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

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

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1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能力,我把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爲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讚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

二、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主動積極學習

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習得”的,不是老師教會的。所以語文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願學、樂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習的實效。

三、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

此外,我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

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2

一堂好的語文課,既應包含着對學生感受的寬容,也應當包含着對作者與編者的尊重 。不同的是,過去是教師主講,學生旁聽;現在是學生主講(主要是尖子學生),教師插話補充。彷彿教學的重心已由教師轉移到了學生,彷彿這是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可是,讀書的時間不多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了,對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理解、品味、運用的時間也被擠掉了……

隨着時代的發展,文本的也在不斷的發展。但是,我想強調的是,這種超越應當是“立足文本”的超越,最終又是“迴歸文本”的超越,而不是“偏離文本的價值取向”和“遠離文本的精神核心”的無根無源的超越。

學生是學習主體,他們的獨特體驗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與傳統教育相比,現代教育使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學生資源的發現和利用是我們今天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育必須首先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一堂課是不是好課,不僅僅看老師是否有精彩的表現,更要看學生有沒有進步性的表現。

課堂要讓學生進入自己的學習節奏,去思考,去組織,去整合,去生長,去慢慢脫離你,遠離你。

曲徑可以通幽,善讀者要撥開枝葉,方見本根,要告訴學生怎麼讀,怎麼停頓,怎麼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論語》中描述孔子與弟子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種氛圍和情境,是誕生孔門七十二賢的土壤和空氣。這種土壤和空氣,充溢着對人的生命價值的尊重。

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3

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有十幾年的時間,我深深的感受到語文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了,這時每位語文老師都需要仔細思索的,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着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1、要培養學生髮現美的意識

米開朗基羅在被視爲平常的大理石中發現“大衛”,牛頓在蘋果落地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卞和在執著信念中發現和氏璧。要想讓學生能發現美,除非培養他們善於觀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運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這裏有母親的呵護,朋友的問候,老師的關心,一絲一縷中都寓含濃濃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發現濃濃的父愛,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愛的溫馨。

2、培養學生深刻思考意識

感覺於世界豐富多彩,體會生活絢麗繽紛,要能學會思考。創造人的是自然,啓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要能感動於社會中事、物、人,並且能激盪內心的揚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學會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對生命意義感悟,對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諦。

四、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生存的環境變得愈來愈惡化,矛盾愈來愈尖銳,競爭愈來愈激烈,節奏愈來愈緊張,人際關係愈來愈複雜。這一切,都給人,也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在這種情況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顯得極爲重要。

1、要寬容,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羣孩子,不斤斤計較他們的過錯,更不能和自己的學生鬥氣,如果老師能寬容他們,能喚回學生內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的改正錯誤。

2、要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好學生的表率。我們不能 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順利時,就對學生和藹可親;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緒低落時,就把不愉快的情緒發泄給學生,使學生成爲自己的出氣筒。這種對學生忽冷忽熱的態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師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到不把情緒帶進課堂,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對學生,始終對學生熱情、耐心。

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4

教師備課時,對自己設置的問題都準備了正確的答案,課堂上當學生的回答與教案教材教參裏的答案不相同時,那麼教師應怎樣對待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呢?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平等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先看一個案例:我在教《三顆枸杞豆》這課時,我問學生受到的啓示與教育時,有一學生回答:三叔的做法是對的,應當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儘管最後沒有什麼成績。真是沒想到學生有這樣的想法,可我的教案裏寫着:要抓住時間,抓住生命,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決不能見異思遷,知難而退,否則必將一事無成。

看到還有一個學生舉手要求發言,下課的時間又快到了,我便趕緊把自己的答案說出來,讓學生用筆記下,課後,我反覆思考,似乎覺得這樣處理不妥。

這個案例,引發了我對課程改革更深的思考,同時對課程標準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首先,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個性發展這個層面來講,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不能把學生當作灌輸的容器,或者預先設置一個個圈套(問題),讓學生往裏鑽,而應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地位。閱讀教學中,不能用所謂正確的,標準的答案取代學生的感受,統一學生的理解,束縛學生的思維,抑制學生的個性,以致阻礙、窒息了學生的創造。

課堂上,即使學生的回答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地鼓勵、引導,用心去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同時針對其思維過程的缺陷、不足,開展積極有效的幫助,這樣,教師不僅在教學生學,而且向學生展示了一種虛心誠懇民主寬容的人格風範。

其次,從教學相長,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角度來探討,學生說出獨特的與教案不同的理解,對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和文化積澱無疑是一個挑戰。按着教參講,照着教案讀,自然省心省力,一旦“開放”,一個頭腦怎能應對50個頭腦?這也是對教師專業功底教育理念和教學機智的考驗。它喚起了教師的危機感、緊迫感,教師們沿用了幾年或者十幾年的教學方式和習慣受到了衝擊。所以我們必須繼續讀書,終身學習,不斷髮展,充實,提高自己。

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這是新課程改革所帶來的對於傳統教學理念和方式的挑戰,如何成功應對這種挑戰並有效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1、從教學設計的多樣性、複雜性、合理性及實用性的實際看,教師要摒棄備課設計上的`拿來主義、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習慣定式和慵懶意識。教學上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嚴重束縛了廣大教師的創新思維,以其昏昏豈能使人昭昭,一個缺乏創新思想和精神的的教師又如何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教學設計上慵懶的拿來主義更使教師喪失了不斷進取不斷拓展和積極創新的勇氣和信心。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不盡表現在課堂上,其實更多的是體現在教師辛勤的創新設計中。

