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1

七夕的由來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爲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裏,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爲喜歡的節日之一。

七夕節傳說第一則

《織女》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 老牛給他出了計謀,教他怎樣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爲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七夕節傳說第二則

很早以前,山裏住着戶人家,老人們都死了,家裏剩下了兄弟倆。老大娶了媳婦,這媳婦心眼不好,老想獨霸老人留下的家業。

有一天,二小領着狗去放牛,到了地裏,他拍打着牛背說:“牛哇,牛哇,我想睡會覺,你可千萬不要亂跑。”老黃牛像聽懂了人話,低着腦袋“哞、哞”地叫了幾聲,甩打着尾巴在他身邊吃起草來。二小躺在草地上睡着了。

錯過中午,嫂嫂提着罐子來給小叔子送飯,見二小正在睡大覺,照他身上狠狠地踢了一腳。二小醒了見是嫂嫂,慌忙爬起來,站在地上像個愣雞。

嫂嫂把飯罐子往地上一擱,氣呼呼地說:“你倒自在,撒着牛睡大覺,牛丟了我才和你算賬哩!”說完,她一扭屁股走了。

二小的肚子早就餓了,捧起罐子剛要吃,身邊的大黃牛一頭把罐子撞了,罐子摔了個稀巴爛。大黑狗見了地上的飯,張口就吃,不一會,就把地上的飯舔了個一乾二淨。

二小瞅着碎罐碴子害怕了,覺得回家也沒好兒。他長嘆一聲;“唉,怎麼我就這樣命苦啊!”

二小的唉聲剛落,大黑狗撲通一聲倒在地上,鼻子口裏流血,一會兒就斷了氣。他這才明白,嫂嫂在飯裏下了毒藥。

二小心想:看來不能和這個害人精在一塊過了,要不早晚得死在她手裏。日頭兒快落西山時,他趕着牛回了家。一進院子,扭頭見哥哥打外邊回來,二小心裏一酸,兩眼止不住地流淚。哥哥見弟弟這樣傷心,不知家裏出了什麼事,忙問:“你爲嘛這樣難過?”“我把嫂嫂送的飯罐子打了,狗吃了地上的飯就死了。”哥哥聽了,心裏明白了八九,鬥又鬥不過家裏的女人,爲了難。

二小哭着說:“哥,咱們分開過吧。”哥哥見弟弟說要分家,更做難了,一來弟弟還小,二來他外出做買賣;家裏沒有幫手也不行。要是在一塊湊合着過吧,又怕弟弟有個三長兩短。

二小見哥哥發愁,就說:“哥,家裏什麼物件我也不要,只要那頭牛。”弟兄倆在院裏說分家的話,媳婦聽見了,打心眼裏高興。她手扒着門框衝着丈夫說:“往後各過各的好,我做主依了二弟!”

哥哥眼裏噙着淚花兒,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第二天,二小趕着牛車走了。走來走去,越走越遠。二小心想:老是這麼走,走到多時是個頭?乾脆就住在這吧!他把牛車停下,砍了好多樹枝子,就着山坡兒搭棚。棚子搭好了,就和老黃牛在這兒落了戶。

那頭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界,已經跟着二小過了一年多,這一天夜裏死了。老黃牛死後,一連給二小託了三個夢,夢裏對二小說:“到明天午時三刻,我要回天庭去了。我走後,你把我的皮子剝下來,等到七月七那天,把它披在身上,保你能上天。王母娘娘有七個閨女,那天她們到天河裏去洗澡。記住,那個穿綠衣裳的仙女就是你媳婦。你千萬別讓她們看見你,等她們都到了水裏,你抱了衣裳就往回跑,她準追你。只要你回了家,她就不會走了。”

第二天,二小見老黃牛死了,不吃也不喝,手摸着它光啼哭。後來就把牛皮剝了,留下牛皮埋了牛,又在牛墳上跪着大哭了一場。

七月七那天,二小披上牛皮,立時兩腳離了地,飄飄悠悠來到天河岸上,他悄悄地躲在樹林裏等着。一會兒,王母娘娘的七個仙女來了,她們一個個脫了衣裳,撲通撲通跳到了水裏。

二小瞅準了那身綠衣裳,竄過去抓起來就跑。三仙女見有人抱了她的衣裳,打水裏出來就追。緊追慢追,追到二小家裏。三仙女問二小爲什麼拿她的衣裳,二小說想讓她做自己的媳婦。三仙女再三說天規不容,二小一再說人間比天上好。三仙女見二小長得好看,也動了心,就應了他。打這,三仙女落凡到了人間,她天天在家彈花織布,人們就叫她織女。二小天天外出賣布掙錢。小倆口過起了舒心日子。

