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星座奇緣 > 傳統命理 > 魏氏起源和演變

魏氏起源和演變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氏起源和演變,魏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四十四位姓氏,在豫冀、秦川地區有優勢。當代魏姓人羣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45%,總人口大約近570萬,下面一起了解一下魏氏起源和演變。

魏氏起源和演變1

魏的名義和圖騰:

魏,地名。在西北古代氏族中,爲了祈求神明保佑五穀豐登,一羣巫女頭頂一串高高的禾草紮成的高帽,在巫師的率領下狂跳。這種全部落人均參與的儺舞祭神的習俗,稱爲魏,這種巫女所戴的頭飾也稱魏,魏與鬼神有關,擅長此技的人羣以魏爲氏族名和族徽,所居的地方稱魏地,建築了城牆的魏地稱魏邑,進而建立了國家,出現了魏姓。

魏姓的起源和演變:

構成當代魏姓主要有四大支:隗姓、姬姓、羋姓和外族改姓。

第一支源出隗姓。在夏商時期,西北部落的隗姓鬼方中一支居住於魏地的部落最終發展成了國家,即魏國,商末隗姓魏國在今陝西興平西的馬嵬坡,地處秦嶺首陽山的北麓、渭河中游。商末周文王滅隗姓魏國,子孫以國爲氏。隗姓魏氏的歷史至少有4000年。隗姓魏商,國小勢弱,不見於經傳,隗姓魏氏事實上湮沒於姬姓魏氏之中。

第二支源自姬姓。商末周文王佔領隗姓魏國之地,封其親屬於魏國,這是姬姓魏國的始封之地。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畢公高於畢,在今陝西咸陽北,是爲畢國。遷封魏國於山西芮城東北的魏城。

魏氏起源和演變
  

春秋時,畢公高的後裔畢萬輔佐晉獻公,於公元前661年滅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國,晉獻公封畢萬於魏地,建立了另一個姬姓魏國。公元前445年傳至十二世孫魏斯,即魏文侯,於公元前403年自立爲諸侯。公元前369年,魏惠王與韓、趙一起瓜分了晉國,建立了強大的魏國,成爲戰國七雄之一。再傳三世到魏王假,於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滅,子孫以國爲氏。姬姓魏氏的歷史至少有3100年。

第三支源自羋姓。戰國時秦國大臣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宣太后之弟,爲羋姓之後裔。秦武王去世後,秦國發生了內亂,魏冉擁立武王之異母弟嬴則,是爲秦昭王,魏冉初爲將軍,後長期任秦相,封於穰,今河南鄧州,號穰侯,五國合縱破齊國後,加封陶邑,今山東定陶北。魏冉之族當爲羋姓魏氏,這支魏姓的歷史至少也有2300年。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四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國的魏姓同其他姓氏一樣,不斷與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動。外族加入魏姓羣體的事件主要有:南北朝西魏氐人有魏姓,清朝滿洲八旗姓倭徹赫氏族集體改爲漢姓魏,族人後多成爲漢族。

歷史上魏姓的分佈和遷移:

先秦時期,魏姓最初活躍於陝西、山西、河南地區。兩漢至唐朝,魏姓主要的活動地區在北方和中原。唐朝以後,魏姓已經進入了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四川,以及兩廣地區和福建,尤其是中原二次南下移民福建時,魏姓大批進入閩南。明末永樂年間魏姓始人臺灣。

宋朝時期,魏姓大約有34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4%,排在第五十一位。魏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約佔全國魏姓總人口的17%。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四川、江西、山東、河南、安徽,這五省魏姓大約佔全國魏姓總人口的64%,其次分佈於河北、江蘇、福建,這三省的魏姓又集中了21%。全國形成了以四川、贛皖蘇、魯豫冀爲中心的三大塊魏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魏姓大約有45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9%,爲明朝第四十八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魏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快得多。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福建、江蘇、江西,這三省魏姓大約佔魏姓總人口的43%。其次分佈於浙江、山東、湖北、河北,這四省的魏姓又集中了32%。

福建爲魏姓第一大省,佔魏姓總人口的19%。宋元明600餘年,魏姓分佈總格局的變化是:其入口主要向江南地區遷移。全國形成了閩贛、蘇浙魯兩大塊魏姓聚集區。

魏氏起源和演變2

當代魏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魏姓的人口已近570萬,列在全國第四十四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5%。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魏姓人口由45萬增到504萬,增長了11倍多,魏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魏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南、四川、河北三省,大約佔魏姓總人口的28%,其次分佈於湖北、陝西、山東、江蘇、甘肅、安徽,這六省又集中了32%的魏姓人口。河南爲當代魏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魏姓總人口的9.6%。全國魏姓的分佈形成了秦川、豫冀兩塊魏姓聚集區。

