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經常被指責的孩子智商變化

經常被指責的孩子智商變化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經常被指責的孩子智商變化,父母在工作之餘應該多多關心孩子,成長過程中也會伴隨很多的煩惱,在面對這個問題家長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所有父母應當重視起對孩子的教育。經常被指責的孩子智商變化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經常被指責的孩子智商變化

經常被指責的孩子智商變化1

經常被指責的孩子智商變化

孩子小的時候,最是好動,還會有一些家長覺得不能容忍的習慣。在長大的過程中,家長會對這些習慣加以規範,讓孩子變得很“乖”。家長們覺得這就是孩子聽話的表現。

但是,家長的這種管教真的是正確的麼?其實,並不是。有時候,小孩子的一些怪癖正是“高智商”的表現。而家長的規範式管教纔是真正地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的原因。

小李的兒子在小時候特別喜歡畫畫,但是他畫畫不分地點,有時候會在牆上畫。小李每次看到都很頭疼,家裏好不容易粉刷乾淨的牆,又被兒子塗畫得亂七八糟。小李最後實在忍不住了,就把兒子的所有畫筆全部沒收了。

到了小孩子上學的時候,小李覺得兒子應該像其他小孩子一樣有點特長。又想起他小時候最喜歡畫畫了,便把孩子送去繪畫興趣班。

但和小李想的不一樣的是,兒子在興趣班裏不僅沒有像以前一樣很開心地畫畫,反而還一整天都悶悶不樂的。

最後,小李和興趣班的老師溝通之後才發現,可能自己之前做得太絕對了,讓兒子喪失了對繪畫的興趣。現在一想,十分後悔,也許耽誤了一個天才畫家的誕生。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有時候,家長不理解孩子的做法和行爲,光想着自己圖方便,就在不自覺中抹殺了孩子的一些天性。

  “怪癖”就是“高智商”的表現有哪些

1、孩子的好奇心特別旺盛

搞學問,最重要的就是能夠一直保持好奇心。小孩子也是如此,只有對這個世界有所好奇,才能更多地認識這個世界,進而探索世界。如果沒了好奇心,人也就是碌碌無爲的。

有些孩子正在牙牙學語,就會經常問“那是什麼”“這是爲什麼”。有的家長覺得很不耐煩,因爲小孩子的問題通常過於常識,而且經常重複。對於大人來說,那些問題簡單枯燥得讓人感到厭煩。

但這個過程就是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如果家長不願意重複,那麼孩子的語言學習也會滯後,不利於孩子的生長髮育。

2、孩子的“動手能力”特別強

有些孩子,家長一時間沒看住,就開始拆家。他們拿到玩具的第一時間,不是趕緊玩耍,而是把它拆解,然後再試着自己拼回去。但是,孩子的能力有限,有時可能難以復原。

家長看見之後,就會埋怨孩子“敗家”,斥責孩子這種行爲。孩子聽到家長的批評,以後就再這樣做了,但其實他的動手能力就被扼殺了。

3、孩子有時候會發呆

家長不喜歡孩子在發呆、無所事事,但是很有可能孩子是在進行一些個人活動。他可能在集中注意力想着今天的某件事或者某個人。這是他思考的.一種表現。

但是家長的催促考覈批評可能會讓他喪失思考的興趣。

經常被指責的孩子智商變化2

經常被指責的孩子智商變化2

用什麼來代替指責

情景A

一年級小學生貝貝有個丟三落四的毛病,這不,一張試卷又不見了,媽媽幫着在她的書包裏和書桌上翻了半天也沒找到,不由得惱火:“你把試卷放哪兒了?”“就放在書桌上!”貝貝沒察覺媽媽已經生氣了,居然還沒心沒肝地拿起一本童話書看起來。

“你的頭怎麼沒丟掉啊?試卷弄丟了還有心思看童話書?現在,我告訴你,你怎樣弄丟的怎樣找回來,我可沒功夫幫你找……”貝貝媽一邊說一邊搶走了貝貝手中的童話書。“我放書桌上的,可是作業做好了就不見了……”貝貝委屈地哭了。就在貝貝低頭抹眼淚的時候,發現牀角有張紙被風吹得輕輕顫動。拉出來一看,正是她失蹤的試卷。

分析孩子丟三落四的毛病可謂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一味責怪孩子有點不公平。貝貝媽更不該責問貝貝“頭怎麼沒丟掉”,因爲這樣責罵除了令孩子更不知所措外,對於找試卷一點用處也沒有。

建議:

正確的做法是先教孩子利用排除法(發現試卷丟之前是在家裏的哪個地方),將搜索空間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然後一步步搜索:桌子、椅子、書櫃上沒有,就要看看地面,門縫和牀上也要檢查一遍,防止被風吹到某個角落。

讓孩子知道丟三落四是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及時提醒孩子,以後要保管好自己的東西,避免要用的時候找不到,比如:

1、寫備忘錄:將自己要用的東西寫下來,這樣纔不會忘記。

2、學會整理收拾:將自己要用的東西歸類收攏好,用好的東西應歸還原位。

3睡前自查:在臨睡覺之前,將自己的書包檢查一遍,有沒有遺漏的東西;紅領巾可以紮在書包的揹帶上。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習慣,自我管理能力和記憶力也會提高。

如果東西確實找不到了,就讓他承擔這個後果。品嚐到丟三落四的“苦果”,孩子纔會長記性。

情景B

樂樂媽媽帶着樂樂去參加朋友聚會。媽媽們坐在一起聊天,孩子們湊在一起玩,不一會兒,調皮的樂樂鑽到了餐桌下,“當心撞到頭!”樂樂媽媽的話音剛落,就聽到“砰”的一聲,樂樂哭着從桌子底下爬出來。“叫你注意,你卻不聽,活該撞到頭!”媽媽真生氣。

聚會快結束了,還沒等招呼,樂樂已搶先跑了出去,把小臉貼在玻璃門上,對着大家做鬼臉。突然,樂樂大哭了起來,原來,有個人推門,把他的手壓在兩扇門中間了。看着那雙破了皮、腫得很厚的小手,樂樂媽既心疼又惱火,衝着樂樂吼:“別哭了,死不了!你說,誰讓你先跑出去的?誰讓你把手放在門縫裏的?”結果,樂樂哭得更厲害了……

分析樂樂在皮肉受苦、飽受驚嚇之時,不僅沒有得到媽媽及時的安撫,反遭受指責,對他的身心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樂樂媽雖然是因爲着急而“口不擇言”,但卻沒辦法讓樂樂接受她的“良苦用心”,因此,教育孩子“良藥”也不能太“苦口”。

建議:

孩子受到驚嚇或傷害時,父母首先要安撫好孩子。安撫孩子的方式很多,可以是傾聽孩子的訴說,握住孩子的手傳遞力量,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或關切的眼神。

等到孩子情緒平息後再講道理,讓他記住這些教訓

生活中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我保護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鞋帶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傷;熱湯、熱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燙傷;吃飯不嬉笑打鬧可避免氣管進異物等等。平時應該注意對孩子進行這些生活細節的訓練。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