致大範圍停水的問題,欄目記者經過實地調查,揭露問題的根源,並及時推出了名爲《爆裂的不僅是水管》的評論,迅速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併成功推動了政府相關部門對自來水管道進行全面改造的決議實施。

三、評論形態要體現互動

顧名思義,廣播新聞評論節目就是以評論爲核心內容的節目,所以廣播評論節目的評論主體、評論內容、評論結構的層次性非常關鍵。在所有人都能夠成爲信息傳播者的新媒體時代,角度立體化、主體多元化、結構層次化、形態“草根”化等成爲了提高廣播評論節目深廣度和忠誠度的有效途徑。互動性是新媒體最爲顯著的特徵與優勢,不管是門戶網站還是社交媒體,受衆能夠隨時隨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發佈分享最新信息,這就使得廣大網絡受衆的自我表達更易實現,多元話語並存成爲現實。廣播新聞評論節目要充分利用新媒體這一互動平臺,加強與聽衆的互動交流,進而使節目評論的觀點更加多元化和立體化,評論的思想更加民主化。江西廣播電臺的《江廣早班車》在這方面就做得非常到位。節目每日所談論的話題,都會提前在節目官方微博和網站上進行公佈,並通過全天整點檔的《新聞追追追》進行滾動播放,讓廣大聽衆提前知曉。在節目中,除了特邀嘉賓的觀點外,主持人還適時穿插聽衆的觀點,並要求嘉賓對聽衆觀點予以點評,其中不僅會出現相似觀點,而且還會出現相反評論,賦予了節目很強的戲劇性,豐富了評論內容,增強了節目可聽性。

《江廣早班車》還嘗試在全省範圍內選聘專業強、素質高、能力硬的羣衆觀察員,在節目中結合具體話題,利用電話連線方式,讓羣衆真實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如此不僅實現了評論主體多元化,而且實現了節目形態草根化,充分彰顯了普通民衆對新聞評論的話語權,使得節目思想更加深刻、節目內容更加豐富、節目視角更加多樣,全面提高了節目的社會影響力,有效擴大了受衆範圍。

新聞評論範文7

論文摘要:在市場經濟日益深入的今天已沒有人再爲此而困惑。作爲承載網絡新聞評論的網絡媒體,因爲決定其生存的合理性的根本因素是受衆,故其商品屬性就更是天經地義。品牌是人類進入現代社會後一個商品經營的核心概念。現代社會,商品的所有權己經從商人的手中轉移到消費者手中,由他們決定品牌的命運。

論文關鍵詞:網絡新聞 品牌構建

發展中國家,網絡對經濟的影響遠遠小於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我們看到的互聯網不只是悄悄地改變着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且還在深刻地改變着社會行爲和意識。因此,網絡新聞報道和網絡輿論對民衆的影響就倍受人們看重。

一、新聞評論品牌的內涵及要義

在《牛津大辭典》裏,品牌被解釋爲用來證明所有權,作爲質量的標誌或其他用途,即用以區別和證明品質。隨着時間的推移,商業競爭格局以及零售業形態不斷變遷,品牌承載的含義也越來越豐富,甚至形成了專門的研究領域—品牌學。對新聞評論來說,其品牌的定義有多種,但它們的基本內涵是差不多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它包括有形的文本與無形的影響力兩方面;核心是符合受衆需要、滿足受衆需求的作品及其功能的實現,就是要內容爲王;它要有鮮明的個性,與衆不同的品質,採取差異化的策略來經營;它是一個符號系統,這個符號系統是統一在一個共同的理念之下。

在網絡新聞評論傳播中,表面上海量的言論信息令人眼花繚亂,而信息的背後卻常常是雷同、膚淺和抄襲。目前,在網絡媒體中已有不少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品牌評論欄目和品牌論壇,比如,xx網的《發展論壇》等。品牌意味着受衆在情感上的依賴,在行爲上的忠誠。品牌欄目和論壇的塑造,不外乎兩個辦法:一是自己網站擁有,而別的網站沒有;二是別的網站擁有,但自己網站能夠勝出。

