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學會選擇成就燦爛人生

學會選擇成就燦爛人生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會選擇成就燦爛人生,人的一生總是會經歷無數次的選擇,在短暫的幾十年中,究竟該如何選擇自己的一生呢?但只有學會選擇,纔能有不一樣的收穫和人生,接下來小編就爲大家分享學會選擇成就燦爛人生。

學會選擇成就燦爛人生

學會選擇成就燦爛人生1

一、適合自己的選擇纔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每個人都被時代洪流裹挾着向前,互相參考着別人的選擇來充實自己的未來圖紙。

同學在考研,我也要考,儘管已經不想再念書;朋友在考公務員我也要一起,因爲大家都說公務員工作安逸,儘管我一開始的夢想是當一個女強人。

同樣的選擇對不同的人意義不同,而衡量意義的標準應該是這個選擇是否適合自己。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古人悠閒寧靜的田園生活在今天依然讓千百年後的我們心嚮往之。

陶淵明29歲時在親友的力薦下步入官場,時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等職。

但他少時受道家思想和隱逸風氣影響之深,嚮往自由,再加上官場的爾虞我詐、仕途不順和政治理想破滅,使他更加堅信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於是在經歷一次次思想鬥爭後,他最終選擇扔掉這頂烏紗帽迴歸田園。歸隱生活恬靜舒適,怡然自得,正是這種心境和氛圍才讓這位隱士留下了千古詩作。

儘管漫長的隱居生活也會使其飢寒交迫,他也質疑過自己當初辭官的選擇,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不爲五斗米折腰,因爲他深知自己無法與腐朽的統治集團同流合污,歸隱田園纔是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正是因爲陶淵明當初適合自己的選擇,千百年來,他的田園,他的詩作,他的思想,他的自得,被後人千古傳唱。

所以當我們面前有兩條路時,只有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選擇。

二、選擇本身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時至今日,魯迅的“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等啓世名句依然是激勵無數青年學子砥礪前行的精神支柱。

關於魯迅的故事我們都不陌生,一提起他我們總能想到當年他毅然決然棄醫從文的魄力。

魯迅當年東渡日本,本是希望能做一名醫生,救治那些被庸醫所害的病人,讓中國人能摘下“東亞病夫”這個侮辱性的稱號。

但殘酷的現實讓他深深感悟到身體上的健康是拯救不了中國人的,精神上的懦弱、麻木纔是中國人最應該治的“病”。

於是他決定回國以筆桿子爲武器,試圖通過文學從精神上徹底拯救中國人。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魯迅以筆代戈,奮戰一生,被後人稱爲“民族魂。”

如果是在當時,其實很難去斷言魯迅當初棄醫從文的選擇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因爲假如他完成了學業,成爲一代名醫,治病救人,我們就無法去衡量與以筆代戈相比這二者究竟哪一種貢獻更大。

今天,我們回望歷史,都在慶幸魯迅當初的選擇。但這並不代表當時的選擇就是正確的。

因爲選擇本身是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的,因爲我們無法預料它所導致的結果,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通過之後的努力來讓當初的選擇變得更正確而已。很明顯魯迅做到了這一點。

三、每一個選擇都值得全力以赴

既然選擇本身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那我們深思熟慮後就應該朝着選擇的方向堅定向前。

李時珍家族時代行醫,但那時由於民間郎中地位很低,李時珍的父親便希望李時珍讀書應考,入仕途。

李時珍不喜八股文,一心想要學醫。便向父親表決心道:“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時珍的父親拗不過他,只得同意。

李時珍自1565年起,到茅山、湖廣、安徽、河北等地收集藥材,並拜農民、漁夫等人爲師。

他行過萬里路,見過無數人,歷經27年完成了這本傳奇著作——《本草綱目》。此書是本草學集大成之作。

刊行後,很快流傳到朝鮮、日本等國,後又先後被譯成日、法、德、朝、拉丁等文字。李時珍也被後世尊爲“藥聖”。

李時珍在自己命運的分叉口義無反顧地做出了選擇,更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當初的誓言,完成了這本曠世奇作來造福後人。

