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朝霞不出門諺語下一句

朝霞不出門諺語下一句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朝霞不出門諺語下一句,諺語是人們口頭上多年流傳的通俗、含義深刻、簡練的固定用語,分爲兩類一是關於關於社會生活方面的,二是自然和農業生產的。以下分享朝霞不出門諺語下一句是什麼?

朝霞不出門諺語下1

1、下句是“晚霞行千里”,或者“暮霞行千里”。

2、”朝下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是一句通俗諺語。

3、”朝下不出門,暮霞行千里“出自唐代的一首詩《佔雨》,作者不可考。

4、主要意思是早晨出現霞,預示天氣要下雨;傍晚出現霞,預示天氣晴朗。

8個有關天氣諺語中的氣象諺語。

1、天上起了鉤鉤雲,地上不久雨淋淋。

意思是:看到天上有鉤狀的雲,這兩天就會下雨了。“鉤鉤雲”氣象上叫作鉤捲雲,它是一種絲縷結構的高雲,呈白色,雲體很薄,雲絲往往平行排列,向上的一頭有小鉤或小簇,下有較長的拖尾,常分散出現。它一般出現在暖鋒面和低壓的前面,鉤捲雲出現,多預示着新的天氣系統將要移來,天氣將要轉壞的過程。

2、 若要晴,看山清;若要雨,看山白。

意思是,如果要是晴天,就看山是否清晰,如果要下雨,就看山上是否白濛濛的有霧氣。

3、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指的是熱雷雨,這種雨的特徵是雷雨範圍小,常常是先雷後雨,持續時間短,下了就停,雨量小。

4、 夏雨少秋霜早,夏雨淋透霜期退後。

這句話說的是,夏天如果雨水少,那麼這樣的天就會提前冷,所以秋霜就會比較早;而夏天下雨比較多的時候,秋霜的時間就會退後,今年的冷天就會來得晚一些。

5、 長五月,短十月,不長不短二八月。

五月指夏天白天長,夜晚短,十月指冬天白天短,夜晚長,二月和八月指春天和秋天

6、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

意思是立春若是天氣好,整個春季天氣都不錯,陽光很燦爛。但若立春就陰雨綿綿的,那到清明前後,可能都是沒完沒了的陰雨天氣。這句話其實是在說在立春這天下雨,是有一定的壞處的,如果在立春的時候出現了降雨,那麼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裏,就很有可能持續的降雨,並且這樣的天氣情況,很有可能會持續到清明的時候。

事實上,這種現象正好也是人們所說的倒春寒,但是對於農民朋友們來說,可是一件很糟心的事情。那麼與之相反,如果在立春這天是晴天,那麼就會代表這一年,雨水是相對來說均勻的,農民們是比較喜歡這樣的“晴天立春”。正如古人們所說的:“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

朝霞不出門諺語下一句

7、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早上有霞的時候不要出門。因爲天氣可能會不好 ,晚上有霞的時候第二天天氣會很好,可以出行。

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如果大氣中水汽過多,則陽光中一些波長較短的青光、藍光、紫光被大氣散射掉,只有紅光、橙光、黃光穿透大氣,天空染上紅橙色,形成朝霞。

紅霞出現表示西方的雲雨將要移來,所以,“朝霞不出門”。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雲雨已移到東方,天氣將轉晴,所以“暮霞行千里”。 在日出和日落前後的天邊,有時會出現五彩繽紛的霞。日出前後在東方天空看到霞稱早霞,日落前後的霞稱晚霞。

朝霞不出門諺語下一句 第2張

8、 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

每年的8月7日或者8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在民間,一直流傳着很多關於立秋的農諺。這些諺語大多和農作物的收成有關,並且其中都包含有“雨水”的字樣。可見,在這個節氣裏,“雨水”的有無,事關農作物未來的收成。“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這句農諺,就已經很明確地指出了事情的關鍵在於降雨。

同時,有經驗的老農也認爲,在“立秋”這一天,假如沒有雨水降臨,那麼勢必會影響到部分農作物的收成。

還有很多關於氣象的言語,比如:

日頭落山胭脂紅,不是雨來便是風。

太陽下山一片紅,明日天氣必定晴。

冬至雨,元宵晴;冬至晴,元宵雨。

朝霞不出門諺語下一句 第3張

晴雨看星光,滿天星,明天晴。

春霧不散必有雨。

久雨現明星,天氣將轉晴。

冬霧晴,春霧雨;晝霧晴,夜霧雨。

三天北風兩天雨。

清晨霧濃,一日天晴。

日轉西風半夜雨。

立春頭一天;大雪紛飛是旱年。

早風有雨夜風晴,半夜吹風雨淋淋。

山頭有雪不種穀。

早上薄薄雲,中午曬死人。

一日春雷十日雨。

雷聲繞圈轉,有雨不久遠。

雲朝東,一陣風;雲朝西,雨直滴;雲朝南,雨成團;雲朝北,雨沒得。

天上星星密又密,地上下得爛如泥;天上星星稀又稀,地上渴死老母雞。

朝霞不出門諺語下2

天氣諺語“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準確性有多少?