(一)網絡作爲新媒介更需要培養自己的品牌欄目

互聯網是現代最前沿的科學技術之一,在它擺脫軍事背景後,推動它前進的根本原因是商業力量。利潤的槓桿作用迫使訪問量、點擊率等成爲衡量互聯網成功與否的首要指標。互聯網強大的反饋能力與精準的受衆數據統計,使傳統媒介的受衆市場調查望塵莫及自嘆弗如。

(二)新聞傳播效果是具有層次性的,而言論對受衆心理的影響屬於中、深層次

言論較之新聞報道,更容易體現媒體的特色。而這種特色具有不可替代性,有助於媒體形成獨特的品牌。加強言論是實施品牌戰略,形成競爭優勢,爭取忠誠消費者的有效途徑。就網絡媒體來說,獲取“眼球”與“注意力”只是獲得了當前的經濟效益,而獲取“腦袋”與“忠誠度”則是獲得媒體長遠發展的根本。

二、打造強勢網絡新聞評論品牌的構想

從宏觀上來說,媒體在在發展初期,在對品牌理念進行正確定位的基礎上,要根據自身實際,以網站的特色品牌產品爲“殺手鐗”,或者採取與傳統媒介聯合辦網站戰略,借力打力,以固有品牌的優勢和權威來提高言論的活力、公信力。

同時要對網站的品牌形象進行科學地定位,以一系列富有個性的媒介符號突出自己的品牌個性,以爲受衆服務爲宗旨,通過新聞評論的品質,不斷密切與受衆的關係,吸引受衆、留住受衆,進而建立信譽、確立權威、形成品牌。具體說來,可以按以下構想來有所作爲。

一是樹立大品牌觀念、明確責任感與使命感的基礎上勇當重任。

要培養包括新聞工作者在內的全體國民的公民意識。公民社會是市場經濟的產物,隨着我們國家逐步向市場經濟的演進,急需要相應的公民意識培養。在現階段,“民魂”的主要內涵即是公民意識。公民社會理論的核心價值觀包括:個人主義、文化多元主義、公開性和開放性原則、全民參與原則、憲政原則。

二是精於引導,寬以把關,建立自主型道德模式,重構網絡倫理。

雖然從理論上說,網絡新聞評論的把關存在一系列困難。比如,一個網民利用美國的服務器,在北京註冊,而他的帖子又是在新疆祕密發出,那麼要想追查這個帖子來源將是十分困難。但這只是個案,實際上,現在各個國家各個網站都有一系列控制網絡新聞評論的辦法。但是這種把關方式容易使一些相關網民離去,也直接遮掩了社會真相。

因此,應通過“導”的方式來管理網絡新聞評論,而不是“堵”的方式。要摒棄傳統媒介的把關方式,採用適合網絡媒介的方式來引導網絡新聞評論的發展。“社會輿論能不能得到有效引導,首先取決於引導者對社會輿論有沒有真切的認識和同情性體驗,取決於公衆對媒體能不能建立起一種信任關係。

參考文獻:

[1]彭蘭.網絡新聞編輯教程[M].武漢大學出版社,20xx.

新聞評論範文8

大家都說過年是咱們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我們都放假和親朋好友團聚,吃年夜飯,放鞭炮,又熱鬧有高興。

但是沒有人知道在此背後,卻有多少人放棄了自己的過年放假時間,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那就是環衛工人們。我看了這篇報紙才知道,環衛工人的生活是如此艱辛,連過年也不休息, 踏着鞭炮屑,爲城市的清潔儘自己的一份力。

報紙上有一句話是這麼寫的“搞衛生的要是放了假,那城市還得了?”的確,過年了垃圾是平時的好幾倍,垃圾多,環衛工人要是放假了,杭州乃之全中國都會變的髒西西的'。可見環衛工人這種寧願犧牲自己的放假時間,堅守自己崗位的精神是十分可貴也是十分值得我們大家尊重的。

