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大個兒童兒科看病遇尷尬須重視

大個兒童兒科看病遇尷尬須重視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個兒童兒科看病遇尷尬須重視,現在的小孩子的個頭長得很快,完全不像一個小孩子,所以大個兒童去看病掛兒科是很尷尬的事,下面分享大個兒童兒科看病遇尷尬須重視。

大個兒童兒科看病遇尷尬須重視1

兒童看病心理

不少身高接近成人,年齡14歲以下的兒童因怕遭遇尷尬而不願到兒科就診。專家提醒,一方面,兒童在兒科看病須有科學依據,不管身高多高,14歲以下兒童都應在兒科或爲相應年齡段設置的特殊門診看病,另一方面,孩子的特殊心理要求也值得重視。

今年剛滿13歲的歡歡身高達180釐米,昨天他發高燒,母親準備帶他到兒童醫院看病,但他怎麼也不願意,母親只好帶他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兒科門診。看到就診的大多是5歲以下的小朋友,他覺得很彆扭,直到醫生答應爲其單獨看病,才勉強同意。

負責接診的中南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黃倩說,兒童處於生長髮育階段,許多臟器發育不完善,肝臟解毒功能、腎臟排泄功能都較成人弱,加上體重較輕,所用藥品種類和劑量都與成人有區別。如阿司匹林不用於12歲以下兒童,否則容易引起腦、肝部病變甚至死亡;喹諾酮類藥物不能用於16歲以下兒童,否則可能帶來骨骼發育風險;而氨基糖甙類(慶大黴素、鏈黴素)具有耳毒性,兒童服用可能導致聽力障礙。兒科醫生在使用這些藥物時都會非常慎重。

中南醫院心理諮詢室副教授肖勁鬆指出,一些大孩子處在青春期,來兒科看病,感覺不好意思是可以理解的,醫院應想辦法適應他們的心理要求,有的醫院開設少女門診就是很好的做法。

大個兒童兒科看病遇尷尬須重視

兒科病人大多在14歲以下

在溫醫附屬育英兒童醫院,雖然兒科接診的年齡在0~16歲,但對呼吸科副主任醫師張海鄰來說,找他看病的患者中,還是以14歲以下的兒童爲多。張醫生分析,這與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本身體質弱、容易受各類疾病侵襲有較大的關係。但是,這種狀況的存在也使衆多家長形成一種誤解——14歲後的患病兒童就不能去兒科了。

兒科就診環境的侷限,也使大孩子望而卻步。一個孩子在訴說病情的時候,其他孩子和家長都在圍觀旁聽。這種開放式的診療環境讓那些各方面都已經成熟的十七八歲的孩子感到難堪和尷尬。一名陪着15歲的兒子到兒科治療的家長告訴記者,在家時,兒子會跟他們描述哪裏不舒服,但是一到醫院,看到自己求診時那麼多人在邊上圍觀,孩子一個字都不願意講。孩子自身的成人化想法也使不少大孩子不願意到兒科求診。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孩子個子越來越高,十六七歲的孩子外形上跟成人並沒有多大區別。和小小孩擠在一起就診本身就讓這些大孩子感覺彆扭。

兒童與成人病同因不同

但實際情況是,兒童病與成人病有很大不同,其表現爲兒童偏重於功能性,即成長髮育階段的特殊性導致易受到溫度、食物軟硬及刺激性的影響,兒童尚處於較脆弱的腸胃難於承受,而成人則偏重器質性疾病,即身體某器官產生病竈。

除了在適齡兒童治療方面的優勢外,兒童專科醫院對於先天性疾病、遺傳性疾病的對症治療也有着相當優勢。兒童醫院內分泌科的遊歡慶醫生說,一些疾病,比如兒童糖尿病在七八歲發病,隨着年齡的增大,雖然超過了十八歲,但這些病人還是要來兒科看。因爲對Ⅰ型糖尿病,兒童專科醫院的醫生相對更有經驗。其次,多年就診的經歷,使病人更加信賴醫生,遵醫囑率很高,更有利於治療。遊醫生說,目前在他們門診,有一個二十幾歲的老病人來隨訪。另外,有些人雖然年齡已經超過了兒科就診的範圍,但有可能其發育水平還停留在十四五歲。20多歲了還上兒童醫院看病,儘管這樣的情況在我市兒童醫院遇到的並不多,但是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由兒童先天性疾病帶來的對生長髮育的影響,找兒童醫院求治,已有20多年的歷史了。像先天性膽總管囊腫等,兒童時期的手術受使用器材等侷限,長大後一旦出現不適應都需要到兒童醫院求治,原因就在於這類涉及先天性疾病的.手術,兒童專科醫院的醫生相對更熟悉,更容易做到對症治療。

再比如內分泌系統疾病,遊醫生說,治療中成人和兒童都用他巴唑,但成人還會使用射線治療,而兒童因考慮到射線會對孩子的其他器官產生影響,一般不考慮使用。

十六七歲也得“小兒酌減”

在某醫院消化內科,記者恰遇一名帶着女兒看腸胃的母親。這名劉姓母親告訴記者,17歲的女兒無論從哪方面看都跟大人差不多,平時一患病都是到綜合醫院看的,“大孩子的病與小孩子的病肯定差別很大,用藥與治療的方法也不一樣,因此一般情況下都會到綜合醫院的專科求治”。

