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文宗張說所寫之試都是阿諛奉承嗎

文宗張說所寫之試都是阿諛奉承嗎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宗張說所寫之試都是阿諛奉承嗎,一提起張說,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張說是開元時期大唐文壇第一人,有着“文宗”的稱號,也有不少人想要知道文宗張說所寫之試都是阿諛奉承嗎,答案就在下面文章。

文宗張說所寫之試都是阿諛奉承嗎

文宗張說所寫之試都是阿諛奉承嗎

張說,唐朝開元名相,生於公元667年,卒於公元730年,名說,字道濟,也有人說他字“說之”,是現在的河南洛陽人。張說一生三次拜相,三次被貶,仕途可謂是坎坷崎嶇,但和他仕途相反的是他在文壇的地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曾統治唐朝文壇三十年,死後被開元時期的讀書人稱爲“文宗”。

年輕的張說在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了不俗的文學造詣,當時的他在科舉考試之時做的策論,被認定爲天下第一策論。後來被任命爲太子校書,後來和崔湜等人一起編修《三教珠英》。唐長安三年,由於不肯和張易之同流合污陷害宰相魏元忠,被陷害流放欽州。

唐中宗復位之後,召回張說,任命他爲兵部侍郎。唐睿宗繼位之後,張說因爲審判中宗時期的李重福謀反一案有功,被任命爲太子李隆基的侍讀,成爲太子的近臣。唐睿宗二年,張說被封爲宰相,期間,極力向皇帝推薦當時身爲太子的李隆基。

第二年,李隆基繼位爲唐玄宗,剛剛繼位的李隆基由於根基不穩,朝廷大事都由太平公主把握着,當時太平公主想讓崔湜擔任宰相,迫於太平公主的威勢,李隆基只好罷掉張說的相位。後來,唐玄宗滅掉太平公主之後,又啓用張說,但是張說又在和姚崇奪權的時候,失敗被罷。這一次的張說可以說是遇到了政治上最大的失敗,罷相之後的他被一貶再貶。雖然,最後張說又被重新啓用,但是此時的他年事已高,在開元十八年病逝,享年六十四歲。

張說雖然有才,但是他非常的貪財,而且爲人脾氣也比較暴躁,所以和同僚的關係都不太好,這也使得他的仕途非常的坎坷。

張說的詩

張說,開元時期大唐文壇第一人,有着“文宗”的稱號,《全唐詩》收錄了他的詩作有293首,《全唐文》也收錄了他的211篇文章。

張說歷任大唐四朝大臣,三次執掌大權,他做的最多的就是與文學有關的工作,所以文學方面的造詣非常之高。張說的文筆比較雄健,他寫的東西非常的大氣磅礴,很有氣勢,所以朝廷的誥命基本都是出自張說的手筆。而且張說才思敏捷,常常能夠很快的理解一些文學名句,並能夠活學活用,由於他曾被封爲燕國公,所以當時的人們將他和許國公並稱爲“燕許大手筆”。張說最擅長的還是碑文和墓誌的寫作。

張說的詩先前都沒有擺脫官場之中那些奉承之意,這些詩詞都是爲了討好自己的上司。張說由於科舉考試時期的.一篇策論而出名,後來很多人都想得到他的詩詞,剛剛步入仕途的他爲了自己的前途,不得不委曲求全,給那些權貴寫詩詞。這些詩詞,看的時候,去掉那些奉承之言,還是比較不錯的,也有很多的佳作流傳於世的。如《宋樑六自洞庭山》,就是一部比較不錯的送別詩。

後期的張說詩詞,風格大變,由之前的意氣風發,大氣磅礴變爲後來的悽婉哀怨,如深閨怨婦一樣。這和張說的人生經歷有關係,那時的張說和姚崇奪權失敗,被一貶再貶。再加上自己的年紀也很大了,也沒有多少時間去等待,此時的張說看到自己的仕途一片黑暗,毫無希望可言,所以詩詞多用悽婉哀怨之言,來表達自己的不得志。