然而,有越來越多默默無聞的幕後工作者被我們大家尊重和理解。

新聞評論範文9

剛剛接到製片的電話,把我狠狠地批評了一頓。

我心悅誠服,誠懇接受。

製片是我進入電視行業的引路人。我從一個對新聞評論一竅不通的門外漢,但現在的略知一二,每走一步,都離不開他的幫助。以前,我稿件中有什麼問題,有什麼毛病,他都會和顏悅色地幫我指出來,像個老師,循循善誘;也像個兄長,照顧有加,讓我沒有失毫的壓力。可今天,他語氣之嚴厲、批評之直接,是前所未有的。看來,我這次是真的闖禍了!

其實,看了凌臺昨天給他發的信息,我就知道,對於我的批評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客觀地說,昨天的稿件,也確實差強人意,連我自己都說服不了。領導特意點的幾條重要稿件,我有兩條沒有寫,一條給寫砸了。當然,這裏有一個客觀原因——就是寬帶網絡出了故障。從四天前開始,家裏的寬帶要麼特別慢,打開一個頁面要十來分鐘;要麼乾脆就“罷工”了,每次出故障,電信的工作人員給出的解決方案都不一樣,藥方雖多,卻沒有一個湊效的。爲這事,昨天還和電信方面吵了起來,打了一個投訴,給了一個差評。經過這麼一折騰,我寫稿的心情蕩然無存,再加之找不到相關素材,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寫出來的稿件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不過,在職場中,領導看的不是過程,只是結果。而出現這樣的結果,也只能怪我自己還不太職業。

雖然心裏早有準備,知道難逃一“劫”,但當批評如期而至時,我心裏仍很不是滋味。這並不是我不能坦然接受,而是這一年來所受的委屈又不由自主的涌上心頭。當編導已經一年多了。記得去年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電視屏幕上時,心裏還有一陣很莫名的激動。家人、親戚、朋友、同學包括以前的同事看到之後,都紛紛打電話過來確認是不是真的,他們都爲我高興。當時,我也頗爲自豪。也許這種心態很幼稚,也很虛榮,是過了而立之年的人不應該有的。但這份虛榮的幼稚,卻給了剛剛跨入這個行業的我很大的鼓舞。可時隔一年,準確地說,時隔七八個月,情況發生了變化,稿件照樣寫,可我的名字在電視上徹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卻是別人的名字。一向自認淡泊的我,爲了製片,也爲了自己,坦然接受了,卻再也無法理直氣壯地面對那些曾經替我高興的人!而這,卻只因爲一個無中生有的理由。更讓人鬱悶的是,這個真正的理由,我還不能向外人說起!當關心我的人問起,我只能使勁找些理由來搪塞;如果遇上刨根問底的人,還得編出更多的話來自圓其說。雖然是善意的謊言,但說多了,便漸漸滋生出幾分委屈的情緒——原來,這世界,僅僅自己做到與世無爭還遠遠不夠!

可路是自己走的,我無處抱怨。

我以爲,時間長了,我會漸漸地說服自己,還自己一個真正的平靜。可現在看來,我不但沒有克服,反而讓這份委屈日益強大,成了潛伏的心魔,讓我消極,不再勇往直前。

但願,這次的批評能讓我警醒,變得專業起來。

因爲專業,纔會敬業!

新聞評論範文10

2XXX年7月10日,相關新聞:今年很可能洪澇臺旱災害偏重。

我市將於7月15日進入主汛期。昨天,我市召開全市防汛防颱抗旱動員會議,研究部署主汛期的防汛防颱抗旱工作。市委副書記、市長在會上強調,今年很可能是洪澇臺旱災害偏重的年份,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部門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繃緊防汛防颱這根弦。

新聞評論範文11

根據人社部的數據,20xx年農民工月均收入爲3072元,過去10年農民工的月均收入增長了251%。與之對應,20xx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平均月收入爲3726元。大學畢業生對農民工的收入優勢,已從20xx年年底的約1.8倍縮小到約1.2倍。