學會選擇、做出選擇只是第一步,勇於承擔選擇背後的責任才能無愧於我們當初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長長的一生,但最重要的還是年輕時候最關鍵的那幾步。

在意氣風發、滿腔熱血的年紀,一定要多思考,多給自己幾個選項,雖然沒有哪條路會走的輕鬆,甚至荊棘叢生,但有的選擇會讓你走得更快,會更容易到達想要去的遠方。

重視選擇,才能過好人生。

學會選擇成就燦爛人生2

一、有所爲、有所不爲的選擇

何謂“有所爲有所不爲”?意思就是說,人一定要保持清醒,在法律與道德面前,一定要懂得自己能夠做什麼,也要清楚自己絕對不能做什麼?對於這一點,宋末文天祥用生命對其進行了詮釋。

文天祥是南宋名臣,南宋朝廷被蒙古滅亡之後,文天祥一直領導義軍抗元,卻最終被元軍俘虜。元軍首領忽必烈親自前來勸降文天祥,而文卻無動於衷,堅決不做“貳臣”,並作《正氣歌》傳於後世。最終文天祥慷慨赴死,但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言卻永世流傳。

二、有先有後的選擇

人生是一道痛苦的選擇題,往往在選擇時,也分前與後,如果選擇前者就失去了後者,若是選擇了後者,前者就將逝去,正因如此,選擇先後同樣非常重要。

元朝末年天下烽亂,各地義軍紛紛造反,並以摧枯拉朽之勢大破元軍。然而在此之後,義軍首領們便開始紛紛內鬥,致使不少梟雄都死於自己人的刀下。可朱元璋卻與其他人不同,他採納謀士的建議採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原則,從不在意所謂的“王”字頭銜,而是在發展道路上步步爲營,最終才奪得天下,成爲一代開國皇帝。

三、冷門與熱門的選擇

在畢業季之時,學生們報考志願往往會選擇報考熱門的專業,卻很少有人報考冷門專業。其實報考冷門專業也同樣重要,因爲冷門專業競爭壓力小,基本能令讓自己成爲最突出的一員。

春秋時期的孫叔敖,在楚國國內位高權重,頗受楚王的重視。在其臨死前,他告訴自己的兒子,如果楚王爲自己封賞大片土地,一定要推辭,只選擇寢丘一塊薄田即可,兒子隨後照做。果然數十年之後,楚國貴族封地紛紛被霸佔,甚至有很多封地已經變成了戰場,唯獨寢丘之地無人爭奪,能夠讓孫家“細水長流”,保全一家人的生活。

四、目標高低的選擇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人一輩子成功的高度,往往取決於自己的志向。項羽一輩子都想做霸王,所以他難以成爲皇帝,而劉邦雖然是流氓出身,卻堅信自己能夠做開國之君,最後果然成爲了皇帝。

三國時期,同爲一時才俊的劉備與孫權,二人雖然都是君王,卻分別走向了兩個極端。劉備素有大志,一直以匡扶漢室爲己任,因此纔打下蜀國大片江山。孫權則不然,他意在守住祖宗基業,最終只能困於小小的江東,成爲一方諸侯。劉備以天下爲目標,孫權以江東爲終點,二人的志向與成功機率高下立判。

五、是非觀念的選擇

人生在世,一定要活得透徹、活得明白,明白是非曲直,明白善惡美醜,有違良心之事堅決不能做,在選擇時更要堅定信念。

洪皓在南宋任禮部尚書時,曾奉命出使金國,然而金國卻擅自將其扣押,洪皓堅決不屈膝變節,被對方扣留在荒漠十五年。然而洪皓卻仍不忘故國,在受盡苦難之後終於全節而歸,被朝廷譽爲是“蘇武第二”,封其爲太師魏國公,卒諡“忠宣”。洪皓用自己的一生保全了節操,也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了忠誠無悔的畫卷。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