2、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教師如果能真正走進學生心中,就要降低老師自己的身份,和他們交朋友,做平等的夥伴,只有這樣,他們有話纔敢說,才能大膽地去探討。

3、從教學方式看,類似引發思考啓迪智慧的教學應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如可以採取研究型學習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參入研究思考,讓學生在思考、探討、交流中碰撞出創新的智慧火花。

同樣的感受給了我們同樣的渴望,同樣的渴望給了我們無限的創新。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也許並不太難,難得是教師是否有一種珍視的體驗、反思、渴望甚至衝動,如果有了這些,我想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就會成爲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了根本,珍視將不再空洞乏味。

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5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以前爲了上課,總是感到很困惑、很苦惱,也很懊喪。很多時候爲了完成教學任務,四十分鐘的課堂裏我似乎總是在不停地趕呀趕。可是,一節課辛辛苦苦下來,學生卻並不見得喜歡,而且似乎收效甚微,甚我是一名語文教師,以前爲了上課,總是感到很困惑、很苦惱,也很懊喪。很多時候爲了完成教學任務,四十分鐘的課堂裏我似乎總是在不停地趕呀趕。可是,一節課辛辛苦苦下來,學生卻並不見得喜歡,而且似乎收效甚微,甚至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都不能集中,小聲說話、搞小動作、看課外書……做什麼的都有。

問題到底出在哪?”我不停地自我反省,找原因,找對策。我設計的課堂問題重點該放在哪裏?我真的按照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生的接受水平,學生的興趣點入手了嗎?我的教案、我的課件在課堂上真的一定要絲毫不減的呈現出來嗎?我給自己的設計安排,課堂教學上留有彈性的時間和空間了嗎?我隨時跟着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情感在講嗎?我的課,我的內容在貼着學生的心進行嗎? 一連串的疑問讓我不得不去思考,也許真的是反思纔能有所觸動,有所改進。慢慢的,我不再盲目的去備課了;不再想當然的認爲是學生需要的,學生喜歡的了;而是課前課後多和他們接觸,試圖去了解他們,聽聽他們的聲音,聽聽他們的想法,再翻閱大量的教學資料,請教富有教學經驗的老師,然後再結合這些真實的信息來收集資料,準備一節課。在這期間,尤其使我改變最大的是,我上課不再就是爲了完成教案,呈現完設計好的課件,而是給了自己更多可以靈活變通的時間和機會。於是我的注意力不再只關注教案進行到哪裏,課件展示到哪裏了,而是更多關注學生聽到了哪裏,接受了哪些,還需要些什麼。有時,甚至爲了解決學生課堂上的疑惑或進行最有效的引導疏導,我寧可刪減或放棄本來安排好的內容。尤其有時爲了處理學生課堂上的突發狀況(比如有時課堂上分心、做小動作、情緒的低靡沮喪等),我會把教學內容及時做個調整,臨時增加很多本來沒有準備的題外話,比如根據當時的狀況當時的需要,我會選擇不同的內容和他們聊聊。有時和他們說說人生,談談我自己的經歷,講講我的童年我的學生時代生活等等。有時則是選一兩個故事來講。學生們最喜歡聽我講故事了,故事往往都不長,有動物界的,有人類的,有遠古的,有發生在身邊的。但他們喜歡在小小的故事中去思索,去反覆回味,去學會成長。而我發現這個時候學生們的眼神也是最專注的,表情也是最寧靜的。

語文教學也許就是這樣,當你不再刻意給自己框一個架子時,你纔會更接近真實,更接近語文本質,你纔會發現自己原來也可以輕鬆自如瀟灑應對,而結果也往往是讓自己有更多驚喜的。因爲我發現每次再走進教室時,學生眼中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喜悅。

原來得到這一切其實並不難,只要你用心去觀察,用心去體會,並讓自己的心貼着學生的心走,那麼課堂教學就會在心的溝通中得到很好的成長。

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6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過困惑,有過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現把自己平時的一點心得拿出來“曬曬”,希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助。

在我個人認爲,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比較枯燥乏味,還記得我上小學時就經常在語文課堂上“溜號”或睏乏了。但是,如果能把音樂,美術和表演帶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小孩子生性活潑好動,他們對音樂和表演的興趣遠比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

一、巧用音樂渲染課堂氣氛。

音樂能發展人的思維,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聯想空間,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些音樂元素,或配樂朗誦,或讓學生唱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歌曲,就不僅能調動課堂氣氛,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教學《鋤禾》這一課中,我教學生改讀爲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繪畫加深直觀認識。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啓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教學《雲房子》這一課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印象畫出心中的“雲房子”,加深了學生對“雲”的直觀認識和這一課的理解。

三、即興表演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孩子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慾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秋姑娘的信》這一課中,我讓孩子分角色進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課堂的內容如果換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將會更地深刻留在學生腦海。

教育呼籲創新,打破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加強語文與音樂、美術等學科的聯繫,把讀與唱、畫、演等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動”起來,是一個重要的趨勢。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