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司馬懿的聰明歷史故事

司馬懿的聰明歷史故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懿的聰明歷史故事,司馬懿即晉宣帝,字仲達,,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關於司馬懿的故事你知道多少,他到底有多聰明,下面小編整理了司馬懿的聰明歷史故事,歡迎大家借鑑和參考。

司馬懿的聰明歷史故事1

司馬懿的聰明

在蜀魏戰場上,智謀能與諸葛亮相抗衡的只有司馬懿。戰場上的司馬懿表現出傑出的指揮才能,一旦進入政 治權力鬥爭場合,其智慧指數似乎立即退化,在上司曹芳面前表現出一副傻乎乎、病怏怏的遲鈍相。

《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六回"司馬懿詐病賺曹爽",就寫出了司馬懿是如何靠裝病麻痹曹爽的。三國魏正始八年(247年),大將軍曹爽與親信何晏等準備出城遊獵,事先讓即將赴荊州擔任刺史的李勝以拜別之名去探知司馬懿的虛實。司馬懿探得消息後,立即寫好了"裝癡賣傻"的劇本。

司馬懿的聰明歷史故事

當李勝見到司馬懿時,李勝看到的是"去冠散發,上牀擁被而坐"的司馬懿,他躺在牀上,一副病得快死的樣子,甚至連拿碗、喝粥的力氣都沒有。李勝對司馬懿說:"天子要我到荊州任刺史,特來向太傅辭行。"這時,司馬懿玩起了"諧音遊戲",他喘着粗氣說:"幷州近朔方,好爲之備。"人家李勝明明說的是荊州,他偏偏說幷州,看來司馬老人的聽力嚴重下降了。李勝幫司馬懿糾正:"太傅聽錯了,我是去荊州,不是幷州。"司馬懿將"聾"就"聾":"你剛從幷州回來?"李勝在"聾子"司馬懿耳邊大聲說:"我是去荊州。"司馬懿總算有點搞清楚了,說:"我實在年紀老,耳朵聾,聽不清您的話。您做荊州刺史,這太好啦。"如此說了一番"繞口令"後,司馬懿以感人肺腑之語作結,大意是:我病得快要死了,兩個兒子不成器,以後還望大將軍多多提拔。

司馬懿連哄帶騙加忽悠,把李勝玩得團團轉。不過,司馬懿裝癡裝傻的終極目標則是通過李勝對自己的印象,干擾曹爽的政 治判斷。

李勝走後,"病得要死"的司馬懿馬上翻身下牀,緊急召見兩個兒子,說:"李勝此去,曹爽肯定不會防備我,只等他們出城狩獵時,我們就可以一舉拿下。"嘉平元年(249年)正月,皇帝曹芳與大將軍曹爽等宗室到高平陵爲魏明帝掃墓,司馬懿乘機發動政變,誅殺曹爽,逼死曹芳,把所有的軍政大權攬於手中--最終逼魏主"禪讓",取而代之,"三國盡歸司馬氏"。

司馬懿的聰明歷史故事2

1、司馬懿受遺二主,佐命三朝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後,曹操敗北,勢力減弱。孫權勢力達到交州地區,劉備也乘機佔有包括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皆在今湖南境內)的荊州江南部分。孫權和劉備的勢力都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勢已逐漸形成。

2、司馬懿征討孟達,智取上庸

由西蜀投降曹魏的孟達,於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在上庸(今湖北竹山縣)發動叛亂,棄魏投蜀。孟達自認爲宛城距離上庸一千二百里,地勢險要,司馬懿一時無法趕到上庸。可是當孟達剛起事八天,司馬懿就親率大軍趕到上庸,兵臨城下。

司馬懿爲什麼來得這麼快呢?原因是孟達平素與魏興太守申儀不和,申儀風聞孟達與西蜀又有來往,立即報告了魏明帝。魏明帝命令司馬懿監視孟達的行動。司馬懿爲了充分做好消滅孟達的.準備工作,並儘量推遲孟達的起事時間,除了從軍事上做好征討的準備工作,他還設法麻痹迷惑孟達,使他猶豫不決,延緩起事的時間。

3、祁山之勝,地位日隆

諸葛亮日夜規劃實現他的夙願,東聯孫吳,北伐曹魏,統一中原,但由於東吳偷襲荊州和章武二年(222年)的彝陵之戰,使雙方的關係十分緊張。雖然在劉備死前雙方互派使者,但東吳依舊是隸屬曹魏,對西蜀抱有敵對的態度。

司馬懿的聰明歷史故事 第2張

蜀與吳的這種關係,對蜀國北伐曹魏不利,諸葛亮爲了打破僵局,主動派遣鄧芝出使東吳。鄧芝對孫權詳細分析了恢復同盟關係的好處,孫權權衡了利弊,同意與西蜀恢復聯盟,斷絕與曹魏的臣屬關係,這樣吳、蜀又結成同盟,共同對抗曹魏政權。