張說《鄴都引》

《鄴都引》是唐朝著名文人張說所寫的一首緬懷魏武帝的詩,也可被稱作新樂府辭。這首詩歌可以說是張說的頂峯之作,也是一首可以傳唱千古的名作。

張說寫這首詩的時間,是他被貶爲相州刺史的時候,那時的曹操古都鄴都就在相州境內。張說來到鄴都,想到魏武帝縱橫天下,建功立業的時候以及他死後所留下的威名,再聯想到自己屢次遭到貶黜,被奸佞小人所陷害,心中不禁悲憤萬千,懷着悲憤的心情寫下了《鄴都引》這首千古絕唱。

這首詩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六句,主要寫的是魏武帝生前是怎樣建功立業的,來企寄託自己的凌雲之志。第一句“君不見魏武草創爭天祿,羣雄睚眥相馳逐”,磅礴大氣的開篇,奠定了全詩豪放激情的情感格局。“草創爭天祿”表明了魏武帝雖然初期創業的艱難,但是他沒有放棄,反而敢跟天地去進行爭鬥,指出了一種人定勝天的思想形態。

詩的後六句是對於魏武帝死後的描寫,通過對其子孫後代的總結,以及後世之人對於魏武帝的評價,表達了一種時光荏苒,英雄不再的感慨。連魏武帝這樣的大人物也抵不過時間的沖刷,如今他的功績已漸漸被人們所忘記了。後來作者又表達了一種豁達的心態,既然魏武帝這樣的大人物都沒能做到名垂青史,何況是我呢。

全詩氣勢恢宏,語言磅礴大氣,抒情跌宕起伏,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張說十大經典語錄

張說(667年-731年),字道濟,作者是唐朝詩人、政治家張說,爲開元前期一代文宗。

1、思若泉涌,文若春華。

賞析:這句話出自唐·張說《齊黃門侍郎盧思道碑》。若,像。春華,春天開的花。此言乃是形容一個人文思暢達、文筆華美之辭。

2、處高心不有,臨節自爲名。

賞析:這句話出自張說《五君詠五首·李趙公嶠》。生死高位而不覺得厭煩,面臨生死,還要保持氣節。

3、平湖一望上連天,林景千尋下洞泉。

賞析:這句話詩題爲《和尹從事懋泛洞庭》。其中,“光華”指的是陽光在水波里反射出來的光輝。所以,這首詩大意是指,平靜的湖面仿若與上面的天空連在了一起,湖水之中倒映着岸邊林木的影子。

4、忽驚水上光華滿,疑是乘舟到日邊。

賞析:這句話出自《和尹從事懋泛洞庭》湖面之上突然升起的波浪,在陽光的反射下發出了耀眼的光華,恍惚之間,我還以爲自己駕舟行駛到了太陽那裏呢!

5、刑一則人畏而不幹,政簡則俗齊而不僞。

賞析:這句話出自《對詞詄文苑科策·第二道》。統一刑罰標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麼民衆就有所畏懼而不敢貿然干犯了;政令簡明,易知易行,那麼社會習俗就會趨於一致而民無僞態了。此言統一刑罰標準、簡化政令的重要性。

6、刑在必澄,不在必慘;政在必信,不在必苛。

賞析:這句話出自《對詞詄文苑科策·第二道》。施用刑法一定要澄明,依法判罪量刑,而不在於殘酷;發佈政令一定要講信用,而不在於政令一定要嚴苛。此言執法要有透明度、依法量刑,政令務求言而有信,才能取信於民。

7、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

賞析:這句話出自《起義堂頌》。源頭如果能夠得到疏浚,水便會流向很遠的地方。樹的根子如果扎的很深,枝葉就會很茂盛。

8、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

賞析:這句話出自《下江南向夔州》。碧綠的河水彎彎曲曲向遠方流去,流過兩岸的青山。

9、雲間東嶺千重出,樹裏南湖一片明。

唐開元三年,詩人張說被貶爲嶽州刺史。本句出自其《灉湖山寺》一詩,便是其在此期間到灉湖山寺內遊玩時所作。作者在本詩中表面是寫周圍的湖山美景,實則是在抒發內心遭貶的不滿之情。東邊的山巒紛紛地從白雲間涌了出來,而叢林的影子則清晰地倒映在南湖之中。

10、試上銅臺歌舞處,惟有秋風愁煞人。

賞析:這句話出自《鄴都引》。登上當年歌舞繁華的銅雀臺舊址,只有蕭瑟的秋風令人愁腸欲斷。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