拿大學畢業生的薪酬與農民工比較,在我國有很強的現實背景,因爲很多人讀大學的目的就是爲了獲得一份好工作,得到更高的薪酬。如果上大學的經濟回報下降,畢業後的薪酬甚至不如農民工,那上大學的吸引力會大大減弱。在一些中西部和農村貧困地區,確實發生了因上大學的經濟回報下降,而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現象。

然而,農民工薪酬與大學畢業生薪酬差距縮小是大勢所趨,是社會進步、勞動力報酬提高的必然。在歐美髮達國家,工人的社會地位有充分保障,那是因爲工人享有的福利保障和工資並不低。這爲個體提供了更多元的就業選擇,人們不必只盯着少數光鮮的行業與崗位。只有上大學才能成才的社會觀念也有望改變,學生在初中畢業後,可以選擇中職校,高中畢業後可以不參加高考直接就業。

當然,農民工要獲得自身的職業發展,在崗位上得到認可,同樣需要掌握現代技能。上大學要學習,做工人也要學習。接受職業教育與上大學學習學術課程,也沒有高低之分。

在上大學的經濟回報降低時,學生和家長不能陷入這樣的思維誤區:既然大學畢業生的薪酬與農民工差不多,那就不要上大學;既然不上大學,就不 讀高中(包括職業高中),還不如早早去打工。這樣放棄學業去打工的農民工,由於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做簡單的體力活。但是,爲適應時代的發展,農民工也 需要持續充電,包括接受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

高等教育也必須認真思考究竟給受教育者提供了什麼?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給受教育者最重要的回報物是一紙文憑,憑藉一紙文憑,畢業生就能 找到不錯的工作。而現在,文憑越來越不值錢了,如果高等學校延續當前的辦學模式,不要說大學生身份會不值錢,就連教育本身也會陷入危機。高等學校要給 受教育者貨真價實的教育,讓受教育者覺得這段求學經歷是值得的。

高等學校給受教育者的回報,包括功利的價值與非功利的價值。功利的價值,主要是通過學習知識和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而非功利的價值,則是 完善自我,促進個體的人格和身心健康發展。從實際情況看,我國部分名校比較重視人才培養,因此還受到社會追捧;而有一批不關注人才培養的高校,因身份價值 也已不存在,已經走到破產關門的邊緣。大學生身份價值的降低,將迫使所有辦學者轉變辦學理念。

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要爭着上大學,大學需要不斷提高辦學質量來吸引學生。不要感慨大學畢業生的薪酬比農民工高不了多少。成爲工人、廚師,還是科學家、教授,本來就是平等的職業選擇,沒有誰不如誰的問題。

新聞評論範文12

第一,要注重針對性。對人們普遍關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問題,以及兩個文明建設中人們迫切需要回答和解決的實際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通過具體的科學的分析,實事求是地給予說明、回答和指導。

第二,論點要新鮮。就一篇評論而言,論點是觀點。是靈魂。論點不新鮮,或者和報紙上發表過的相雷同,讀者看了開頭就興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論據要有典型性,具有說服力。評論的論據,就是用來闡明論點的新聞事實和有關材料。論據,既是論點的依據,又是評論判斷和推理的基礎,因此,精心挑選作爲論據的新聞事實,至關重要。

第四,說理要有深度。寫評論,要在說理上下功夫。一篇評論,說理有無深度,往往關係到它的成敗。

此外,評論寫作還要注意寫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話套話,力求有點文采,使讀者愛看。

新聞評論範文13

俗話說得好“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關注新聞就是讓我用一雙‘慧眼’來洞察世界,也豐富了我的知識。

最近我關注到一條國際新聞;泰國‘紅衫軍’向泰國軍隊示威,並將中心示威地區劃爲‘實時戰區’。因此,泰國炮火聲不斷響起,造成216人傷亡。泰國總統阿披實爲此解釋是,泰國政府將採取行動總結 ‘紅衫軍’集會。他還呼籲政府社會各界對軍方造成的不便給予理解。‘紅衫軍’表示堅決與泰國政府鬥爭到底,直至現任總統解散國會下議院並辭職。國際社會密切關注泰國,希望示威者和泰國政府儘量避免進一步暴力行爲,敦促各方儘快對話,握手言和。