4、遼東大戰,巧奪襄平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病死,其子曹芳即位。魏明帝在臨死前委託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曹真子)輔佐朝政。曹爽與司馬懿的關係,開始時還融洽,但時間一長就產生了矛盾。曹爽極力培植私黨,排擠司馬懿。

司馬懿外表上不露聲色,暗中積聚力量。曹爽有五個心腹,即何晏、丁謐、鄧颺、李勝和畢軌,這五人在當時號爲名士。魏明帝認爲他們浮誇無能,一律不用。曹爽提拔何晏、鄧颺、丁謐爲尚書,李勝任河南尹,畢軌當了司隸校尉。除這五人之外,大司農桓範也是曹爽的親信,人稱“智囊”。曹爽的私黨爲他出謀劃策,削弱司馬懿的實權,任用私人,控制京城內外、朝野上下。

5、兩虎相爭,奪取政權

正始十年正月(249年),魏帝曹芳拜謁魏明帝高平陵。曹爽兄弟四人及心腹何晏、鄧颺、丁謐、畢範全部隨從。司馬懿看到時機成熟,立刻帶領兩個兒子司馬師與司馬昭和三千武士,假傳皇太后的旨意,關閉城門,佔據武器庫,派兵佔領城南洛水上的浮橋,封鎖曹爽等人回京的要道。同時派人佔據中央各要害部門,命高柔行大將軍事,佔領曹爽的軍營,命王觀行中領軍事,控制軍權。

司馬懿的聰明歷史故事3

【人物介紹】

司馬懿(179-251)即晉宣帝,字仲達,漢族,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 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爲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死後諡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后,追封懿爲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懿爲宣皇帝。

【人物故事】

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公元234年,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蜀魏在渭水邊的北原對峙,司馬懿先是識破諸葛亮的計謀,使得進攻北原的蜀兵都損失慘重。

後來,鄭文詐降蜀,被諸葛亮看出破綻,被迫修書給司馬懿,叫他前來劫營。來劫營的魏兵遭伏擊,全軍十傷八 九,主將秦朗也死於亂箭之下。上方谷司馬懿再次中計,險些喪命,結果渭南的營寨盡落入蜀兵手中。

司馬懿敗退回渭北,自己燒了渭水浮橋,在北寨傳令說:“渭南營寨,現在已經落入敵人手中,諸位將士如果再說迎戰,一律斬首。”

諸葛亮屯兵五丈原,每日派人來魏營挑戰,魏兵只是堅守不出。

爲了引誘司馬懿出戰,諸葛亮採用激將法,派人給他送去一封信和一盒子衣物,司馬懿當衆打開盒子一看,裏面是紅紅綠綠的女人衣物以及金銀首飾。

信中寫道:“仲達你既然是統領中原數十萬大軍的主將,不披上堅硬的鎧甲拿起銳利的武器,在戰場上與蜀兵一決雌雄,卻畏畏縮縮躲在老鼠洞裏逃避刀箭,這跟女人有什麼兩樣呢?

現在我派人送了些女人衣物來,如果你還不出戰的話,這些衣服你最好還是穿上,做個徹頭徹尾的女人。如果你還算個男子漢的話,不甘心受辱,那就按期決戰吧!”

司馬懿看了信,不動聲色,欣然接受了這份饋贈,並若無其事地和來使交談,詢問諸葛亮飲食、睡眠等瑣事,並不涉及軍事。

使者回答說:“我們丞相日理萬機,事無鉅細都親自過問,每天吃的很少。”

司馬懿對衆將說:“諸葛亮事務繁忙,整天勞碌奔波,進食卻那麼少,他還能活得長久嗎?”

司馬懿更堅定了堅守不出、疲憊蜀兵的決心,魏軍將領心裏十分不滿,不甘受辱,紛紛要求出城,與諸葛亮一決勝負。

司馬懿推說魏明帝有令,讓堅守勿動,不敢違背君命。衆將再請戰,司馬懿說:“你們既然要戰,讓我先奏明皇帝,明帝說戰,那時我們竭盡全力,與諸葛亮大戰一場,怎麼樣?”