在600年期間,魏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別,由東南部向中原、華北人羣回迂十分的強勁,尤其突出向西部四川的遷移。

魏姓在人羣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見圖44)表明:在甘肅大部、寧夏、陝西南部、青海東部、內蒙古中西和東北、川渝北部、湖北西端、冀魯津交界地區、吉林大部、黑龍江東南,魏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81%;中心地區可達2.6%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7%,居住了大約34%的魏姓人羣。

在河南、晉冀魯大部、陝西北部、內蒙古中部和東部、京津、遼寧、吉林西北角、黑龍江中部、皖蘇北部、湖北西部、川渝中部、貴州中部、福建東北部,魏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54%—0.81%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國土面積24%,居住了大約34%的魏姓人羣。

魏氏起源和演變 第2張
  

魏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魏姓的郡望主要有鉅鹿、任城等。魏姓的堂號除了與郡望同名外,還有九合堂號等。“九合”堂號出自春秋時晉大夫魏絳。晉悼公時,北地山戎無終子請和,魏絳說“和戎有五利,晉侯使魏絳與諸戎盟。晉無戎患,國勢日盛,八年九合諸侯,復興霸業,都是魏絳之功。

楹聯

重要的魏姓楹聯有以下五副:

和戎著績;救趙全仁。

書屏志畫;圖畫表功。

誓成宅相;綽有租風。

公忠體國;機警能文。

虎觀談經,妙析異同之旨;鶴山受業,入推理學之宗。

家訓格言

魏氏家訓首推南北朝北齊大臣、史學家、文學家魏收,其家訓思想深具哲理。他基於管子“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遠者,莫如年。

以重任行畏途,至遠期,唯君子爲能矣”這一觀點,告誡子女“審道而行,量路而止,自我及物,先人後己。蒲無繫於榮悴,心靡滯於慍喜,不養望於丘壑,不待價於城市。言行相顧,慎終猶始”。

“門有期禍,事不可不密。牆有伏寇,言不可而失。宜諦其言,宜端其行。言之不善,行之不正,鬼執疆樑,人囚徑庭。”“能剛能柔,重少負也。能信能順,險可走也。能知能愚,期可久也。”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魏姓歷代名人224名,佔總名人數的0.4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十五位;魏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61%,排在並列第四十一位;魏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33%,排在並列第六十一位;魏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

0.32%,排在並列第六十五位。

歷史上魏姓的主要人物有:春秋晉國大夫魏犨、魏顆、魏絳;戰國魏文侯魏斯,信陵君魏無忌,秦相魏冉;西漢名將魏豹,大臣魏相,鉅鹿太守魏歆;東漢煉丹學家魏伯陽;

三國蜀漢大將魏延;北朝北齊史學家魏收;唐朝任宰相的魏氏有六人:魏玄同、魏徵、魏謨、魏元忠、魏知古、魏扶;北宋詩人魏野;南宋名將魏勝,學者魏了翁;明朝戲曲音樂家魏良輔;

清朝大臣魏裔介,刑部尚書魏象樞,散文家魏禧,思想家、史學家兼文學家魏源,文學家魏秀仁;當代醫學微生物學家魏曦,語言學家魏建功,作家魏金枝,電影、戲劇演員魏鶴齡。

魏氏起源和演變3

魏姓是貴族血統嗎

魏姓是貴族血統。歷史上的魏姓是晉國六卿之一,是一個貴族姓氏,在中華姓氏中佔據了一定地位。魏姓起源於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諸侯國,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30位,主要集中分佈於河南、四川、河北三省。

魏氏起源和演變 第3張
  

姓氏的起源

中華古姓的最初來源,是基於對 天道 的`原始宗教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圖騰崇拜,其中圖騰崇拜是中國古姓的根源。

姓氏最開始是爲了便於辨別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後代,以便不同氏族之間的通婚,姓氏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中國的姓氏分爲單姓和複姓兩種,單姓指的是一個字的姓,複姓指的是兩個或兩個字以上組成的姓。

魏姓血型:

魏姓人羣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佔32.9%,A型佔28.7%,B型佔29.3%,AB型佔9.1%。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靈異空間
傳統命理
心理測試
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