我想,都是同胞 ,何必自相殘殺呢?冤家路窄,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泰國繼續暴亂,那麼泰國的百姓過不了安寧的生活,聽到槍聲就會驚慌失措;而且,這樣也會影響泰國的經濟發展,人們都不去泰國遊玩,泰國的經濟也會逐漸衰落了。希望泰國停止暴亂,使泰國人民都能過上安靜,幸福的生活。

新聞評論範文14

電視新聞評論是就新聞事實發表看法、見解,並進行分析與評論的電視節目類型。電視新聞評論有着與報紙、廣播評論不同的適用範圍和製作要求,尤其是在網絡新聞評論迅速崛起形成強有力的衝擊下,電視新聞評論如何遵循新聞評論的一般規律,充分發揮電視媒體的特殊優勢,值得電視新聞工作者認真思考。

研究電視新聞評論,要遵循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的原則。評論作爲新聞報道的一個類別,其共性要求主要有:選題廣泛、是受衆所關心的,論據充分並具有典型性,作爲評論主體的論證要科學準確。但要使電視新聞評論具有鮮明的電視特色,則應該在共性的基礎上努力探尋電視新聞評論的個性。

長期以來,我國電視新聞節目中的評論採用廣播或報紙的評論形式。

可以說,電視一直以來沒有具備與自身傳播特點相適應的評論。以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的“焦點時刻”和“焦點訪談”爲代表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創造了一種獨特的電視評論新模式。以豐富深刻的內容,生動形象的表現手法,吸引了衆多的觀衆,並帶動了各地方電視臺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發展,使電視新聞評論成爲評論領域一個相對獨立的分支。

然而隨着人們民主和法制意識的增強,各地政府對媒體輿論監督態度的日漸開明,電視傳播製作手段的日益豐富,近年來有些評論節目反而從觀衆的視野中消失了。與此同時,具有廣泛參與性、自由開放性、跨時空、超文本、大容量等顯著特徵和優勢的網絡新聞評論吸引了大量的電視新聞評論受衆。特別是隨着網絡電視的興起,網絡積極吸納電視的傳播優勢,進一步加速了電視觀衆的分流。

面對收視環境的變化和網絡新聞評論迅猛發展的態勢,電視新聞評論更應該發揮個性優勢,強化“電視特徵”,在激烈的媒介競爭中應對挑戰,保持和強化自身的獨特魅力。

一、選題的貼近性電視傳播對象廣泛的特性,決定了電視新聞評論的選題應該具有廣泛的貼近性。

電視觀衆是多層次的,直接面向老百姓的電視新聞評論不宜離開具體的新聞事實泛泛而談;而是要緊密結合新聞事實,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選擇大多數人關注、最能動人心絃、事關社會大局、迫切需要喚起人們注意的問題,從剖析具體事物着眼,層層遞進,深入人心。當年,“焦點訪談”以4句話表達選題的原則和定位思路,即時事追蹤報道、新聞背景分析、社會熱點透視、大衆話題評說。該節目播出6年後,濃縮爲一句話:“用事實說話”。

體現了欄目重視受衆,內容貼近受衆,有效地提高了收視率。直至今天,它仍然是中國電視界最有影響的輿論監督品牌。

二、論據的形象性電視聲像兼備的特點,決定了電視新聞評論中的論據應該具有形象性。

電視新聞評論與報紙評論相比較,兩者的目的都在於引導輿論、弘揚正氣、鍼砭時弊,但由於表現方式不同,導致效果不同。具體來說,報紙上的評論以論證的深刻性見長,其思維方式是邏輯思維。文字符號和表達意見,使得報紙評論要有嚴密的邏輯性。正因爲多是理性的概括敘述,較爲抽象,因此報紙評論在提供論據上只有一個渠道——撰稿人的文字敘述。這在形象性、具體性、生動性上自然有所欠缺,因而也在感染力上打了折扣。

