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什麼意思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什麼意思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什麼意思呢?很多人在閱讀某些抒情散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究竟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這句話的典故出自哪裏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什麼意思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什麼意思1

“子欲養而親不待”出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孔子聽得皋魚哭啼,問其故,皋魚說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或作樹欲靜而風不寧、樹欲息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一句古話,意思是“子女想要贍養父母,但父母卻已等不到這一天”。它用於感嘆子女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以此來比喻痛失雙親的無奈,反映出百善孝爲先的重孝觀念。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另外,它也表示客觀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爲轉移,或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什麼意思2

兒女想贍養雙親,但是雙親卻都已不在人世。警醒世人當親人健在的時候就要儘自己最大能力去報答、關心、孝順他們,不要等失去以後才懂得珍惜,纔去後悔。選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和出自《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唐˙白居易˙柳公綽父子溫贈尚書右僕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向無顯揚褒贈之事,則何以旌先臣德,慰後嗣心乎?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十七出:孔子聽得皋魚哭啼,問其故,皋魚說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什麼意思3

1、出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和出自 《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2、名句原文: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3、用於感嘆子女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待,則是孝子的`無奈。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4、原話當是出自皋魚之口,並非出自孔子之口。但是歷來被當做孔子之語。此誤有點像那句有名的“食、色,性也”。很多人將這句話的出處定爲孔子。其實這句話出自《孟子》,說這話的人既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告子。

5、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的刮動它的枝葉。子女想要贍養父母,但父母卻已等不到這一天。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什麼意思4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出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原文如下: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驅,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傍。孔子闢車與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

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閒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少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翻譯成現代文大致意思爲:孔子帶領弟子出行遊學,聽到有人哭的十分悲傷。孔子急忙說:“快趕車,快趕車,前面有賢德的人。”走近一看是皋魚名士。身披粗布抱着鐮刀,在路邊哭泣。孔子下車對皋魚說:“看樣子你家裏並非有喪事,爲什麼哭得如此悲傷呢?”

皋魚回答說:“我一生有三個過失:年少時爲了求學,周遊諸侯國,沒有把照顧親人放在首位,這是過失之一:我的志向高遠,卻因利益去輔佐奢華的君王,這是過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卻因小事和他絕交,這是過失之三。樹想靜止不動,風卻不停息的吹;子女想要贍養親人,親人卻已不在!逝去就永遠追不回來的是時光;過世後就再也見不到面的是雙親。請讓我從此告別人世吧。”於是站立不動,生命枯槁而死。

孔子說:“同學們應引以爲戒,經歷過這件事,足以讓人知道該怎麼做了。”於是,孔子的學生有十三人辭別回家贍養父母雙親。

現在社會固然因爲生活的壓力、對於事業的熱愛、對於贍養子女的義務和責任,驅使我們不惜背井離鄉,千里之外尋求謀生立命之本,但有時間的話也要回想一下,在心裏問一下自己這六個問題:遠在家鄉的父母——是否吃的飽?是否穿的暖?是否過的快樂?是否有什麼心願?是否身體安康?是否盼望着一次團圓?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