於是千里迢迢向朝廷請戰。

明帝也知道司馬懿的意思,就不準衆將出戰,司馬懿又得到朝廷的支持,衆將也無可奈何。

於是,不管諸葛亮用什麼辦法,魏兵只是按兵不動,疲勞蜀軍。諸葛亮求戰不得,只好在渭濱分兵屯田,作長期較量的打算。

兩軍相持了一百多天,諸葛亮因積勞成疾,心力交瘁,病故軍中。姜維等人按照其生前囑託,祕不發喪,組織蜀軍撤退。司馬懿領兵追趕,但唯恐中了諸葛亮的計謀,不敢窮追,便率部返回關中。

終於,司馬懿不費一兵一卒,達到了他預期的目的。

司馬懿的聰明歷史故事 第3張

平定遼東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公孫度據有遼東。這個割據勢力對曹魏一直時叛時降,保持着半獨立的`地位。

公孫淵繼爲遼東太守後,對魏更加不遜。

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58年),明帝曾叡把太尉司馬懿從長安召回京師洛陽,命他率軍前往遼東征討公孫淵。

魏明帝問道:“四千裏遠征作戰,雖說要用奇謀取勝,但也要有足夠的兵力,不應當過於計較軍費開支的多少。據你推測,公孫淵將採取什麼樣的計謀對策?”

司馬懿回答說:“放棄城邑而預先逃走,這是上策;憑據遼水以抗拒我軍,這是中策;坐守襄平而單純防禦,這是他成爲俘虜的最下策。”

明帝問:“這三種計策,公孫淵將會採用哪一種呢?”

司馬懿答道:“只有賢明智慧之人才能正確估量敵我力量的對比,並能預先對所用計策作出正確取捨,而這並不是公孫淵所能做到的。現在我孤軍遠征,他將認爲我軍不能堅持多久,因此,他必定先據遼水對抗我軍,然後再坐守襄平進行防禦。這是中下兩種計策。”

明帝又問:“此次出征往返將用多少天?”

司馬懿回答說:“去時行軍一百天,回來路上一百天,進攻作戰一百天,用六十天進行休整。這樣,一年時間足夠了。”

於是,司馬懿率軍向遼東進發。公孫淵派遣部將率領數萬步騎兵時駐遼隧,構築圍牆塹壕二十餘里,以此抵禦司馬懿進攻。

魏軍諸將都想立即發起進攻,但司馬懿卻說:“敵人構築防禦陣地,這是企圖長期拖住和疲憊我軍,進攻它正好落入其圈套。

正是王莽時期王邑不肯繞過昆陽堅城而強攻硬打,幾乎導致全軍覆沒的嚴重教訓。敵人的主力集中在這裏,其老巢必定空虛,我軍含此不攻而直搗襄平,出乎敵人的意料之外,打敗公孫淵是必定無疑的。”

於是,便命令魏軍多插旗幟,僞裝成要出擊敵人陣地南端的樣子,將敵人的全部精銳吸引到這裏。

司馬懿卻率領大軍偷偷越過遼隧向北,放棄眼前之敵不打而直驅襄平,一路打敗敵將的攔截,順利地完成了對襄平的包圍。這時,衆將又請求迅速攻城,但司馬懿又未同意。

隨軍司馬陳珪提出疑問說:“往年您率軍攻打上庸,只用了五天就破城殺了孟達。如今長途跋涉而來,卻變得安穩緩慢起來,對此,我實在有些迷惑不解。”

司馬懿耐心解釋說:“上庸之戰,孟達當時兵少而糧食夠吃一年,我軍將士數量相當孟達軍的四倍,但糧食則不夠一個月食用,以僅有一個月存糧的部隊去與有一年存糧的敵人相較量,怎麼可以不採取速戰速決?

用四倍於敵的兵力去打擊敵人,即使損失一半兵力而戰勝了敵人,也還是應當乾的。因爲,這不是從計較人員傷亡,而是從計較糧食多少這一情況出發所採取的作戰行動。

如今的形勢是敵衆我寡,敵飢我飽,加之大雨如此不停,攻城器械未備,似此而急忙攻城又有什麼作爲呢?

我軍從京師洛陽出發以來,我所擔心的不是敵人向我軍進攻,而是擔心敵人不戰而逃。現在敵人的糧食將要用盡,而我軍對敵尚未完成合圍攻城之勢;如果採取掠奪其牛馬、抄取其柴草,那麼這就無異於驅使敵人逃跑。

戰爭是一種詭詐多變的行動,善於因變制故才能取勝。敵人憑恃其兵多,因此雖已處於飢餓困難的境地,但卻仍然不肯束手待斃。對於此種敵人,我們應當僞裝成無能爲力的樣子穩住它。如果我們貪求小利而驚跑他們,這不是好的計謀所爲。”

不久,雨過天晴,司馬懿令部隊製作攻城器械,並迅速發起進攻,箭飛如雨,攻勢迅猛。城中故人頓時陷於糧盡的困難境地,飢餓嚴重以至發生人吃人現象。

公孫淵窘急無奈,便派部將王建、柳甫出城乞降,請求解除對襄平城的圍困,並表示公孫淵君臣一定自縛前來請罪歸附。

但司馬懿斷然拒絕,並將王、柳二將殺掉。公孫淵見派將乞降未成,便突圍而逃;司馬懿揮軍緊追不捨,趕到樑水岸邊將其殺掉。

至此,遼東地區完全平定。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