而電視聲像兼備的優勢使得它在提供論據方面顯示了獨特的優越性。它至少有三種方式可提供論據:屏幕形象;被採訪當事人的同期聲;記者、主持人的現場介紹。電視節目的優勢貴在視聽結合,它所提供的信息是極爲豐富的,屏幕形象動態、具體、形象,其真實性和可視性使觀衆身臨其境。再加上評論員的直接評述,構成了電視評論在展示論據方面的優勢。

當然,電視新聞評論也必須遵循評論論據方面的共性要求——論據的典型性。如果說形象性是解決感染力和生動性的問題,那麼,典型性則是解決說服力的有效方法。電視新聞評論中合格的論據必須是形象性與典型性兼備的。

三、電視新聞評論的羣體性電視節目參與性強的特點,決定了電視新聞評論中的論證應具有羣體性。

組織各界人士參與評論新聞事實,充分展示電視的個性,在電視評論裏實現主體和客體的融合,已經成爲電視評論的特有優勢與走向。

報紙上用文字傳播的評論是評論員的主體意識傳播,雖然引用受衆的意見,但完全是主體轉述,缺少形象性和感情色彩。而電視新聞評論恰恰是以它論證的羣體性見長,有評論員的主體傳播,也有各界人士的客體參與,充分顯示評論論證方面的電視特性。

電視新聞評論成功的論證往往是由具體的人在鏡頭前講述來完成的。論證的主體是評論員(記者),由他來把握論證的主題並加以論證,同時還有兩個客體,一是羣衆(參與),二是專家(參與)。電視新聞評論的論證羣體性這一特徵,在實踐中常常表現爲主體與客體的互相轉化。

受衆的參與論證,主要是由記者通過現場採訪來實現,受衆從自己的角度就主題的某一方面來評說,作爲對評論員評說的補充。有些時候也可以轉化爲主體,由受衆主評,記者(評論員)來串連、補充、引伸。

專家參與論證在電視新聞評論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專家(參與)在評論的核心部分作精闢的論證,對保證評論的質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成功的電視評論應該是評論員、專家、受衆三方面形成的合力共同完成論證任務。光有羣衆的逐個講說,易失之過散;光有專家的講說,易陷於專業性強或失之抽象;光有評論員的講述,則成爲記者的“獨角戲”,顯得單調。三方形成合力,才能相得益彰。

特別是隨着新媒體的興起,電視新聞評論不應拘泥於單一節目形態,從新聞欄目中的互動板塊到現場直播中的時空連線,評論無處不在。可以從熒屏內延伸到熒屏外,通過設立短信平臺等形式,使觀衆能在收看節目的過程中,即時對播出的某則新聞發表看法,點評事件。直播時評最典型的特徵就是新聞報道與新聞評論的共時狀態,受衆在同一時間內接受現場報道與新聞評論,達到感性形象與理性思維的綜合調動,加深理解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

四、電視新聞評論員的核心作用電視能實現和觀衆面對面交流的特點,決定了電視新聞評論的主持人——電視新聞評論員具有核心作用。

電視新聞評論的一大優勢是評論員直接出面述評,而不是像報紙評論員那樣靠文字來傳播。他既是評論節目的主持人,又是現場採訪的記者,同時又是論證主題的評論員。其核心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總體策劃。在確定評論選題時,電視新聞評論員就要參與選題的總體策劃,開拓題材資源,捕捉社會焦點,並根據電視特性,選擇貼近生活、貼近羣衆的選題。

2、即席評說。電視新聞評論員出鏡講評,是電視新聞評論中經常運用的一種電視語言形態。電視新聞評論員出鏡講說任務有三:

(1)參與提供論據,電視新聞評論中的論據相對講是比較豐富的,有圖像提供的論據,有現場採訪提供的論據,也必然要有評論員提供的論據。評論員出鏡講說提供的論據往往是圖像所無法傳達的抽象的內容,或者是個別被採訪者不能掌握的背景材料。

