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每一個人都是嚮往自由的,沒有自由就沒有希望可言,自由的一般意義可定義爲人的一種狀態,即他的行動不受除自己意志和及天性外的任何限制。下面看看真正的自由是什麼及相關資料。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1

你不貪財,你在財面前自由;你不貪色,你在色面前自由;你不貪名,你就在名面前自由;你不貪房子,你在房子面前自由。如果你的心被這些慾望所左右,有什麼自由可言?

所以儒家經常講「人到無求品自高」。如果你有求,你就會對人低三下四,哪裏有什麼清高可言?所以聖賢君子人,確實都是無求品自高。「進則兼善天下,退則獨善其身」。無論是進還是退,都是隨緣而已,沒有人用我,我就獨善其身,這也很好。所以有求,就有放不下。

當然,我們看到師父上人,他是超越了這個無求的境界,他連「我」都放下了。爲什麼這麼說?古人特別講求志氣、講求名節,說「士可殺不可辱」「人窮志不窮」「人窮志不短」,說「廉者不受嗟來之食」。這個古人提倡,他有志氣,很高潔。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之後,看到士大夫的這種特點,他把這個「忍」字特意翻譯成「忍辱」,就是對治中國讀書人的這種執着。

你不貪財,你在財面前自由;你不貪色,你在色面前自由;你不貪名,你就在名面前自由;你不貪房子,你在房子面前自由。如果你的心被這些慾望所左右,有什麼自由可言?

我們生而爲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自由地活着,因而都在本能地追求自由。

但是,我們有一個最大的誤區,就是當我們有了欲求,並且我們有錢財,或者有權利、有時間去滿足的時候,會覺得這個是自由。

打比方你想買房,你有錢買,你覺得這是自由。或者你喜歡賽車,然後你就買了輛跑車去參加比賽,你覺得這個也是自由。或者你想去哪個地方旅遊,然後有錢有時間,你可以去旅遊,你覺得這是自由。

但是我們想一想,這是真的自由嗎?

當欲求來了的時候,你沒有選擇權,你必須要想辦法去滿足它,你不做就會難受,就有逼迫感,這種逼迫感,肯定不是自由。

有智慧的人知道這種欲求是一種習氣的力量。這種力量在牽引着你想做這件事,你想做事並不是你的自由。

自由是你可以選擇做或不做,都很自在。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2

一位導師問他的學生一個問題:“如果一個囚徒要越獄,他首先應該知道什麼?”

“首先要知道守衛在哪裏。”一個學生回答。

“首先要知道鑰匙在哪裏。”另一名學生回答。

“錯,”導師說,“如果想要越獄,你首先要知道,你被關在監獄中,否則你絕無可能逃脫。”

科學研究發現,人臨終前,最多見的五個遺憾:第一、希望自己在工作上沒那麼賣力。 第二、希望和朋友們一直保持聯繫。 第三、希望讓自己過得更快樂些。 第四、希望鼓勵自己做真正的自己。

第五、希望爲自己的夢想而活, 而不是按照別人的要求生活

——Jane McGonigal Ted

人真正的自由是什麼?

人都非常渴望自由,以爲擁有了很多東西就會自由。其實,真正的自由是做一個真實的自己,說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無需掩蓋,無需肯定,無需認同,無需討好。

當你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事物自然會定位和你的關係。不用去猜測別人,你很難猜準。弄清楚自己,也就看清了他人。

做喜歡並擅長的事,是擁有自由人生的關鍵。

我們總是睜眼看世界,卻很少用心用時間看自己。總是關注他人的眼光,滿足他人的期待,在疲憊和焦慮中,常常迷失自己。

停下來,問問自己,究竟想成爲什麼樣的人?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擅長的是什麼?

