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爸爸需要積極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爸爸需要積極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爸爸需要積極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長的教導,但是教導並不是一味的告訴孩子要怎麼做,更多是需要教會孩子怎麼獨立解決問題,下面一起來看看如何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吧。

爸爸需要積極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爸爸需要積極引導孩子獨立思考1

孩子要取得成功,就要做個有主見的人,遇事敢決斷,能言敢爲,不做“鸚鵡人”。孩子能對客觀事物有正確地認識,判斷,才能遇事有主見。

讓孩子做個有主見的人,就是要取悅自己,做真實的自己,任何事都要順從內心的意願,獨立思考,用不虧待自己的方式行事。總是爲別人而活,不考慮自己,就會慢慢丟失自己。

孩子習慣於“聽爸爸的,聽媽媽的”,把他們的決定當成最安全,可靠的決定。如果爸爸也習慣於幫孩子做決定,孩子習慣了順從,依賴,也就漸漸喪失了主見。

孩子真的“聽話’並非好事,一個有主見的孩子,父母會少操很多心,孩子也能獨立,自立地成長。一個連主見都沒有的人,只會把命運交給他人主宰。

1、給孩子做主的機會

爸爸要放手,給孩子做主的機會。孩子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辦”,就會漸漸學會做主。主見要從日常的吃,穿、住、行中慢慢培養。

爸爸要明白,並非孩子不會做主,只是沒有機會。孩子的主見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磨鍊,爸爸要給孩子吃,穿,住、行各方面做主的權利。只要是與孩子有關的事情,爸爸都可以讓他做主。如果一味替孩子包辦,只會讓孩子沒有主見。

2、教會孩子說“不”

會說“不-字是有主見的開始,“不”是對“我”的尊重。一個遇事有主見的孩子,應從學說“不”開始。

生活中,爸爸常會碰到孩子對自己說“不”,但是太多粗心的爸爸,忽略了孩子的心意,總是強行推行自己的意志。孩子漸漸在強制中,喪失了說“不”的能力。培養孩子的主見,就要教會孩子說“不”,讓孩子有自己的意願,並去努力追隨意願,做個遵從自我的人。

3、少用“聽話”,“乖”來誇獎孩子

爸爸想說孩子“聽話”、“乖”時,要忍一忍,換個詞吧。長期用這類詞誇孩子,會讓孩子誤認爲,只有做個聽話,乖巧的孩子纔是對的。

傳統習慣中,父母看到孩子的好的表現時,喜歡說“你真聽話”、“你真乖”之類的話。孩子聽久了,就會處處想做個順從、聽話、乖巧的孩子。其實,這些話就是在否定孩子有主見。孩子會誤認爲有主見是不“聽話”的表現。

爸爸想誇孩子,其實還有很字詞可以用。轉換一種表達方式,就能讓孩子既知道爸爸在表揚自己,又不會誤認爲“聽話”是好的標準。爸爸批評孩子時,也不要常使用“不聽話”,“不乖”之類的詞語。換個詞換來了孩子的主見,這樣很值得。

4、給孩子絕對的信賴,讓孩子自信

孩子做出決定時,爸爸要說“你做吧,我絕對相信你”。有時候,即使孩子做錯了決定,爸爸也要給予支持、信賴,讓他敢於做決定。

?爸爸會發現,自已給孩子信賴,能夠幫孩子改正錯誤。孩子沒有主見,很多時候是缺少了倌賴,沒有門信。爸爸的任務是:鼓勵孩子,讓他對自己有信心。“我絕對相信你”這句話,爸爸要經常對孩子說。

爸爸需要積極引導孩子獨立思考2

1、閱讀——讓孩子自己讀,自己想

閱讀,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但如果爸媽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時方法不當,你的方法,就會成爲禁錮孩子思維、扼殺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手段。

比如,一到假期,很多爸媽就會問:您能推薦幾本適合X歲孩子讀的書嗎?

我會回答:帶孩子去書店,讓孩子自己選擇,他知道自己想讀什麼書。

有的爸媽就恍然大悟:是啊,我怎麼沒想到呢?

給孩子讀的書要由大人來選,是爸媽們的一個固定思維,很多人總是認爲孩子還小,不知道自己想讀什麼。其實孩子知道的,只是選書的權力一直被爸媽把控着,他沒有機會自己去實踐而已。

再比如,很多爸媽認爲孩子閱讀時,就該專心閱讀,不能一會兒問一個問題。但孩子提問,恰恰說明他在思考,你不允許他提問,就等於限制他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

所以我們在關於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課程中,會反覆說服父母們,孩子看書時提問,一定不要制止,不但不要制止,還要積極回答,讓孩子覺得,提出問題並且和父母討論,是又有趣、又有成就感的事兒。

還有,很多父母執着於“親子閱讀”“親子共讀”,認爲爸爸媽媽帶着讀、邊讀邊講,孩子才能更好地讀完一本書而且收穫更大。

我想這是個天大的誤解。讓孩子自主閱讀,他讀到的東西再少,也是“自己”讀到的,大人帶着讀、給他講,讀到的東西再多,也是你“喂”給他的,不是他自己通過思考獲得的。採用不同閱讀方式的孩子,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會大不相同。