(2)組織、串連作用。電視新聞評論既然是多種電視語言的合力,那麼在圖像、羣衆參與、專家論證方面需要有評論員來組織、串連,作簡潔的必要補充、引伸,通過必要的有聲語言使圖像與現場採訪人,使論據與論證都和諧的結合。

(3)對被評論事物的直接論證。

在鏡頭前真實地講自己對事物的剖析意見,而這必須是評論員深入調查研究的結晶,只有深入調查研究,才能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並加以具體分析。

3、現場採訪。

電視新聞評論員經常在現場以記者身份進行採訪。他既要懂得現場採訪的一般要求,還要十分明確電視新聞評論中的現場採訪的特殊要求,認真按照特殊要求來展開現場採訪活動。現場採訪都是爲了獲得能夠作爲新聞事實的那部分信息,這是共性;而電視新聞評論員的現場採訪所要獲取的又是兩種特殊的新聞信息,一是獲取論據,一是請觀衆和專家參與論證。電視新聞評論員要緊緊圍繞這一目的進行採訪和後期製作。

4、是否說到“點子上”。

這是電視新聞評論要遵循的共性原則,因此電視新聞評論員既要善於展開評述,深入剖析,又要能在最後提煉出精粹的思想來。

由於電視新聞評論員直接參與節目採訪製作全過程,作爲目擊者和參與者,他們的採訪和評論更貼近節目的內容和觀衆,因而也大大提高了聲音的真實性和言論的權威性以及節目的感染力。 五、用多種電視語言貼近觀衆電視語言的多樣性,決定了電視新聞評論必須使多種電視語言形成合力來完成評論任務。電視語言在諸多傳播媒體中是最豐富的,它首先是有生動的動態的屏幕形象,同時還有聲音。聲音中又有記者的聲音(出鏡講說——傳播者的陳述)、被採訪者的聲音(當事人的敘述)、播報者的聲音(由文字稿轉化來的播音員的聲音)、現場實況音響、環境音響等等。

電視新聞評論應該充分調動一切電視手段,充分運用各種電視語言,使之形成合力來完成評論任務,做到理性思辯與具象展示相結合,邏輯思維的說服力與形象表現的感染力相結合,這是使電視新聞評論具有鮮明電視個性的關鍵。

新聞評論範文15

時事評論是針對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直接發表意見、闡述觀點、表明態度的體裁。與其他言論一樣,由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組成,具有政策性、針對性、準確性。立意新穎,論述精當,文采斐然。

1、展開話題:說說你對這件事的觀點。

2、分析這件事對社會、對人們、對自然等的影響。

3、提出建議或希望。

(1)按評論對象的內容分類:有政治評論、軍事評論、經濟評論、社會評論、文教評論、國際評論。

(2)按評論的解說型評論性質功用分類,有論、鼓舞型評論、批評型評論、論戰型評論等。

(3)按評論寫作論述的角度分類,有立論性評論、駁論性評論、闡述性評論、解釋性評論、提示性評論。

(4)按評論的形式分類,有社論、編輯文章、評論、評論員文章、短評、思想評論、專欄評論、新聞述評、論文、漫談、專論、雜感等

第一,要注重針對性。需要文明回答的主要思想,解決的實際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通過具體的科學的分析,實事求是地給予說明、回答和指導。

第二,論點要新鮮。就一篇評論而言,論點是觀點。是靈魂。論點不新鮮,或者和報紙上或網絡上發表過的相雷同,讀者看了開頭就興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論據要有典型性,具有說服力。評論的論據,就是用來闡明論點的事實和有關材料。論據,既是論點的依據,又是評論判斷和推理的基礎,因此,精心挑選作爲論據的事實,至關重要。

第四,說理要有深度。寫評論,要在說理上下功夫。一篇評論,說理有無深度,往往關係到它的成敗。

此外,評論寫作還要注意寫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話套話,力求有點文采,使評論寫得更好。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