對此,育英兒童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徐輝說,很多人以爲自己的孩子十六七歲了就可以像大人一樣吃藥,就不需要再“小兒酌減”了,其實這對孩子健康來說是個極大的威脅。徐醫生告訴記者,醫生是根據每個就診孩子不同的生長髮育狀況、病史、發病特點進行治療,而不是按已經發育定型的成人的狀況考慮孩子的用藥及劑量。處於“成年臨界線”的孩子應如何用藥?徐醫生介紹,處於“成人臨界線”的孩子在用藥時,應按個體差異而定。如果體重較輕、發育欠佳,可直接採取以體重爲標準的兒科用藥量方式計算;如果測量時其用藥量接近或比成人量還多時,家長還是應遵照醫囑給孩子適量用藥,其用藥量應低於成人量。

大個兒童兒科看病遇尷尬須重視2

給嬰兒看病必須去兒童醫院嗎

對於大多數爸媽來說,“孩子看病要到兒童醫院”的觀念已根深蒂固。綜合性醫院的兒科全面萎縮,兒科專科醫院人滿爲患,這樣的現象在國內普遍存在。

經瞭解,在北京,兒童醫院就診的等候時間常常多達七八個小時,要看專家號往往凌晨三四點就得去排隊。北京兒童醫院日門診量高峯時段已經破萬,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的病人量也已飽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大型綜合性醫院的兒科日門診量大多不過100人次,不少三甲綜合醫院已經取消了兒科病牀。

大個兒童兒科看病遇尷尬須重視 第2張

帶孩子看病,沒必要非去兒童醫院

毋庸置疑的是,相較於其他類型的醫療機構,兒童專科醫院醫生經驗豐富,醫療設備、藥品也更全。北京兒童醫院小兒骨科主任醫師張學軍表示,遇到孩子患有疑難重症,比如兒童腫瘤外科、小兒骨科、新生兒外科、小兒神經外科、小兒泌尿外科等方面的疾病時,爸媽應首先考慮帶孩子到專科兒童醫院就醫,因爲相對於其他醫院,兒童醫院在診療這些疾病時更有經驗,各類適合兒童的檢查、檢驗項目及手術器材、器具也更加完備。

然而現實情況是,即使孩子只是患感冒,爸媽也不惜排長隊帶孩子到兒童醫院就診。經瞭解,在各地,到兒童醫院就診的患兒中,相當一部分只是常見病。事實上,孩子生了病並不是非去兒童醫院就診不可,況且,如果孩子患的是需要馬上處理的病,捨近求遠更會延誤救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兒科大夫吳珺表示,對於兒內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三甲綜合性醫院的兒科基本都沒有問題,常見病、多發病大都可以診治。所以,綜合醫院的兒科也是患兒就醫的一個重要選擇。

相對於以上兩種選擇,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兒童醫療資源就難以得到爸媽們的認可了。北京市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說,該中心平日接診的患兒屈指可數,也有抱着孩子來看病的爸媽,經常是先不掛號,直接去診室找醫生,“因爲即使掛了號,他們還是經常來退號,最後去大醫院”。該中心一名老醫生說,一個星期難得看一兩個患兒,現在的爸媽習慣往大醫院跑,其實社區完全能解決孩子的感冒、發燒等普通小病,而且費用還便宜。

不知掛哪科 先問分診臺

根據孩子患病情況,爸媽可選擇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醫療機構。而不同醫院的科室特色、專家特長各有不同,爸媽應積極利用多種渠道盡量獲取信息,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就醫路徑。

吳珺表示,如今兒科疾病的劃分越來越細,有小兒內科、小兒外科、小兒婦科、小兒眼科、小兒耳鼻喉科、小兒骨科……對於普通的發熱、腹瀉等疾病,可以先掛兒內科號;如果涉及專科疾病,如孩子有耳朵痛、眼睛有膿性分泌物、皮疹等,爸媽搞不清該掛哪科,最好先到兒科分診臺諮詢,然後再掛號。如果掛號無誤,可以縮短候診時間。

爸媽還可以利用醫院的官方網站、微信、微博和大型專業醫療網站等來獲取權威的就醫信息。張學軍說,如今網絡在醫療活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各家醫院都越來越注重醫院網站建設,便於爸媽們查詢各科室診療內容、專家專業方向、特長和新技術等。此外,患者還可以通過專業醫療網站向專家進行疾病諮詢和預約掛號等。

特別提示

小兒病與成人病治療不一樣

兒科專家提醒爸媽,兒童不是縮小版的成人,兒童有其特殊的生理結構,所以兒童患病一定要交由專業的兒科醫生來治療。

以兒童骨折爲例。張學軍介紹,相對於成人,兒童骨折癒合快,即使有一定程度的畸形,也可以通過生長塑形調整力線得到改善。兒童骨膜較厚,血運豐富,成骨細胞、破骨細胞豐富而活躍,骨折癒合迅速。所以兒童骨折只要簡單復位石膏或夾板外固定,或者穿針內固定即可達到治療目的。

“很多小兒骨科的疾病按照成人的方式進行治療,出現嚴重後果的情況屢屢發生。”張學軍說,小兒骨科除了能治療各種骨折、骨骼疾病等成人和孩子都可能得的疾病外,還有治療很多成人所沒有的先天性及發育性疾病。所以,小兒骨科包含比成人骨科更大、更廣的疾病譜,因此要找專業的兒科醫生進行治療。

在用藥方面,兒童也有特殊的用藥需求。北京兒童醫院呼吸二科主任趙順英指出,由於我國臨牀上適合兒童的劑型少、國內某些藥品的說明書不夠詳細等原因,導致我國兒童用藥現狀不容樂觀。還有很多爸媽想當然地將藥量根據兒童年齡減半折中,這都會給兒童用藥帶來安全隱患。實際上,兒童肝臟對藥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腎臟對藥物的清除能力也不如成人;兒童大腦的血腦屏障功能還沒發育完全,不能阻止某些藥物對大腦的傷害,在用藥上應更加謹慎。爸媽在給孩子用藥時,應找醫生或藥師諮詢。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