三仙女和二小過了三五年,給他生了一男和一女。一天,二小到地裏去幹活,天上響起了天鼓,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把織女抓走了。二小回家一看,見兩個孩子啼哭,不知媳婦上了哪兒,急得團團轉。一問孩子,那大孩子手朝天上一指劃,二小纔想到織女走了。他急忙擔起兩個孩子,披上牛皮去趕織女。

二小心急,追得快,眼看快追上織女時,惹惱了王母娘娘:“好你二小,莫非你要追到靈霄殿上去嗎?”她打頭上拔下銀管,在二小和織女中間一劃,立刻劃成了一道天河。二小沒有辦法過河,急得直跺腳,筐裏的兩個孩子直喊娘。織女和二小都哭了,啼哭也沒用。二小想給織女留個想念,拿出牛扣套投向織女,織女接在了手裏。織女想了想,沒嘛可送,掏出織布梭照着二小扔來,織女手勁小,把織布梭扔歪了。

直到現在,天河一邊的織女星懷裏有扣套星,另一邊的牛郎星旁有個梭子星。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2

很奇怪中國的國民有一個很“崇洋媚外”的習慣,母親節、父親節、情人節、聖誕節乃至什麼單身節,國民忙得不亦樂乎,可一到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卻沒有什麼氣氛了。也可能緣於此吧,政府纔會在中國傳統節日安排小放假,國人就會想了,噢,“中秋節快到了,要放假了”,“清明節要到了,快放假了”......,在心中念幾年也算是深入人心了吧。

今天情人節,(說實在的,不想加上“中國的”),一大早來到單位,向QQ上所有的羣都發了“情人節快樂、七夕節快樂”的圖片,想着在這個美妙的一天可以讓自己的思緒隨便飄到哪裏,也可以想一下平時不再常常想起的初戀,向遠方的好友默默地給上一份祝福,他會收到的。

各位,行動起來吧,爲朋友、爲自己,加油!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3

今天晚上,媽媽告訴我我才知道原來今天是“七夕節”,是牛郎和織女見面的日子,傳說站在葡萄架下還可以聽到牛郎和織女說話呢!今天他們第一天見面,一定會哭的。我等啊等啊,睡覺的時候果然聽見嘩嘩嘩的聲音,我猜想一定是牛郎和織女在哭呢!他們哭得時間那麼長,聲音那麼大。他們一年才能見一面,真令人難忘啊!假如我和媽媽一年不見,突然有一天見面了,那是多麼開心、激動啊!我想起以前我和媽媽看的《天仙配》,《天仙配》裏的董永就是牛郎,七仙女就是織女,他們過着幸福的生活,天神讓蛇將去人間抓七仙女,抓到七仙女就跑,董永後面追,快要追到了,天神在牛郎和織女之間用金簪劃了一條線,這就是銀河,他們只能隔河相望,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十五見一面,這就是七夕的來源,不過七月十五就把他們分開了,他們一定有說不完的話,辦不完的事。我希望他們永遠不要分開。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4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今天是七夕節,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聚的日子。各地七夕節的習俗不盡相同:有的地方吃乞巧飯、對月穿針;有的地方的少女偷偷躲在南瓜棚下,聽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有的地方的姑娘“拜仙禾”、“拜神菜”、“迎仙”、“卜巧”、“賽巧”。

在我的家鄉,傳說七月七日早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洗澡水可以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叫“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甕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傍晚,我去游泳,聽別人說今天早上和中午很多人到河裏去游泳,泡泡避邪治病延壽的“雙七水”。說來也巧,我們下水不久,下起了一會兒星星點點的小雨,這就是牛郎織女的“相思淚”吧?

晚上,我們來到樓頂,仰望天空。一條銀河橫貫南北,河的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吧?