人生絕大多數時間是用於工作,所以,做一件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是擁有充實自由人生的關鍵。喜歡就不覺得累,擅長就會做好,收入便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當工作和愛好結合在一起時,生命自然充滿了自由和幸福。

創建、堅持創建,才能通向自由的彼岸。

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情感中不如意,都以爲是家庭背景不夠好,關係不夠多,學位不夠高,長得不夠漂亮,性格不夠開朗,能力不夠強等等。其實,絕大多數的障礙都來自一個地方:就是你的思維方式。

關注在沒有的一切上,結果只有一個就是絕望。夢想還未開始,就已被扼殺。

問自己有什麼?從哪兒開始。

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和“應該”裏。

深厚的愛,不是希望你節節高升,讓你做大做強;不是不顧及你的需求、壓力和感受,讓你努力、讓你堅持;不是當你停下腳步,就失望、指責。深厚的愛是從內心深處希望你健康、希望你快樂、希望你平安。

太多的人把自己的夢想和虛榮寄託在自己的愛人、親人和朋友上,使他們負荷累累,不得不日夜辛勞。

做最好的自己,是你最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喜歡討好別人。其實,討好是一種自私,討好本質是爲了得到好處。既然是討要,誰會把最好的東西給要飯的?

你討不來好,討來的一般是嫌。討好是覺得自己的價值低於別人,而人只會尊重有價值的人。親愛的,把精力投入在提高自己的價值上,每個人的潛能無限,你也一樣,做最好的自己,是你最重要的事情。

也不要因爲恐懼和害怕做選擇,這樣你會瞧不起自己,也會因委曲求全怨恨他人。幸福和自由,一定是源於內心的寧靜和與人的和諧。

親愛的,你不需要爲了證明給誰看而努力。你想證明給他的人,基本上並不在乎你,所以努力也徒勞。不相信你的人,你做什麼,都有問題。

別人怎樣說、怎樣做是他的責任。你怎樣感受是你的責任,沒有人爲你的感受負責。當你把關注點放在別人應該怎樣說、怎樣做時,就成爲被人控制的玩偶。

生活中,無論到哪裏,無論想做什麼,都會發現,

批評和建議者多,真正助你者少。

不要因爲別人拒絕你,你就加倍地拒絕自己;不要因爲別人否定了你,你就加倍地否定自己;因爲別人實際上看到的都是自己不同階段的心境,和你關係不大。你的任務不是根據別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來評判自己,你唯一需要做的是緊緊盯住自己的夢想,一步步靠近,

哪怕這一次只靠近了一釐米。

抑鬱是一種最嚴重的自我攻擊和否定。每個人原本富足,一無所缺。是我們內心深處對自己價值感的懷疑,對他人生活的美好幻化,使自己深陷痛苦的泥潭。

很多人問我,爲什麼你會從抑鬱到擁有今天的成長和狀態?我的回答是:因爲慢慢的,當我碰到問題時,不再想爲什麼不行、不能,開始想爲什麼可以和能夠時,我的生命就越來越有力量、越來越充滿快樂和自由。

只要自己認定了自己,就有了一切的開始。

從蛹化蝶的過程是痛苦的,但只有經歷痛苦才能自由飛翔,這個過程很多時候只有自己經歷,沒人可以替代、也沒人能夠幫忙。但任何時候,你都可以決定:你究竟想一生爲蛹,還是由蛹化蝶。

做蛹做蝶本身並無好壞,關鍵是你決定要做什麼,而不是常常糾結。

世上沒有任何事、任何人值得我們放棄自己。不管他人怎樣貶低、指責、批評和不接納,你仍然是你,你的價值不增也不減。其實,只要自己認定了自己,就有了一切的開始。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3

“自由”在中國古文裏的`意思是“由於自己”, 就是不由於外力,是自己作主。在歐洲文字裏,“自由”含有“解放”之意,是從外力制裁之下解放出來,才能自己作主。

“自由”的精闢解釋是:沒有外在障礙而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進行的行爲。據阿克頓勳爵(John Emerich Edward Dalberg-Acton)的統計,思想家對“自由”的定義有200多種。所以,薩託利(Giovanni Sartori)說“自由是一個變色龍似的語”。自由廣義的來說是動植物在自然規律範圍內一切不受約束的行爲。

自由(freedom)有多種含義:

1、意指由憲法或根本法所保障的一種權利或自由權,能夠確保人民免於遭受某一專制-政權的奴役、監禁或控制,或是確保人民能獲得解放。

2、任性意義的自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自由放任。

3、按規律辦事意義下的自由,所謂對必然的認識和改造。

4、自律意義下的自由。康德在此意義上使用自由一詞。

法國大革命綱領性文件《人權宣言》中,對自由的定義爲:

“自由即有權做一切無害於他人的任何事情。”——《人權宣言》第4條,1789年

自由是政治哲學的核心概念。自由也是一種社會概念。自由是社會人的權利。與自由相對的,是奴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

1、表達自由

2、信仰自由

3、免於匱乏的自由

4、免於恐懼的自由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重申了這四大自由的精神。

20世紀下半時期,以賽亞·伯林開始用“兩種自由”的概念來劃分自由:“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他認爲,積極自由是指人在“主動”意義上的自由,即作爲主體的人做的決定和選擇,均基於自身的主動意志而非任何外部力量。當一個人是自主的或自覺的,他就處於“積極”自由的狀態之中。這種自由是“去做、、、的自由”。而消極自由指的是在“被動”意義上的自由。即人在意志上不受他人的強制,在行爲上不受他人的干涉,也就是“免於強制和干涉”的狀態。

很多人爲了抵制自由觀念,把自由的觀念絕對化,認爲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所以,他們否認自由的存在與意義。他們提出“自由王國”的哲學定義,指的是一種絕對的自由。而事實上,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相對的自由。自由本來就以不侵害別人的自由的爲前提,是限制的和有條件的。但這種限制,並不意味着自由觀念的無意義,相反,在限制之外,存在廣闊的自由天地,這恰恰是需要保護的。

而專制主義者,反對的就是個人的自由和這些的自由天地。因爲個人的自由必然會瓦解到專制者行使的專制統治。所以,在專制國家,自由往往是不被廣泛認可,其意涵也是受到刻意扭曲的。

自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自由應該建立在不傷害他人,不破壞或消極影響社會,不損害國家及民族前提之下。

20世紀下半葉,以賽亞·伯林(IsaiahBerlin)開始用“兩種自由”的概念來劃分自由:“消極自由”(negativeliberty)和“積極自由”(positiveliberty)。

消極自由(negativeliberty)即沒有受到別人干涉或沒有受到人爲的束縛。根據此一定義,x享有做y的自由,當沒有人干涉x做y此一行爲。比如說,當沒有人阻止x發表他的言論,他就是享有言論的自由。但是,倘若x是因爲欠缺某些能力或受到大自然的定律的束縛而不能做y,那麼,x不能說是沒有做y的自由。比方說,我們不能隨意在空中飛翔,但,這並不涵蘊我們沒有在空中飛翔的自由,因爲我們只是欠缺有關的能力而非受到人爲的束縛。

對於積極自由(positiveliberty),伯林提出過這樣的說明:自由這個詞的積極意義來自於個人希望能夠做自己的主人。我希望我的生命及決定是取決於我自己,而非外在的任何一種力量。我盼望只是成爲自己而非受別人的意志所支配的工具。我希望自己是一個主體,而不是一個對象;我希望我是由自己的理性及自覺的目的所推動

而不是被由外來的原因所影響。我希望自己成爲一個人物,而不希望變成甚麼都不是;成爲一個行動者—去做決定,而不是被決定。…我希望自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思想、有意志、能動的存在,對於我所作的選擇負起責任,並且能夠通過提出我的想法及目的對這些選擇作出說明。

根據上述的說明,積極自由的重點在於「能夠做自己的主人」。當我能夠做自己的主人的時候,我就不是別人的一件工具,我就不受別人的意志行爲所支配。這時候,我的行爲是由我自己的理性及自覺的目的所推動,而不是被外在的大自然或其他人所決定和驅使。換言之,倘若我們能夠做到作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是自由的了。

哈佛商學院的《管理與企業未來》一書中提到:自由是人類智慧的根源。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在知識經濟時代,財富不過是在自由價值觀普及的社會裏,無數個人活動的副產品。在個人自由得到最大保障的社會,民衆的智慧空前活躍,創新的東西也會不斷被提出,財富作爲副產品也會像火山爆發般噴涌而出。管理則沒有這樣的功能,管理可以聚攏現有的智慧和力量,會創造一時的強盛,但會使智慧之源枯竭,爲強盛的土崩瓦解埋下伏筆,而且無一例外地都導向死亡。”

只矚目科技與財富的繁花,卻忽略了它賴以生存的自由土壤,甚至鄙視仇視自由,這是其他文化模仿西方文化屢敗屢犯的通病。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