諺語的字面涵義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字面涵義:朝霞出現預示着天將下雨,不宜出門;晚霞出現預示着天將轉晴,可以遠行。

諺語產生的背景

在古代,我國以農業立國,人們靠天吃飯,天氣對農業和百姓的影響非常之大。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人們逐漸認識到某些現象之間的聯繫,並以諺語的形式流傳下去。

黃河流域之所以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就是因爲黃河流域有最廣闊的沖積平原,最適合農業發展,而農業發展養活了衆多人口,人們又通過實踐活動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九天認爲大部分和農業有關的天氣諺語從黃河流域流傳開來,更適用於北方。

現在我們知道,這種現象之間的聯繫叫相關性,但這種聯繫並不一定是因果聯繫。舉個例子:通貨膨脹年份的失業率較平常年份的失業率降低,通貨膨脹和失業率雖有相關性,但失業率降低並不因爲通貨膨脹,而是因爲產業發展帶來的大量崗位空缺。

諺語的準確性

長期以來,雖然人們並不理解“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內在因果關係,但卻不妨礙這句天氣諺語的準確性。 在北方地區,這句天氣諺語的準確性十有八九,雖然不如現今天氣預報能準確到時辰,但準確預報幾天之內天氣的變化已是難能可貴。

“草船借箭”和“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告訴我們,準確預測天氣對人們的活動有多麼重要。反推過來,如果這句天氣諺語不準確也就失去了指導實踐的意義,也就不會流傳到今天,我們也就無從談起。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句天氣諺語準確率自然不低。

諺語的侷限性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形成很可能和農業關有關,又是古代流傳下來,自然更適用於北方地區。

華南地處熱帶和副熱帶,靠近沿海,容易受到副熱帶高壓控制,連續出現晴好的天氣,然後很可能生成颱風,帶來大量的降水。朝霞和晚霞對這些極端天氣並不能準確預測。

諺語的科學性

日光斜射在天空中,由於空氣的`散射作用而使天空和雲層呈現黃、橙、紅等彩色的自然現象,多出現在日出或日落的時候。——百度漢語

朝霞晚霞色彩形成的原因

初中物理知識告訴我們,太陽光分爲紫外線(5%)、紅外線(43%)、可見光(52%),可見光是“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復合形成的。霞之所以呈現多個色彩,就是因爲太陽光通過雲層、塵埃和水汽被散射成單色光,雲層、塵埃和水汽相當於三棱鏡的作用。

朝霞不出門諺語下一句 第4張

“紅、橙、黃、綠、藍、靛、紫”是按波長從長到短排列的,紅色光波長最長,穿透距離最遠,汽車尾燈設計成紅燈也正是基於這個原理, 更好地起到警示作用。波長較長的“紅、橙、黃” 三色光在散射過程中損失較少,穿透距離較遠,形成霞的主要色彩。

雲霞與天氣的因果聯繫

我國地處亞洲,常被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所影響。春季和夏季,來自大洋的季風攜帶大量的水汽。當霞出現的時候預示着空氣中不僅有大量的水汽,還有足夠多的塵埃微粒和雲層,這三者是形成雨的重要條件。

爲什麼朝霞預示着雨天,晚霞預示着晴天呢?

朝霞在太陽升起的時候形成,雲層裹挾着塵埃和水汽有足夠的時間從沿海吹向內陸,隨着地勢的擡高,溫度隨之下降,空氣對流劇烈,氣壓不穩,水汽與塵埃結合極易凝成水珠,降落成雨。

晚霞在太陽落下的時候形成,雲層和水汽已經飄過了當地的天空,不會發生空氣劇烈對流,氣壓較爲穩定,第二天大概率是晴天。

天氣諺語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不僅對農業種植起到積極作用,而且對人們日常出行更具有現實意義。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對現在的孩子來說還多了一層現實的教育意義。可以想象某一天,我們和孩子一起正在看朝霞,我們可以對孩子說今天要下雨了。經過我們一通解釋之後,孩子雖然聽懂了,可心裏或多或少將信將疑。實踐證明,天氣變化如你所言,這會激發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和對天文知識的深刻理解。

當今的天氣預報雖然可以精確到每個時辰,但古代的天氣諺語對我們依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當年“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路過洪都(南昌)並登上滕王閣,當他看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景象時,會不會有這句諺語想到明天又是個大晴天而開心呢?