七夕節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啊!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5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花草飄香。相傳每年的這個時候,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這就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人們稱之爲七夕節。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心靈和靈巧的雙手,祈禱自己的生活幸福美好。

據傳說,星汗燦爛之際,如果看到天河中看熠熠白氣,並閃耀這玉色的光芒,就被認爲是牛郎,織女相見的徵兆,此時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織女恩賜。據說牛郎,織女是勤勞和化身,所以跪拜者求農求賜婚都可以,但求金求銀求發財則要適得其反,一人只能乞求一事,求多則不靈。

勤勞的牛郎,癡情的織女,善良的老黃牛,熱心的喜鵲,美麗的神話故事自古以來曾使很多人深受感動。

七夕節快到了,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6

七夕節的傳說有多種版本,相傳其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爲“”乞巧“。這一節日原本是人們對於紡織技術和星宿的崇拜而產生的,而到了後來被賦予上了悽美的愛情故事,被人們定義成爲了情人相會見面的日子,俗稱情人節。

七夕的由來

七夕,原名爲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着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爲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爲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爲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爲“喜中帶吉”月。因爲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牛郎織女的傳說

我國民間稱農曆七月初七爲“七夕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其來源於中國民間四大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牛郎織女在這一天相會,據說每年的這一天都會下雨,那是牛郎織女在哭泣,老年人都說在這天晚上躲在葡萄架下可以聽到牛郎織女的說話聲。

七夕節的起源

民間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叫牛郎的人,他很善良,父母早逝,跟着兄嫂過活。苛刻的嫂子常常欺負他,最後還唆使兄弟二人分家,自己佔據了土地和房屋,只把一條老黃牛分給了他。織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聰明美麗,有一天織女偷偷下凡與牛郎一見鍾情,在老黃牛的幫助下結爲夫妻,可惜好景不長,王母娘娘知道後將織女抓回天庭,牛郎挑起兒女追趕,王母娘娘用金簪畫出一道天河,隔斷了這對有情男女。

熱心的喜鵲不忍心,便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飛到天河上,搭起一座“鵲橋”,好讓牛郎織女相會,所以又有“七月七,喜鵲稀”的說法。牛郎織女的故事最早起源於星辰崇拜,是人們將牽牛星和織女星神話和人格化的產物,所以又可說這是日月星辰的神話。織女之所以叫織女,據說是因爲她心靈手巧,專門織天,所以七月七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會做出各種巧食陳列庭院中的几案,拜天以乞求靈巧之意,就又有了“乞巧節”一說。

“七夕節”作爲中國情人節,有其自身的意義,牛郎織女的傳說幾乎人盡皆知,讓我們永遠記住那個草木飄香的浪漫夜晚……

節日習俗

月下盟結,穿針引線

膠東地區,有祭拜七姐神的習俗,年輕女子常喜歡在七夕節着新裝,聚一堂,月下蒙結七姐妹。有的還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地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還競賽穿針引線,爭得巧手之名。

漂針試巧

七月七日,爲“女節”。少女鹹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針,照水中之影,以試巧,復陳瓜果,爭相“乞巧”。

種巧菜作巧花

山東榮城有二種活動,一種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麥芽,一種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麪粉塑制各種帶花得食品。

結紮巧姑 種豆苗青蔥 占卜巧拙 穿針引線剪窗花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紮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淨水視影定驗巧拙

江蘇一帶的乞巧活動是取淨水一碗於陽光下曝曬,並露天過夜。即撿細草棒浮於水中,視其影來定驗巧拙。也有許多青年女子採用小針看水底針影來應驗智愚的。其他地區的漢族也多采用這種方式來應驗巧拙智愚。

用蜘蛛乞巧

浙江、安徽等地用蜘蛛乞巧的方式:在小盆或小盒中放入蜘蛛,次日晨看其結網地疏密來定巧拙。如果蜘蛛還在瓜果上結網,也意味着智巧的到來。及以小蜘蛛貯盒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爲得巧之多少。

接露水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種生求子

種生求子是七夕節中舊的習俗,實際上是信仰之一種。在節日前利用若干種植物,如小麥、綠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數寸後,於七夕即日用紅藍綵線束紮起來,作爲一種得子得福的象徵。還用蠟塑各種形象,放在水上浮游。

樹液洗頭髮花草染指甲

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傳說不僅可以年輕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係。

七夕儲水 紅頭繩七個結

廣西某些地區有七夕儲水的習俗,認爲雙七水洗浴能消災除病,體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吃巧食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爲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麪條、油果子、餛飩等爲此節日的食物。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爲“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