如果爸爸媽媽能允許孩子自己選書、鼓勵孩子自己讀、自己想、傾聽並積極回答孩子的提問,你的孩子,會很快變成一個特別會思考的小孩。

2、作業——讓孩子自己做,自己動腦筋

寫作業,既是孩子日常的學習任務,也是鍛鍊孩子獨立思考的有效方式。當然,前提是所有作業都由孩子獨立完成、爸媽不過多介入。

很多爸媽爲了保證孩子的作業品質,也爲了督促孩子快點寫完,會陪着孩子寫作業。這樣做,看起來孩子會寫得又快又好,但也藏着很大的隱患,就是孩子會過於依賴爸爸媽媽的檢查、幫助,而懶於獨立思考。

還有的爸媽,對於孩子感到困難的作業,比如各種小報,會自己上手幫助甚至替代孩子完成,表面看來,孩子是很好地完成了一項作業,但實際上,不是自己完成的作業,和沒有完成沒什麼兩樣——因爲他的能力並沒有得到鍛鍊。

所以,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爸爸媽媽需要儘早對孩子的作業“放手”,讓孩子自己規劃寫作業的時間、自己安排作業進程、自己努力思考困難的題目。當然,在孩子提問時,父母需要提供一些幫助,但目的是啓發孩子自己的思路,而不是直接把結果告訴孩子。

如果爸爸媽媽能從孩子一小學就堅持這麼做,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都會得到充分發展。

3、聊天——和孩子多說話、多討論

關心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爸爸媽媽,常常會忽略一個最最日常的方法,就是多和孩子聊天、討論。

真心爸媽自己的體會是,孩子越會聊天、越會和大人討論問題,就越善於思考。

因爲聊天、討論的.過程,也是雙方互相啓發的過程,孩子需要理解對方說的話,需要組織自己掌握的信息和材料做出迴應,還要讓自己的表達,能清楚地反映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能從對方的表達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和線索。一個投入地和爸爸媽媽聊天的孩子,他的大腦,是在非常活躍的運轉的。

可能有的爸爸媽媽會想,和一個孩子,有什麼好聊的呢?

有啊,比如我們家,一家四口熱衷聊天很多年了,隨便什麼都聊得起來,從眼前的食物,我們能聊到轉基因、卡路里、減肥、有機種植、生態環境,從今天下大雨,我們能料到節氣、氣候、颱風的成因、酸雨、溫室效應、全球變暖,從網上的段子,我們能聊到段子手、流行、大衆傳播……總之,只要大人孩子有聊天的興趣,什麼都能成爲讓人興致盎然的話題

但可惜的是,在很多家庭,父母除了命令孩子、告訴孩子做這做那、不要做這做那,幾乎就很少和孩子聊天、討論。這樣的孩子,不但失去了很多親子交流的機會,也失去了活躍思維、鍛鍊表達能力的機會。

4、玩——允許孩子獨自玩,別一味要求孩子合羣

“我孩子老喜歡自己玩,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這可能是困擾很多父母的問題。

大家通常不假思索地認爲,孩子“合羣”是好的,喜歡一個人玩兒是不好的,活潑外向是好的,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想點什麼是不好的。

孩子當然需要適度合羣,這是他社會化進程的一部分,也是孩子社會能力的一部分。但一味要求孩子合羣,則有明顯的負面作用:

一是孩子只能“羣居”,不會獨處,很難發展出一個人安安靜靜思考點什麼的能力;

二是孩子過於合羣,會過於在意遵從大家的意願,換句話說,更容易從衆甚至盲從;

三是孩子接受“合羣好,不合羣不好”的觀念,會過於在意別人的意見和評價,而更容易放棄自己的想法和主張。

所以,明智的爸爸媽媽,會注重培養孩子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但並不一味要求孩子合羣、和大家一樣。既能合羣又能獨處的孩子,他的獨立思考能力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5、“聽話”——別一味要求孩子聽話,鼓勵孩子有主見

“聽話”常常被一些父母當成評判孩子的一個標準,但“聽話”的孩子,也常常是不善於獨立思考、沒有主見的孩子。

因爲他的事兒,爸爸媽媽都給安排好了,他只要乖乖“聽話”就好,根本不用自己拿主意,甚至偶爾自己有點主意並且表達出來,還會被大人批評“不乖”“不聽話”。長此以往,孩子就慢慢習慣於自己什麼都不想了。

一些父母擔心,從小不要求孩子聽話,孩子長大了就更管不住了。但真心爸媽認爲,父母在育兒和家庭教育上的任務,從來不是“管教”孩子,而是支持孩子,幫助他成長。我們是希望孩子長大以後成爲一個唯唯諾諾、什麼都聽別人的、一點兒主見都沒有的人呢?還是希望他成爲一個獨立、自主、有主見並懂得適當堅持自己的主張的人呢?想明白這一點,我相信父母對孩子“聽話”的執念,就不會那麼深了。

6、見識——幫孩子增長見識、開闊眼界

獨立思考還有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孩子要有足夠多的見識、足夠開闊的眼界。

頭腦空空如也、眼中只有吃喝拉撒上學放學補習班的孩子,無法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爲他根本沒東西可想;同時也會缺乏對不同信息和不同觀念的分析、判斷能力,因爲他根本不知道那些東西的存在。

所以,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爸爸媽媽還需要幫助孩子增長見識、開闊眼界,讓孩子可以接觸到更豐富的信息、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說到這兒,可能有的爸媽會想了,那我多帶孩子出門旅行吧。旅行是方法之一,但如果一家人出門旅行,只是忙着拍照和自拍,孩子還是什麼都得不到。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