朝霞不出門諺語下3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科學依據在哪裏呢?

霞的形成

霞是十分常見的自然界現象,分爲朝霞和晚霞,顧名思義,就是日出、日落時出現的霞。霞的形成原理,簡單來說,就是空氣對陽光的散射作用。

太陽發出的輻射沒有被雲層遮蔽,直射時稱作陽光。陽光主要由紫外線、紅外線和可見光組成,佔比分別是5%、43%、52%。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根據電磁波波長的大小排列,可見光分爲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光,波長由大到小。

陽光穿過大氣層進入人的視線,就會被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微粒散射。這種散射又被稱爲分子散射。可見光中的藍紫光比起紅橙光更容易被散射。

從進入大氣層直到到達地面的過程中,可見光中的藍紫光幾乎都被散射至天空中,留下了頻率較低的紅橙光。當空中的塵埃、水汽等雜質越多,紅、橙、黃光散射作用越強,色彩越鮮豔,如果有云層夾雜其中,也會染上鮮豔的色彩——這就是令人炫目的彩霞了。

藍紫光被散射到天空中,由於人眼對於藍色更加敏感,到達人眼時,紫色被藍色遮蓋,天空在人眼中便呈現爲藍色。

晚霞比朝霞更豔麗?

我們可能會有疑問,爲什麼在朝霞、晚霞出現時,一般不會出現大片的藍色天空呢?

這是因爲晚霞、朝霞出現時,太陽幾乎在人視野的正前方,而此時陽光是斜射的,藍紫光在散射過程中會衰減或被空氣中的塵埃阻攔,於是我們看到的天空就很少呈現出大片的藍色。但在白天時,太陽是直射的,散射的距離相對更短,藍紫光衰減量較少,所以我們更容易看到藍色天空。

朝霞不出門諺語下一句 第5張

晚霞一般比朝霞色彩更鮮豔。這主要是因爲當日落時,太陽斜射的距離會比早晨更長,太陽下沉到地平線時,光線到達人的視線路程更遠,於是我們就會看到更多散射的狀況,色彩自然就更鮮豔。

朝霞、晚霞可以預測天氣?

早晨天空出現朝霞,這意味着大氣中的水汽已經很多,空氣中已經有云的存在,天氣狀況因爲雲的移動,可能會出現不穩定,即可能導致陰雨天氣。而且早上氣溫較低,隨着太陽的升高,熱作用力會進一步增強,水汽等對流運動會加強,也容易導致陰雨天氣。

而晚霞出現時,太陽即將遠離地平線,熱運動降低,對流運動會減弱,空氣層趨於穩定,原來形成的雲也會消散,所以當晚天氣狀況會比較好。同時,晚霞的燦爛也意味着西方天空沒有云,太陽纔可以一直照射到東部的天空。那麼雲彩在由西向東移動過程中,基本不會影響到本地的天氣。

這句諺語有局地性

我國位於中低緯度,行星風帶與氣壓帶分別爲西風帶、副熱帶高壓帶、東北信風帶。其中西風帶位於北方,東風帶位於南方,中部地區是副熱帶高壓帶。每年從春季開始,副熱帶高壓帶便會北上,在這之前,我國都是處於西風帶,天氣系統也始終保持由西向東移動的趨勢。

但是夏秋季節的時候,華南地區會受到來自海洋熱帶氣旋的影響,出現比較多的颱風天氣。天氣系統又會向西移動,受到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限制。當熱帶氣旋在洋麪形成,會吸收大量水汽,這直接導致颱風來臨前,華南臨海地區的天氣會異常晴朗和高溫

所以,從這種情況來看,這句“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明顯不適用於夏秋季的華南地區。

但“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還是具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只不過,它主要和我國北方地區的天氣狀況相符,不適用於華南地區,其預測性便具有很大的局地性。

關於天氣的諺語還有許多,比如“布穀催春種”“一場春風對一場秋雨”“重陽無雨一冬晴”,等等,都十分有趣,且朗朗上口,便於傳播。大體來說,它們都是具有一定準確性的,但可能也都有各自的侷限性,這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與發現。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